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对外改革,对内开放,促进产业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工业实现了行业内和行业间的产业升级。大部分企业的生产率明显提高,出口的产品专业化、差异化更加明显。这一经济现象可以有多种解释,但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递增无疑是最主要的两股动力。要保证中国在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内继续实现产业升级,提升企业生产率,需要转换改革开放的思路,由"对内改革,对外开放"转为"对外改革,对内开放"。对外改革主要出口目的国家,加强主要的自贸区建设;对内则开放国内各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深化经济改革,实现产业提升。  相似文献   

2.
文章利用2002~2014年中国对120个国家提供的援助与受援国出口数据,研究了中国对外援助对受援国对华出口能力提升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对外援助促进了受援国对华出口规模扩大,提高了受援国对华出口能力,这对于提高受援国自主发展能力和满足国内消费需求来说都是有利的,符合中国对外援助"互利共赢"的基本原则。异质性检验发现:中国对外援助促进了符合受援国比较优势的制造业产品,尤其是中低端制造业产品对华出口能力的提升,但并未促进农产品等非制造业产品以及初级品和资源品等制造业产品对华出口能力的提升,从而较为全面地驳斥了西方国家提出的"资源掠夺论"等负面观点;中国对外援助不仅促进了非洲国家对华出口能力的提升,也促进了非洲以外其他受援国对华出口能力的提升,尤其是中低收入受援国对华出口能力的提升;中国"促贸援助"并未显著促进受援国对华出口能力的提升。作用机制检验发现,受援国工业发展在中国对外援助促进受援国对华出口能力提升方面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3.
金融危机后我国企业"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对外投资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日益明显。本文通过构建数理模型,考察了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微观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我国2004~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两步GMM系统估计方法,检验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当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扩大与制成品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对外直接投资已成为我国制成品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的重要加速器。进一步研究发现,以人力资本与研发资本衡量的"吸收能力"增强,显著地提升了对外直接投资引致的出口技术进步效应。要实现"走出去"战略与"贸易强国"战略的协同发展,我国应注重加强人力资本积累和研发资本投入水平,逐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最终实现贸易结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4.
金融危机后我国企业"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对外投资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日益明显。本文通过构建数理模型,考察了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微观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我国2004~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两步GMM系统估计方法,检验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当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扩大与制成品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对外直接投资已成为我国制成品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的重要加速器。进一步研究发现,以人力资本与研发资本衡量的"吸收能力"增强,显著地提升了对外直接投资引致的出口技术进步效应。要实现"走出去"战略与"贸易强国"战略的协同发展,我国应注重加强人力资本积累和研发资本投入水平,逐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最终实现贸易结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5.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呈融合发展态势。文章从理论上构建了要素禀赋差异下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关系的理论模型,并以中国为例实证研究了要素禀赋差异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效应。结果表明:总体上来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中国的资本和高技能劳动要素数量增加时,企业将扩大对外直接投资而减少出口,而低技能劳动要素丰裕时,企业将选择减少对外直接投资而增加出口;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时,中国企业更趋向于选择垂直型对外直接投资,反之,则倾向水平型对外直接投资;随着相对要素禀赋差异的扩大,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当期的出口创造效应较弱,甚至会起到抑制作用,但对滞后一期的出口创造效应较强。  相似文献   

6.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呈融合发展态势。文章从理论上构建了要素禀赋差异下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关系的理论模型,并以中国为例实证研究了要素禀赋差异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效应。结果表明:总体上来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中国的资本和高技能劳动要素数量增加时,企业将扩大对外直接投资而减少出口,而低技能劳动要素丰裕时,企业将选择减少对外直接投资而增加出口;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时,中国企业更趋向于选择垂直型对外直接投资,反之,则倾向水平型对外直接投资;随着相对要素禀赋差异的扩大,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当期的出口创造效应较弱,甚至会起到抑制作用,但对滞后一期的出口创造效应较强。  相似文献   

7.
广东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是一种外向型的经济,GDP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出口带动的,加入WTO后,广东的经济会面临一个更加开放的局面,面对全球的竞争,广东的普是否有竞争的优势,下面通过实证的方法考察广东的产业目前所具备的国际竞争力状况。  相似文献   

8.
韩子睿 《科技和产业》2010,10(7):23-25,29
出口信用保险是各国为推动本国的出口贸易,保障出口商的收汇安全和银行的信贷安全,以国家财政为后盾,为企业在出口贸易、对外投资和对外工程承包等经济活动中提供风险保障的一项政策性支持措施,是政府对市场经济的一种间接调控手段和补充。本文从近年来江苏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需求出发,深入分析了出口信用保险的保障作用和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若干建议,为利用出口信用保险促进江苏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在对外开放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使广东毗邻港澳,华侨众多,国际市场信息较灵等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实行开放、改革后短短的8年里(1978年-1986年),广东出口额累计为开放前29年总和的159%。其中1986年出口大幅度增长,出口实绩达42.9亿美元,比1985年出口实绩增长41%,大大高于我省“七五”计划要求年出口递增的速度,出口额解放37年来首次位列全国第一。近年来,特别是去年广东外贸出口创汇的增长,有其主客观因素。从客观来看,主要世界市场由于石油跌价,美元贬值,日元、联邦德国马克升值而日趋活跃,我国汇率的调整也有利于出口,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一系列鼓励出口的政策和措施,以及经贸部对广东的大力支持,为我省扩大出口创汇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从主观因素来看,总的来说,是广东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0.
一、德化县陶瓷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德化县充分发挥传统产业、自然资源优势,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着力推进"传统瓷雕精品化,日用陶瓷工艺化,工艺陶瓷日用化"发展策略,推动陶瓷产业迅速发展.2007年德化县出口陶瓷2万7千多批,货值超2亿美元,出口量仅次于广东潮州,居全国第二位.全县目前已形成集传统瓷雕、西洋工艺瓷、日用瓷等1万多个出口品种为一体的陶瓷产业格局.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利用经典的产出模型对广东产业创新中的技术创新进行了估计,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到如下结果:技术引进与消化支出和科技活动中科学家与工程师与广东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关系密切,且具有较强的正向影响作用。此结果说明培养创新型人才对广东产业创新有非常现实的意义。结果也反映另一个问题,广东产业创新对外依赖性较强。各个高技术行业回归结果表明其技术创新影响因素与整体基本相同,但强度不同,且广东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对外依赖性不强,主要依靠本土人才进行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发展。文章最后提出了优先发展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等高技术产业发展及创新型人才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2.
周念利 《世界经济》2012,(11):88-111
本文基于2000~2010年的经验数据,分别运用静、动态面板引力模型对一个典型的"发展中经济体"对外缔结各类"区域贸易安排"的服务贸易影响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发展中经济体对外缔结"区域贸易安排"能对其双边服务出口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单纯缔结"区域货物贸易安排"不会对双边服务出口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对外缔结"区域服务贸易安排"能显著提升双边服务出口流量;"南北型"区域贸易安排(区域服务贸易安排)对双边服务出口的促进作用要明显强于"南南型"。发展中经济体应更注重与发达经济体缔结"南北型"区域贸易安排,在货物和服务贸易自由化顺序上不必拘泥于"货物贸易自由化先行"策略,可采取"货物、服务贸易自由化并行"甚至"服务贸易自由化先行"策略。  相似文献   

13.
美国的对外经济政策发生变化将会引起其它国家相应政策一定程度的调整以及世界经济的变动。中国是美国第三大出口市场,广东省对美国贸易总额占全国对关贸易总额的30%左右,美国实施出口倍增计划对中国特别是对广东的外经贸发展必然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既有有利方面也有不利方面。广东的应对措施主要应包括:继续坚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抓住机遇,建立与美国以及其他国家进出口企业的广泛联系;重构广东的自主创新战略;提高出口商品价格,缓解人民币汇率升值和出口成本增加的压力;发挥制造业优势,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提升国际竞争力;注重国际市场安全研究,加强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实施,保护海外利益。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Hausmann等(2007)理论模型的简单拓展,加入对外直接投资变量后,发现基于比较优势的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技术水平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数量和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与出口技术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也支持这一结论,同时对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进一步实证研究发现,中国省级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技术水平有直接促进作用的同时,这种促进作用还受到以人力资本和研发投入衡量的"吸收能力"的正向促进,受到以资本劳动比、制度因素、地区经济规模、进口技术水平和现有技术水平衡量的地区禀赋状况的制约。要实现"走出去"战略与"贸易强国"战略的协同发展,必须加强人力资本积累和研发资本投入,同时注意地区在要素禀赋、制度建设、经济发展、技术积累方面的整体协调。  相似文献   

15.
《现代乡镇》2005,(11):14-16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深圳依托区位优势、体制优势和政策优势,在对外出口的拉动下,逐步形成了一批产业配套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较强,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比较典型的有。  相似文献   

16.
WTO相关条款的模糊性、发达国家繁多严格的技术法规与标准、“出口至上”及大力支持加工贸易发展的政策是广东对外贸易摩擦产生的制度性原因。要化解国外对粤的贸易摩擦,必须完善WTO的贸易救济体系、创新技术法规和标准、实施进出口均衡发展的贸易政策及创新广东产业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17.
据来自海关总署方面的消息,按最新的“出口企业200强”出口额来看,高达74%的出口额来自加工贸易企业。值得关注的是,一直由中国大型进出口集团占据出口前列的历史,已被地方企业改写。以2001年出口总额计算,前三名的均是名不见经传的广东企业———东莞市对外加工装配服务公司61.82亿美元、深圳市宝安外经发展有限公司61.28亿美元、深圳龙岗区对外经济发展公司37.01亿美元,3家合计出口总额即占了出口200强企业51%之多;而多年来是外资出口企业之首的摩托罗拉(20.32亿美元),首次被台湾鸿海集团…  相似文献   

18.
朱李鸣 《浙江经济》2014,(15):30-31
经济转型期,应把外贸看做产业转型升级一个非常重要的推进载体,形成一个外贸、产业、技术的良性循环,实现产业升级的目标今年以来,浙江出口增长逐季提高,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出口增速高于全国,也领先于广东、上海、江苏、山东等沿海兄弟省份。但是,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速明显低于海关出口贸易增速。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借鉴Meltiz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模型,构建了本土企业、出口企业和对外直接投资企业三类不同企业的生产率分布函数关系模型,将"学习效应"参数和"自选择效应"参数引入到模型之中,并运用广义距估计(GMM)对"学习效应"参数和"自选择效应"参数进行估计,测算不同效应的存在与否与大小规模。研究结果表明,整体而言,中国制造业存在显著的"学习效应",但是"自选择效应"不明确。在"学习效应"中,较高生产率的企业获得较多的"学习效应",生产率提升较大,而较低生产率的企业获得较少的"学习效应",生产率提升较小。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相对于出口企业来说,其"学习效应"更大,即相较于出口,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在更大程度上获得"学习效应"。  相似文献   

20.
该文利用UN Comtrade和世界银行数据库中中国和波兰2007-2020年货物贸易数据,计算并比较两国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相对产业出口优势和出口增长率优势指数,从宏观产业层面和中观制造业层面对两国各产业综合竞争力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两国在资源密集型产业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扩大波兰对中国食品、饮料和烟草的出口有助于改善中波贸易不平衡现象,两国均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和出口优势,出口产品出现部分重合,可以通过制造业产业升级和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有效利用对方地缘优势和劳动力成本优势,进一步提高出口附加值,切实保证双边经贸合作长期互惠共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