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建立缆索起重机吊重的动力学模型,推导其运动微分方程,然后运用Simulink软件建立仿真模型;以某水电站6t缆索起重机为例,仿真研究在小车匀加速启动、匀速行驶、匀减速停止过程中吊重的动态响应,并用示波器输出结果。最后通过调节仿真模型中阻尼系数的赋值,研究了不同阻尼对系统振动的影响,为缆索起重机的承载索以及塔架的设计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结合湖南省湘西海螺猛洞河特大桥主桥工程进行了无支架缆索吊装的施工设计.在施工设计时对缆索起重机采用解析法计算,对扣索系统采用正装迭代法计算,算法简便实用.并基于有限元位移理论,采用有限元计算程序进行缆索起重机系统空间有限元建模分析并作出检算,对扣索和锚索的安全系数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缆吊与扣索系统设计合理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隧道式锚碇在悬索桥结构中是一种安全、经济的锚碇形式,通过隧道式锚碇将主索中的拉力直接传递给周围山体中的基岩。石门水库特大桥使用缆索式起重机进行钢管拱肋的安装、扣挂施工,将隧道式锚碇成功运用于缆索式起重机及扣挂安装系统。  相似文献   

4.
悬索桥因其造型流畅、美观而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桥梁缆索结构由平面逐步发展为空间缆索结构。适用于空间缆索结构的自锚式悬索桥主索鞍、散索套的设计与制作尤为重要。本文以天津富民桥为例,对其主索鞍、散索套结构进行简要的概括,重点简述其主索鞍、散索套的加工制作工艺,为今后我国空间缆索结构的悬索桥主索鞍、散索套的制作提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木屑溪拱桥的吊装施工,对大吨位缆索起重机主要参数的确定、承重索的计算、关键部件设计进行了探讨,设计中首次采用了大矢跨比技术。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自制固定式缆索起重机的组成、主要技术参数、特点及设计安装中应注意的问题,指出自制固定式缆索起重机在一些工程施工中,具有通常意义上的固定式缆索起重机无法相比的作用和效益.  相似文献   

7.
通过图表介绍了三峡摆塔式缆索起重机的构造和主要技术参数,对其运行产量、利用率进行了分析,详述了摆塔式缆索起重机的应用特点。  相似文献   

8.
现在大跨、大吊重的缆索起重机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本文结合某特大桥所采用的缆索起重机开发与应用,对缆索起重机的安装进行进一步的经验总结,为今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建立缆索张力智能测量仪的三点式加载力学模型,系统分析研究了测量仪将夹持点分别按两端铰支、两端固定和考虑缆索影响的弹性支座情形,得到缆索张力的上下限值和实际测量值表达式,通过二次测定的方法,导出了更合理的“三点弯曲法”在线检测索张力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0.
为了增加主缆钢丝强度、减少钢丝用量,以双层悬索桥——杨泗港长江大桥为例,对直径φ6.2 mm、强度1 960 MPa的高强度钢丝主缆索股制造技术进行研究,对主索结构、索股锚具设计、主缆钢丝性能、生产线工艺进行论述分析,提出主缆索股制作工艺流程及主缆索股放索质量和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1.
液压系统是牵引与滚轮行走结合的缆载吊机最核心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对缆载吊机主要功能分析,研究满足于缆载吊机各项性能指标的液压系统。通过对液压原理、执行机构配置、元器件选型等深入研究,使缆载吊机实现缆上行走功能及定位吊装功能。研究结果表明,缆上最大行走速度达到35m/h以上、最大提升速度达到30m/h以上,并可实现精确就位功能  相似文献   

12.
李帅 《山西建筑》2012,38(18):176-179
结合湖南炎汝高速公路水河特大桥实际情况,探讨了缆索起重机在峡谷桥梁施工中的应用及理论计算,通过精心组织,大胆创新,架设了跨度708 m,吊重10 t的缆索起重机,解决了物资运输难题,确保了施工的顺利开展,也为类似桥梁施工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水平塔式起重机匀速提升及匀变速提升的力学模型,计算了该系统的固有频率,应用Matlab软件编制仿真程序,对匀速提升及匀变速提升的动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确定了钢丝绳张力变化特点,为动载荷和起重机固有特性的设计及修正提供了理论基础及仿真数据.  相似文献   

14.
翟福森 《山西建筑》2009,35(18):348-349
结合深溪沟水电站缆索起重机吊装施工过程,阐述了该缆索起重机施工技术控制要点,指出该缆索起重机施工安全顺利地完成了吊装拼装作业,拱桥的拼装质量和线形控制也取得了良好效果,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缆载吊机是大跨度悬索桥主梁吊装施工的专用设备。全液压步履式缆载吊机的结构一般主要由主桁架梁、行走机构、动力系统、液压系统、控制系统和吊具系统等组成。在应用于实际桥梁过程中,它依托悬索桥的主缆作为支撑,进行移位行走和固位吊装。在应用于实际工程之前,缆载吊机应进行型式试验,试验内容包括模拟实桥吊装工况的静载试验和行走试验。针对湖南矮寨大桥主梁吊装开发了2台LZDJ5000T全液压步履式缆载吊机,为了进行型式试验,设计了一套试验装置进行支承和加载。加载过程中对关键截面关键点的应力和跨中挠度进行了测量。试验结果表明,静载试验的位移和变形测试值与理论值比较吻合,提升加载系统性能良好,行走试验中动作准确,整机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6.
水能资源富集的西部地区,深切河谷高陡岸坡稳定性问题严重制约了水电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锦屏一级水电站的高陡边坡稳定性问题十分突出,其左岸1#危岩体边坡即为典型案例之一。1#危岩体边坡为缆机平台边坡,其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缆机平台的顺利开挖。本文运用GEO-Slope方法对其进行了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其潜在失稳范围的后缘边界为黄斑岩脉X,底边界为f_(LL2)断层。开挖后该范围块体基本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再加上施工扰动,基本不能自稳,因此建议在开挖前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  相似文献   

17.
Numerical Methods to Simulate and Visualize Detailed Crane Activiti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bstract:   Virtual construction allows engineers to simulate and visualize construction progress on computer before commencing the real project and is becoming an important technique to manage fast-track and complicated construction projects. One major consideration for virtual construction is the simulation of the operation of construction equipment for a construction project. This research specifically focuses on developing a mathematical model to support the simulation and visualization of cranes, the most critical equipment in terms of project controls. This model is composed of two submodels—a kinematics model and a dynamic model. The kinematics model is to present the crane components controlled by the operators. The dynamic model is to present the dynamic behavior in suspended system (including the cable and rigging object), which cannot be controlled directly by the operators. To verify the feasibility of these methods, a computer program that simulates and visualizes detailed crane activities was developed. This program supports the real-time visualization of crane activities with high degree of reality accuracy and also, enables the detailed simulation of long-term construction projects .  相似文献   

18.
高辉 《山西建筑》2012,(32):207-208
以某斜拉桥主塔为工程背景,对异型跨径缆索吊系统设计与施工进行了详细论述,并对缆索吊设计与施工中的疑难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了说明,为类似项目施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王贵羽  王路少 《山西建筑》2009,35(15):331-332
结合具体工程,就缆索吊机布置、结构特点及组成作了介绍,对主索计算、塔架结构计算进行了研究,将缆索吊机按双组主索可横移式设计,经试吊各主要参数与计算基本吻合,满足了主桥上部结构预制构件不同位置吊装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国家天文台FAST工程主动反射面采用大型索类结构,主动反射面主要由6670根拉索、2225个节点和2225根下拉索组成。因受复杂地形的制约,本工程的主动反射面索网安装采用可以随索网安装而不断移动的施工索道。施工索道上端锚固在圈梁移动台车上,下端锚固在环向缆吊支腿上。在施工期间,施工索道作用在环向缆吊支腿上的载荷较大,而且大量施工人员在施工索道上作业,环向缆吊支腿的稳定性至关重要,同时还要考虑将交叉作业的影响范围降至最小。故本文针对施工索道的下端环向缆吊支腿进行设计和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