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常见吸油材料的分类及机理进行了介绍,将现阶段有机、无机吸油材料的研究状况做了汇总,对化学合成材料的高吸油树脂、疏水海绵及合成吸油纤维的研究进展做了详细阐述,并根据现有吸油材料的发展和应用情况,浅谈了今后吸油材料的可能发展方向和研究内容。今后吸油材料应在环境友好性、基础理论等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还应加强促进多技术领域的融合,期望吸油材料在实际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测试橡胶的硫化曲线及静态吸油倍率,研究了硫化程度、交联剂DCP用量对橡胶吸油性能的影响。将橡胶发泡方法应用到丁苯橡胶吸油材料的制备中,通过交联剂用量和硫化时间控制交联密度,通过发泡剂用量和发泡工艺控制材料孔径结构,制得了一种高选择性、高吸油倍率、高吸收速率的吸油材料,并研究了吸油倍率与发泡剂用量的关系。运用自由发泡法和模压法分别制得具有开孔和闭孔2种结构的吸油材料,通过扫描电镜及吸油动力学曲线对2种材料进行分析,并对丁苯橡胶吸油材料的吸油机理进行初步探讨。为该材料下一步在溢油应急实践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石油是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能源。原油在开采以及运输过程中造成的漏油事故和石油产品的泄漏对环境产生了严重污染。特别是近几年来,溢油事故频繁发生,这对生态环境是一个严重的挑战,因此,研究开发高效、低成本和可循环使用、亲油疏水的吸油材料对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三大类吸油材料:天然无机物、天然有机物和高吸油树脂吸油材料,分别对其在溢油水处理方面中的应用做了概述。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在海面环境溢油、油污处理时可应用的无机吸油材料、有机吸油材料、化学合成吸油材料及其研究和应用现状。常见的无机吸油材料有硅藻土、贝壳粉、粉煤灰、膨润土、活性炭等,其中,硅藻土、活性炭吸油效果比较突出;天然有机吸油材料为木棉纤维素、纸浆纤维素等;化学合成材料有改性聚丙烯、聚氨酯海绵等。其中,制备高分子高吸油型材料成本高且吸油效果不显著,尤其是聚氨酯海绵,极具吸水性。无机吸油型材料的制备成本低廉、原材料资源分布广、化学性能稳定、吸油效率高使得被广泛开发利用,同时,还展望了无机吸油材料研究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吸油材料作为一种有前景的功能材料,可有效应用于水中石油烃的分离、去除和回收。对吸油材料的发展情况和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无机吸油材料、有机改性吸油材料以及有机合成吸油材料的相关研究成果分别进行了介绍,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认为合成工艺的改进和可再生天然材料的开发,是对创新吸油材料具有积极意义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吸油材料及其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简要介绍了用于废话油处理的功能材料--吸油材料的种类、吸油原料、吸油材料的应用及其发展新动向。  相似文献   

7.
新型天然橡胶吸油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天然橡胶(NR)接枝马来酸酐(NR-g-MAH)和NR接枝甲基丙烯酸甲酯(NR-g-MMA)为NR/甲基丙烯酸十八酯-丙烯酸丁酯-苯乙烯共聚物(SMA-BA-St)吸油材料的增容剂,研究了各组分配比、增容剂的种类及用量对吸油材料吸油能力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采用热重分析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吸油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以NR-g-MAH为增容剂时,吸油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吸油率优于以NR-g-MMA为增容剂时的吸油材料;当NR/SMA-BA-St/NR-g-MAH(质量比)为100/10/5时,材料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吸油性能和老化性能;随着增容剂接枝率的增大,吸油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吸油性能呈上升趋势;吸油材料在CCl4、甲苯、苯、柴油和机油中的饱和吸油率分别为37.48,32.45,29.26,23.06,16.79g/g,保油率可超过85%;对CCl4的二次吸油率可达30g/g;以NR-g-MAH和NR-g-MMA增容吸油材料的热稳定性比SMA-BA-St优异,且在常温下使用很稳定;NR-g-MAH的增容效果优于NR-g-MMA,有效改善了NR与SMA-BA-St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8.
高吸油性树脂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吸油材料的研究与应用情况,重点讨论了单体、引发剂、交联剂、分散剂及聚合温度等因素对高吸油性树脂吸油性能的影响,并对吸油后树脂的再生方法作了简要介绍,指出采用聚合新技术是改善树脂吸油性能的有效手段,而且需要加强对吸油树脂与有机溶剂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9.
榛子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榛子壳棕色素提取工艺,榛子壳作为新型摩擦材料、生物质材料和吸附材料的一些研究结果。述评榛子仁的提油工艺,榛子油的组分构成及影响因素,榛子油和提油后副产品榛子粕的开发应用,提出今后应加强研究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0.
吸油材料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陆晶晶  周美华 《上海化工》2001,26(21):23-26
着重叙述了吸油材料的发展历史,种类,吸油机理,性能指标及应用领域等,并对吸油材料的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