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观察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1 8例足部软组织缺损患者 ,以其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为蒂 ,于小腿后侧切取皮瓣逆行转移修复缺损区。观察术后患者皮瓣成活情况及供区创面愈合情况。 结果 术后皮瓣均成活 ,切取的最大皮瓣为 1 0 .5cm× 1 6.5cm。供区创面愈合良好 ,除外观略受影响外活动功能基本正常。 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切取简便 ,移植成活率高 ,是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2,自引:9,他引:23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特点。方法1997年6月~2002年3月,对13例小腿中下段、踝关节周围及足跟、跟腱等处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皮瓣面积最大15cm×9cm,最小5cm×6cm。结果13例腓肠神经皮瓣中11例皮瓣全部成活,一期愈合。2例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随访3个月~4年,皮瓣质地满意,有保护性感觉恢复。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切取简便,血供可靠,不牺牲主要动脉,即使在下肢血管条件相对较差的患者也可成活,是较理想的修复小腿中下段、踝关节周围及足跟、跟腱等处软组织缺损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组织缺损1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应用15例,其中修复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3例,修复足背部缺损5例,修复足跟部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共7例.切取皮瓣面积5 cm × 5cm~16 cm×8 cm.结果 15例皮瓣术后全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全部病例均得到随访,肢体功能恢复满意,外观满意.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足踝部、小腿下段等处皮肤软组织缺损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 报道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踝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踝周皮肤软组织缺损13例,创面面积最大20 cm×15 cm,最小10 cm×8 cm,切取皮瓣面积最大22 cm×16 cm,最小11 cm×9 cm,在转移皮瓣时将小隐静脉与创面周围静脉吻合.结果 13例皮瓣术后均无明显肿胀、淤血等现象.其中11例顺利成活,2例出现远端边缘表皮小部分愈合不良,换药后愈合.随访6个月~3年,皮瓣外形、色泽及踝部功能满意.结论 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踝周皮肤软组织缺损,并将远端小隐静脉与创面周围静脉吻合,皮瓣成活率高,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应用腓肠神经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处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 应用腓肠神经血管逆行岛状皮瓣分别修复小腿下段皮肤缺损23例,修复足踝处软组织缺损12例.切取皮瓣面积10 cm×8 cm~17 cm×10 cm.结果 术后35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全部成活,28例创面Ⅰ期愈合;7例创面感染,经再次植皮术后均痊愈.所有患者获随访3~18个月,肢体功能及外形均满意.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小腿下段、足踝处软组织缺损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足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足部皮肤缺损16例,创面最大10cm×14cm,最小5cm×7cm,其中足背部皮肤缺损10例,足跟部皮肤缺损6例。结果:16例皮瓣均成活;1例远端边缘出现水疱,但无坏死;术后经4~24个月随访,皮瓣外形及足功能恢复均良好结论: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足部皮肤缺损切取方便,成活率高,疗效好,易于广大基层医院普及。  相似文献   

7.
VSD结合岛状皮瓣治疗小腿开放骨折皮肤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结合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治疗小腿开放性骨折合并皮肤软组织大面积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15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均为(Gustilo度开放性骨折)合并皮肤软组织大面积缺损患者,创面范围为9 cm×4 cm~12 cm×9 cm。均采用积极清创后VSD结合外固定架治疗7~10 d,待创面肉芽组织新鲜、感染控制后,采用大小为10 cm×7 cm~13 cm×11 cm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移植修复创面。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术后1例出现皮瓣切口远端皮缘坏死,经对症处理后成活;其余14例皮瓣顺利成活,切口一期愈合。皮瓣与周围皮肤色泽相似,无臃肿,质地佳,术后皮瓣受力处无破溃。结论封闭式负压引流结合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移植是修复小腿严重创伤较理想的方法,一期清创、建立骨支架、修复血供、延迟一期修复创面及组织缺损都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报道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及临床体会.方法 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9例,其中足外踝5例,足跟部4例,足背3例,内踝及小腿内侧下段7例.组织缺损创面面积最大20 cm×17 cm.最小10 cm×8 cm,切取皮瓣面积最大22 cm×18cm,最小11 cm×9 cm,并在转移皮瓣时将小隐静脉与创周静脉吻合.结果 术后皮瓣均无明显肿胀、瘀血等现象.顺利成活16例,出现远端边缘表皮小部分愈合不良,换药后愈合3例,随访6个月~3年,皮瓣外形、色泽及踝部功能恢复较满意.结论 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周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成活率高,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部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部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1997年6月-2007年8月,笔者对56例小腿下段及足部组织缺损患者(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10例;创面感染,胫、腓骨骨折外露,骨坏死38例;足部组织缺损、贴骨瘢痕、骨髓炎8例)的创面,采用腓动脉穿支供血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46例)或肌皮瓣(10例)进行修复.皮瓣面积5 cm ×4 cm~22 cm × 16 cm,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或行游离植皮封闭.结果 其中55例患者术后皮瓣完全成活,创面愈合.随访3~6个月无任何并发症,皮瓣质地优良,外观满意,患者行走正常,但皮瓣感觉功能恢复欠佳.1例患者治疗时为保留下肢长度,未将部分坏死胫骨去除,术后1个月皮肤破溃,经再次手术后创面愈合.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或肌皮瓣移植术,是修复小腿下段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较佳方法.  相似文献   

10.
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小腿后侧设计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转位修复10例小腿下段及足跟周围皮肤缺损病例;皮瓣面积最大11.0cm×8.0cm,最小4.0cm×5.0cm.结果 10例皮瓣全部存活,无皮瓣坏死及血管危象的发生.结论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血供可靠、充分,操作安全、简便,可以修复小腿下段踝部及足跟周围的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