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真菌感染的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率为22.8%,并呈逐年增长,平均年增长6.9%^[1],真菌感染正成为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致病菌。为了探讨造成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我们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通过痰液真菌培养,明确真菌感染的144例患者进行了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药物致免疫受损患者发生肺结核及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对近年药物致免疫受损并发肺结核以及下呼吸道感染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8例患者共发生108例次感染,其中院内感染占39.8%;G^-杆菌感染为54.6%,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和大肠埃希氏菌分别位于前三位;G^ 球菌、结核杆菌和真菌感染分别占26.9%,9.3%;12.9%由L型变异菌株引起;非特异感染中60%缓慢起病,真菌感染50%为二重感染,肺结核以浸润型多见。结论:药物致免疫受损并发肺主下呼吸道感染临床表现复杂,医院感染发生率高,G^-杆菌是常见的病原菌,根据药物敏感试验及合理地联合使用抗生素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医院真菌感染临床特点和病原菌分布、种类。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4月2010年3月住院感染患者的标本进行真菌培养分离,采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沙保弱培养基、VITEKYBC卡和显微镜镜栓鉴定各种真菌,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结果2年共检出601株真菌,感染率分别为10.2%和12.6%。科室分布呼吸科39.6%,老年科15.3%,血液科9.9%,肝移植病房8.3%;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率最高,为60.5%,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10.1%,曲霉菌8%,此外还分离出比较少见茄病镰刀菌等。结论医院真菌感染逐年上升且病原菌谱扩大;医院真菌感染多发生于年老体弱、免疫功能低下、移植手术或介入性外科治疗、病情危重和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患者;真菌培养鉴定对临床真菌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全身性真菌感染的抗真菌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锡权 《新医学》2004,35(3):141-142
近年来,全身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明显地增加,引起全身性真菌感染的常见菌种中耐药菌株不断扩大。全身性真菌感染与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有关。患者由于免疫功能严重受损,即使给予强力的经验抗真菌治疗,其预后仍是很差,病死率高达70%以上。全身性真菌感染的抗真菌治疗,已经成为临床医师们的一个棘手而紧迫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陈磊  潘慧 《临床荟萃》2011,26(22):1970-197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1]。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使COPD合并真菌感染呈日益增多趋势,成为较为棘手的临床问题[2]。如何避免和减少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成为COPD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医院脑外科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本院2003年3月至2007年3月840例脑外伤患者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 840例患者感染真菌176例,占20.9%,共分离到病原性真菌205株,其中白色念珠菌94例,占45.9%,热带念珠菌57例,占27.8%,近平滑念珠菌20例,占9.8%,光滑球拟酵母菌13例,占6.3%。新型隐球菌6例,占2.9%,其他11例,占5.4%。结论 近年来医院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明显增高,白色念珠菌最常见,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耐药。  相似文献   

7.
临床标本中分离的白念珠菌对氟康唑的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随着近年来免疫抑制剂,介入性检查治疗手段的广泛应用,肿瘤化疗、放疗,器官移植、艾滋病,以及社会老龄化等因素引起的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比例增高,临床标本中酵母样真菌的分离率明显增加,尤其是近年来为了有效控制多重耐药细菌引发的感染,大量新的、高效广谱抗生素临床应用,导致酵母样真菌引起的感染日益增多.近年来临床医生对高危人群和真菌感染患者常以氟康唑作为经验用药或预防用药,  相似文献   

8.
苑波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9):2672-2673
目的:回顾性分析42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特征和预防性用药的作用。方法选择四平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IC U )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肺部疾病重症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预防组22例患者在真菌感染不良症状出现前预防性给药;对照组20例患者在发现真菌感染,确诊感染菌种后再对症给予抗菌药物。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真菌感染特点。结果预防组肺部真菌感染发生率为54.5%,远远低于对照组的9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在31例IC U受试患者中,肺部真菌感染的病原菌以白假丝酵母菌检出比例最高,为83.9%,明显高于光滑假丝酵母菌的9.7%和近平滑念珠菌的6.5%。结论预防性给药能提高IC U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治疗效果,但需合理用药,根据疾病特征选择用药类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发生医院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治疗手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82例老年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龄、严重基础疾病、长期卧床、呼吸道引流不畅、广谱抗菌药物及侵入性操作是老年人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32.9%);病原体以白色念珠菌占第一位(63.8%)。【结论】减少危险因素、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采取合适有效的治疗是控制老年患者医院真菌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陈春燕  陈童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1):1761-1761
肺部真菌感染占深部真菌感染的首位.约50%-60%侵犯支气管、肺。真菌感染又以肺曲霉菌的发病率最高,占全部曲霉病的80%.90%。曲霉菌作为一种条件致病菌.其感染率多受机体生理状态的影响,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如恶性肿瘤。消耗性疾病或长期应用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器官移植术的开展等,易诱发曲霉菌感染,且预后较差,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1.
144例临床真菌感染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抗真菌药物的广泛使用以及各种侵入性诊断治疗的开展,老年性疾病、糖尿病等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比例的增加,医院内真菌感染患者日益增多,真菌的耐药性也越来越强[1].特别是近年来抗真菌感染的治疗和预防性治疗,导致真菌感染菌株及耐药性发生变化.为此我们对本院2003年5月至2005年6月期间,临床送检标本进行真菌培养和体外药敏试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1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调查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常见菌种、好发部位,分析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1998年1月~10月130例住院过程中发生深部真菌感染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深部真菌感染发生率为0.46%,占医院感染的15.21%,好发于呼吸道(占73.33%),消化道(占15.56%),泌尿道(占8.46%)等部位,菌种以白色念珠菌最多(占37.97%),130例均有严重的基础疾病,部分患者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或接受过多种侵入性操作。结论:控制医院深部真菌感染至关重要,合理使用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减少不必要的诊疗操作,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预防深部真菌感染及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把握相关科研对于呼吸道真菌感染诊疗控制实际的客观作用,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持续改进建议。方法将研究结论基本上尚未通报全院之前的1996~2001年定为“研前”时段,将研究结论陆续通报全院之后的2002~2006年定为“研后”时段,并对2个时段中出院时确诊有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全部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科研前、后的呼吸道真菌感染患病率分别为0.737%和0.687%,下降6.78%,x^2=1.39,P〉0.2;病死率分别为23.92%和17.39%,下降27.30%,x^2=7.81,P〈0.01。抗生素(不含抗真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100%和99.7%,其中单联分别为22.2%和12.9%,双联分别为63.6%和76.9%,三联或超过三联分别为14.3%和9.9%;皮质激素或/和免疫抑制药物使用率分别为29.7%和24.3%。其升降交错,总体差别不大。入院前真菌感染患者分别占36.91%和44.31%,上升20.05%,x^2=6.38,P〈0.02。结论呼吸道真菌感染病原学诊断标准和易患因素研究促进了医院真菌感染诊疗控制水平的明显提高。降低真菌感染患病率,必须进一步切实规范抗生素(包括抗真菌药物)或/和免疫抑制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伊曲康唑治疗老年患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42例老年患者给予伊曲康唑抗真菌治疗,疗程6~12周以上。结果:42例老年患者痊愈11例,显效20例,总有效率为73.8%;共培养出真菌74株,治疗后清除43株,真菌总清除率58.1%;其中5例不良反应,占11.9%。结论:伊曲康唑治疗老年患者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疗效明确、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5.
彭亮  刘静  高志良 《新医学》2011,42(5):287-290
目的:初步分析中国南方地区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导致的肝衰竭患者医院内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05年7月-2010年6月诊断为乙肝肝衰竭的876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乙肝肝衰竭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病死率,真菌感染的种类、部位等。分析乙肝肝衰竭患者合并真菌感染与长期使用多种抗生素、白细胞减少、侵入性操作与检查、人工肝治疗、病情轻重等因素的关系。观察检出真菌对常见抗真菌药物的药物敏感度。结果:876例乙肝肝衰竭患者,合并医院内真菌感染138例,病死率为65.2%(90/138);未合并真菌感染者病死率为50.3%(371/738),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1)。医院内真菌感染未得到控制者病死率为75.9%,明显高于治愈者的病死率(47.1%,P〈0.01)。检出真菌中,最常见的是假丝酵母属的白假丝酵母(54.3%)和近平滑假丝酵母(11.6%)。呼吸道和消化道是最常见的感染部位,分别占45.7%和30.4%。检出的138株真菌对两性霉素B的敏感度最高,其次是氟康唑、依曲康唑和酮康唑。138例合并医院内真菌感染者中,长期使用多种抗生素、白细胞减少、接受侵袭性操作者所占比例均高于未合并医院内真菌感染者(P均〈0.05),两组接受人工肝治疗者所占比例相近(P〉0.05),合并医院内真菌感染患者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为(32.4±7.8)分,明显高于未合并医院内真菌感染者的(25.5±6.5)分(P〈0.05)。结论:中国南方地区乙肝肝衰竭患者常并发医院内真菌感染。呼吸道与消化道是常见的感染部位。假丝酵母属是主要的感染菌株,感染病原学呈多样性分布。长期使用多种抗生素、白细胞减少、接受侵袭性操作、病情重等是发生医院内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而人工肝支持治疗并非其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6.
胆道真菌感染的易患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胆道真菌感染的易患因素。方法 对胆汁培养发现真菌的28例胆道感染患进行分析,并与细菌培养阳性的胆道感染患进行比较。结果 28例中57.1%长期罹患多种慢性基础疾病;62.3%年龄超过60岁,大多数患使用过多种抗生素;71.4%使用过影响或降低免疫功能的药物;57.1%手术前住院天数超过16d。胆道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75%)。结论 不合理应用抗生素与免疫功能低下是胆道真菌感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168例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易患因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对1996年1月~2003年12月间168例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168例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病例中均有基础疾病,以原发肺部疾病(50例)、恶性肿瘤(41例)、结缔组织疾病(22例)以及慢性肾脏疾病(16例)最多见;其感染的常见诱因有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68例)、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40例)、低蛋白血症(38例)及免疫抑制剂(24例)、白细胞减少(16例)、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16例);感染的病原菌仍以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平滑念珠菌和曲霉菌等为主;在,临床上66.76%的病人有发热,白细胞增高者占38.6%;治疗主要应用氟康唑和二性霉素B治疗;治愈、好转108例、死亡24例;近年真菌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 近年来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这与长期大剂量广谱抗生素、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剂应用、化疗等密切相关,也与检测技术的提高有关;肺部真菌感染的死亡率仍较高,非白念珠菌的感染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8.
娄峥  刘学杰  陈悦 《检验医学》2007,22(6):742-744
近年来,由于免疫受损人群的出现,各种侵入性诊断和治疗技术的运用,广谱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使得真菌感染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其中最常见的是念珠菌引起的感染。在白血病、肿瘤、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骨髓或器官移植、烧伤、早产等患者的样品经常可以分离出念珠菌.  相似文献   

19.
气道侵袭性曲霉感染19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气道侵袭性曲霉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9年12月至2003年12月间经病原学和(或)病理学证实的19例气道侵袭性曲霉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均有基础疾病.主要为原发肺部肿瘤(12例)、肺转移瘤(3例)、支气管结核(4例),其中因气道狭窄行支架植入术9例。感染的常见诱因有低蛋白血症(9例)、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7例)、糖皮质激素(2例)及免疫抑制剂(10例)和化疗后粒细胞减少或缺乏(3例);感染的病原菌以烟曲霉为主(14例,73.7%);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84.2%),痰为白色或黄色胶胨样,或为刺激性干咳,近半数患者伴咯血(47.4%)、胸闷、气急(26.3%)等,9例(47.4%)患者有发热;白细胞增高者12例(63.2%)。分别采用两性霉素B、两性霉素B脂质体、伊曲康唑全身用药,结合支气管镜腔内局部治疗,有效率为47.4%。结论 气道侵袭性曲霉感染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真菌感染,近年来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这与长期大剂量广谱抗生素、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剂应用、肿瘤化疗等密切相关,也与检测技术的提高尤其是支气管镜腔内诊治技术的广泛开展有关;感染的病原以烟曲霉为主。治疗非常棘手,除全身应用抗真菌药物外,还须联合支气管镜腔内局部治疗。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深部真菌的感染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仅以我院为例,1998年真菌的感染占病原菌感染的23%,而2004年统计真菌感染占病原菌感染的36.3%,感染种类亦有明显增多,九十年代以前白色念珠菌占真菌感染的80%,而今我院白色念珠菌感染是57%,因此传统的经验用药已面临严重的考验。在这样一种严峻的状况下,2003年我室开始进行真菌对大扶康的耐药性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