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在不同卵巢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卵巢上皮癌化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联合检测多药耐药相关蛋白P-糖蛋白(P-gp)、谷胱苷肽-S-转移酶-7π(GST-π)、肺耐药相关蛋白(LRP)等在36例卵巢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取同期卵巢良性肿瘤及交界性肿瘤各1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卵巢上皮癌组织P-gp、GST-π和LRP阳性表达率与良性和交界性肿瘤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gp和LRP在卵巢上皮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随其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的升高而升高(P<0.01);GST-π的阳性表达率在临床分期Ⅰ~Ⅱ期与Ⅲ一Ⅳ期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在病理分级G1、G2与G3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gp、GST-π和LRP在卵巢上皮癌的阳性表达率与化疗疗效呈负相关(P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Nanog和PLK4蛋白表达在卵巢上皮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卵巢上皮癌组织及40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中Nanog和PLK4的表达,研究Nanog和PLK4与卵巢上皮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卵巢上皮癌组织中Nanog和PLK4蛋白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织(χ~2=33.885,39.596,P<0.01),IGO分期Ⅲ~Ⅳ期者Nanog和PLK4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者(χ~2=8.286、4.322,P<0.05),病理低分化程度者Nanog和PLK4阳性表达率高于中高分化者(χ~2=4.268、4.268,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Nanog和PLK4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χ~2=10.667、6.000,P<0.05)。结论Nanog和PLK4的表达与卵巢上皮癌的病理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以及FIGO分期有关,两者可能在卵巢组织的恶性转变和细胞分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比化疗前乳腺癌组织和化疗后残存乳腺癌组织中乳腺癌耐药蛋白(ABCG2)、P-糖蛋白(P-gp)表达差异,探讨其与乳腺癌干细胞(BCSCs)的相关性。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化疗前乳腺癌组织和化疗后残存乳腺癌组织ABCG2、P-gp及BCSCs标志物CD44及CD24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BCSCs微球体"细胞中CD44及CD24蛋白表达;有限稀释法检测"BCSCs微球体"细胞单克隆形成能力;Western blot检测"BCSCs微球体"细胞ABCG2、P-gp、CD44及CD24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化疗前乳腺癌组织相比,化疗后残存乳腺癌组织ABCG2、P-gp表达与CD44蛋白表达呈正相关(χ2=41.34,r=0.83;χ2=22.81,r=0.61);而其与CD24蛋白表达呈负相关(χ2=-21.25,r=0.72;χ2=-17.26,r=0.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残存乳腺癌组织中"BCSCs微球体"直径明显增加,且化疗后BCSCs含量是化疗前BCSCs含量的2.5倍;Western blot显示化疗后残存乳腺癌组织"BCSCs微球体"细胞ABCG2、P-gp及CD44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而CD24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化疗赋予残存乳腺癌组织"癌干细胞样"特征,导致乳腺癌多药耐药产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糖蛋白(P-gp)、p5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N 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84例(化疗组40例和非化疗组44例)N SCLC中P-gp、p53和VEGF的表达水平,40例癌旁组织作为对照组,比较三者的表达与生存率的关系。结果:P-gp、p53和VEGF在N SCL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5%、70.23%和67.9%;P-gp与VEGF呈正相关(χ2=10.805,r=0.360,P=0.001),P-gp与p53无相关性(χ2=138,r=-0.047,P=0.637),p53与VEGF呈正相关(χ2=9.288,r=0.333,P=0.002);化疗组中P-gp、p53和VEGF表达阳性者生存时间明显低于阴性者(P<0.05);Cox显示:临床分期、P-gp、p53和VEGF与N SCLC的预后有关(P<0.05)。结论:P-gp、p53和VEGF检测对肺癌患者化疗效果、预后的判断具有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78例术前未行化疗患者的乳腺癌组织切片中P-gp、GST-π、TopoⅡ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P-gp、GST-π、TopoⅡ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8.5%、46.2%、73.1%,与年龄、肿瘤大小、ER/PR和HER2状况无关。腋淋巴结阳性组P-gp和GST-π的阳性表达率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5.175,2χ=4.614,P<0.05);肿瘤不同分期的P-gp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5.848,P<0.05)而且随分期增高而增高。结论乳腺癌组织的原发多药耐药与P-gp、GST-π、TopoⅡ的表达有关,化疗前对它们进行检测可为化疗药物的选择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MDR)基因产物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Ⅱ(GST-Ⅱ)、DNA拓扑异构酶(TOPO-Ⅱ)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3例肺癌组织中P-gp、GST-Ⅱ、TOPO-Ⅱ和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 P-gp、GST-Ⅱ、TOPO-Ⅱ和Ki-67在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9%、63.5%、77.8%和39.7%。P-gp、GST-Ⅱ、Ki-67的表达与肺癌病理组织学分型、分化程度有关(χ2=6.733~22.532,P<0.01)。TOPO-Ⅱ在鳞癌和小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腺癌(χ2=8.259、4.189,P<0.01、0.05)。两个或两个以上MDR基因产物共表达率合计为90.5%,明显高于单独基因产物P-gp和TOPO-Ⅱ的表达率(χ2=59.660,P<0.01)。P-gp、GST-Ⅱ的表达与Ki-67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TOPO-Ⅱ的表达与Ki-67呈明显正相关(r=0.380,P<0.01)。结论 P-gp、GST-Ⅱ、TOPO-Ⅱ在不同肺癌类型中均有不同水平表达,且呈共同表达,它们的表达对肺癌的耐药起重要作用,因此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化疗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7.
上皮性卵巢癌ERCC1表达与顺铂化疗耐药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ERCC1)在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顺铂化疗耐药中的意义.方法 用组织芯片仪制备组织芯片并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6例上皮性卵巢癌病人癌组织中ERCC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以38例正常卵巢组织作为对照,分析其与顺铂化疗耐药的关系,同时分析ERCC1在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与临床手术-病理分期(FIGO,2000)、病理学类型、分化程度、发病年龄、发生部位以及疾病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38例正常卵巢组织中ERCC1阳性表达者17例(44.74%),56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ERCC1阳性表达者31例(55.36%),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1.022,P>0.05).上皮性卵巢癌中ERCC1的表达与临床手术-病理分期、病理学类型、分化程度、发病年龄、发生部位及发病率均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上皮性卵巢癌顺铂化疗耐药组ERCC1的阳性表达率为76.67%,明显高于敏感组的30.77%,差异有显著性(χ2=11.87,P<0.05).结论 上皮性卵巢癌ERCC1表达与顺铂化疗耐药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Delta样配体4(DLL4)和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乳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22例乳房浸润性导管癌(其中Ⅰ级33例,Ⅱ级40例,Ⅲ级49例)组织中DLL4和HIF-1α的表达,分析两者表达与乳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DLL4和HIF-1α在乳房浸润性导管癌低级别组(Ⅰ级、Ⅱ级)和高级别组(Ⅲ级)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3.0%、91.8%和56.2%、8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52、15.695,P<0.05),但HIF-1α在Ⅰ级和Ⅱ级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LL4在乳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χ2=4.802~12.852,P<0.05),与病人年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HER2表达无相关性(P>0.05)。HIF-1α在乳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相关(χ2=8.961、15.695,P<0.05),与病人年龄、肿瘤大小、ER、PR、HER2表达无关(P>0.05)。乳癌DLL4阳性表达病人HIF-1α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DLL4阴性表达病人,两者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270,P<0.01)。结论DLL4和HIF-1α可能共同调控乳癌肿瘤血管生成并影响乳癌的发展及预后,可作为预测乳癌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与P-糖蛋白(P-gp)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OX-2和P-gp在60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全组COX-2阳性率为63.3%(38/60),P-gp阳性率为68.3%(41/60)。COX-2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TNM分期相关(P<0.05);P-gp的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TNM分期相关(P<0.05)。COX-2和P-gp同时表达、单独表达及不表达时,胃癌的组织分化程度、病变浸润深度(T分期)、淋巴结转移(N分期)和临床分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2和P-gp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相关性(r=0.374,P=0.004)。胃癌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3.3%、40.0%和30.0%;COX-2阳性组和COX-2阴性组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9.0%、28.9%、15.8%和90.9%、59.1%、54.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85,P=0.005)。结论在胃癌组织中COX-2参与了P-gp的表达调控。COX-2的表达可能成为影响胃癌生存的重要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在结直肠癌和正常大肠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且分析其表达与Fas配体(fas ligand,FasL)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三步法检测58例结直肠癌和25例正常大肠组织TLR4、FasL和EGFR的表达。通过Spearman’s相关分析,探讨TLR4与FasL或EGFR表达的关系。结果 58例结直肠癌中TLR4、FasL和EGFR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9%、71%和83%,均显著高于其在正常大肠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20%、22%和31%(P<0.05)。TLR4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远处转移具有相关性(χ2=4.063,P<0.05)。TLR4和FasL表达具有正相关性(r=0.249,P<0.01),TLR4表达强的部位多伴有FasL的强表达,TLR4表达弱的部位也常伴随FasL的弱表达。TLR4与EGFR的表达不具有相关性(r=0.345,P>0.05)。结论 TLR4的表达与结直肠癌远处转移有关,TLR4可能通过调控FasL的表达而参与结直肠癌的免疫反击。  相似文献   

11.
将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注入大鼠正中神经或桡神经干内,标记细胞出现在注射侧脊髓前角和脊神经节内。正中神经组:出现在脊髓C_4~T_2节段,在前角外侧群中的分布偏向背侧;在脊神经节分布于C_6~T_2节段。桡神经组:出现在脊髓C_4~T_1节段,在前角外侧群中的分布偏向腹侧;在脊神经节分布于C_6~T_1节段。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腹诊的起源与发展,并从脏象、经络、气血津液三个方面分析了胸腹的生理、病理意义。胁腹与脏象、经络的关系,对诊腹以判断病位尤为重要,而气血津液理论可以说明证候的虚实,鉴别某些病邪性质。认为作为局部诊法的腹诊,能够反映整体功能状況及其病理变化,体现了整体观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从临床角度,对胞宫虚寒证和胞宫寒凝证的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进行了论述和区别,对二者所属的妇科常见病一一作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治则和方药,为临床妇科病的诊治提供了经验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丝胶对2型糖尿病大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的调节作用。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丝胶治疗组和阳性对照组,每组12只大鼠。25mg/kg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3d(1次/d)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模型成功建立后,糖尿病模型组大鼠不再做任何处理,丝胶治疗组大鼠给予丝胶(2.4g/kg/d)灌胃35d,阳性对照组大鼠给予二甲双胍(55.3mg/kg/d)灌胃35d。分别检测各组大鼠的血糖以及血清HLD-C和LDL-C的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的血糖、LDL-C明显升高,HDL-C明显降低(P<0.01,P<0.05);与模型组大鼠比较,丝胶治疗组、阳性对照组大鼠的血糖、LDL-C明显降低,HDL-C明显升高(P<0.01)。结论:丝胶可通过提高HDL-C水平、降低LDL-C水平改善糖尿病时血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胰腺体尾部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方法总结1998年9月—2012年10月收治的29例胰腺体尾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9例均进行手术治疗,治愈28例,死亡1例。致死原因为胰瘘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胰瘘和腹腔感染是主要的并发症。结论胰腺体尾部肿瘤早期诊断困难,腹部B超和CT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本病。手术是胰体尾部肿瘤最佳的治疗方式。关键是采取个体化的手术方式,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通过血象实验研究月之盈缺与青少年气血盛衰的规律,结果表明,青少年女性气血盛衰与月节律变化(即月之盈缺),有明显的同步性。即呈中—高—低的变化规律;而青少年男性,呈高—中—低的变化规律。上述青少年气血盛衰的规律,反映了随月之盈缺时问,人体防御外邪能力的变化。说明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盛期,阴阳属性明显,易受天时影响,亦是祖国医学“天人相应”理论科学性的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7.
18.
颅内血块吸除器是一种新的器械。这种器械在吸引器基础上增加一轴心螺旋绞丝(或绞刀),用牙科钻带动可边打碎边吸引颅内块型血肿,一改过去颅内血块型血肿必须开颅摘除的传统方法。而且作者结合运用他们以前创用的有槽手锥锥颅法,不必钻孔,不必切开头皮,锥孔即可完成,十分简便,此法尤适用于高血压脑出血年老体衰不适开颅手术之患者。在体外实验上,明确证明了单纯用吸引器仅能吸住血块但不能将其吸出,而开动绞丝后则极容易且迅速地吸除血块,效果十分明显,我们还建立了兔子颅内血肿实验动物模型(过去尚未见报道)。而且清除动物实验模型的血肿也取得成功。通过实验还确定了绞丝的转速及吸引器负压之最佳参数。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报道作者自行设计软件程序与接口,将修复后的生理记录仪与AppleⅠ型微机进行联机监测,组成一个全自动无创性血流动力学智能化监测系统。多道生理记录仪将同步的心电、心音、心尖搏动和颈动脉搏动图输入计算机,进行测量及计算分析,最后打印诊断报告。可自动分析诊断24种心功能状态。通过临床110例应用表明其与临床综合观察诊断符合率达98/%,人机采点相关系数为0.90,人机分析相关系数为0.98,能满足临床及科研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