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西酞普兰是一种新型的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能有效抑制5-HT的再摄取,主要用于抑郁性精神障碍(内源性及非内源性抑郁)、抑郁症及焦虑症的常规治疗。笔者应用西酞普兰治疗  相似文献   

2.
刘霞  李雷雷  房亮  牟君  谢鹏 《医学教育探索》2010,9(11):1578-1580
氟西汀(Fluoxetine)是一种高特异性,高选择性的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 reuptake inhibitors,SS-RIs),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抑郁性精神障碍。传统抑郁症的"单胺学说"认为,抑郁的发生主要与单胺类神经递质如5-HT及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低下有关。  相似文献   

3.
噻奈普汀(tianeptine)为最近几年开始应用的抗抑郁药,作用机制与临床常用的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米氮平(mirtazapine)等有很大的不同.噻奈普汀属于特殊的三环类抗抑郁药,主要作用于5-羟色胺(5-HT)系统,促进突触前膜对5-HT的再摄取,增加囊泡中5-HT的储存.在大脑,它还可以增加海马锥体细胞的活性,增加皮层及海马神经元再摄取5-HT[1].作者比较了噻奈普汀与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探讨噻奈普汀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张玲  韩运潮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8):2217-2217,2313
西酞普兰为新型抗抑郁药5-HT再摄取抑制剂,其确切的疗效为广大抑郁症患者所接受,该药不良反应轻、依从性好.现将西酞普兰合用小剂量舒必利治疗抑郁症的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一类抗抑郁药物,包括氟西汀、舍曲林、帕罗西汀、西酞普兰、氟伏沙明。新上市的艾司西酞普兰,尽管作用靶点是转运体上的基本位点和变构位点,也是通过抑制5-HT的再摄取发挥其抗抑郁疗效。这些药物的共同药理作用是能够抑制突触前5-HT能神经末梢对5-HT的再摄取,使突触间隙5-HT含量升高,提高单胺递质的神经传递而发挥抗抑郁疗效。与三环类药物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相比,SSRIs具有较好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特点,疗效好,安全性高,服用方便,受到医生和患者的青睐,成为我国治疗抑郁障碍的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抑郁症的临床研究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糖尿病与抑郁症的关系及抗抑郁药对其的疗效。糖尿病病人也和许多内科疾病一样,易患抑郁,焦虑等情感性精神障碍,新型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百优解)因同时改善血糖而成为糖尿病伯首选抗抑郁药,方法:对20例糖尿病合并抑制症患者无关 原有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上加用5-羟色胺再摄取制剂-盐酸氟西汀(百优解)剂量20mg/日晨服,疗程8周。观察疗效。结果:糖尿病患者易患抑郁症,单一用降血糖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者加用抗抑郁药物治疗有效。盐酸氟西汀(百优解)抗抑郁症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安全性高,服用方便,结论:糖尿病抑郁症与精神心理因素相关。普遍存在抑郁和焦虑情绪,用抗焦虑药治疗能显著改善精神和躯体两方面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联合心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2例脑卒中后抑郁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A、B、C、D 4组:A组患者21例,单用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B组患者20例,单用心理干预治疗,C组患者20例,采用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联合心理干预治疗,D组患者21例,单用常规治疗。比较4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程度、肌力及生活能力的变化。结果:治疗16周后,各组患者抑郁程度评分、肌力评分和生活能力评分较治疗前均差异显著(P<0.05);治疗16周后,4组患者的抑郁程度比较差异显著(P<0.05),抑郁程度依次为C组0.05)。结论: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联合心理干预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和单纯心理干预治疗及单纯常规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8.
赵温才 《中外医疗》2012,31(12):109+111-109,111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盐酸舍曲林为新型的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能增加突触内5-HT的浓度,提高5-HT能神经的传导,从而发挥抗抑郁作用.由于其疗效与三环类药物相似,而不良反应明显小于三环类药物[1],因而临床上利用盐酸舍曲林分散片治疗抑郁症非常广泛.本研究对我院64例抑郁症患者进行盐酸舍曲林分散片和盐酸帕罗西汀片的随机对照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张玉堂 《卫生职业教育》2004,22(15):100-100
新型抗抑郁剂博乐欣是高选择性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本文采用博乐欣与传统抗抑郁剂阿米替林进行对照治疗抑郁症,观察其疗效及副反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支媗  高粉舷 《陕西医学杂志》2006,35(10):1342-1343
百忧解(盐酸氟西汀)是一种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使突触间隙的5-HT增高,从而产生抗抑郁效果。我们应用百忧解治疗抑郁症46例,现将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598例脑卒中后出现168例抑郁症的观察,采用老年抑郁量表,对168例脑卒中后抑郁症进行分组测试,发现脑卒中后出现抑郁症与年龄、性别、卒中性质无关,与发病部位、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及家庭社会支持度有关,应用特异性、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疗效好,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2.
舒代明  代风琴 《中外医疗》2011,30(27):129-129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发病率高、病因、发病机创尚未完全阐明的临床症候群[1].此文主要就常规治疗的基础山联用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混合的再摄取抑制剂.阿扎哌隆类抗焦虑药等几类抗焦虑抑郁药在其治疗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文拉法辛和帕罗西汀是治疗抑郁症常用的药物,前者是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的代表,后者是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的代表。本文对两种药物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对比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岳华  吴晓英 《新疆医学》2012,42(8):154-155
抗抑郁药是一些主要用于治疗各种抑郁状态的药,分为三环类、四环类、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0I)、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l)以及5-HT及NA冉摄取抑制剂(SNRI)[1]。为了解本院抗抑郁药的应用情况,笔者对2009~2011年本院抗抑郁药使用金额情况、用药频度(DDDs)进行统计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郑辉  陈晓燕  刘谦  秦明照 《北京医学》2013,35(4):267-269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撤药反应.方法 结合文献对3例老年抑郁症患者SSRIs撤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3例老年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与SSRIs撤药相关的精神及躯体症状,其中以停用帕罗西汀患者症状较为明显.结论 老年抑郁症患者SSRIs撤药反应发生率较高,影响较大,应引起非精神科医生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研究发现,存在抑郁症状群体的内分泌水平受到了影响,肠道菌群结构与数量也发生了改变.现在对抗抑郁症的重要方法是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传统药物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三环类和5-HT再摄取抑制剂的作用机制与上调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水平相关.现发现用益生菌改善肠道内环境和用TNF-α抗体抵抗炎症效应均能改善抑郁症状.本文将综述机体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变化、肠道菌群共同引发的炎症反应与抑郁症的相关性,并为抑郁症新的治疗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度洛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疗效及安全性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抑郁症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疾病,抑郁症患者还常伴有躯体功能障碍和认知缺损,从而严重响影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度洛西汀是一种选择性的5羟色胺与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SNRI),能有效治疗抑郁症,而且不良反应及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少。为观察度洛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我们对42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采用度洛西汀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西酞普兰是一种高选择性的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用于治疗抑郁情绪[1],利培酮、齐拉西酮均为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用于控制精神症状,对西酞普兰联合利培酮与西酞普兰联合齐拉西酮在治疗伴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疗效及不良反应的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新型抗抑郁药物的一些临床应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小荣 《四川医学》2002,23(5):520-521
1 新型抗抑郁药物的种类新型抗抑郁药物有四种类型 :选择性 5 -羟色胺 (5 -HT)再摄取抑制剂 (SSRIs,如氟西汀、帕罗西汀、色去林 ) ,可逆性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A(如吗氯贝胺 ) ,选择性5 - HT-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 (如万拉法新 ) ,以及5 - HT2 受体激活剂 (如脱尔凡 )。新型抗抑郁药物不同于三环类抗抑郁药物 (TCAs) ,不同于非选择性不可逆性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MAOIs) ,不同于四环类抗抑郁药物。2 适应症对于轻性抑郁症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一样有效 ,对于中度抑郁症药物治疗效果较好 ,对于重性抑郁症电抽搐治疗 (ECT)是最为有效…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其伴发的精神障碍以焦虑、抑郁为主要表现。年龄、病程、肥胖等都对糖尿病抑郁症产生不利的影响。多数研究认为糖尿病患者容易伴发抑郁,而抑郁又会影响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抑郁发作激活下丘脑-垂体-靶线轴,使生长激素、雌激素分泌异常,导致血糖升高。对于轻度抑郁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治疗,对于症状偏重的患者加用药物治疗,5-HT再摄取抑制剂可引起食欲减退、血糖下降,可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