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5 毫秒
1.
目的了解广东省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率的变化情况。方法按照2006年全国统一的流调方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广东省的6个点开展调查,其中广州市越秀区、汕尾市城区和云浮市城区作为城市调查点,韶关南雄市、肇庆四会市和梅州五华县作为农村调查点,调查对象为在当地居住满6个月的1—59岁人群。统一采用ELISA方法对标本进行检测,并与广东省1992、2002年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06年广东省1—59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11.10%(436/3927);1—24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随年龄迅速上升,从1.92%上升至24.73%,〉25岁组则逐渐降低,从24.73%下降至12.08%;城市人群的(8.24%)低于农村(13.80%)(P〈0.01),男性的(11.96%)与女性(10.33%)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992、2002和2006年广东省1~59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逐渐降低,从1992年的16.67%(520/3103)下降到2002年的13.28%(513/3864)、2006年的11.10%(P〈0.01),其中1—4岁组下降最明显,从1992年的16.72%下降到2006年的1.92%;男性下降幅度比女性大,从1992年的18.82%下降2006年的11.96%(P〈0.01);女性从1992年的14.81%下降到2006年的10.33%(P〈0.01)。1992、2002和2006年广东省城市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变化不大,维持在7.74%-9.98%之间(P〉0.05),农村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逐渐降低,从1992年的21.10%下降到2006年的13.80%(P〈0.01)。结论广东省近10年来推行以新生儿、学龄前儿童为重点的乙肝疫苗预防接种,使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广东省部分地区基层医务人员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流行现状,为制定乙肝高危人群的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9年7月,在广东省韶关南雄市、汕尾海丰县和云浮新兴县采取分层比例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243名基层医务人员作为样本,开展血清流行病学调查。采用雅培试剂化学发光法检测HBsAg、抗-HBs、抗-HBc,应用SPSS1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基层医务人员1243人,男性486人,女性757人。HBV感染率为69.03%(858/1243),HBsAg阳性率为9.49%(118/1243)、抗-HBs阳性率为74.18%(922/1243),抗-HBc阳性率为58.81%(731/1243)。不同调查地区基层医务人员HBV感染率、HBsAg和抗一HBc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男性的HBV感染率和抗-HBc阳性率(分别为75.31%、66.46%)高于女性(64.99%、53.90%)(P〈0.01);HBV感染率和抗-HBc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P〈0.01)。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医务人员,HBV感染率、HBsAg和抗-HBc阳性率低于未接种过乙肝疫苗和接种史不详的医务人员(P〈0.01),而抗-HBs阳性率则高于未接种过乙肝疫苗和接种史不详的医务人员(P〈0.01)。结论广东省受调查基层医务人员HBsAg阳性率高于全国一般人群水平,而低于省内一般人群水平,且该人群年龄越高感染的机会越高。要控制医务人员乙肝流行,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并大力推行乙肝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3.
赵津 《实用预防医学》2008,15(5):1451-1452
目的为了摸清中越边境地区各年龄人群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水平,下一步制定乙肝防治规划提供依据。方法随机调查与越南接壤边境线最长的麻栗坡县边境人群48985人,采血检测HBsAg。结果HBsAg携带率为3.99%,男性(4.48%)高于女性(3.88%),农村(4.53%)高于城镇(2.54%),差异均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28.92,P〈0.01;χ^2=100.9,P〈0.01)。同时还显示:5岁以上各年龄组人群HBsAg携带率均高于5岁以下儿童。结论加强安全注射管理,积极推进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是降低人群HBsAg携带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海南农垦区18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调查乙肝疫苗接种率与HBsAg携带率的关系及海南垦区乙肝疫苗接种的免疫效果,为制定海南垦区乙肝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调查垦区1-18岁人群乙肝疫苗接种史,用ELISA法检测HBsAg和抗-HBs。结果 调查1-18岁人群6669人,乙肝疫苗接种率为41.2%,HBsAg携带为9.2%。其中全程接种HBsAg携带率为2.4%,未接种(或未全程接种)HBsAg携带率为14.0%。差别有显性;全程接种HBsAg感染保护率为82.9%。抽查843人的抗-HBsAg,阳性率为62.8%,其中全程接种抗-HBs阳性率为85.7%,未接种(或未全程接种)抗-HBs阳性率为36.9%。结论 HBsAg携带率高低与乙肝疫苗接种率高低存在密切的相关关系。海南垦区1-18岁人群乙肝疫苗接种率尚不高,目前仍处于高HBsAg携带率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韶关市2002—2008年乙肝疫苗(HepB)免疫规划的实施情况,评价韶关市2002—2008年HepB免疫规划的实施效果。方法2002年开始韶关市对全市新生儿按照0、1、6个月免疫程序全程接种3针;2008年3—9月对全市2002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期间出生的儿童按照全程3针差几针补几针的原则开展HepB查漏补种工作;2008年对韶关市城乡在幼儿园(托几所)1~5岁按照0、1、6月程序完成5μg重组HepB3针全程接种的儿童1485名,每名采集静脉血3mL进行HBsAg与抗.HBs测定;2010年5—7月,随机抽取母亲乙肝标示物阴性且按0、1、6月HepB免疫程序完成基础免疫后1个月的7~12月龄的55名婴儿进行HBsAg、HBsAb检测。评价指标:(1)HepB接种情况:儿童HepB免疫规划接种率、2002年以后出生儿童HepB查漏补种率;(2)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情况:5岁以下儿童HBsAg携带率和表面抗体(抗-HBs)阳性率;(3)HepB免疫成功率:新生儿HepB接种后抗-HBs阳转率。结果韶关市3区7县2002-2008年HepB常规免疫平均全程接种率为98.99%,平均首针及时接种率为85.49%,城市平均全程接种率为98.52%,平均首针及时接种率为88.95%,农村平均全程接种率为99.21%,平均首针及时接种率为83.63%;2008年HepB查漏补种率为96.40%;1~5岁儿童HBsAg阳性率为0.88%,抗-HBs阳性率为65.84%。城市儿童HBsAg阳性率为0.83%,抗-HBs阳性率为65.42%;农村儿童HBsAg阳性率为0.91%,抗-HBs阳性率为66.27%。HepB免疫成功率为90.91%。结论韶关市儿童HepB常规免疫接种率、新生儿及时接种率和查漏补种率高,HepB免疫成功率高,HepB免疫规划工作实施情况和实施效果良好,对控制人群乙肝感染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6.
开封市金融系统HBV感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为了解开封市金融行业人员HBV感染状况,方法:选择金融系统健康体检者590例,用ELISA法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五项血清学指标。结果:HBV感染率为52.2%,HBsAg携带率为6.27%,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HBV感染率50-60岁组明显高于40-49岁组(χ2=6.102,P<0.05)其感染模式有7种,以抗-HBs和抗-HBc,抗-HBc,HBsAg与抗-HBe和抗-HBc阳性模式多见,其构成比分别为60.39%,24.68%,8.44%,抗-HBs总阳性占总检人数的50.51%,单项抗-HBs阳性占总检出人数的17.9%,结论:(1)HBV感染在自然人群中无性别间的显著性差异;(2)本组人群具有较高的抗体保护水平;(3)乙肝疫苗接种正影响着人群HBV的感染模型;(4)HBV感染率随年龄增长呈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中学生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情况,探讨在中学生重点人群中进行免疫等综合干预措施的必要性。方法选择一所有代表性的职业学校,对在校学生验血查HBsAg和抗-HBs(乙肝表面抗体)。结果学生HBsAg阳性携带率平均为1.70%,抗-HBs阳性率32.78%;HBsAg(-)学生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率为71.60%,对全程接种疫苗的62名学生检测抗-HBs其阳转率为91.9%。结论对学生人群进行乙肝免疫等于预措施极为重要,在中小学应实施乙肝疫苗的强化接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太原地区职业人群中乙、丙、庚型肝炎病毒的隐性感染现状。方法采用EusA方法对太原地区从事公共场所工作、饮食服务工作、托幼保教工作以及职业供血等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职业人群进行HBsAg、抗-HCV、抗-HGV、ALT检测。结果HBsAg、抗-HCV、抗-HGV的阳性率分别为3.86%(11/285)、0.70%(2/285)、2.11%(6/285),两性之间、各年龄组之间、各职业间HBsAg、抗-HCV、抗-HGV的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1例HBsAg阳性者3例ALT异常,6例抗.HGV阳性者2例ALT异常,HBsAg、抗-HGV均阳者1例,抗-HCV、抗HGV均阳者1例。结论太原地区职业人群中存在有乙、丙、庚型肝炎病毒隐性感染,并且三者间存在有-定程度的交叉感染或重叠感染。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无效原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行乙型肝炎(乙肝)病毒疫苗免疫以来,全世界新生儿乙肝患病率及乙肝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携带率平均下降约80%以上。乙肝疫苗的安全性、免疫原性和保护性已得到全世界公认。但疫苗接种后有10%的成人不产生应答,另有5%~10%的接种者抗HBs水平低于有效保护值,这可能导致HBV感染,甚至形成乙肝表面抗原(HBsAg)慢性携带。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病毒性肝炎的血清流行病学情况,分析乙型肝炎(乙肝)的危险因素,为进一步探索社区居民肝炎综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10年在广州市选取3个街道的社区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面对面询问方式问卷调查,收集一般情况、生活史、家族史、乙肝知识、乙肝疫苗注射史等信息。采用ELISA法检测调查对象血样的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和抗-HAVIgG、抗-HCVIgG共7项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乙肝感染率的因素。结果调查了2015户家庭居民共3511人,其中男性1403人,女性2108人。人群抗-HAVIgG、抗-HCV IgG、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阳性率分别为91.83%、0.74%、7.18%、61.75%、0.85%、12.90%和17.23%;HBsAg阳性率峰值出现在31~40岁年龄组(12.80%,43/337);乙肝疫苗计划免疫策略实施后出生人群HBsAg阳性率为0.30%(1/328),大幅低于政策实施前出生的人群(7.89%,251/3183)(P〈0.01);HBV感染率为16.80%(590/351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有肝炎家族史是HBV感染的危险因素(OR=33.52),而接种乙肝疫苗是保护因素(OR=0.56)。结论广州市社区居民甲肝免疫水平较高,通过持续的肝炎防治,乙肝和丙肝的感染率有所降低,乙肝疫苗免费接种有效降低了新生儿和青少年的乙肝感染率,但成年人这一指标仍处于较高水平,建议今后应针对性改进社区居民尤其乙肝患者家属这一高危人群肝炎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重庆市2005年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重庆市1~59岁人群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现状,为制订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3 251人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用固相放射免疫法进行检测。结果重庆市1~59岁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V阳性率经标化后分别为10.35%、33.47%、47.72%、51.94%,男、女性人群HBsAg阳性率分别为13.14%、9.85%,城乡人群HB-sAg阳性率分别为9.11%、12.49%。HBsAg阳性人群中,乙肝病毒e抗原标化阳性率为39.31%。结论重庆市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10余年,1~14岁儿童HBV感染率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12.
遂宁市乙肝疫苗接种控制儿童乙肝感染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接种后儿童乙肝免疫与感染发病状况,评价现阶段预防控制儿童乙肝效果。方法单纯随机抽样采集新生儿全程接种乙肝疫苗的3~7岁儿童血清1677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固相放射免疫法(RIA)检测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利用报告乙肝发病和疫苗接种率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1677名儿童HBsAg阳性率为1.8%,其中城市、农村分别是1.58%、2.1%,男、女分别是1.62%、1.97%;3~7岁分别为1.23%、1.5%、2.02%、1.74%和2.43%。抗-HBs阳性保护率为55.1%,其中城市、农村分别是60.4%、47.08%,男、女分别是55.44%、54.74%,3~7岁分别为66.67%、59.76%、59.25%、44.34%和45.9%。对应1~7岁出生队列,2000-2006年乙肝疫苗接种率的逐年增高与乙肝发病率、HBsAg阳性率呈负相关(rs=-0.821,P〈0.05;rs=-0.866,P〈0.05),而与抗-HBs保护率呈正相关(rs=0.920,P〈0.05)。结论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规划接种有效降低了乙肝感染率与发病率,新生儿接种疫苗后随年龄增长其保护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广东省人群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现状,评价乙肝疫苗免疫策略的效果。方法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全省6县区3 927名1-59岁人群进行乙肝血清流行病学研究,用ELISA方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并调查1-14岁儿童乙肝疫苗接种情况。结果广东省1-59岁人群HBsAg阳性率、抗-HBs阳性率、抗-HBc阳性率和HBV感染率经标化后分别为15.46%、61.51%、49.46%和66.20%。1-14岁人群HBsAg阳性率和HBV感染率明显低于15-59岁人群。1-4岁人群HBsAg阳性率和HBV感染率低于5-14岁人群,而抗-HBs阳性率高于5-14岁人群。HBsAg阳性率和HBV感染率: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城市人群抗-HBs阳性率高于农村。1-4岁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为91.90%,全程接种率89.01%,首针及时接种率为58.38%,明显高于5-14岁人群。结论广东省仍是乙肝高流行区;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策略效果显著,1-14岁人群HBsAg携带率和HBV感染有不同程度下降,1-4岁下降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广东省部分地区1-14岁儿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现状,为制定乙肝高流行区防制策略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2009年在广东省韶关南雄市、汕尾海丰县和云浮新兴县采取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14岁儿童作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患病史以及乙肝疫苗接种史等,并采用雅培试剂化学发光法检测调查对象的HBsAg、抗-HBs、抗-HBc。结果共调查1185人,其中男性684人,女性501人;本地户籍占99.75%(1182/1185)。HBV感染率为11.22%(133/1185),HBsAg阳性率为2.53%(30/1185),抗-HBs阳性率为55.70%(660/1185),抗-HBc阳性率为7.85%(93/1185)。1~14岁儿童各年龄组之间HBV感染率、HB-sAg、抗-HBs、抗-HBc阳性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南雄市HBsAg、抗-HBs阳性率(4.51%、67.17%)高于海丰县和新兴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调查的1~14岁人群中,乙肝疫苗接种率为87.34%(1035/1185);在具有完整接种记录的890人中,全程接种率、首针及时接种率分别为90.90%(809/890)、78.31%(697/890),1~6、7~9和10~14岁组相比较,随着年龄的增长,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以及首针及时接种率逐渐降低,而HBsAg阳性率则逐渐升高(P〈0.05或P〈0.01)。结论广东省调查地区1~14岁儿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应继续保持新生儿高水平的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并进一步提高首针及时接种率,加强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并及时查漏补种,从而进一步降低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济阳县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标志的分布情况。方法2003年11月在济南市济阳县开展了15~40岁人群HBV感染标志分布的横断面调查,共采集合格外周静脉血1994人份。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均用固相放射免疫(SPRIA)法检测。结果15~40岁人群HBsAg、抗-HBs、抗-HBc和HBV感染率分别为6.52%、24.77%、30.99%和43.63%。HBsAg感染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HBsAg感染率在男女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济阳县15~40岁人群HBsAg的阳性率仍处于较高水平,提示我们未来应加强儿童乙肝疫苗计划免疫的同时,加强高危人群和成人的预防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现阶段蓬莱市农村1~59岁人群乙肝病毒(HBv)易感状态,为乙肝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6年8月份,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出蓬莱市2个镇(街道)1-59岁农村人群629人作为调查对象,对所有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抗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抗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HBV易感状态指经检测血清HsAg、抗-HBs、抗-HBc均为阴性。结果蓬莱市1-59岁农村人群HBV易感率为32.43%,15-59岁人群易感率(48.30%)高于1-4岁(14.16%)和5-14岁(16.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间男性易感率为(30.84%),女性为(33.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蓬莱市农村人群中不同年龄组人群HBV易感的实际意义不尽相同,青少年和成人中还存在大量的HBV易感人群,应加强该人群乙肝疫苗为主的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测定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不同临床阶段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定量,同时探究其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和年龄的相关性.方法 将未经抗病毒治疗的774例慢性HBV感染患者按照临床特征分为六组:慢性HBV携带组(102例)、非活动性HBsAg携带组(211例)、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组(236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组(114例)、HBeAg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组(52例)、HBeAg阴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组(59例),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测定患者血清HBsAg定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患者血清中HBV DNA定量,血清HBsAg和HBV DNA需要经常用对数转换后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HBsAg定量由高到低分别为慢性HBV携带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组、非活动性HBsAg携带组、HBeAg阴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组和HBeAg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组[7.80(6.69 ~ 8.32)、7.11(5.42~8.27)、6.57(5.66 ~ 7.53)、6.38(4.39~ 7.40)、6.22(4.84~ 6.91)、6.13 (5.48~7.01)].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组和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组HBsAg定量与HBV DNA呈正相关(r=0.714和0.390,P<0.01).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HBsAg的定量与年龄呈负相关(r=-0.416,P<0.01);监测年龄≥40岁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的血清HBsAg定量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结论 慢性HBV感染后不同临床阶段患者血清HBsAg定量不同,血清HBsAg定量与患者HBV DNA水平和年龄相关,临床上应重点监测年龄≥40岁非活动性HBsAg携带患者血清HBsAg定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河北衡水市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情况,为今后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对15797名医保参保人员进行乙型肝炎5项检测,统计年龄、性别、各阳性模式人数。结果15797例医保参保人员的乙型肝炎5项结果中出现阳性模式13种。其中,表面抗原(HBsAg)总阳性率3.96%(625/15797);核心抗体(抗-HBc)总阳性率13.15%(2078/15797);单表面抗体(抗-HBs)阳性率13.34%(2108/15797)。大、小三阳阳性率年龄分布:20~29岁(177%)、30~39岁(3.38%)、40~49岁(3.23%)、50~59岁(4.16%)、60~69岁(1.87%)、≥70岁(1.92%)。抗原阳性模式、抗体阳性模式和疫苗阳性模式在男女之间均显著不同,危险比(RR)分别为:2.25(4.2×10^-19),1.96(5.4×10^-33)和1.32(8.7×10^-11);男女的HBsAg阳性率也显著不同,RR=2.26(P=1.0×10^-18)。结论衡水市15797例医保参保人员中慢性乙型肝炎或乙型肝炎携带者占4.06%,既往感染者8.88%,产生免疫力者13.34%;大、小三阳患者在30~59岁为发病高峰期;男性HBsAg阳性率是女性的2.26倍,男性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19.
衢州市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为掌握衢州市乙型肝炎病毒(HBV)流行现状和人群免疫水平,评价我市儿童乙肝疫苗预防接种效果,为制订乙肝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59岁自然人群623人,进行问卷调查,采集静脉血3mL,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BV血清学指标。结果衢州市1~59岁人群HBsAg阳性率、抗-HBs阳性率和抗-HBc阳性率分别为5.78%、46.23%和24.56%;1~14岁人群HBsAg阳性率和抗-HBc阳性率低于15~59岁人群。1~4岁、5~9岁和10~14岁人群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96.61%、97.30%和91.46%;首针及时接种率分别为91.53%、72.97%和34.15%;有乙肝疫苗免疫史人群HBsAg阳性率(0.89%)低于无乙肝疫苗免疫史人群(11.64%)。结论衢州市人群HBsAg阳性率特别是15岁以下年龄组已控制在较低水平,乙肝疫苗的广泛接种取得明显成效,但15~59岁人群HBsAg阳性率仍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20.
王峰  李俊杰  李洪亮 《职业与健康》2009,25(24):2776-2777
目的通过对周口市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分析,为社会开展乙型肝炎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周口市无偿献血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调查。结果周口市35707人次无偿献血者HBsAg阳性率为6.55%,其中男性为7.71%,女性为5.00%,HBsAg阳性率男性高于女性,以〈40岁年龄段阳性率最高,HBsAg阳性合并抗-HBe、抗-HBc和HBsAg阳性合并HBeAg和抗-HBc阳性是感染的主要模式,分别占26.35%和22.50%。结论周口市社会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水平较高,感染者大多不知情,提示人们应有自我防护意识,加强健康检查及时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