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研究RhoA蛋白在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细胞核内的分布。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免疫组化以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不同方法提取的蛋白样品,观察RhoA蛋白在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核内的分布情况。结果:以上方法的结果均显示RhoA蛋白在SGC-7901的细胞核内有分布。结论:在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中,RhoA蛋白不仅分布在细胞质和细胞膜,在细胞核内也有分布。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JMJD2B在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中的定位和表达.方法: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进行核浆分离,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核和细胞浆中JMJD2B表达,PARP为细胞核标志物,β-tubulin为细胞浆标志物.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检测内源JMJD2B在SKOV3细胞中的定位.结果:核浆分离的蛋白免疫印迹和激光共聚焦扫描纤维镜证实JM-JD2B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内,细胞浆仅有少量表达.结论:JMJD2B主要定位于卵巢癌细胞株SKOV3核内,可能是参与肿瘤细胞基因转录调控和蛋白表达的重要蛋白之一.  相似文献   

3.
敖晶晶  贾晓敏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1):1-4,F0003,F0004
目的 探讨睾丸切除对小鼠下丘脑亨廷顿蛋白相关蛋白1(huntingtin-associated protein 1,HAP1)表达的影响.方法 观察HAP1在主要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神经元的区域分布特点,继而应用免疫印迹技术观察去势对下丘脑HAP1表达的影响,最后选择HAP1水平变化最显著的时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下丘脑视前区及弓状核等部位HAP1免疫反应性变化的区域特征.结果 HAP1在雄性小鼠下丘脑广泛表达,以视前核、视交叉上核、室周核、室旁核、背内侧核、弓状核等部位免疫反应性较强,在隔外侧核、隔内侧核、斜角带核及下丘脑乳头体上核、正中隆起及下丘脑腹内侧核等部位呈低至中等水平表达.HAP1免疫反应产物在神经元胞质和神经毡内呈弥散、均匀分布,并可见强反应的stigmoid小体.下丘脑HAP1水平在睾丸切除后第2-4日显著升高,第7日接近假手术组水平,术后3周显著降低(P<0.01).小鼠睾丸切除后2d,与假手术组比较,HAP1在下丘脑腹内侧视前核及弓状核的免疫反应性增强,而下丘脑膈外侧核及背内侧核等区域HAP1免疫反应性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HAP1可能与参与下丘脑视前区弓状核等部位神经元内GnRH的分泌和转运.  相似文献   

4.
徐广峰  付海龙 《医学综述》2012,18(3):368-370
microRNA(miRNA)作为一类非编码小分子调控RNAs,参与调节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在动物细胞中,miRNA基因的转录初产物pri-miRNA被RNaseⅢ家族酶成员Drosa和DGCR8催化加工成为miRNA前体(pre-miRNA),然后由细胞核转运至细胞质中,经另一种核糖核酸酶ⅢDicer识别剪切为成熟miRNA。在pri-miRNA向成熟miRNA加工转化过程中发生的改变参与细胞生长、分化以及肿瘤形成。  相似文献   

5.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中ALK蛋白及EB病毒基因产物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AL CL)中 AL K蛋白的表达特点及与 EBV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检测 AL K蛋白表达 ,EBV基因转录产物 EBER1 / 2以 DNA- RNA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结果 AL K蛋白在 2例皮肤原发 AL CL 均为阴性 ,2 0例系统性 AL CL 中有 1 2例 (6 0 % )阳性 ,其中普通型 8例 ,淋巴组织细胞型 3例、小细胞型 1例 ,AL K蛋白的表达在各组织学亚型中无显著性差异。表达模式主要为细胞浆与细胞核均为棕黄色 ,但其中有 2例仅为细胞浆着色 ;AL K蛋白阳性组和阴性组年龄差异具有显著性 (P<0 .0 5 ) ,AL K蛋白阳性组年龄显著低于阴性组。所有 2 2例 AL CL 病例 EBER原位杂交均为阴性。结论  AL K蛋白的表达在AL CL 中有很高的发生率 ,尤其是低年龄的患者。本研究未发现 AL CL 与 EBV相关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细胞形态计量对针吸细胞学鉴别诊断小细胞型乳腺癌的价值,运用MIPAS-500多媒体病理图文分析仪,对其细胞形态进行二维和三维图像定量分析.结果发现在量化的26项参数中有14项小细胞型乳腺癌与乳腺良性病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细胞形态计量尤其是细胞核和细胞浆两大结构的计量分析对针吸细胞学鉴别诊断小细胞型乳腺癌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胡文秀  郝静云  韩志强 《医学综述》2011,17(19):3007-3009
目的检测人肝细胞肝癌中是否存在干细胞,以及p53在肿瘤细胞和干细胞的表达情况。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117例肝癌组织的HepParl、OV-6、p53的表达。结果肝内干细胞散在分布于癌组织中或在肿瘤结节边缘成单排或双排索状分布。肝内干细胞呈HepParl、OV-6阳性,肿瘤细胞呈HepParl阳性,OV-6阴性。在117例肝癌患者中,p53分别在38例的肿瘤细胞、36例的干细胞中高表达,表达有一致性(Kappa=0.526,P=0.000)。结论肝细胞肝癌可能是在肝内干细胞长期突变积累的基础上发展而成。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评估MSCT肝动脉造影诊断肝动脉解剖和变异情况在肝移植受体术前血管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自2006年7月至2007年1月共75例预行肝移植的晚期肝病患者,均行肝脏动脉期扫描、肝动脉重建。由两位放射科医师对图像进行评估,包括肝动脉解剖和变异类型情况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统计分析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75例中接受肝移植手术者共53例,MSCT检查发现肝动脉变异II~X型共15例,与手术结果对照,诊断的灵敏度:92.5%,特异度:100%,假阴性率:7.5%,假阳性率:0%。结论 MSCT是一种快捷、简便、无创、价廉的检查手段,可有效评估肝移植受体术前的肝动脉解剖和变异情况。  相似文献   

9.
F10基因与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载体的构建及亚细胞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构建F10基因与绿色荧光蛋白的融合蛋白表达载体,进而观察F10基因编码蛋白在细胞内的定位情况。方法:运用RT—PCR技术从葡萄胎组织中分离F10基因的完整ORF,构建pEGFP-N2/F10和pEGFP—C2/F10的融合表达载体,以1Apofect AMINE2000为介导剂,将重组载体转染入人乳腺癌细胞MCF-7,并在荧光显微镜和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表达的融合蛋白。结果:显微镜下观察到,GFP/F10融合蛋白呈不规则的颗粒状、环状分布于细胞核,或细胞浆,或者在核浆中均有分布,而且在细胞浆中主要分布在细胞器中。而对照的pEGFP蛋白均匀分布在整个细胞浆和细胞核。结论:F10蛋白在细胞的不同周期分布不同,或在细胞核,或在细胞胞浆中,或者在核浆中均有分布。  相似文献   

10.
11.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是一种在哺乳动物中广泛存在、进化中高度保守的 蛋白质。细胞核定位序列的存在使得生理状态下的HMGB1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但其在细胞内外的不同位置具有不 同的生物学功能。细胞外的HMGB1与脓毒症、肿瘤、风湿免疫、动脉粥样硬化及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多种疾病密切相 关。HMGB1由细胞核内迁移至细胞质再释放到细胞外的过程,涉及核定位序列的翻译后修饰、主动分泌或被动释放 等机制。  相似文献   

12.
 经典Wnt信号通路在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该信号通路中的核心蛋白分子β-catenin介导信号从细胞质传递到细胞核,并在核内参与组成转录复合体,激活下游靶基因转录。β-catenin进入细胞核内是其激活下游转录因子的重要前提,其出入细胞核的方式尚未完全解析。β-catenin入核方式主要为利用经典入核途径关键蛋白直接入核及通过“分子伴侣”协助入核,而出核方式主要为依赖染色体维持区域1(chromosome maintenance region 1,CRM1)的出核途径。细胞膜上的钙黏蛋白、细胞质内的降解复合体相关蛋白及细胞核内的转录复合体相关蛋白等均可导致β-catenin滞留,从而影响其在细胞核内外的分布。在不改变细胞内β-catenin总量的情况下,通过减少β-catenin入核及核内滞留作用、增加其出核及核外滞留作用,从而阻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也是治疗经典Wnt信号通路相关疾病的有效途径。本文总结近年来关于β-catenin在细胞核内外分布状态的调控机制,为进一步研究治疗经典Wnt信号通路相关疾病提供潜在靶点及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malignancies in the oral and maxillofaoial region.Yes-associated protein 1 (YAP1) has been implicated as a bona fide oncogene in...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骨肉瘤细胞中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的表达及在胞内定位,研究其与骨肉瘤临床特征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相关性,探讨SurViVin在骨肉瘤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集骨肉瘤标本及其病例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46例骨肉瘤标本Survivin和VEGF、的表达。统计分析SurViVin与VEGF在骨肉瘤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和Survivin在骨肉瘤表达与病例临床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46例骨肉瘤组织标本中26例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26/46).其中21例胞质阳性(21/46),4例胞核阳性(4/46),1例胞质胞核均阳性(1/46)。胞质Survivin阳性标本中14例VEGF表达阳性,胞核Survivin阳性标本中1例VEGF、阳性表达,仅有5例VEGF、阳性而Survivin阴性。对照组骨纤维结构不良标本未检测到Survivin的表达。Survivin的表达与骨肉瘤的发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原发部位、诊断时骨肉瘤有否转移均无关。结论 Survivin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可能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有可能成为评价骨肉瘤转移和预后的分子指标和辅助治疗骨肉瘤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5.
对11例颗粒细胞瘤作了临床病理研究。光镜下瘤细胞体积较大,胞浆丰富,含有大量嗜伊红颗粒。瘤细胞界限不清。呈巢状或索状排列。电镜下见瘤细胞胞浆内有大量的自噬泡。免疫组化染色显示:11例瘤细胞S-100蛋白、NSE均为阳性,而Desmin、Myoglobin和a-1AT皆为阴性。结果提示该瘤来源于雪旺细胞。  相似文献   

16.
Prohibitin is named due to the negative regulatory role of its gene products in cell proliferation. Prohibitin gene is located at q21 of chromosome 17 in human beings and the protein is found at mitochondria, nucleus and cytoplasm. Due to its size and ring-shaped structure, prohibitin protein defines functional subcompartments in mitochondria. Its subunits, PHB1 and PHB2, suppress cell proliferation as in the protein itself Nevertheless, recent investigation suggests that prohibitin protein enhances cell proliferation as well. It has also been found to suppress cell apoptosis by reducing cytochrome C release via the avoidance of mitochondrial crista remodeling which is facilitated through type 1 optic atrophy protein (OPAl). Acting as a binding site for ubiquitin, prohibitin protein regulates protein degradation by proteasome. Examples are the degradations of sperm mitochondria in a fertilized ovum or those of an abnormal sperm.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使用免疫酶标技术ABC法研究了HL60,MGC80和MCF7三个细胞系中MCSF及其受体的表达,结果表明,在HL60和MCF7细胞系中,MCSF和MCSF受体在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有表达,而MGC80细胞系的MCSF和MCSF受体只在细胞膜和细胞质中出现阳性表达,而细胞核未见阳性表达。MCSF和MCSF受体在上述细胞系中,其表达可能暗示上述细胞系存在自分泌现象。此外,本文还讨论了MCSF及其受体的核内分布的可能机制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人子宫内膜细胞原代体外培养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改良人子宫内膜细胞原代体外培养方法的建立,并对其进行特征鉴定。方法将选择的子宫内膜组织机械法分离,复合酶消化,传代自然增殖法纯化细胞,进行单层培养。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其大体形态,HE染色观察其胞核情况,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对间质细胞(endometrial stromal cell,ESC)及上皮细胞(endometrial glandular epithelial cell,EEC)进行鉴定。结果培养的子宫内膜细胞均有ESC和EEC两种形态细胞。EEC和ESC经角蛋白单抗体和波形蛋白单抗体染色,凡是胞质被染成棕黄色的细胞为阳性细胞。结论成功培养了原代人子宫内膜细胞,方法经济、简单,获得细胞成活率高,生长稳定。成功建立子宫内膜细胞原代体外培养体系,为从细胞和分子水平方面研究子宫内膜的各种功能及干预调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C,PKC)对人绒毛膜癌JAR细胞分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影响,进一步探讨PKC在调控JAR细胞hCG分泌中的作用。方法:不同浓度的PKC激动剂phorbol 12—myristrate l3—acetate(PMA)急性和慢性刺激、PKC抑制剂chelerythrine chlorine(CHEL)分别作用JAR细胞,用ELASA法测定hCG分泌量变化,以及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测定细胞内磷酸化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的改变。结果:不同浓度PMA急性刺激时,抑制JAR细胞hCG分泌,在200nmol/L时,其抑制作用最强;不同浓度PMA慢性刺激时,JAR细胞hCG分泌量增加,在200nmol/L时,其作用最强。CHEL作用JAR细胞时,hCG分泌量升高,在600nmol/L时,其作用最强。对照组及各实验组都有活性的MAPK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PMA慢性刺激组、CHEL组MAPK磷酸化水平升高;PMA急性刺激组MAPK磷酸化水平降低。结论:PKC参与调节JAR细胞hCG的分泌,活性升高时,下调MAPK磷酸化,使JAR细胞hCG分泌减少,而活性降低时,增强MAPK磷酸化,JAR细胞hCG分泌量增加。MAPK通路激活是PKC介导的JAR细胞分泌hCG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免疫荧光技术中不同固定剂对SGC7901细胞中RhoA蛋白定位的影响,找出最适合观察RhoA蛋白细胞内定位的固定方法。方法:采用免疫荧光的方法观察在使用不同固定剂(2%多聚甲醛,4%甲醛,甲醇,丙酮,10%三氯醋酸)及0.3%TritonX-100穿孔的条件下,RhoA蛋白在SGC7901细胞中的定位。结果:用2%多聚甲醛固定,不用0.3%TritonX-100时,染色显示胞质内可见少量RhoA蛋白散在分布,核内则有RhoA蛋白浓聚;用0.3%TritonX-100后,质内只能见极少量阳性染色,核内蛋白染色变得清晰。甲醛固定后染色显示RhoA蛋白主要在核内分布,使用TritonX-100后染色更为清楚。甲醇和丙酮固定后染色显示RhoA蛋白主要在胞质内分布,核内基本未见阳性分布,加TritonX-100后核内染色增强,胞质染色减弱。另外,使用10%三氯醋酸固定未加TritonX-100时染色较淡,胞质胞核都可见,加TritonX-100后核内可见蛋白浓聚,胞质染色减少。结论:用免疫荧光法观察RhoA定位时,固定剂的不同以及是否加TritonX-100对观察RhoA蛋白细胞内定位具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