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EVA/SEBS共混材料的发泡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应用于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发泡材料中。发泡体系确定为偶氮二甲酰胺(AC)/过氧化二异丙苯(DCP)。讨论了发泡时间及发泡温度对EVA/SEBS发泡材料性能的影响。差示扫描量热(DSC)测试表明,ZnO与ZnSt比例为1∶5时,AC的分解温度为175.9℃,与DCP的分解温度相近。此发泡体系在170℃~190℃进行模压发泡,控制适当的模压发泡时间,可制备密度在0.15 g/cm3~0.49 g/cm3,泡孔尺寸可调的发泡材料。文中对最终发泡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发泡材料的泡孔尺寸大小和泡孔均匀程度。  相似文献   

2.
POE/EVA复合发泡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乙烯-辛烯共聚物(POE)应用于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发泡材料中,考察了POE用量对POE/EVA复合发泡材料性能的影响。对发泡材料的泡孔结构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对发泡材料的各项物理性能进行了测试。探讨发泡剂偶氮二甲酰胺(AC)、交联剂过氧化二异丙苯(DCP)、滑石粉等用量对POE/EVA复合发泡材料性能的影响规律,获得综合性能优良的高弹POE/EVA复合发泡材料的优化配方。  相似文献   

3.
采用四因素三水平L9(34)正交设计方法,研究4种助剂对3种发泡层数的低密度聚乙烯(LDPE)双层复合材料的密度和剥离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发泡层数时,乙烯-醋酸乙烯酯(EVA)和乙烯-丙烯酸共聚物(EAA)组合、硬脂酸锌(Zn St)、抗氧剂1010以及过氧化二异丙苯(DCP)用量对LDPE双层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不同。双层发泡时,Zn St用量对密度和剥离强度的影响最大;单层发泡时,密度和剥离强度主要受Zn St和抗氧剂用量影响;双层未发泡时,密度受这4种因素的影响较小,剥离强度主要受抗氧剂和DCP用量的影响。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3种发泡层数双层LDPE材料的微观结构存在明显不同。建立结构模型分析了3种发泡组合材料的性能与气体体积分数有关。  相似文献   

4.
日本粘合剂研究所研究了一种将橡胶分散在环氧树脂中的新技术。这种新技术是把用马来酸酐改性的,氢化的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橡胶,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EBS)分散在环氧树脂中。这种改性树脂的抗撕裂、抗冲击强度是  相似文献   

5.
湿法接枝改性淀粉在EVA鞋底发泡材料中应用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由芳  郑玉婴  刘艺  肖有游 《功能材料》2013,(15):2253-2257
通过对可溶性淀粉湿法接枝VAc(醋酸乙烯酯)制备改性淀粉,并将改性淀粉用于EVA鞋底发泡材料中以制备环境友好型复合发泡材料。利用FT-IR、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研究淀粉的接枝改性效果,通过SEM和物理力学性能的测定研究鞋底发泡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红外光谱中在1746cm-1处出现的CO伸缩振动峰表明醋酸乙烯酯单体可能已经接枝到淀粉大分子链上。淀粉湿法接枝改性的最佳引发剂浓度为7mmol/L,最佳反应温度为70℃。SEM分析表明改性淀粉与EVA具有较好的相容性。湿法接枝改性淀粉/EVA鞋底发泡材料的密度低于传统EVA鞋底发泡材料的密度,当改性淀粉含量为40份时,密度最小为0.085g/cm3。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三元乙丙橡胶和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的共混物交联发泡材料的摩擦和磨损过程,并用动态力学热分析探讨了损耗角正切值(tanδ)与摩擦和磨损的关系,扫描电镜分析磨痕和磨损机理。结果表明,摩擦系数和磨损体积随tanδ和储能模量的变化有对应关系,均在SEBS质量分数为40%时达到最大值且磨损体积与应变能密度的倒数线性相关,这可预测其耐磨性能并为产品应用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赵家春  赵智  程继刚 《中国包装》2012,32(10):46-53
热塑性弹性体被称作"第三代合成橡胶",广义地讲是指在常温下具有橡胶的弹性,高温下可塑化成型的一类弹性材料,简称TPE(Thermoplastic Elastomer).狭义地讲,TPE是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是一种以SEBS(Styrene-Ethylene-Butylene-Styrene Block Copolymer——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为基材通过共混改性而成的热塑性弹性体.  相似文献   

8.
EVA/OSEP复合发泡材料的形貌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富泉  马建中  薛朝华  段洲洋 《功能材料》2013,44(7):970-973,978
采用双十烷基二甲基氯化铵(DDAC)对海泡石(SEP)进行有机化改性,制备有机改性海泡石(OSEP)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复合发泡材料。采用XRD考察DDAC对OSEP的改性效果,通过SEM对复合发泡材料的泡孔结构进行观察和分析,并研究了复合发泡材料的物理性能。结果表明,SEP经过有机化改性后层间距显著增加,OSEP能够起到异相成核作用,可以改善EVA发泡材料的泡孔结构和物理性能。  相似文献   

9.
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三元乙丙橡胶(EPDM)和氯化聚乙烯(CPE)经熔融共混和注射,用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引发交联,同时经偶氮二碳酰胺(AC)发泡成交联发泡材料,其力学性能与配方、交联发泡温度和时间有关,较适宜的温度为440 K~450 K,最佳的温度和时间分别为448 K和360 s.通过HAAKE密炼机研究了共混物熔体的转矩随混炼时间和温度的变化,并用扫描电镜(SEM)分析了共混物的亚微形态结构,结果表明,当共混入2%~5%的CPE时有较好的粘弹性匹配和相容性,可提高10%~25%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0.
曾广胜  孙刚 《材料保护》2014,(Z1):102-104
在以淀粉和乙烯-醋酸乙烯酯(EVA)为主料制备复合发泡材料的过程中,原料中各种化学助剂对复合发泡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显著。重点研究了发泡剂(NaHCO3)、增塑剂(甘油)、交联剂(DCP)3种化学助剂的用量对淀粉/EVA复合发泡材料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aHCO3存在一优化值,使得材料拉伸强度达到最小值,同时断裂伸长率达到最大值;复合发泡材料的拉伸强度随着甘油含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断裂伸长率则呈现相反的趋势;当DCP含量在0.6%~0.9%时,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都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偶氮二甲酰胺(AC)热分解反应释放出发泡用气体,用改性偶氮二甲酰胺/水复合发泡制备无卤素硬质聚氨酯泡沫(RPUF)。探讨改性偶氮二甲酰胺在聚氨酯发泡中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改变体系中改性偶氮二甲酰胺的用量,探讨改性偶氮二甲酰胺对聚醚发泡体系黏度、聚氨酯泡沫力学性能和导热系数的影响。结果 发泡剂的加入能显著降低聚醚体系的黏度,提高发泡物料的流动性,随着改性AC用量的增加,体系黏度逐渐增加,当改性AC的添加量为0.3 g时,体系黏度最低为2 080 mPa.s。当改性AC用量为0.75 g时,聚氨酯泡沫的表观密度为78.65 kg/m3,压缩强度为539.35 kPa,改性AC的加入使得聚氨酯泡沫的导热系数增高,导热系数为0.023 51 W/mK。结论 改性AC的加入能显著提高硬质聚氨酯泡沫的压缩强度,相比纯水发泡,二者复合发泡性能更优异,可以作为无卤素发泡剂应用于聚氨酯发泡。  相似文献   

12.
1.有机硅改性TPE的发展简况 1983年介绍了第一代有机硅改性TPE,这种材料的配方中含有SEBS(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聚烯烃、聚二甲基硅氧烷。与当时市场上的苯乙烯TPE相比,其加工性能有所改善,而且还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但还存在不透明,拉伸永久变形大等缺点。 1985年介绍了第二代改性TPE,与第  相似文献   

13.
以废旧高密度聚乙烯(HDPE)、木粉为主要原料,采用模压法制备了HDPE微发泡塑木复合材料,研究了木粉粒径、交联剂添加量、AC发泡剂添加量对HDPE微发泡塑木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木粉粒径增加,材料的密度逐渐增大,木粉粒径为106μm,交联剂的用量为1.5%时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较好,且随着AC发泡剂用量的增大,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密度都逐渐降低,当AC发泡剂用量超过0.7%时,材料力学性能降低幅度增大。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近几年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的填充、共混、化学接枝与交联等改性研究方法;介绍了EVA在太阳能封装材料、发泡材料、热熔胶、阻燃材料、导电材料和隔热隔音材料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其存在的问题与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以过氧化苯甲酰为交联助剂,将苯乙烯接枝改性的玉米淀粉和聚乙烯醇交联共混,增塑剂和保湿剂改善塑性和耐久性能,用水、碳酸氢钠和偶氮二异丁腈混合发泡,研究了发泡剂用量、物料配比、发泡温度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发泡温度为110℃,m(淀粉)∶m(苯乙烯)=2∶1,m(改性淀粉)∶m(聚乙烯醇)=5∶1,m(碳酸氢钠)∶m(偶氮二异丁腈)=2∶1,二者用量为总质量的2%,水量为20%时,发泡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表观密度等综合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6.
以乙丙橡胶(EPDM)、胶粉和聚丙烯(PP)等为主要原料,采用共混的方法制备了改性胶粉/EPDM/PP热塑性弹性体,研究了胶粉的改性剂、充油EPDM用量和胶粉用量等对改性胶粉/EPDM/PP热塑性弹性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橡胶再生剂RV2和酚醛树脂并用改性胶粉所制得的改性胶粉/EPDM/PP热塑性弹性体综合性能最优;使用7.5份充油EPDM所制得的弹性体综合性能最优;随着胶粉用量的增加,热塑性弹性体的综合性能下降,使用15份改性胶粉时性价比最高,同时满足国标GB/T 27789—2011要求。对微观结构进行分析,经过橡胶再生剂RV2和酚醛树脂改性后的胶粉与橡胶基体和PP间形成了良好的结合。  相似文献   

17.
改变过氧化二异丙苯(DCP)用量制备不同发泡密度的三元乙丙橡胶(EPDM)发泡材料,并且通过叠层法制备发泡密度沿厚度方向呈梯度变化的EPDM梯度发泡材料。考察了发泡密度和梯度结构设计对EPDM混炼胶的硫化发泡特性、硫化胶的泡孔微观形态、力学性能、压缩应力-应变性能以及能量吸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DCP用量的增大,发泡材料密度增大,发泡倍率降低,力学性能得以改善。与发泡密度最低的最外层均质发泡EPDM材料相比,梯度发泡材料的拉伸强度和100%定伸应力提高,断裂伸长率下降,压缩弹性模量增大。梯度结构设计影响发泡材料吸能值和能量吸收效益达到最优的极值。因此,梯度发泡材料在合适的应力范围内可以不牺牲力学性能,同时获得最大的吸能能力。  相似文献   

18.
改变过氧化二异丙苯(DCP)用量制备不同发泡密度的三元乙丙橡胶(EPDM)发泡材料,并且通过叠层法制备发泡密度沿厚度方向呈梯度变化的EPDM梯度发泡材料。考察了发泡密度和梯度结构设计对EPDM混炼胶的硫化发泡特性、硫化胶的泡孔微观形态、力学性能、压缩应力-应变性能以及能量吸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DCP用量的增大,发泡材料密度增大,发泡倍率降低,力学性能得以改善。与发泡密度最低的最外层均质发泡EPDM材料相比,梯度发泡材料的拉伸强度和100%定伸应力提高,断裂伸长率下降,压缩弹性模量增大。梯度结构设计影响发泡材料吸能值和能量吸收效益达到最优的极值。因此,梯度发泡材料在合适的应力范围内可以不牺牲力学性能,同时获得最大的吸能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橡胶发泡材料尺寸稳定性及实现其广泛的工业化应用,基于硫磺和过氧化二异丙苯的交联体系,通过机械共混的方式,以具有结晶性的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构筑有机支架结构,制备了高尺寸稳定性的丁苯橡胶(SBR)/EVA复合发泡材料。研究了不同醋酸乙烯(VA)含量的EVA对SBR/EVA复合材料结晶性、相容性、泡孔形貌、尺寸稳定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并探明了EVA结晶区作为有机支架结构的抗收缩机制。结果表明:不同VA含量EVA的SBR/EVA复合材料都具有良好的发泡行为。高结晶度的EVA (VA含量为18%)使SBR/EVA复合发泡材料的收缩率减小至4.7%,硬度和压缩强度(60%)分别增加到70 Shore C和22 MPa。   相似文献   

20.
ACS树脂综述     
一、前言橡胶类弹性体与塑料的结合为当今世界高分子材料发展的趋势。以聚丁二烯(PB)、丁苯橡胶(SBR)、丁腈胶(PBA)、乙丙胶(EPR)、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氯化聚乙烯(CPE)等为弹性体,可以与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聚苯乙烯(P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氯乙烯(PVC)、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共聚物(SMA)等形成许多新型多相抗冲聚合物。众所周知的ABS树脂是P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