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简要阐述2 μm激光光源的广泛应用需求,分析掺铥铝酸钇(Tm:YAP)晶体的能级结构和吸收光谱特性,报道了采用激光二极管(LD)端面抽运Tm:YAP晶体的方式,实现室温下2 μm激光的高效输出。在激光二极管输出功率为19 W时, 2 μm连续激光输出功率为6.5 W,光光转换效率达34%,斜率效率为47.5%。经过声光(AO)Q开关进行调制后,在重复频率10 kHz下,获得5.4 W的动态激光输出,激光单脉冲宽度为70 ns,激光二极管输出功率到2 μm激光动态输出功率的转换效率为28%,斜率效率为42%。通过实验验证了激光二极管端面抽运Tm:YAP晶体在室温下高效输出的特性。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一台2μm波段的被动调Q(PQS)模式Tm∶YAP激光器。该激光器采取直形腔结构,用输出中心波长为792 nm的激光二极管作为泵浦光源,用新型二维材料黑磷制备的可饱和吸收体作为PQS调制器件。实验结果表明:在连续波模式运转下,当泵浦功率为8.8 W时,Tm∶YAP激光器的输出功率为1.0 W,输出中心波长为1994.8 nm,相应的斜率效率为17.3%;在PQS模式运转下,当泵浦功率为8.8 W时,Tm∶YAP激光器的平均输出功率为0.9 W,输出脉冲宽度为1.3μs,重复频率为135.8 kHz;当平均输出功率为0.9 W时,Tm∶YAP激光器的输出中心波长为1986.7 nm,相应的斜率效率为14.2%,光束质量因子Mx2=1.10、My2=1.06。  相似文献   

3.
苑利钢  周寿桓  赵鸿  陈国  魏磊  李宝  王克强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9,48(4):405006-0405006(8)
报道了一种高功率Tm:YAP激光器实验装置,采用b轴切割的YAP/Tm:YAP/YAP复合晶体作为激光增益介质,使用中心波长为795 nm的LD模块进行双端泵浦,当增益介质冷却温度为20℃,LD总泵浦功率为301.4 W时,获得了最高109.5 W的1.94 m波长线偏振激光输出,光-光转换效率约为36.3%,斜率效率约为45.8%,在此输出功率条件下测得光束质量M2因子为3.8。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激光二极管端面泵浦Tm∶YAP晶体,在2μm处获得连续的激光输出,在实验中选择五种不同光斑能量分布的泵浦源,最高实现20.9 W的2μm激光输出,光-光转换效率为26.1%,斜率效率为39%。通过对五种具有不同光斑能量分布泵浦源的比较,得出了光斑能量分布与光-光转换效率、最大功率输出的关系,以便在今后的实验中快速选择理想的泵浦源。  相似文献   

5.
韩隆  苑利钢  魏磊  王克强 《激光与红外》2012,42(10):1124-1126
简要介绍了长波红外激光应用和技术发展状况,采用Tm∶YAP激光器泵浦光参量振荡器(OPO)的技术途径,获得了0.8 W的长波红外激光输出,输出波长峰值位于8.1μm,光参量振荡器的光转换效率为6%,输出斜效率为6.9%。  相似文献   

6.
Tm:YAP激光抽运ZGP晶体光参量振荡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魏磊  肖磊  韩隆  吴军勇  王克强 《中国激光》2012,39(7):702006-28
简要分析了掺铥铝酸钇(Tm:YAP)晶体的能级结构及吸收光谱特性和磷化锗锌(ZGP)晶体的相位匹配特性,报道了一种在室温条件下工作的中红外光参量振荡器(OPO)。激光器输出的波长为3.88、4.00、4.14μm,在脉冲频率为10kHz时,最大输出功率为7.16W,OPO抽运源到中波输出激光的光-光转换效率为49.4%、斜率效率为48.9%。激光单脉冲宽度为81.47ns,单脉冲能量为0.71mJ,单脉冲峰值功率为8.78kW,光束质量M2在X方向为3.8,Y方向为4.0。  相似文献   

7.
在室温条件下,采用脉冲激光二极管侧面泵浦原子数分数为10%掺杂浓度的Er∶YAP晶体,实现了工作波长为2712 nm的中红外固体激光器成功激射,并得到最大静态平均输出功率10.12 W,光束质量5.6,对应光-光转换效率5.5%,斜效率6.4%。这也是目前已报道的唯一实现平均功率10 W量级的Er∶YAP激光器。此外,利用声光调Q技术,还实现了脉冲重复频率500 Hz,脉冲宽度63 ns,单脉冲能量为5.8 mJ的脉冲激光输出,为推动国内中红外波段激光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室温下784.9 nm和808 nm的激光二极管(LD)抽运Tm/Ho键合激光器,增益介质是由Tm:YAG和Ho:YAG晶体扩散键合而成的Tm/Ho:YAG键合晶体;对两种LD抽运源下的Ho激光性能,包括输出功率、光束质量、输出波长进行对比。低抽运吸收功率下,采用808 nm LD抽运的激光器效率稍低于784.9 nm LD,验证了基于Tm/Ho键合增益介质这一新型激光实现机制在抽运波长选择上的宽可适用性。在784.9 nm的抽运波长下,实现了室温下最高1.89 W的激光输出,光-光转换效率为26.4%,斜率效率为40.78%;在常规808 nm LD的抽运下,实现了室温下最高1.74 W的激光输出,光-光转换效率为24.4%,斜率效率为40.31%。两种抽运条件下,最高输出功率所对应的激光波长均在2122 nm附近。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一种适合于掺杂Ho3+的激光基质,Ho:YAlO3(Ho:YAP)。这种基质相对于现阶段常用的Ho:YAG、Ho:YLF、Ho:GdVO4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吸收谱线较宽、吸收截面大、各向异性、生长周期短、输出功率不易饱和等。通过计算证明了Ho:YAP作为激光晶体的可能性,并实验研究了Ho:YAP这种新激光晶体的输出特性。当注入Tm:YLF的功率为15.6 W时,得到8.57 W连续输出的、波长为2 118 nm的Ho:YAP激光。斜率效率达到63.7%,Tm:YLF到Ho:YAP的转换效率为54.5%,光束质量因子M2为1.39。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实现小型化、高功率、高效率连续2μm激光输出,采用中心波长792nm激光二极管(LD)抽运双掺杂Tm,Ho∶YLF晶体,将晶体封装在装有350mL液氮的杜瓦装置中,使其工作在77K温度条件下。光纤耦合激光二极管出纤功率14.8W,数值孔径0.3,芯径400μm。激光二极管端面抽运Tm,Ho∶YLF激光器,产生2.05μm线偏振连续激光输出,最大功率5.2W。由于Tm3+离子能级间的交叉弛豫效应导致的高抽运量子效率,实验获得的光-光转换效率为35%,斜度效率达到40%。采用双端面抽运结构,两个激光二极管注入功率29.6W时,Tm,Ho∶YLF激光器输出功率达10.2W,相当于光-光转换效率33%,斜度效率36%。  相似文献   

11.
激光物理与激光隐身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蒋耀庭  简涛 《激光与红外》2001,31(4):195-197
文章探讨了激光隐身的途径和方法,并对激光隐身技术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蓝光激光二极管抽运Pr:YLF绿光激光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舜林  刘哲  曾承航  蔡志平  许惠英 《中国激光》2012,39(12):1202005-32
报道了蓝光激光二极管抽运的掺镨氟化钇锂(Pr:YLF)固体绿光激光器。采用长度5mm、掺杂离子数分数为0.5%的Pr:YLF晶体作为激光增益介质,在中心波长444nm的蓝光激光二极管抽运下,获得波长522.4nm的连续绿光激光输出。应用不同透射率的输出耦合镜研究了激光器的输入输出特性。在吸收抽运光功率530mW,输出镜透射率为1.9%时获得最大输出功率为90.1mW,斜率效率达到65.3%。  相似文献   

13.
激光二极管抽运Nd:YAG双薄片激光器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激光介质的热效应是高平均功率固体激光器面临的最大挑战,采用薄片激光介质是解决热效应的有效手段之一。当在抽运区尺寸远大于薄片厚度并且抽运光均匀分布的条件下,热流近似为沿厚度方向的一维分布,从而大大降低介质的热透镜效应和热致应力双折射。设计了四通光学耦合系统,通过提高二极管激光器阵列输出激光强度分布的均匀性,并优化经微柱透镜准直后光束的发散角,实现了抽运光的近平顶分布。采用两片1 mm厚的Nd∶YAG薄片激光介质,在两个峰值功率2000 W,占空比为15%的二极管激光器阵列抽运下,获得了峰值功率1440 W,平均功率216 W的准连续激光输出,光光转换效率达到36%,电光转换效率超过16%,在稳腔下测得的光束质量M2 因子约为12×13。  相似文献   

14.
Anticompetition behavior is observed in a InAs quantum-dot (QD) laser with external wavelength control. Unlike the competition behavior observed in other QD lasers, in this experiment, the laser emission induced by external feedback at the ground state wavelength improves the excited-state emission at 1170 nm by 13 dB. Such an anticompetition phenomenon is most obvious as the feedback wavelength differs from 1250 nm, the original lasing wavelength, by 15 nm. This anticompetition behavior is explained by the sharing of QDs between the laser emission induced by the feedback and the original laser oscillation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对片状聚氨酯进行表面修饰, 促进细胞在其上的粘附, 对使用波长为532 nm的脉冲固体激光器在片状聚氨酯上打孔的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了激光能量、激光作用时间、脉冲个数以及离焦量对打孔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激光能量的升高、激光作用时间的延长以及脉冲个数的增加, 孔径和孔深均会随之增加。焦点的降低和进入聚氨酯深度的增加, 会导致孔的锥度增加。所打微孔大小均匀, 圆度好, 无毛边、锯齿。波长为532 nm的激光主要通过光热作用对聚氨酯进行消解。  相似文献   

16.
用于移动式激光通信的微型激光阵列器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提出了一种微型半导体激光器和光电探测器混合激光阵列器件,采用MOEMS(微光机电系统)技术进行集成,基于该阵列器件的激光通信系统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可自动跟踪目标实现移动通信的特点。并具体设计制作了完整样机,讨论了基于此器件的自动应答激光通信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实验研究表明:样机系统能够很好地达到移动激光通信所要求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高功率半导体激光抽运碱金属蒸汽激光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随着半导体抽运固体激光器向更高的输出功率发展,固体激光工作物质的热效应问题成了该类器件发展的瓶颈,人们开始尝试用高功率半导体激光抽运气体工作物质来代替固体工作物质以实现良好的热管理。半导体抽运碱金属蒸汽激光器(DPAL)结合半导体激光高功率、高效率抽运和气体激光介质良好的热管理和光学特性,以及碱金属原子D线激光跃迁的高量子效率(99%)等优越性,有可能实现好的光束质量(近衍射极限)、高效率(斜率效率大于80%)、高平均功率的近红外激光,在定向能量传输、国防军事、激光钻油气井和激光工业加工等领域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综述了DPAL激光器的工作原理、关键技术、最新研究进展和它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陈义红  苏勇 《中国激光》2007,34(s1):319-321
大功率激光二极管抽运固体激光器正逐步取代传统的灯抽运固体激光器,已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介绍了一种激光二极管侧面抽运的Nd:YAG激光器。采用二级串联振荡方式,一组五个激光二极管抽运模块沿Nd:YAG棒圆周均匀分布,有六组共30个激光二极管,棒外面套了一根冷却玻璃管,通过循环水流把棒内的热量带走。采用稳定的平平激光谐振腔,获得激光功率360 W,功率稳定度±1%的稳定输出。对该激光器结构和输出特性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用户使用表明,该激光器具有转换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结构紧凑、整机性能可靠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从发展新型医用激光器和选购医用激光器的角度综述了激光医学的原理,重点放在光生物调节作用和激光外科方面。  相似文献   

20.
激光二极管抽运Nd∶YAG双薄片激光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光介质的热效应是高平均功率固体激光器面临的最大挑战,采用薄片激光介质是解决热效应的有效手段之一。当在抽运区尺寸远大于薄片厚度并且抽运光均匀分布的条件下,热流近似为沿厚度方向的一维分布,从而大大降低介质的热透镜效应和热致应力双折射。设计了四通光学耦合系统,通过提高二极管激光器阵列输出激光强度分布的均匀性,并优化经微柱透镜准直后光束的发散角,实现了抽运光的近平顶分布。采用两片1 mm厚的Nd∶YAG薄片激光介质,在两个峰值功率2000 W,占空比为15%的二极管激光器阵列抽运下,获得了峰值功率1440 W,平均功率216 W的准连续激光输出,光光转换效率达到36%,电光转换效率超过16%,在稳腔下测得的光束质量M2因子约为12×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