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目的:进一步探讨牙合因素与磨牙症的关系。方法:采用计算机光牙合图像分析系统对34例磨牙症患者的牙合接触状况进行定量研究。结果:29例患者存在牙合接触力分布的异常,占受试者的85.3%。牙合异常的主要表现为前牙区牙合接触力过大(15例)、前磨牙区牙合接触力过大(9例)及牙弓两侧牙合接触力分布明显不对称(5例)。结论:牙合因素与磨牙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其中前牙区或前磨牙区出现过大的牙合接触力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Edgewise矫治法加牙合垫矫治恒前牙反牙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牙反牙合是临床较常见的错牙合畸形,发病率高,对患者的美观及功能均有影响。临床上单纯用活动矫治器或固定矫治器治疗这类患者的效果和速度都不太理想,特别是反覆牙 合深的患者,单纯用固定矫治技术无法粘接托槽。本研究将活动矫治技术与固定矫治技术联合运用,缩短了疗程,收到了良好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评价转移牙合架固定法三维扫描重建牙列石膏模型牙尖交错牙合的精度,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标准全牙列石膏模型底座分别粘贴直径6.0 mm树脂切削圆柱,于牙尖交错牙合(intercuspal occlusion,ICO)上平均值牙合架。以100 μm红色马蹄形咬合纸记录后牙区咬合接触点,以咬合记录硅橡胶记录ICO咬合接触,统计咬合纸及咬合记录硅橡胶重叠的咬合接触点数目NA。以模型扫描仪配套转移牙合架分别固定上颌、下颌及位于ICO的上下颌并扫描,利用扫描仪内置配准软件重建模型牙尖交错牙合,保存位于ICO的上下颌模型数据为STL格式。利用Geomagic Studio 2013软件偏差分析功能分析三维模型的咬合接触点数目NS。将NA作为参考值,NS作为测量值,评价模型扫描仪重现咬合接触的阳性预测值、灵敏度,即真阳性率。采用三坐标测量系统Faro Edge获取上下颌模型相对应圆柱底面圆心之间的距离DR作为参考值,构建三维模型圆柱底面圆心并测量其相对应圆心之间的距离DM作为测量值,计算圆心距离偏差。结果:模型扫描仪重现咬合接触点的阳性预测值是0.76、灵敏度是0.81,重建牙尖交错牙合的上下颌特征点之间的距离测量误差是(0.232±0.089) mm,经单样本t检验,特征点对5-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其他特征点对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转移牙合架固定法较好地再现了咬合接触点的个数和位置,满足临床需求,但该方法重建ICO的特征点距离大于参考值,以此进行修复体制作会导致咬合增高,需要进行临床调磨。  相似文献   

7.
对银川市1346名儿童乳牙(牙合)错(牙合)畸形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错(牙合)的患病率为13.15%,汉、回、满等三种主要民族患病率无显著性差异,6岁组儿童患病率低于其它年龄组,错(牙合)中反和深覆(牙合)的患病率最高.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26岁.因双侧后牙咀嚼功能差10余a前来就诊.体检:颌面部双侧对称,张口度4 cm,张口型正常.双侧髁突动度正常、对称,未扪及弹响,关节区无压痛.  相似文献   

9.
替牙期前牙反牙合是儿童牙牙合畸形中较常见的错牙合畸形之一,它不仅影响儿童的心理和生理发育,若不进行早期矫治,可影响患儿容貌,引起咀嚼、语言等功能的障碍,重者可造成颌骨畸形,发展成骨性反牙合,给治疗造成很大的困难。临床上矫治方法不一,如前方牵引矫治器,下颌斜面导冠矫治器,以及功能调节器等方法,而对使用头帽颏兜结合上颌牙合垫舌簧矫治器矫治替牙期反牙合的方法报道较少。本文总结头帽颏兜结合上颌牙合垫舌簧矫治器矫治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的病例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前牙反(牙合)错(牙合)畸形是口腔正畸门诊中常见的错(牙合)畸形,随着口腔正畸学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青少年错(牙合)畸形要求矫治者日益增加,作者就近年应用几种活动和固定矫治器矫治36例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畸形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并就矫治结果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1.
深覆(牙合)失牙病人年龄普遍偏大,均有不同程度颞下颌关节紊乱征,(牙合)间距离偏低,余留牙均有不同程度磨损,采用普通局部义齿修复很困难,修复效果欠佳.我科采用(牙合)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对36例行前方牵引器治疗患者治疗前、后侧位X线头颅定位片进行测量.发现前方牵引器疗效是骨骼和牙齿在矢状方向及垂直方向共同发生变化的结果,软、硬组织均有改善;不同(牙合)期指标改善无显著性差异;男性骨骼的改善程度较大,女性的牙齿代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模型测量分析活动腭杆适配下颌牙合垫矫治单侧后牙反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活动腭杆适配下颌牙合垫矫治11例上颌单侧后牙反牙合病例,测量矫治前后第一双尖牙、第二双尖牙、第一磨牙间宽度变化及上颌第一磨牙倾斜度,用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结果:扩弓后,反牙合侧牙弓宽度及上颌第一磨牙倾斜度增加,而正常侧变化不明显。结论:活动腭杆适配下颌牙合垫是矫治单侧后牙反牙合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92名重庆地区恒牙(牙合)初期正常(牙合)青少年的牙颌模型测量研究,建立重庆地区正常(牙合)青少年的牙弓宽度及长度均值及标准差,并分析牙弓形态特征,为正畸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重庆地区正常(牙合)精少年牙颌模型92副(男45副,女47副),用数显游标卡尺在模型上测量牙弓宽度及长度,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国内外的相关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重庆地区正常(牙合)青少年的牙弓宽度及长度为男性大于女性.男女牙弓形态成卵圆形.结论:重庆地区正常(牙合)青少年的牙弓形态有其独特特征,临床矫治时应考虑本地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16.
牙过度磨耗后,可使咬合高度降低,面下1/3变短,髁状突后上移位,牙厶平面变平,使咀嚼效率降低,咀嚼肌的力昔代偿性增强,出现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TMJD).其主要原因多与下(牙合)的各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乳牙及替牙期反牙合经FR-Ⅲ矫治后牙合颌面的改变。方法 选择乳牙期及替牙期反牙合患者64例,全部采用FR-Ⅲ治疗,对治疗前后的牙牙合模型、薛氏位关节片及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研究牙合颌面长、宽、高的改变情况。结果 上下颌牙弓宽度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上颌长度及突度增大,上切牙唇倾;下颌髁突后退至正常位,上下颌基骨关系明显改善;下切牙舌倾及颏角变小更趋严重;下面高及后面高增加。结论 FR-Ⅲ矫治器可重新调整口颌系统的肌功能,促进牙弓和颌骨的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介绍方丝弓矫治器固定替牙(牙合)期外伤脱住牙的临床应用.方法 结合12例临床病例,介绍方丝弓矫治器固定替牙袷期外伤脱位牙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结果 通过该方法固定替牙(牙合)期外伤脱位牙,损伤小,固位好,短时期内减小了患牙松动度,尽快恢复牙齿的咀嚼功能,保全牙列,不影响生长发育期儿童颌及面的发育.结论 方丝弓矫治器固定替牙(牙合)期外伤脱住牙克服了传统固位方法的缺点,开辟了正畸与儿牙外伤联合治疗的希望之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矫治前牙重度开(牙合)的有效方法.方法对12例恒牙期前牙重度开(牙合)患者采用固定矫治器结合后牙(牙合)垫进行矫治.结果与单纯使用固定矫治器相比,其压低后牙,升高前牙,平均每月升高前牙咬合为(1.02±0.12)mm,升高咬合时间缩短为(6.24±1.23)月.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固定矫治器结合牙(牙合)垫矫正前牙重度开(牙合)畸形的临床疗效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20.
锁牙合是后牙的一种错牙合,多见于恒牙牙合。由于后牙无接触,常伴有前牙深覆牙合。因此,笔者在矫治AngleⅡ类错牙合伴后牙锁牙合时,配合平导进行矫治。在打开咬合的同时,解除了后牙的锁结关系,达到正常覆牙合,节省了矫治时间,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该矫治方法及临床应用作一介绍。1 临床资料本组应用平导辅助固定矫治器对10例AngleⅡ类错牙合伴后牙锁牙合患者进行矫治,其中男4例,女6例,年龄12~27岁,平均16.2岁。锁牙合牙数共36颗,其中第一前磨牙9颗,第二前磨牙11颗,第一磨牙6颗,第二磨牙8颗。至矫治结束,疗程最短8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