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了解健康体检人群对高尿酸血症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57名健康体检者进行高尿酸血症七项认知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357人中仅有52.66%掌握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关系,其余六项均低于50%,最低为9.52%。大多数健康体检人员对高尿酸血症的相关知识缺乏了解。结论健康人群对高尿酸血症相关知识掌握不足,提示医务人员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健康人群的防范意识,预防高尿酸血症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邹晋梅  杨静  董建玲  张羽  田岚  古英 《当代医学》2011,17(31):12-14
目的调查5.12地震后,绵阳市北川羌族人群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患病率情况。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安置在板房居住的北川羌族人群2275人的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患病率情况。结果①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情况:总体血尿酸水平为(341.4±89.4)μmol/L,其中男性为(375.4±85.5)μmmol/L,女性为(318.7±7l.9)μmmol/L;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14.2%,男性患病率为9.67%,女性为4.5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痛风患病率:患痛风例数为21人,痛风患病率为0.92%,其中男18人(1.37%),女3人(0.40%),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38,P〈0.01)。男性高尿酸人群中痛风患病率为7.8%(18/230),女性高尿酸人群中痛风患病率为2.9%(3/104);③血尿酸存在性别差异:男性血尿酸水平随年龄增长变化不明显,而女性血尿酸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尤以48岁后增速加快,68岁后与男性的血尿酸水平接近。④与血尿酸正常组比较,高尿酸血症组及痛风组年龄较大,同时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多,BMI、TG、TC、LDL-C值更高,HDL-C值更低,饮酒者较多。结论绵阳北川羌族人群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病率较其它地区低,男性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患病率高于女性,且趋于年轻化。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者合并高血压、脂代谢紊乱、糖尿病、肥胖者较血尿酸正常组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机关背景慢性病患者对高尿酸血症的认知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100例慢性病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认知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00例慢性病患者中高学历者占71%,患有高尿酸血症的36%,患与高尿酸血症相关联疾病共占93%。但不了解什么是高尿酸血症的占49%。不知道高尿酸血症对身体有何影响的占29%,部分了解或不了解高尿酸血症饮食的占76%。结论慢性病患者对高尿酸血症的认知度较低,我们要重视高尿酸血症的危害,及早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黑龙江省东部地区(30岁以上)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患者的饮食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研究对象的26个饮食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18项因素与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有关(P〈0.05),其中危险因素13项,保护因素5项。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8项因素与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发生有关(P〈0.05);其中危险因素7项,主食以大米及其制品为主(OR=5.053)、经常食用油炸食品(OR=5.690)、偶尔食用芦笋(OR=9.390)、经常食用成莱(OR=3.779)、经常食用螃蟹(OR=1.653)、经常食用牡蛎(OR=2.416)、经常食用烧烤(OR=9.999)是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保护因素1项,经常食用粗粮是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保护因素。结论: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是一种与饮食密切相关的疾病,改善饮食习惯,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可预防或减少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我院体检人群中痛风及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基本情况,分析饮食、饮酒、肥胖等因素对其的影响,从而筛选无症状高尿酸血症人群发生痛风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10年5-8月在我院体检的1 209例人员进行调查,其中34例确诊的痛风患者为痛风组,63例无症状高尿酸血症者为高尿酸组,血尿酸正常人群中抽取118例为对照组,探讨饮食、饮酒、肥胖等方面的危险性.结果 蔬菜、奶类、酒精摄人量和腰围在痛风组、高尿酸组和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痛风组和高尿酸组在酒精摄入量、腰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酒精摄入量、腰围进行回归分析腰围OR为0.090,P为0.022<0.05;酒精摄人量OR为0.646,P为0.019<0.05.结论 中心性肥胖、酒精摄入量是高尿酸血症人群发生痛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广州市一个社区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患病情况,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广州市荔湾区彩虹社区2788名16岁以上的居民的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患病情况。结果男性平均患病年龄(41.18±11.48)岁,女性平均患病年龄(44.85±9.81)岁。男性高尿酸血症人群的血尿酸水平为(473.53±51.98)μmmol/L,女性高尿酸血症人群的血尿酸水平为(411.86±50.43)μmmol/L。男女总计患病率为20.73%,男性27%,女性15.27%。痛风患病率1.43%。结论广州市荔湾区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高于国内其它地区的患病率,患病年龄提前,高尿酸血症组超重、高血压、高血脂的发生率明显升高,需改变饮食生活习惯同时应得到有效的健康指导,切实落实社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内蒙古地区风湿免疫专科医生对高尿酸血症、原发性痛风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2018年第四次全国风湿免疫专科医师及学科调研工作最终数据,内蒙古自治区有风湿从业机构50家,从业人员296名,针对所有从业人员以线上与线下填写问卷方式展开调查,收回符合标准问卷150份。结果 痛风知识调查问卷总分10分,本次调查平均分为(8.7±1.5)分;对痛风基本概念得分为(2.7±0.5)分;对高尿酸血症和痛风诊疗规范得分为(5.9±1.2)分。对结果统计并进行卡方检验,发现医生学历(χ2=8.857,P=0.012<0.05)和职称(χ2=7.947,P=0.047<0.05)与高尿酸血症及痛风准确的诊断治疗正相关。结论 接受调查的内蒙古地区风湿免疫专科医师对高尿酸血症、原发性痛风诊疗规范认识总体情况较好,对高尿酸血症用药规范掌握相对较差。风湿免疫专科医师应加强开展个体化治疗,积极学习最新指南更新理念,规范诊疗方案。这将有利于风湿免疫专科医生对患者以及社区医生进行指导,有助于提升痛风患者达标治疗率。为建立符合内蒙古地区高尿酸血症、原发性痛风慢病管理平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陈洪科 《黑龙江医学》2021,45(16):1706-1708
目的:研究基于饮食运动干预的延续性管理模式对高尿酸血症痛风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2018年12月—2020年2月期间在社区选取高尿酸血症痛风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50例患者.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基于饮食运动干预的延续性管理模式,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管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遵医用药行为、饮食控制、尿血酸水平)、管理前和管理结束2个月后的生活质量水平(GQO-LI-74)(社交情况、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状态)、患者对管理干预的满意度(饮食、运动管理,知识宣讲,用药管理干预,疼痛管理干预)以及管理干预后2个月的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自我管理能力各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满意度评分都高于对照组(P<0.05);管理结束2个月后,观察组的复发率为6.00%,小于对照组的22.00%(P<0.05).结论:基于饮食运动干预的延续性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患者的遵医用药意识及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值得在高尿酸血症痛风的管理干预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饮食调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与饮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饮食调控,控制嘌呤、蛋白质、脂肪等的摄入量,可使血尿酸下降,痛风症状改善,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不用药物也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饮食调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与饮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饮食调控,控制嘌呤、蛋白质、脂肪等的摄入量,可使血尿酸下降,痛风症状改善,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不用药物也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病人血尿酸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①目的 明确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病人血尿酸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关系。②方法 对 4 0例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及 32例痛风病人血尿酸 ,空腹及左旋 精氨酸兴奋后 2、4、6min胰岛素和C 肽等指标进行测定 ,并与 72例健康者进行对照。③结果 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组体质量指数 (BMI)、收缩压、舒张压、血糖、胆固醇、三酰甘油、载脂蛋白B、纤溶酶原、血肌酐和白细胞 (WB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t=2 .0 7~ 1 3.0 1 ,P <0 .0 5、0 .0 1 ) ,空腹胰岛素、空腹C 肽和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 IR)亦明显高于对照组 (t=7.4 5~ 1 0 .95 ,P <0 .0 1 )。经左旋 精氨酸兴奋后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组胰岛素峰值和C 肽分泌峰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t =2 .82~ 1 0 .95 ,P <0 .0 1 ) ,而胰岛素和C 肽分泌曲线斜率却低于对照组 (t =2 .82~ 7.76 ,P <0 .0 1 )。血尿酸与男性、三酰甘油、BMI、高脂饮食、饮酒、Homa IR和血肌酐呈正相关关系 (t=2 .2 8~ 4 .4 8,P <0 .0 5 )。④结论 胰岛素抵抗是引起高尿酸血症因素之一 ,减轻体质量、低脂饮食、减少乙醇的摄入是预防高尿酸血症及痛风发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高尿酸血症患者实施全科团队模式社区干预对疾病控制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采用社区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随机选取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桥社区8个居委的202个高尿酸血症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n=104)和对照组(n=98),对干预组病人进行全科团队模式的社区干预,对比两组对所患疾病的认知程度,对比两组血脂、血尿酸、BMI、血压等改变情况。结果干预组对高尿酸血症的认识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1),干预组自6月开始血尿酸监测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干预组与医生交流、饮食控制、情绪管理、饮酒、高尿酸血症管理的总体自我效能评分、体能锻炼、血压控制、健康自评、健康担忧、疾病对生活的影响、痛风发作次数等方面,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患者实施全科团队模式社区干预,能够使患者与医生更直接的沟通交流,及时获取饮食控制及情绪管理的方法,对疾病有更加充分的认识,对疾病控制能够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高效可行,应予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痛风与高尿酸血症者血尿酸、血三酰甘油及胆固醇等临床生化指标的差异,探讨痛风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75例痛风患者为病例组,179例高尿酸血症但无痛风者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临床指标的差异,寻找痛风的临床危险因素。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年龄、血尿酸、尿素氮、血肌酐、三酰甘油、胆固醇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男性)、高尿酸血症、尿素氮水平升高、高三酰甘油血症扣高胆固醇血症是痛风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是313.564、0.991、2.011、2.153、8.055,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及高胆固醇血症是痛风的临床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痛风属于中医"痹症",是嘌呤代谢障碍引起的血尿酸增高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高尿酸血症、痛风性肾病、痛风性关节炎等,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人类生命健康。动物模型的建立和选择对于阐明痛风发病机制、寻找有效防治药物至关重要。通过不同方法诱导而成的痛风和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主要有直接补充尿酸或尿酸前体法诱导模型、氧嗪酸钾诱导高尿酸血症模型、真菌产物诱导高尿酸血症模型和药物诱导高尿酸血症模型。文章对痛风和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借助代谢组学Pathway分析方法,比较动物模型组与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患者代谢通路的异同,为进一步研究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相关代谢通路及发病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锡伯族人群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2014年12月—2016年1月对3 500例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居住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总体患病情况、血尿酸水平、痛风患病情况、高尿酸血症患病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①3 318例纳入调查对象中,共有662例高尿酸血症患者,总患病率为19.95%(662/3 318);其中男性患病率为23.45%,女性患病率为16.78%(292/1 740);男性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P<0.01);②男性血尿酸水平平均值为(382.17±56.37)μmol/L,女性为(290.09±39.77)μmol/L,男性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女性(P<0.05);③本研究中纳入的3 318例调查对象中,发生痛风数52例,痛风总患病率为1.57%,其中男性患病率为2.79%,女性患病率为0.46%,男性痛风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P<0.05)。汉族痛风患病率显著高于其他少数民族(P<0.05);④经Pearson单因素分析,患者组与对照组在吸烟、饮酒、经常运动、肥胖、血脂紊乱、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及服用阿司匹林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确定影响高尿酸血症患病的相关因素为:饮酒、肥胖、血脂紊乱、高血压及口服阿司匹林。 结论 影响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病的相关因素较多,应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观察,并采取相应措施,以降低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社区门诊高尿酸血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根据中医辨证分为湿热蕴结型和瘀血阻滞型,分别予以中药治疗,对照组予以痛风定胶囊治疗,两组同时进行饮食控制和降尿酸茶饮辅助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血尿酸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痊愈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血尿酸值均有改善(P〈0.05或P〈0.01),但治疗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治疗高尿酸血症,对于降低血尿酸、控制痛风发作,其疗效优于中成药痛风定胶囊,且患者整体症状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7.
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超灵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胰岛素抵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晨钟  薛耀明  高方  汪敏 《中国全科医学》2006,9(6):451-452,455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超灵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机体胰岛素敏感度、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关系。方法运用高灵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1例高尿酸血症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hs-CRP水平,同时检测血糖和血清胰岛素水平,并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HOMA IR)指数和胰岛β细胞分泌(HOMA IS)指数,以反映胰岛素敏感度和胰岛细胞功能。结果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和HOMAIR指数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P均<0.01),HOMAIS指数低于正常对照者(P<0.01)。高尿酸血症组中有痛风症状的患者其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无痛风症状者(P<0.01)。线性相关分析显示,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与体重指数(BMI)、血尿酸、24h尿尿酸和HOMAIR指数呈正相关(均P<0.01)。结论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hs-CRP水平高于正常人,并与其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高尿酸血症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亮 《医学综述》2013,19(5):909-911
尿酸是人类嘌呤代谢的终产物,血尿酸浓度的高低取决于体内嘌呤合成量、食入量和尿酸排出量之间的平衡状态。近年来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逐渐增加,掌握糖尿病患者的高尿酸血症状况有助于为临床医师提供临床预防和治疗方案。该文主要在危险因素、肾功能、心血管事件、痛风、脂质代谢、胰岛素抵抗及其治疗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9.
慢性肾脏病常合并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是慢性肾脏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由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药物不良反应增加等因素将会影响慢性肾脏病患者降尿酸方案的选择。本文结合目前指南内容对常用药物的使用现状与进展进行综述,对新药物的应用、慢性肾脏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尿酸、痛风、痛风石的管理等挑战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