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探讨电击伤致心跳呼吸骤停患者脑复苏的护理。方法:对16例电击伤致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气道管理、药物治疗、亚低温治疗及高压氧治疗的护理进行总结。结果:16例电击伤致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经积极的抢救及护理,除1例电击伤后倒入水中误吸造成严重肺部感染,l例复苏后反应稍迟钝。其余全部治愈出院。结论:电击伤致心跳呼吸骤停是内科的危重症,及时采取有效的心肺脑复苏,合理的治疗及有效的护理是提高心跳呼吸骤停抢救成功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电击伤患者院前急救的重要性和院内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8例电击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死亡3例,2例留有后遗症,余均好转或痊愈出院。结论:普及院外急救常识和高压氧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电击伤102例急救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电击伤的院前急救成功率,预防及减少并发症,现将我院2004年6月-2007年6月接诊的102例电击伤患者的急救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8例电击伤致心跳骤停的抢救体会。方法18例均进行心肺复苏术(CPR),在复苏的同时进行脑复苏,及时处理心肺的并发症。结果18例病人中抢救成功12例,死亡6例。结论现场CPR与预后关系密切。早插管、早除颤、早期开展脑复苏可提高CPCR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有效抢救措施。方法选取本院院前急救患者79例为研究对象,从心跳呼吸骤停后开始复苏时间、抢救半径、现场有无目击者参与、气管插管耗时(含气囊—面罩给氧)、是否使用电除颤等方面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79例患者中,心肺复苏成功抢救患者7例,抢救成功率8.86%。心跳呼吸骤停后开始复苏时间4 min与开始复苏时间≥4 min心肺复苏(CPR)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始复苏时间4 min能有效提高CPR复苏成功率(OR=13.64,95%CI:1.43~130.08);在院前急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过程中,抢救半径5 km、气管插管(含气囊—面罩给氧)耗时90 s及现场有目击者参与的情况下和抢救半径≥5 km、气管插管(含气囊—面罩给氧)耗时≥90 s及现场无目击者参与,CPR复苏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电除颤是CPR复苏成功要素之一(OR=10.00,95%CI:1.14~87.59)。结论 79例患者临床分析表明,院前急救患者心跳呼吸骤停后开始复苏时间早,抢救半径短,气管插管(含气囊—面罩给氧)耗时少和有目击者参与是影响CPR复苏成功的关键因素,实施专业化院前急救可提高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赖静 《护理学报》2005,12(9):46-47
总结72例海水溺水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通过现场采取保持气道开放,清除患者口腔和鼻腔中的泥沙、杂草、呕吐物,倒水,现场心肺复苏,采用706代血浆或低分子右旋糖酐而不用盐水等易致血液浓缩的高渗溶液纠正低血容量休克等现场急救护理方法,做好现场心理护理,重视海浪击伤造成的合并伤及转运途中的急救护理,提高了海水溺水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专职化院前急救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专职化院前急救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方法135例院前心肺复苏患者的资料,按非专职化院前急救与专职化院前急救两种情况进行分组,从医务人员状况、出车时间、到达现场时间、院前应用高级生命支持技术(ACLS)技术及抢救成功率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专职化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成功率达26.8%,较非专职化成功率3.7%有显著的提高(P<0.05),且出车时间、到达现场时间、车载设备的配备、现场应用高级生命支持技术等均有明显的改善。结论专职化院前急救可提高院前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突发心跳呼吸停止的患者,提示尽早、尽快实施心肺脑复苏的重要性。方法对我院急诊科近年来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心肺脑复苏成功12例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2例患者(由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所致心肺脑功能暂停2例,电击伤1例,大剂量安眠药中毒4例,重型哮喘1例,自缢2例,猝死1例,肝昏迷1例)均抢救成功。结论心跳呼吸停止患者复苏成功率高低主要取决于是否及早构筑完整的生命链;急救人员及早到达现场;及早CPR;及早给予心脏电击除颤;及早ALS及PLS。此外,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强调护理人员对病情的严密细致的观察,也是复苏成功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高压电击伤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练永芬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5):2717-2718
摘 要:目的:探讨高压电击伤患者的临床护理,促进电击伤患者康复。方法:对64例高压电击伤患者,通过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关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并采取细致的心理护理等各种临床护理措施。结果:除3例合并重型脑损伤的患者死亡之外,其余全部治愈出院,治愈率95%。结论: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是预防并发症发生的重要保证,细致有效的护理是促进电击伤患者康复的关键。[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196例院前心肺复苏病例,探讨院前急救的措施。方法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予以现场心肺复苏,通过胸外按压、人工呼吸、药物后续治疗等措施,积极抢救。结果196例患者中抢救有效者17例。有9例完全康复出院,1例放弃治疗,7例在入院2周内死亡。有效率8.67%。结论倡导第一目击者实施CPR,确立复苏的医疗质量系统。及时有效的现场复苏和积极有效的后续治疗是抢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成功的关键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发生在院前急救中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CPR)的程序,以便提高CPR的成功率.方法 选择2005-01~2010-12期间我中心院前急救中以CAB(以维持循环为主的复苏程序)救治的心脏骤停者60例、以 D或DC(以早期电除颤为主的复苏程序)救治的心脏骤停者60例、以ABC(传统CPR)救治的心脏骤停者60例,比较复苏成功率.结果 院前急救反应时间CAB组较其他组短,复苏成功率CAB组8.3%,ABC组5%,D或DC组1.7%,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院前CPR与院内不同,受到客观多重因素的影响,在现场进行CPR时可根据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发病时间、目击者施救与否、临床表现及原发病等,抓住主要矛盾,科学、灵活地选择CAB复苏程序,但鉴于影响复苏成功率原因复杂,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吴远林  朴庆云 《华西医学》1995,10(3):344-345
大面积电击伤合并开放性气胸、多脏器损伤抢救治愈1例吴远林,朴庆云,佘开列四川省广元市410医院外科(628017)患者祝△△,男,32岁,电工。住院号:64166。因别人误会电闸而被6000伏的高压电击伤,角电部位为左侧胸、腰、腹部,脱离现场后经简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院前对急性一氧化碳急性中毒患者实施救治。方法:包括脱离中毒环境、吸氧、建立静脉通道、护送患者到达医院进一步治疗等。结果:84例患者中除现场死亡5例外,其余79例患者均运送到医院进一步治疗。结论:急性一氧化碳患者行院前急救,使中毒症状缓解快,并能够极大改善患者预后,减少了病死率、致残率。  相似文献   

14.
田丽娜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2):7978-7978
对电击伤心脏骤停致院前死亡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23岁。工作时不慎被380V电压击伤落地,当时意识丧失,呼吸心跳骤停,现场工人做不规则的胸外按压,按压时间约20min,随后将患者送至我院,中途停止按压20min,接诊时患者面色苍白,呼吸心跳均无,双侧瞳孔散大7mm,对光反射消失,接诊护士及医生立即施行CPCR,同时给予电除颤两次(200~360J),建立静脉通道,先后给予肾上腺素、阿托品、多巴胺等药物复苏,持续心电监护,但仍未复苏成功,诊断为院前死亡,电击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在急救医学中的应用。方法:对34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进行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并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常规应用肾上腺素静脉注射,根据需要辅以电击除颤等,并用心电监护仪连续监测生命体征。结果:复苏成功8例,总成功率为23.1%。结论:规范和普及心肺复苏技术,加强院前急救,可以大大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江涛  张华萍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6):4300-4301
目的探讨120院前急救中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因素。方法对孝感市中心医院2006—2010年间120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成功与失败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心肺复苏成功组与心肺复苏失败组比较,在120救护车到达时间、现场群众参与抢救以及120专业人员专业程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成功率影响因素主要为进行复苏时间及120专业人员业务水平,而120救护车的到达时间与现场群众参与急救又是复苏开始时间的关键因素,因此提高120出车速度、增强全民急救意识及加强120专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是提高院前急救心肺得苏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黄尧 《全科护理》2012,(16):1486-1487
[目的]总结老年脑卒中病人的院前急救护理。[方法]对84例老年脑卒中病人进行院前急救,同时加强护理。[结果]84例病人经院前救护后顺利转运进行院内治疗,2例病人经现场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及时、合理的院前急救护理有利于老年脑卒中病人的救治。  相似文献   

18.
随机比较我院急诊科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时气管内插管给氧及气囊面罩给氧各 3 5例的氧疗效果 ,报告如下。1 病例与方法1 .1 病例 :3 5例气管内插管给氧患者中男 1 9例 ,女 1 6例 ;年龄 3~ 82岁 ,平均 ( 46.5± 5.5)岁。心脏停搏原因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1 2例 ,急性心肌梗死9例 ,电击伤 8例 ,异物窒息 4例 ,不明原因 2例。发现心脏停搏至施行心肺复苏的时间约 3~ 2 0分钟。另 3 5例气囊面罩给氧患者中男 2 0例 ,女 1 5例 ;年龄2~ 84岁 ,平均 ( 47.5± 6.0 )岁。心脏停搏原因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1 0例 ,急性心肌梗死 1 1例 ,电击伤 8例 …  相似文献   

19.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院前急救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有效院前急救方法。方法:总结分析57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院前急救措施资料。在接警、出诊途中迅速指导现场人员急救处理,为挽救患者生命赢得时间,为后续救治创造条件。结果:经过有效的院前急救,在到达医院前.浅昏迷转为昏睡者15例,昏睡转为嗜睡者13例,头晕、恶心、全身乏力症状减轻者21例,病情好转8例。结论:提前干预指导现场急救,及早通风,注重保暖,正确搬运,合理的院前急救措施是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有效的院前急救方法。可以提高一氧化碳中毒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出血的院前急救与护理的重要性。方法给予脑出血患者以生命支持及对症处理,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清理口腔呕吐物,必要时现场气管插管保护气道;脱水降颅压;适当控制血压;呼吸衰竭者给予球囊加压辅助呼吸;心跳骤停者立即启动心肺脑复苏方案;合理转运。结果177例脑出血病例住院后基本痊愈84例,部分恢复69例,死亡24例,抢救成功率86.4%。结论正确的院前救护对有效抢救急性脑出血患者生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