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移植肾肾功能延迟恢复受者免疫抑制治疗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新型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 (FK5 0 6 )在移植肾肾功能延迟恢复 (DGF)受者中的应用价值与合理用药方案。方法对 6 2例DGF受者术后早期的免疫抑制方案进行前瞻性对比研究 ,首先以抗淋巴细胞球蛋白 (ALG)诱导免疫抑制 10d ,继而在ALG治疗结束前 3~ 4d分别应用环孢菌素A(CsA ,n =2 8)或FK5 0 6 (n =34 )为基础的维持方案 (CsA/FK5 0 6 +MMF +pred) ,评估两组移植肾肾功能恢复状况、急性排斥反应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FK5 0 6组 34例术后 5 0d内肾功能均恢复正常 ,根据个体化原则调整FK5 0 6用药剂量和血药浓度 ,术后 8周内血药浓度维持于 6~ 9μg/L ;CsA组术后 8周内有 2 5例肾功能基本恢复 ,维持CsA血药浓度谷值 2 0 0~ 30 0 μg/L ,峰值浓度 10 0 0~ 130 0 μg/L ;两组均未观察有急性排斥反应发生。CsA组肝功能异常(转氨酶升高 )显著增加 (P <0 .0 5 )。结论在肾移植术后DGF受者中 ,经ALG诱导治疗后 ,早期序贯应用以FK5 0 6 (6 .0~ 9.0 μg/L)。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肾移植术后环孢素A(CsA)转换成普乐可复(FK506)后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31例肾移植术后肝功能损害的患及7例移植肾功能慢性损害的患由CsA MMF Pred方案改为FK506+MMF+Pred方案。根据药物浓度调整用量。结果 31例肝功损害患除1例因肺部感染死亡外,其余均在替代用药后3mo内肝功能恢复正常。有8例患出现血糖升高,1例血脂高。8例高血糖有5例既往有糖尿病史,2例合并丙型肝炎。7例移植肾功能慢性损害的患中,4例肾功能好转,2例无明显变化,1例继续恶化。结论 FK506替代CsA治疗肾移植术后肝损害患效果好,无排斥发生,安全。对移植肾功能慢性损害的患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火把花根片治疗慢性移植肾肾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火把花根片对慢性移植肾肾病(CAN)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移植肾功能减退合并蛋白尿患者,经移植肾穿刺活检诊断CAN,分成2组,火把花根治疗组34例,对照组22例,疗程8周,随诊3个月观察蛋白尿与肾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2周时,治疗组27/34例(79.5%)蛋白尿完全消失,对照组5/22例(22.7%)蛋白尿消失,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治疗前后血肌酐和内生肌酐清除率并无明显变化。结论:火把花根片可有效治疗CAN蛋白尿,长期效果需待观察。  相似文献   

4.
肾移植受者外周血CD57+淋巴细胞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淋巴细胞是肾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效应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 (NK)是淋巴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测定肾移植稳定期和排斥反应病人血淋巴细胞CD5 7的表达 ,现报告如下。1.研究对象 :正常对照组 :10名健康体检者 ,年龄 2 1~5 9岁。术前对照组 :10例 ,年龄 19~ 6 1岁 ,均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常规血液透析待手术者。移植稳定组 :10例 ,年龄 39~ 6 3岁 ;术后病情稳定 ,血尿素氮、肌酐均于术后 15d内降至正常 ,术后 2 0d内均未出现排斥反应的临床表现。移植排斥组 :10例 ,年龄 32~ 6 7岁 ;均于术后 5~ 7d出现急性排斥反应 ,予以甲基…  相似文献   

5.
目的:慢性移植肾失功是导致后期移植肾丧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文章拟探讨慢性移植肾失功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①选择1993-12/2006-12于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行肾移植术后发生慢性移植肾失功患者35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②调整免疫抑制剂方案,停服硫唑嘌呤、环孢素A或减少环孢素A30% ̄50%剂量,改用他克莫司0.5 ̄1mg/(kg·d)、霉酚酸酯1 ̄2g/d、西罗莫司1 ̄2mL/d等药;控制血糖、血脂、血压,抗凝及补充鱼肝油丸;服用雷公藤、百令胶囊或尿毒清等中药,给予低蛋白、低磷及高维生素、氨基酸饮食;必要时手术切除移植肾。③分析肾移植术后发生慢性移植肾失功的危险因素并观察其治疗结果。结果:①慢性移植肾失功的危险因素:急性排斥反应254例(71.35%),巨细胞病毒感染65例(18.26%),移植肾肾小球肾炎21例(5.9%),药物中毒(环孢素A/他克莫司)9例(2.53%),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5例(1.41%),肾单位减少(高龄供肾/性别差异)2例(0.56%)。②治疗结果:切除移植肾194例(54.49%),带肾存活、恢复血液透析87例(24.44%),经治疗血肌酐维持在200 ̄300μmol/L63例(17.70%),死亡12例(3.37%)。结论:急性排斥反应是引起肾移植术后慢性移植肾失功的主要因素。提高供肾质量,严格组织配型,减少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发生,制定个体化免疫方案,定期监测药物浓度及肝肾功能,预防巨细胞病毒感染,可减少慢性移植肾失功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移植肾组织穿刺活栓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对50例肾移植后出现血清肌酐超过正常、蛋白尿、肾小球性血尿等且依据临床资料不能确诊病因者进行移植肾组织活检,并对病理学诊断与分类进行分析.结果;病理学检查确诊慢性排斥反应20例,其中7例病理检查提示同时存在急性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应10例,肾小管药物毒性8例,系膜增生性肾炙4例,IgA肾病3例,加速性排斥反应2例,急性肾小管坏死2例.膜性肾病1例.结论:移植肾组织活检安全,可靠,可为临床移植肾疾病的诊断提供可靠组织学和细胞学依据,有助于临床正确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 1型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苯那普利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短期疗效的异同。方法 :5 6例慢性肾功能不全 (血肌酐 14 8~ 3 5 2 μmol/L)分氯沙坦组 3 2例和苯那普利组 2 4例 ,分别口服氯沙坦 5 0mg/d和苯那普利组 10mg/d连续 8周 ,观察用药前及后 4、8周血压、尿蛋白、血尿素氮 (BUN)、肌酐 (Scr)、尿酸 (UA)和钾的变化及咳嗽反应。结果 :治疗 4、8周两组血压 ,尿蛋白定量均明显下降 ,与治疗前比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8周后氯沙坦组BUN、Scr有所下降 ,苯那普利组Scr下降 ,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而仅氯沙坦组血尿酸减低 ( 4w ,P <0 .0 5 ;8w ,P <0 .0 1) ,两组血钾前后对比均无显著意义 ,苯那普利组咳嗽反应为 4例 ( 4 /2 8)。结论 :两者均有较好控制血压 ,明显降低尿蛋白 ,改善肾功能的作用 ,疗效相似 ;氯沙坦尚有减低血尿酸 ,无咳嗽反应 ,用药耐受性更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万广生  黄增荣  李广然 《新医学》2002,33(3):157-15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6例肾移植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中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组(排斥组)56例,肾移植术后正常组30例,测量两组移植肾的最大血流速度(Vmax)、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分析搏动指数与血肌酐的关系.结果排斥组与正常组的Vmax分别为(20±9)cm/s、(23±7)cm/s,P<0.05;排斥组与正常组的阻力指数分别为1.27±0.23、0.69±0.15,P<0.01;搏动指数分别为1.65±0.65、0.75±0.11,P<0.01;随着阻力指数增大对慢性排斥反应诊断敏感性下降,而特异性上升;血肌酐随阻力指数增大而升高.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反映移植肾的血流信息及其与肾功能的关系,有助于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红花黄色素对肾移植受者移植肾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肾移植受者3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31例和对照组1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100mL/次,2次/d,静脉滴注,连续7d。比较2组术后第1~7天24h尿量、血肌酐水平,术后第5、10天移植肾段动脉、叶间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及肾功能延迟恢复与术后3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5.63%)低于对照组(11.26%)(P〈0.05),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6.49%)与对照组(8.6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1~6天24h尿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术后第1~5天血肌酐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术后第5、10天移植肾段动脉、叶间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肾移植术后应用红花黄色素可降低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促进移植肾功能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肾功能不全移植肾术后3个月内急性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肾移植术后患者106例,均在B超引导下行移植肾穿刺活检组织病理检查,观察移植肾病理改变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移植肾C4d表达情况;确诊急性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后给予血浆置换和静脉注射小剂量丙种球蛋白等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移植肾超急性排斥反应2例,急性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15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C4d均为阳性;2例超急性排斥反应移植肾失功,移植肾切除;15例急性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患者中13例治疗后移植肾功能恢复,2例移植肾功能未恢复,血肌酐稳定于较高水平.结论 移植肾穿刺活检组织病理对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不全的诊断有重要意义,血浆置换及静脉注射小剂量丙种球蛋白在肾功能不全移植肾术后急性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治疗中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早期肝功能不良患者免疫抑制方案的策略。方法将肾移植术后早期(术后两周以内)发生肝功能不良的36例患者,依据免疫抑制方案分为:①FK506 MMF组(A组):21例术后即刻采用,FK506起始量为0.15~0.2mg/(kg·d),血药浓度谷值(Co)控制在6~10μg/L,3个月后降为5~8μg/L,MMF1.0~2.0g/d;3例因初始使用CsA Aza发生肝功能损害而切换;②CsA MMF组(B组):12例,CsA起始剂量5~7mg/(kg·d),术后3个月内Co控制在200~300μg/L。所有病例常规使用保肝利胆治疗。结果A组24例术后肾功能早期恢复,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治疗3周内高胆红素血症均消失,4周后ALT全部恢复正常。随访3~6个月,肝功能全部保持正常,人/肾存活率100%。B组发生急性排斥反应1例,而肝功能不良易反复发作。结论肾移植术后早期肝功能不良患者联合使用低剂量FK506 MMF,既不加重肝功能损害,也不增加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是合并慢性肝炎或潜在肝功能异常高危因素移植受者的较理想的免疫抑制方案。  相似文献   

12.
脑死亡无偿器官捐献肾移植6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背景:脑死亡的器官是最佳器官移植供体,因为需移植的器官可以在有血供的情况下从供体上直接取得,有助于移植后移植物功能的早期恢复.而中国对脑死亡的研究起步较晚,且对于尿毒症患者接受脑死亡供者移植后的恢复情况至今国内尚无文献报道.目的:总结6例尿毒症患者接受脑死亡无偿器官捐献肾移植的治疗经验及效果.方法:选择解放军第三.九医院全军器官移植中心2006-05/2008-11尿毒症患者6例,其中2例接受1例院内脑死亡患者的无偿供肾,4例患者接受3例院外脑死亡患者的无偿供肾.所有受者移植后均采用三联免疫抑制方案,环孢素+吗替麦考分酯+类固醇激素4例,他克莫司+吗替麦考分酯+类固醇激素2例,规律复查移植.肾功能及药物浓度,回顾性分析移植.肾功能的恢复情况及病情变化.结果与结论:6例患者均顺利接受脑死亡供体肾脏移植,顺利渡过围手术期;5例在移植后1周内血肌酐下降明显,移植肾开始工作.1例移植后出现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移植后10d逐渐恢复正常.3例在移植后1年内出现急性排异反应,经激素冲击治疗后尿量恢复,血肌酐水平稳定.1例移植后1年出现肺部重症感染,治疗无效死亡,死亡时移植肾肌酐为469 μmol/L.其余5例定期接受复查,随访至今移植肾肌酐稳定,生活质量良好.结果提示脑死亡无偿器官捐献肾移植后肾功能可得到及时恢复,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黄芪并用苯那普利对各种病因所致的早期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方法 :4 2例由各种病因所致的早期慢性肾功能不全采用自身对照开放试验方式 ,经 3个月观察后 ,先给黄芪 30g/次 ,及苯那普利 10mg/次 ,疗程共 6个月。结果 :治疗后 85 .71%患者的血肌酐每月平均下降值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别 (P <0 .0 5 )。对药物性肾病及糖尿病肾病的效果优于其它病因所致的早期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肌酐的下降与尿蛋白的减少之间有显著差别 (P <0 .0 5 )。结论 :黄芪并用苯那普利能减少蛋白尿 ,降低血肌酐浓度 ,能较好延缓多种病因所致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病程  相似文献   

14.
背景:肾脏移植患者急性排斥反应已不再成为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延迟肾功能恢复和慢性移植肾肾病仍然是移植患者术后需要面对的问题.目的:总结分析15例术后发生超延迟肾功能恢复的肾移植患者资料,探讨临床经验及治疗对策.方法:对肾移植后发生超延迟肾功能恢复患者1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15例患者移植后均采用常规剂量的半量(环孢素A 3.0~4.0 mg/kg,他克莫司0.5~1 mg/kg),并定期监测血药浓度,随时调整免疫用药剂量,采用血液透析/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分析超延迟肾功能恢复诱因,患者观察患者肾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术中低血压、供肾热缺血时间过长、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环孢素中毒、外科并发症、动脉粥样硬化致移植肾血液灌流不足可能为患者超延迟肾功能恢复的诱因.患者术后由少尿期开始进入多尿期时间最长者为108 d,平均32~108 d.肾功能正常8例(血清肌酐78~135 μmol/L),肾功能轻度异常5例(血清肌酐135~300 μmol/L),血清肌酐> 300 μmol/L者2例.随访时间最长1例11年,至今移植肾功能正常.结果提示,肾移植后尽早行移植肾穿刺活检及移植肾彩超,根据结果采取综合治疗并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可以使大多数的患者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5.
健脾益肾方对慢性肾衰患者肾保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中药健脾益肾方治疗慢性肾衰患者对蛋白尿、肾功能、血清白蛋白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 4 7例慢性肾衰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 2 6例 ,予以健脾益肾方每日 1剂 ,每日 2次和对症治疗。对照组 2 1例 ,予以一般对症治疗。疗程 8周 ,治疗前后检测两组 2 4h尿蛋白定量、肾功能、血清白蛋白。结果 :健脾益肾方治疗组能降低慢性肾衰患者蛋白尿及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 ,明显升高血清白蛋白水平 (P <0 0 5 ,P <0 0 1)。结论 :健脾益肾方对慢性肾衰患者有较好的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移植肾切除的原因和手术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5年来626例肾移植患者中46例移植肾切除的原因和并发症。结果:切除的46例移植肾中急性排斥反应20例(45.20%),慢性排斥反应16例(34.78%),加速排异2例,动脉栓塞1例,感染4例,肾破裂2例和肾动脉破裂1例。感染和出血为术后最多见的并发症,共9例(19.56%),死亡2例(4.34%)。环孢素A(CsA)使用后移植肾切除率7.72%,与CsA使用前的27.78%相比移植肾切除率明显减少(P<0.01)。结论:移植肾切除的主要原因是急慢、性排斥反应。CsA的使用是移植肾切除减少的原因之一。移植肾切除手术风险大,并发症多,手术前后合理的处理可增加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抗CD3单克隆抗体治疗肾移植术后耐激素性排斥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配型技术的不断完善以及环孢菌素A(CsA),FK506等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使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显著降低。但是,严重排斥反应的发生仍是影响移植肾存活的重要因素。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71%,其中耐激素性排斥反应约有20%[1]。我们近5年来诊断和治疗12例  相似文献   

18.
移植肾早期失功切除同期再次肾移植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移植肾早期失功切除同期再次肾移植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移植肾早期失功切除同期再次肾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早期移植肾失功后同期再次肾移植13例,均获得成功。13例病例中首次移植失败的原因为顽固性急性排斥反应经治疗无效5例,肾血管栓塞7例,肾动脉出血1例。再次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2例,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1例。术后随访1~5年,13例(人/肾)均存活,血肌酐水平72~146μmol/L,平均(110.8±20.6)μmol/L。结论:肾血管并发症引起的移植肾失功切除同期可行再次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引起的移植肾失功在严格的组织配型基础上,高群体反应性抗体患者在避开存在致敏位点的供肾的条件下,切除移植肾后仍可同期行再次肾移植。围手术期合理应用抗排斥药物及生物制剂,再次肾移植同样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洛沙坦和苯那普利治疗肾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中景  蒋旭金  徐月明  易峰 《临床荟萃》2003,18(16):905-907
目的 探讨洛沙坦 (氯沙坦 )和苯那普利单用、联合治疗肾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30例单用洛沙坦 (A组 )和 2 7例单用苯那普利 (B组 )及 30例联合治疗患者 (C组 )比较 ,观察其治疗前后血压、2 4小时尿蛋白、血肌酐、肝功能、血脂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3组治疗后 2周血压较治疗前即有所下降 ,联合用药组 2~ 4周明显下降 (P <0 .0 5 ) ,单独用药的两组 4周后血压才明显下降 (P <0 .0 5 )。联合用药组血肌酐 (Cr)第 1 2周时有明显下降(P <0 .0 5 ) ,单独用药的两组Cr无明显下降 (P >0 .0 5 )。 3组治疗前后尿蛋白均有明显减少 (P <0 .0 5 ) ,单独用药的两组尿蛋白降低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联合用药组尿蛋白降低程度与单独用药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3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血脂无明显变化 ,洛沙坦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洛沙坦和苯那普利联合治疗肾性高血压较单独使用更能有效控制血压 ,减少蛋白尿 ,降低血肌酐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肾康注射液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唐山市丰南区医院肾内科收治的慢性肾脏病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肾康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肾功能指标血肌酐、血尿素氮及蛋白尿的变化;同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定2组患者睡眠质量。结果:治疗后肾功能指标血肌酐、血尿素氮及蛋白尿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肾康注射液治疗慢性肾脏病患者效果良好,可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