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 AWaRe分类[可广泛使用类(Access)、谨慎使用类(Watch)、保留类(Reserve)、未推荐类(Not-recommended)]方法及经典的解剖学/治疗学/化学分类系统(ATC)分析2019年中国多中心儿童及新生儿抗菌药物应用监测网调查的中国儿童抗菌药物种类分布情况。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 在2019年9月至12月进行一次儿童抗菌药物应用的多中心横断面调查, 在调查期限内选一天作为调查日, 将所有住院患儿中使用抗菌药物者的信息通过基于网络的数据收集系统进行填报(https://garpec-31.mobilemd.cn/login.aspx?relogin=true)。共覆盖10个省市的13家医院。调查科室包括感染科、呼吸科、普外科、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科。根据AWaRe及ATC抗菌药物分类目录对临床应用的抗菌药物进行归类, 描述儿童及新生儿抗菌药物应用种类的AWaRe及ATC分布。结果共来自13家中心的2 644张抗菌药物处方纳入研究, 用于儿童的抗菌药物处方数2 134张(80.71%), 新生儿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AFR)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核心内容,目前各国各地区对抗菌药物分级原则与分类办法不尽相同,但核心策略是处方限制与预先授权和抗菌药物处方干预及反馈。良好的AFR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效果突出,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减少细菌耐药的形成、降低医疗成本,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等。落实AFR需要大量对AFR实施方法与效果进行评价的循证研究并持续改进,需要学术化技术支撑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3.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5岁以下儿童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细菌是CAP的主要病原之一。由于病原学检查结果难以及时获得,初始抗菌药物治疗多为经验性。应依据患儿年龄、基础疾病、疾病严重度、抗菌药物应用史及其治疗反应等综合判断可能的病原菌及是否存在多重耐药,并结合当地细菌耐药监测数据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在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后,结合临床疗效及时调整给药方案,采取目标性治疗。优化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可提高CAP治疗成功率,并有助于减少抗菌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 统计全国多地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进一步加强儿童CAP的规范治疗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统计2014年4月14日至2016年1月1日全国9个城市10家三甲医院儿科住院的1 383例CAP患儿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华北、东北、华东、华南4个区域住院患儿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CAP患儿抗菌药物总使用率为89.08%,其中华北88.7%,东北95.5%,华东83.3%,华南86.6%。使用种类主要为头孢类、大环内酯类、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复方制剂、多磷类广谱抗菌药物、其他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选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单纯病毒感染时使用抗菌药物、单纯感染时联用抗菌药物等现象;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例数共有131例,不合理使用率为10.63%。结论 儿童CAP抗菌药物使用率、不合理用药率偏高,应加强对儿童CAP抗菌药物使用的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5.
当抗菌药物在20世纪初问世时,医疗卫生界曾认为人类已经赢得了这场与细菌的战争。然而,随着微生物的持续进化,人们很快就发现,微生物能够对几乎所有正在使用的抗菌药物产生抵抗。感染性疾病一直为人类疾病与死亡的重要原因。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的出现对感染性疾病的病种与发病人数以及医疗费用的增长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医疗卫生界有必要对常见的细菌感染的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问题给予极大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AFR)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核心内容,目前各国各地区对抗菌药物分级原则与分类办法不尽相同,但核心策略是处方限制与预先授权和抗菌药物处方干预及反馈.良好的AFR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效果突出,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减少细菌耐药的形成、降低医疗成本,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等.落实AFR需要大量对AFR实施方法与效果进行评价的循证研究并持续改进,需要学术化技术支撑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2016年至2019年北京地区住院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流行病学特征和耐药性,以期为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9月在北京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8691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SAT)试剂盒检测MP感染情况,采用MP核酸及耐药突变位点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检测MP耐药情况。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8691例行SAT检测的患儿中,MP总检出率为28.10%(2442/8691例)。2016年至2019年MP检出率分别为26.23%、31.36%、27.84%、26.57%,2017年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年份(χ^(2)=16.11,P<0.05)。女性患儿MP检出率为29.65%(1107/3733例),明显高于男性患儿的26.93%(1335/4958例)(χ^(2)=7.85,P<0.05)。夏秋季MP检出率分别为32.21%(726/2254例)、39.76%(852/2143例),明显高于春冬季的17.00%(327/1924例)、22.66%(537/2370例)(χ^(2)=315.15,P<0.001)。学龄前期和学龄期MP检出率分别为35.06%(732/2088例)、37.71%(1160/3076例),明显高于婴儿期和幼儿期[11.20%(232/2072例)、22.01%(318/1445例)](χ^(2)=509.89,P<0.001)。1524例行荧光PCR耐药基因检测的患儿中,1386例发生耐药基因突变,耐药率为90.94%。2016年至2019年MP耐药率分别为88.19%、90.93%、90.56%和92.90%。MP耐药率不受性别、年龄和季节的影响。结论MP四季均可检出,以夏秋季检出率最高;女性患儿检出率高于男性患儿;MP检出率随年龄的增加逐渐升高,学龄前期和学龄期检出率较高;MP耐药率居高不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儿童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streptococcal toxic shock syndrome,STSS)不同药物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1月—2023年4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和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经细菌培养证实为化脓性链球菌感染且符合STSS诊断标准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药物治疗疗效。根据药物治疗方案分为4组:标准组(含青霉素的方案)、A组(碳青霉烯类+糖肽类/利奈唑胺)、B组(碳青霉烯类、广谱抗生素、糖肽类/利奈唑胺单用或联用,但除外A组的方案)、C组(大环内酯类/未使用抗菌药物)。结果共纳入32例STSS患儿。药敏试验显示所有菌株对氨苄西林等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和左氧氟沙星、万古霉素敏感,对克林霉素、红霉素及四环素耐药。标准组、A组、B组、C组4组间有效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标准组有效率最高(100%),A组、B组、C组有效率分别为40%、40%、0%。结论使用含青霉素的抗菌方案可提高儿童STSS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当前从我国住院肺炎儿童分离的肺炎链球菌血清型分布和不同血清型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评估应用疫苗预防儿童肺炎链球菌感染和控制耐药菌传播的价值。方法 肺炎链球菌分离自4家儿童医院呼吸科年龄 ≤ 5岁的住院肺炎患儿,采用荚膜肿胀试验进行血清型分析,E试验法检测菌株对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279株肺炎链球菌中以19F型为最常见(占60.6%),其次为19A(9.7%)。23F(9.3%)和6B(5.4%),7价结合疫苗(PCV7)覆盖率为81.0%,PCV7在青霉素不敏感菌株和敏感菌株中的覆盖率分别为84.2%(202/240)和61.5%(24/39)。超过90%的19F和19A型菌株对青霉素不敏感,19F型以中介株为主(71.6%),19A型以耐药株为主(55.6%)。结论 住院儿童肺炎病例分离的肺炎链球菌以19F。19A。23F和6B型常见;PCV7覆盖大多数肺炎链球菌和青霉素不敏感菌株,应用该疫苗可有效地预防国内儿童肺炎链球菌感染和阻止耐药菌株传播;非PCV7覆盖的19A型具有较强耐药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患儿合并流感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检查检验结果、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南部战区总医院NICU住院、且检验出合并流感病毒感染的新生儿病例资料, 对患儿临床症状、检查检验结果、治疗方法及病情变化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11例NICU住院患儿合并流感病毒感染, 其中甲型流感2例、乙型流感9例;10例(90.9%)患儿出现呼吸道症状(需升级氧疗8例、并发肺炎7例、呼吸困难4例、呼吸暂停2例), 7例体温波动(发热6例、低体温1例), 5例有循环系统症状, 5例有消化系统症状, 3例有泌尿系统症状, 8例合并其他全身症状(精神反应一般或反应差3例、黄疸加重3例、体质量下降3例、血糖增高2例、水肿和硬肿1例)。治疗上, 采用静注人丙种球蛋白免疫治疗10例, 血浆免疫支持治疗2例, 帕拉米韦抗病毒治疗1例;8例升级氧疗, 其中上调无创呼吸机参数或模式4例、上调鼻导管给氧浓度2例、无创改为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1例、鼻导管给氧改为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1例;4例患儿接受抗休克和/或增强心肌收缩力治疗。结论 NICU住院新生儿合并流感病毒感染以呼吸系统症状、发热为主要表现, 并发肺炎比例高, 多系统同时受累时常导致严重疾病状态, 需采取综合支持治疗;应关注相关症状, 尽早检测流感病毒, 明确诊断、及时隔离是防止暴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细菌感染引起的脓毒症仍是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抗菌药物早期合理使用在降低脓毒症死亡方面起到关键作用。目前国内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抗菌药物不规范及过度使用问题,因此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在有效控制感染的同时,避免不恰当的、过度的使用,对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细菌耐药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新生儿上呼吸道梗阻(UAO)的病因,以期早期诊断、治疗,改善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54例UAO患儿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53例喉部,1例鼻咽部)行CT平扫+三维重建检查,30例行直接喉镜检查,5例行电子鼻咽喉镜,8例术后行病理检查,54例行血清总钙及离子钙水平检测,6例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8例行染色体检查,20例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CT扫描结果:异常21例,其中15例诊断为先天性囊肿,5例舌后坠阻塞呼吸道,1例鼻后孔闭锁(双侧);另33例未见异常.直接喉镜检查结果:异常13例,其中12例为先天性囊肿,1例为舌后坠;另17例未见异常.电子鼻咽喉镜检查结果:5例确诊为先天性喉软骨软化症.病理检查结果:7例囊肿壁由鳞状上皮组成,1例囊肿壁由柱状上皮组成.血清总钙及离子钙水平结果:全部病例在正常范围内.上消化道造影结果:1例正常,5例轻度胃食管反流.染色体检查结果均正常.心脏超声结果:4例正常,10例卵圆孔未闭,2例动脉导管未闭,4例先天性心脏病(2例房间隔缺损,1例室间隔缺损,1例房间隔合并室间隔缺损).结论 新生儿UAO多数以吸气性喉鸣为首发症状,除先天性喉软骨软化症外,还有很多器质性病变,其中囊肿最常见.对以喉喘鸣发病或不明原因的UAO,应尽早完善CT扫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当前从我国住院肺炎儿童分离的肺炎链球萧血清型分布和不同血清型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评估应用疫苗预防儿童肺炎链球菌感染和控制耐药菌传播的价值.方法 肺炎链球菌分离自4家儿童医院呼吸科年龄≤5岁的住院肺炎患儿,采用荚膜肿胀试验进行血清型分析,E试验法检测菌株对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279株肺炎链球菌中以19F型为最常见(占60.6%),其次为19A(9.7%)、23F(9.3%)和6B(5.4%),7价结合疫苗(PCV7)覆盖率为81.0%,PCV7在青霉素不敏感菌株和敏感菌株中的覆盖率分别为84.2%(202/240)和61.5%(24/39).超过90%的19F和19A型菌株对青霉素不敏感,19F型以中介株为主(71.6%),19A型以耐药株为主(55.6%).结论 住院儿童肺炎病例分离的肺炎链球菌以19F、19A、23F和6B型常见;PCV7覆盖大多数肺炎链球菌和青霉素不敏感菌株,应用该疫苗可有效地预防国内儿童肺炎链球菌感染和阻止耐药菌株传播;非PCV7覆盖的19A型具有较强耐药性.  相似文献   

14.
发热是儿童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特别是5岁以下儿童急性发热的病因判断与有效治疗有利于降低儿童的病死率。高热,苊其是持续高热及超高热对于儿童危害更大,处理不当可能危及儿童生命。对儿童高热进行合理的处理能够降低其病死率。根据临床病情评估及实验室判断,做到合理有效的处理高热,并制定高热的处理流程,可帮助临床一线更加规范诊治。  相似文献   

15.
呼吸困难是儿童急诊最常见症状之一,有多种病因可引起呼吸困难症状,对呼吸困难患儿进行规范评估及有效处理,能提高救治成功率,并避免心跳骤停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超说明书用药问题是国内外医学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目的是对NICU抗菌药物超说明书用药状况进行述评, 涉及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导致新生儿抗菌药物超说明书用药的原因、新生儿抗菌药物超说明书用药现状、新生儿抗菌药物超说明书用药的管理流程、关于新生儿抗菌药物超说明书用药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肾活检患儿肾脏疾病的临床与病理类型构成特点,并分析其相互关系与变迁。方法回顾性分析1984年1月至2011年8月行肾活检、年龄≤14岁的肾脏病患儿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分1984—1997年和1998—2011年两阶段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28年中行肾活检的患儿共1 462例,1 313例纳入分析。男824例(62.8%),女489例(37.2%);肾活检时中位年龄9岁4个月。PGD(PGD)921例(70.1%),SGD(SGD)312例(23.8%)。PGD中临床主要为肾病综合征(NS,31.2%)、孤立性血尿(16.1%)、急性肾炎(AGN,11.0%);病理类型以Ig A肾病(Ig AN,27.6%)、微小病变/轻微病变(MCD,24.0%)、系膜增生性肾炎(Ms PGN,16.9%)和Ig M肾病(Ig MN,13.8%)为主。SGD主要为狼疮性肾炎(LN,40.7%)、紫癜性肾炎(HSPN,34.3%)和乙肝相关性肾炎(HBV-GN,19.6%)。28年来PGD构成比呈逐年下降趋势,SGD及其他类型肾脏疾病构成比呈上升趋势。与1984—1997年阶段相比,1998—2011年病理表现为Ig AN、MCD及局灶性节段肾小球硬化比例增加,而Ms PGN、Ig MN及新月体肾炎的构成比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GD中HBV-GN比例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活检患儿疾病以PGD为主,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Ig AN,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NS。28年来,肾活检患儿PGD的比例下降,SGD及其他类型肾脏疾病的比例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18.
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之一,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其中最常见的为热性惊厥。惊厥持续发作可导致神经系统损伤,因此应在急诊第一时间进行规范合理的治疗。惊厥发作时应在保证呼吸道通畅、生命体征平稳的情况下,快速、规范地应用止惊药物。并在止惊的同时,积极查找病因,及时给予针对病因的相关治疗。必要时收治入院进行进一步的诊治。  相似文献   

19.
儿童急性中毒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多以意识障碍甚至昏迷为首发症状。儿童急性中毒急诊治疗的关键是快速识别威胁生命的情况,清除未被吸收的毒物,促进吸收入血毒物的排出,及时应用解毒药物和对症治疗与器官功能支持。血液净化与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挽救性治疗是儿童重症中毒的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2002至2006年五家三级甲等儿童医院门诊和住院患儿抗菌药物消耗情况,并对2004年10月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指导原则)实施前后的药物消耗情况进行评价。方法选择五家三级甲等儿童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医院B)、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院(医院SA)、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医院SB)、重庆医科大学附属重庆儿童医院(医院C)以及广州医学院附属广州儿童医院(医院G)进行研究。分别统计不同年份五家医院全年门诊部和住院部所有抗菌药物的消耗量。应用药物解剖-治疗-化学的分类系统和限定日剂量(DDD)方法进行抗菌药物利用研究。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DDDs),门诊患儿:每100个患儿每天的DDD数目(DDDs/100患儿-天),住院患儿:每100个住院日的DDD数目(DDDs/100住院日)。按照指导原则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药物。结果①各选择医院门诊部抗菌药物总的DDD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DDs的差距呈逐年降低趋势。门诊部大环内酯类、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的DDDs较高。②选择医院门诊部非限制使用药物平均DDDs指导原则颁布后(11.4)较颁布前(15.2)有显著降低趋势,其中医院B、SA和SB的下降趋势较明显;选择医院限制使用药物平均DDDs指导原则颁布后较颁布前降低趋势不明显。门诊部非限制使用药物单品种以乙酰吉他霉素、阿莫西林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DDDs所占比例最高,限制使用药物单品种以阿奇霉素、头孢克洛和头孢他美酯DDDs所占比例最高。③2002至2006年选择医院住院部抗菌药物总的DDDs为49.9~65.8,DDDs在2006年较2002至2004年下降了22.6%。选择医院DDDs的差距呈逐年降低趋势。住院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大环内酯类的DDDs较高。④选择医院住院部非限制使用药物平均DDDs指导原则颁布后(22.7)较颁布前(34.0)有显著降低趋势,各医院亦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药物平均DDDs较指导原则颁布前变化不明显,五家医院各有升降。各医院住院部非限制使用药物中以青霉素类、第一和二代头孢菌素DDDs所占比例最高,指导原则颁布前后的DDDs最高单品种均在同一类或同一代抗菌药物中变化;指导原则颁布前限制使用药物中以第三代头孢菌素为主,颁布后以第二代头孢菌素为主。结论五家儿童医院抗菌药物DDDs较高,各医院各类抗菌药物DDDs有所不同。指导原则实施后抗菌药物的使用呈降低趋势,医院间DDDs差距缩小,提示指导原则的颁布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起到了一定的指导和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