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评价术中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护理。方法通过2010年11月至2011年10月本院手术7860例患者中发生压疮72例的情况进行分析,阐明术中压疮的发生的危险因素并通过卡方检验进行分析探讨。结果年龄<40岁与≥40岁该因素造成压疮数据计算得χ2值为34.64(P<0.05);体重因素χ2=24.58(P<0.05);麻醉方式因素χ2=27.92(P<0.05);手术时间因素χ2=58.02(P<0.05);体温因素χ2=84.21(P<0.05)。结论手术室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全面个性化的评估,根据不同患者制订护理预防计划,能有效降低围手术并发症,切实降低术中压疮发生率,提高手术室整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研究手术室老年患者术中压疮危险吲素,调查手术室护理人员压疮认知情况。方法选择1193例手术患者,采用Braden压疮危险评估表进行术前评估,统计胝疮发生情况,分为压疮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压疮认知涮查表调查手术室护理人员压疮认知情况。结果185例手术患者(15.51%)发生压疮,压疮组和对照组的年龄、体重指数、Braden评分、空腹血糖、血清总蛋白、手术体位、手术时间、术巾低血雎时间、术巾低血氧时问、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体重指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术中压疮呈正相关,Braden评分与术中压疮呈负相关,均是术中发生压疮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学历与压疮诊断认知程度有关,年资和学历与术巾危险因素认知程度有关,年资和职称与术中压疮风险评估、术巾压疮防范、术中压疮观察和处置认知程度有关(P均〈0.05)。结论患者体重、Braden评分、手术时间及出血量与手术室发生压疮密切相关,护理人员年资、学历和职称与胝疮认知程度有关,制定针对性危险冈素的防范措施和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将有助于提高手术室压疮预防和处置效果。  相似文献   

3.
《右江医学》2017,(3):351-354
目的探讨手术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在全麻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时间分段法抽取5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按照全麻手术预防压疮护理,观察组采用手术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于术前对患者进行评估,根据评估分值施予不同的分级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压疮发生率和压疮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压疮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压疮程度较对照组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应用于全麻手术患者可以有效预防术中压疮的发生及减轻压疮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术中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提出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126 例存在压疮危险因素的患者在术中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预防压疮的护理干预.结果:铺垫手术床、借助体位垫以缓解局部承受过大压力、控制手术间的温湿度、适当衬垫、尽量减少剪切力及摩擦力等措施,有效地降低了术中压疮的发生.结论:对压疮易感患者进行术中危险因素评估,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刘婵  勘萍  苏庆  周欢 《武警医学院学报》2012,21(10):809-811
术中压疮是指患者在术后至6 d内发生的压疮,其中以术后1~3 d最多见。压疮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为1%~11%,而手术患者则远高于该比例[1]。由于手术耐受性低、皮肤弹性差、组织修复能力弱[2,3],老  相似文献   

6.
马红利  袁晓华  张文敏  杨畅 《重庆医学》2016,(31):4389-4392
目的 探讨中国住院成人患者术中压疮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利用Meta分析的方法分析国内11篇关于住院成人患者术中压疮的研究文献,累计病例726例,对照10 570例.根据齐性检验结果采用不同模型计算各危险因素合并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95%CD模型.结果 术中压疮发生的各独立危险因素的OR值及其95%CI分别为:年龄2.433(1.696~4.043);手术时间1.921(1.113~3.121);空腹血糖1.801(1.010~3.007);侧卧位体位2.205(1.369~4.407);体外循环4.230(2.210~6.093).结论 高龄、手术时间长、空腹血糖异常、侧卧位体住、体外循环是成年住院患者出现术中压疮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冠脉搭桥手术中发生压疮的形成因素及护理预防措施。方法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行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搭桥手术38例,术前进行压疮风险因素评估,术中对患者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结果术后发生压疮2例,压疮发生率为5%。结论对易发生压疮的高危人群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是减少术中压疮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手术中压疮指的是患者在手术后发生的压疮,术后1~3天是高发期.为了达到最佳的手术效果,手术时常常需要取患者各种体位,且手术的过程中无法随意改变患者的体位来缓解局部组织的压力,加上术中的出血以及皮肤潮湿等多种因素,改变了皮肤的应激能力,所以说手术类患者是压疮的高发人群[1].  相似文献   

9.
张乐 《基层医学论坛》2015,(10):1404-1405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术中压疮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6月手术患者120例作为研究组,实施压疮预防综合护理干预;将2013年同期手术患者120例设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护理。观察2组术中压疮发生率以及程度。结果研究组术中压疮发生率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83%;同时研究组患者术中Ⅱ期压疮的比例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从术前评估、术中管理、术后交接几个方面,针对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实施系统而又连贯的预防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术中压疮的发生率及减轻其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手术压疮的危险因素及防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压疮是指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导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手术压疮是指患者在术后6 d内发生的压疮,其中以术后1~3 d最多见[1]。手术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由于特异性手术因素限制,决定了手术患者在手术中的被动性,这种被动性最大限制了手术护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导致手术中压疮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手术中发生压疮的患者42例作为压疮组,按照1:2比例选择84例同期未发生压疮的手术患者作为无压疮组,比较2组患者可能影响因素的差异,并且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压疮组年龄(60.12±14.08)岁、合并疾病57.14%、不良心理反应45.24%、手术时间(157.23±33.02)min、体温下降30.95%高于无压疮组的(53.23±13.17)岁、23.81%,21.43%、(95.89±22.07)min、20.23%(P<0.05),是导致手术中压疮的危险因素;2组性别构成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手术中压疮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复杂,应实施针对性措施减少或避免术中压疮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1]。术中压疮指患者在术后几小时至6d内发生的压疮,以术后1-3d发生最多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手术中急性压疮的形成因素和护理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2010年6月~2011年6月行大、中手术患者150例,应用持续质量改进原则,术前进行压疮的风险因素评估,术中对手术患者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做到及时处理.结果 运用持续质量改进原则预防术中急性压疮形成,术后发生压疮3例,发病率为2%,预防效果显著.结论 应用持续质量改进原则提高对压疮高危人群的重视及易发因素的预防,是减少手术中压疮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王美云  曹玉萍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5):1917-1918
目的探讨骨折术后预防压疮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手术后患者给予及时正确评估压疮危险因素,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加强营养,进行健康宣教等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干预后,1例骨盆骨折患者、2例腰椎骨折合并截瘫患者发生了难免性压疮,其余均未发生压疮,压疮发生率显著降低。结论手术后压疮的发生率是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术后早期实施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压疮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中压疮的危险因素,探讨有效预防和减少术中压疮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0月-2013年11月实行先天心脏病纠正术8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行先天心脏病纠正术81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制定手术室压疮管理制度,实施手术患儿危险评估并采取相应干预护理措施,与未实施危险评估及干预措施的对照组进行分析,比较两组压疮发生率,统计两组先心患儿年龄、手术时间、体位、温度、潮湿感觉等方面,对比分析其危险因素,总结先心患儿手术中预防压疮护理措施及要点。结果实施干预护理的观察组压疮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压疮率。年龄、体重、营养、潮湿等是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发生压疮的高危因素。结论先心手术中急性压疮发生受多种危险因素影响,有针对性采取护理干预可减少乃至避免压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患者发生术后压疮的风险因素及护理对策分析.方法 选择2012年2~8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454例腹部手术患者,观察患者术后压疮发生情况,收集患者术前、术后及术中可能与压疮发生的相关因素,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压疮发生的相关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手术患者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体重指数异常、术前体温异常、合并严重内科疾病、大量输血、冲洗体腔、手术时间及术后低蛋白与腹部手术患者的压疮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0.000,OR=3.174)、术前体温异常(P=0.001,OR=2.915)、大量输血(P=0.016,OR=1.429)、手术时间(P=0.000,OR=4.157)及术后低蛋白(P=0.000,OR=4.802)是腹部手术患者压疮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腹部手术患者发生术后压疮的危险因素较多,术前要注意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积极给予护理干预,降低患者压疮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影响手术患者发生压疮的术中危险因素,探讨术中预防压疮的有效措施.方法:对术中发生压疮的19例病例资料中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患者手术时间过长、采用气管内全麻、术中采用侧卧位、患者年龄大于55岁和体重过重、大于75kg是导致压疮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通过术前对患者全面详细的评估,针对患者的情况制订预防计划,加强术中观察,及时发现压疮的危险因素,做到及时处理防止术后压疮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压疮风险评估在患者术中压疮预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1~12月至该院手术室进行手术患者500例进行临床研究.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方案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压疮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并进行比较.对于压疮发生情况进行分期,比较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的轻重程度.结果: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为6.4%,明显低于对照组14.8%,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发生压疮程度轻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压疮风险评估能够明显减少术中患者压疮的发生率,减轻压疮形成的严重程度,对于术中压疮预防护理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实施气管插管全麻(以下简称全麻)手术中压疮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 334例实施全麻下手术时间超过2 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手术患者在术前均经过详细的皮肤风险评估,并在手术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术后出现Ⅰ期压疮(局部皮肤发红,压之不褪色)7例。患者回病房后通过加强翻身等防压疮护理,7例受压发红皮肤均在术后1天内恢复正常颜色及弹性。结论:针对实施全麻的手术患者的特点制订相应的护理计划,并加强术中的观察,及时发现可能会出现压疮的危险因素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能有效防止术中压疮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肝移植手术患者急性压疮和慢性压疮发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观察13例(急性压疮组)肝移植手术术中发生皮肤压疮或术后3d内发生皮肤压疮患者,以及同期行肝移植手术术后>3d发生皮肤压疮患者8例(慢性压疮组),统计两组术前Braden评分、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各因素在急性与慢性压疮发生中是否有差别,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压疮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急性期压疮患者Braden评分明显低于慢性期压疮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总蛋白、血清白蛋白、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急性期组高于慢性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二者在体重与年龄方面二者差异并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急性期压疮发生的相对独立高危险因素为手术时间(P<0.05)、术中出血量(P<0.05)、术前Braden评分(P<0.05),而术前血清总蛋白与血清白蛋白为慢性期压疮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肝移植手术急性期压疮发生的独立高危因素为术前Braden评分、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而肝移植手术慢性期压疮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血总蛋白低及血清白蛋白低,针对这些高危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降低肝移植手术急慢性皮肤压疮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