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的译理论无法适应电影字幕翻译的复杂性和特殊要求。由德国威米尔等学者提出的目的论,为字幕翻译的研究开辟了新视角。本文结合电影功夫熊猫的字幕翻译试图回答目的论能否指导字幕翻译,译者如何在目的论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技巧。  相似文献   

2.
徐卓 《科技信息》2009,(30):360-360
帕尔默文化语言学将意象作为核心概念,将文化融入进去,认为意象是由社会文化和个人经历经验决定的,意象和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本文拟从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出发,以《功夫熊猫》为例,浅析文化意象在字幕翻译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向琼 《科技信息》2011,(16):179-179
本文以功能翻译理论为视角,以电影《功夫熊猫》的字幕翻译为素材,分别从篇内一致、篇际一致和功能加忠诚原则等方面探讨翻译策略的使用及其效果。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个案研究,有助于功能翻译理论在电影剧本翻译实践中的运用和电影剧本翻译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在影视作品中存在大量的文化缺省现象。字幕翻译作为一种新的文学翻译形式有着它自身的特点。以美剧《生活大爆炸》为例,探讨影视作品中文化缺省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5.
随着跨文化交流的深入与电影的蓬勃发展,英文影视作品已成为国人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字幕翻译的水平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归化和异化策略的视角,结合字幕翻译特点,对英文经典影视作品《闻香识女人》的字幕汉译进行个案分析。  相似文献   

6.
通过<功夫熊猫>,我们看到了中国在国际中的新的形象.透过"他者"的视角,我们看到了自己的新变化,也看到了中国的成长过程.这也过程与我们民族自身不断的强大是分不开的.我们还应该相信这样的新形象还会源源不断地出现在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好莱坞动画片<功夫熊猫>中充满了中国作为"他者"的异国形象.这些形象较之以前好莱坞的被贬抑的中国银幕形象有了很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张文 《科技信息》2008,(30):226-226
电影字幕的翻译有其自身的特点,这就给电影字幕的翻译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字幕既要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又要让目的语观众理解接受,那么归化的翻译策略就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运用了归化翻译,让目的语观众接受电影的信息,才能使影片广泛传播。本文对比了《卡萨布兰卡》的两个中文译本,以便更好地讨论归化翻译法在其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8.
于涛 《科技信息》2013,(25):170-171
信息多媒体时代让人们更容易接触到外国影视作品。字幕对于传播信息,欣赏作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字幕翻译也日渐成为研究对象。本文将斯坦纳的翻译四步骤理论运用于热播美剧《斯巴达克斯》的字幕翻译研究。其浅谈译者在片源选择时的信赖,再创原片的侵入,以及翻译过程的吸收与补偿,所体现出的体现的主体性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阮薇 《海峡科学》2012,(9):76-77,80
该文以《金陵十三钗》的字幕翻译为例,根据彼得·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探讨如何将电影字幕中的情感信息有效地传达给观众,使外语观众获得与原语观众尽可能一致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0.
《华东科技》2011,(6):76-77
即使有先锋艺术家赵半狄大张旗鼓的在国内某媒体刊登半版广告,抵制即将在中国上映的好莱坞电影《功夫熊猫2》,漂洋过海而来的熊猫“阿宝”还是一路飞奔着闯过了3亿票房大关,凭着好莱坞的老套路和新学的中国功夫,《功夫熊猫2》想要在中国完成其六亿票房的圈钱目标似乎并不是梦。在这位文化名人看来,这只外国籍的功夫熊猫就似猛烈的“炮火”,已经到了需要振臂高呼,  相似文献   

11.
好莱坞动画电影《功夫熊猫》两次成功的打入国际市场,在中国市场更是取得了相当好的票房成绩。从《功夫熊猫》中能看出好莱坞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和借鉴,从中看出它着重于我们的民族文化的发掘、使用,并且探索如何同流行文化相结合。通过对《功夫熊猫》的个案例的研究,将中国元素融入到美国的主流价值观中,获得了世界观众的一致好评。本文对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提出相应的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世界知识》2008,(15):70-70
7月9日,全球热映的《功夫熊猫》与中国观众见面了。虽是美国影片,但讲述的却是中国熊猫和中国功夫的故事。还是让我们来看看吧—— 在宁静祥和的和平谷里,生活着一群悠闲可爱的动物。其中,胖胖的熊猫阿波作为面馆里的服务生,一向以好吃懒做而闻名。不过,善良诚实的他倒也常得到人们的喜爱。  相似文献   

13.
纪录片作为影视作品的一种,通过图像和声音向人们客观和真实地展现了人类生存的外部自然环境、人类社会历史和人类对自身命运的认识和反思。纪录片翻译属于影视作品翻译的一种,除具有一般影视作品翻译的特征外,还具有其独特的文化属性。文章拟从翻译文化效应视角,以《美丽中国》为例,探求基于不同文化背景纪录片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武婷婷 《科技信息》2013,(6):202-202
影视字幕翻译是一种特殊的翻译形式,其具备文学翻译的某些特性同时又具有口译的特点。影视字幕的翻译既是一种艺术的再现,又是用另一种语言对作品进行释意的过程。本文以日本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为例,探讨法国释意学派理论在影视字幕翻译中的体现及其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字幕翻译的目的是在时空的制约下,如何准确有效地向译语观众传达相关的信息。而功能译论则考虑译文功能,译文在译语文化中所达到的交际目的,强调“目的决定方式”。本文选取《老友记》部分字幕的英译,运用功能译论分析其优劣,探讨合理的翻译策略,从而说明这一理论在字幕翻译实践中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扬 《科技信息》2009,(27):147-147
2008年美国梦工厂推出的《功夫熊猫》风靡全球刮起了一股中国热。这到底是对中国民族文化的侵害,还是中美文化融合的一枚硕果呢?通过形象分析法,本文将详细阐述影片中各种角色的形象背后所体现的文化背景,从而分析《功夫熊猫》里中美两种文化的融合与冲突。  相似文献   

17.
电影字幕翻译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翻译领域,由于受到技术和语境的约束,电影字幕翻译对译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字幕翻译应尽可能地产生最佳关联,以取得最佳的交际效果。本文从关联理论出发,分析电影《赤壁》的字幕翻译,归纳出一些可行的字幕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8.
赵国贺 《世界博览》2008,(16):36-39
《功夫熊猫》在中国的热映,引起了各方的反应,有人叫好,有人抵制,有人反思。但它只是一部电影,很多声音已经超出了电影本身。观众收获了快乐,电影公司获得了收益,这个过程结束后,"熊猫"也会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有消息称,梦工厂已经准备拍摄《功夫熊猫》的续集,而且计划拍摄5~6部。  相似文献   

19.
从目的论角度浅析电影《建国大业》的字幕翻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春梅 《科技信息》2009,(34):I0122-I0122
本文从德国翻译学派的功能翻译理论中的目的论角度,以电影《建国大业》的字幕翻译为案例,浅析译者在该影片字幕翻译中所选取的翻译策略。针对字幕的特点,将这一理论运用于字幕翻译具有很强的可行性,起到了使观众很好理解中国文化,从而促进跨文化交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电影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有力载体。近年来,众多学者从生态翻译学理论中的三维转换视角评析众多影视的字幕翻译,但对电影《百鸟朝凤》的相关研究却很少。因此,本文根据生态翻译学的三维转换理论,以《百鸟朝凤》电影字幕为文本,总结该电影字幕翻译的特点与难点,运用归化、释义、转移等翻译策略、方法和技巧,评析该电影的字幕翻译,以期进一步促进中国文化对外的交流与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