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90年代医院提高医疗质量的努力,归结成一点,就是努力创造一个无扯皮现象的医院,从而使所有的医务人员都能更加有效地支配自己的时间。我认为“无扯皮”医院的十大特征如下: (1)医院中的每个人都把他人当作顾客。医生的顾客不仅仅是病人,在某种意义上辅助其工作的护士和其它人员也应是医生的顾客。这种“以顾客为中心”的思想,有一个简单的前提,即:每一位医务工作者都意识到自己在医院中是服务于他人  相似文献   

2.
62岁的廖女士,一大早就到医院看急诊。她的右膀子有一块青紫,还有两处抓破伤。她边让医生看病,边皱着眉头说:“我老伴儿近来经常做恶梦,半夜三更在睡梦中吼叫、拳打脚踢,把我给伤成了这样!”听了这一新奇的受伤经过,医生怀疑她老伴可能有“睡眠期行为障碍(RBD)”,建议叫他本人来医院看病。  相似文献   

3.
高密市中医院把“让每一个病人满意走出医院”作为工作目标,从医德、服务、医价、医术四个方面,全力打造病人满意服务品牌,促进了医院快速发展。医院连续3年,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稳步增长,无医疗事故发生,病人满意度达到99%以上,荣获了“全国百佳满意示范医疗单位”、“山东工人农民最信赖的医院”、“潍坊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医德医风建设示范医院”、“高密市文明和谐医院”等荣誉称号。[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从1952年到2010年风雨兼程,走过了58年的光辉历程.该院目前是国家三级乙等医院、国家爱婴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的教学医院.蚌埠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先后获得“省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省级“诚信医院”、“医德医风示范医院”以及“淮南市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称号。目前,该院正努力构建和谐、平安、创新、节约、效能和学习型医院,着力把医院打造成医疗技术精湛、专科特色鲜明、医疗环境优美、管理人性化的现代化三级甲等医院。  相似文献   

5.
李志刚 《家庭健康》2005,(12):13-13
据《武汉晚报》报道,武汉市江岸区一黄姓家长,今年为4岁的孩子请了家教培训英语,可是老师总感觉孩子发音含混。黄女士也发现,孩子总把“那”说成“辣”、“四”说成“十”。随后,黄女士把孩子带到医院检查并交了近200元的手术和检查费后,医生用激光手术割断了孩子的舌系带。因手术时间不到一分钟,现场竞有30多位家长带着孩子排着队,鱼贯而入做手术。  相似文献   

6.
医疗广告夸大宣传,医院里卖自制的“假药”,医生自谕“包治百病”,这一类医疗行业常见的陋习有不少就发生在中医领域,尤以民办中医医院或中医诊所为多。去年,轰动全国的北京新兴医院广告宣传问题更在全国掀起波澜,中医管理部门的审批是否合理合法甚至都成了质疑的对象。如何规范中医医疗市场、保住中医的名誉,成了日前每一位参加2005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代表们关心的话题。  相似文献   

7.
李玟 《家庭医生》2010,(6):63-63
“阿聪医生”不胫而走 阿聪与医院里的人熟悉,各类杂病,只要阿聪插手,没有治不好的。这话一传十,十传百,传到阿聪的家乡,越发神了。阿聪竞成了包治百病的神医,许多乡亲都来找“阿聪医生”看病。阿聪哭笑不得,但他为人热情,免不了将乡亲带到医院,求告医生,给乡亲弄个明白。  相似文献   

8.
刘利 《东方药膳》2005,(1):15-15
刘大伯的小孙子冬冬病了,发烧咳嗽,还有黄痰,到医院看病,医生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给开了抗生素、退热药和止咳化痰药。刘大伯自己就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每到冬天,天气一转凉就容易发作,所以止咳化痰药成了他的常备药。他想到家中还有几瓶消咳喘,就给医生说,家中有止咳化痰的药,没必要再开了。  相似文献   

9.
《中国卫生人才》2010,(12):33-35
苏凯(化名)和陈楠(化名)是同期进入外科工作的医生,两人工作出色,均是科内的骨干,找他们做手术的患者络绎不绝。尽管医院三令五申禁止医生收“红包”,但医生收“红包”的现象依然屡见不鲜,这在外科尤为明显。以陈楠为例,几乎每台手术都会有患者或家属给他送“红包”,  相似文献   

10.
唐笑虎来到医院看病,对医生说:“我的记忆力越来越成问题了。”医生问:“具体情况怎么样?”唐笑虎说:“打完公用电话总是忘记付款;去饭店吃了饭,常常是不付款就离开;理完发以为先付过了钱,戴上帽子就走……”医生说:“你先把医疗费付清了,再看病吧。”(文/张大可)  相似文献   

11.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是医院文化建设的关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医院文化是以医患关系为主要特征的文化。医患关系如何,大体上能衡量一个医院的文化水平,包括管理文化水平。如今,患者选医院、选医生的格局已经形成,绝大多数患者对医院的评价是满意和比较满意的,但医患关系也出现了一些不协调、不平衡以至于紧张的局面。打造“和谐医院”,减少医疗纠纷,是医院管理者们终生为之奋斗的方向、目标和任务。加强医患关系文化建设,用文化的力量确保医患关系的和谐统一性,是打造“和谐医院”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唐渊 《家庭医生》2010,(23):70-70
现在骂医生是非常方便的。 特别是有了网络以后,一些愤青、一些渴望成名的媒体工作人员、一些可能曾经对医护人员服务不太满意者,都会颇具想象力地把医生们想象成“白眼狼”“黑心狼”等等。愤怒之极,似乎只有把医生打翻在地并踏上一脚,或者把医生打入十八层地狱,才足以解心头之恨。  相似文献   

13.
于莺 《家庭医生》2012,(17):70-71
“我爸爸癫痫犯了……送到医院……抢救……脑出血……”电话里,朋友惊慌失措,我则听得一头雾水。 “把电话给急诊科的医生吧。”同为急诊科医生,我知道抢救患者的时间宝贵。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大医院人满为患,六成以上的医生承认因病患太多,不得不简化治疗手段——“病因排除法”,是他们的无奈之举。  相似文献   

15.
《健康必读》2009,(12):41-41
德国一名整形医生为打造心目中的“完美新娘”,上演“科学怪人版”《麻雀变凤凰》。他特别娶了一名相貌平凡的女子然后亲自操刀为她整形8次,将她改造成自己心目中的完美女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有品牌效应的大医院人满为患,六成以上的医生承认因病患太多,不得不简化治疗手段——“病因排除法”,是他们的无奈之举。  相似文献   

17.
“‘红包’没必要!尽职尽责为病人服务是医生的本分。”泰安市中心医院的一位普通医生在手术病人基本康复时对病人家属说,并坚决把2000元“红包”完璧归赵。  相似文献   

18.
头疼     
吴先生嗓子疼,到医院后,医生说:“你的扁桃腺发炎,最好把它切除。”半年后,吴腹部又疼了,到医院后,医生说:“你的盲肠发炎了,必须把它切除。”  相似文献   

19.
公益卡通形象“小安医生”是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系列文化产品之一,这是新媒体传播时代的全新尝试。“小安医生”系列文化产品的推出,打造了国内首个面向公众普及医疗知识的文化产品,树立了公共医疗卫生机构良好的公众形象,同时也营造了医院极富亲和力的就医环境,更成为拉近医患关系的桥梁。作者以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小安医生”系列文化产品为例,介绍了该院医院文化建设的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20.
让"医选"走进医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让患者选择医生”的新型服务模式,忽如一夜春风来,正在全国一些大中型城市医院悄然兴起。本文试就“让患者选择医生”这一全新改革制度谈点拙见。 “医选”改革势在必行 医院里谁是“上帝”?是病人!但过去许多病人并不敢去当“上帝”,他们倒觉得医生是救星,是“上帝”。医院里,病人是上帝这样的口号一直在喊,病人却感觉不到,因为,没有这样一个相应的机制和体制做保障。 欣逢我国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开出一剂“良方”——病人看病可以选择医院,选择医生。这是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机制,带动医院内部员工之间公平有序竞争,促进医务人员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医疗水平和工作效率的最有效的管理机制。这种改革,就是把原来的由院部“管”医生转为病人“管”医生,把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