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肾衰竭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肾衰竭(ARF)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对ARF相关的多种危险因素进行Stepwise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22例肝移植患者术后30d内发生ARF29例(发生率为23.7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血红蛋白、胆红素、肌酐和术中尿量为独立危险因素。29例ARF患者中,13例(44.83%)1个月内肾功能恢复正常,13例(44.83%)接受了肾脏替代治疗(RRT),与未发生ARF的对照组比较,ARF组监护室停留时间[(6.17±5.70)dvs(2.02±1.23)d]、死亡率(37.93%vs3.2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肝移植术后早期ARF是影响患者近期生存的重要因素,术前贫血、血肌酐水平偏高及高胆红素血症是肝移植术后早期ARF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肝移植患者术后并发脑出血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确诊为肝移植术后并发脑出血患者12例作为脑出血组,按1∶4比例选择48例同期施行肝移植术但术后无并发脑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对脑出血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术前入住ICU、Child分级、血红素、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白蛋白、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APTT和血小板水平与肝移植术后脑出血之间存在关联;术前Child分级(P值=0.022)和术中出血量(P值=0.025)是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Child分级和术中出血量是影响肝移植术后并发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可采取相应措施以降低这一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原位肝移植术后影响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的相关因素,寻找最佳术后恢复方式。方法选取肝移植术后患者100例,依据机械通气时间是否大于24小时分为 A 组(机械通气时间<24小时)、B 组(机械通气时间>24小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对影响机械通气时间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逐步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与 B 组比较,A 组术中液体入量、术中悬浮红细胞输入量、术中血浆输入量、术中出血量、术后总胆红素指标、ICU 住院时间、肺水肿发生率显著减少,术中平均每小时尿量明显增加(均 P <0.05)。悬浮红细胞输入量、术中平均每小时尿量以及术前胆红素水平是影响机械通气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原位肝移植危险因素进行控制可减少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经典非转流肝移植术对肾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目的 分析经典非转流肝移植术式导致术后早期肾功能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100例施行经典非转流原位肝移植病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分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3种评分、肝和肾功能8项实验室指标以及术中10项病理、生理指标的变化,分析筛选出术后早期发生肾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比较表明:两组间术前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Ⅲ(APACHE Ⅲ)、术程、无肝期时间、出血量、最低平均动脉压、低血压持续时间等差异均具有显著性。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后保留的危险因素包括CTP评分、无肝期时间、出血量和低血压持续时间。结论 经典非转流肝移植术后早期肾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包括CTP评分、无肝期时间、出血量和低血压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肝移植患者术后并发脑出血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确诊为肝移植术后并发脑出血患者12例作为脑出血组,按1:4比例选择48例同期施行肝移植术但术后无并发脑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对脑出血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术前入住ICU、Child分级、血红素、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白蛋白、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APTT和血小板水平与肝移植术后脑出血之间存在关联;术前Child分级(P值:0.022)和术中出血量(P值=0.025)是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Child分级和术中出血量是影响肝移植术后并发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可采取相应措施以降低这一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移植患者术后早期(术后48 h内)和晚期(术后48 h~7 d)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SICU收治的256例肝移植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基础疾病及术前、术中和术后多个临床变量数据,研究终点为肝移植术后7 d内AKI的发生率,根据AKI的发生情况与发生时间,将患者分为非AKI组(162例)、早期AKI组(65例)和晚期AKI组(29例)。结果①与非AKI组比较,早期AKI组患者术前血肌酐(SCr)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较高,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尿量较少,术后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水平较高(均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MELD评分(OR 1.437,95%CI 1.263~1.712,P <0.05)、术中尿量(OR 1.503,95%CI 1.103~2.057,P <0.05)及术后AST水平(OR 1.634,95%CI 1.094~2.215,P <0.05)是早期发生AKI的危险因素。以上三个危险因素联合预测早期AKI发生的AUC为0.816(95%CI 0.752~0.869,P <0.05)。②与非AKI组比较,晚期AKI组患者术前SCr、术后去甲肾上腺素剂量、术后血乳酸水平、FK506血药谷值浓度、术后AST和ALT水平较高(均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血乳酸水平(OR 1.593,95%CI 1.146~2.072,P <0.05)、FK506血药谷值浓度(OR 1.663,95%CI 1.167~2.204,P <0.05)及脓毒症(OR 2.746,95%CI 1.186~4.837,P <0.05)是晚期发生AKI的危险因素。以上三个危险因素联合预测晚期AKI发生的AUC为0.820 (95%CI 0.745~0.811,P <0.05)。结论肝移植术后早期与晚期发生AKI的危险因素有所不同;术前MELD评分、术中尿量及术后AST水平是早期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后血乳酸水平、FK506血药谷值浓度及脓毒症是晚期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脑出血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广州中山大学第一和第三附属医院从1996年5月至2005年4月收治的454例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病例组入选标准:(1)行尸肝供体原位肝移植病人;(2)术后出现脑出血;(3)所有病例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明确诊断;(4)术前有过脑出血病史者不能入选。其中脑出血病例组12人,年龄为(56.33±10.25)岁。无脑出血对照组48例,年龄为(50.38±10.20)岁。调查内容包括:(1)共同因素:性别,年龄,术前诊断、乙肝表面抗原、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肝功能Child分级、凝血四项、血常规、肝功能、电解质、是否入住重症监护室(ICU)、血压及中心静脉压,手术时间,冷缺血时间,无肝期,术中出血量,术后血常规、凝血四项、血压及中心静脉压、感染情况(以培养出细菌、真菌为标准)。(2)脑出血患者另外收集:脑出血前血压、中心静脉压,脑出血时间,脑出血部位(以CT描述为准),脑出血后手术与否,预后状况。所有数据应用SPSS12.0 for windows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首先应用单因素相关分析,筛选出两组有显著差异的参数,然后再对这些参数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从中找出肝移植术后并发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两组间术前入住ICU、术前肝功能Child分级、术前血红蛋白(HB)、术前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术前白蛋白(ALB)、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血小板(PLT)、术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肝功能Child分级情况和术中出血量是肝移植术后并发脑出血的两个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肝功能Child C级和术中出血量可能对预测肝移植术后脑出血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影响肺移植受者围术期(术后30d内)临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日友好医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进行的70例接受肺移植手术患者围术期临床资料.70例患者按30d临床预后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其中存活组65例,死亡组5例,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30d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70例肺移植受者30d内死亡5例,死亡率为7.1%.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P=0.086)、年龄(P=0.017)、体重指数(P=0.082)、术前血小板数值(P=0.017)、术前降钙素原水平(P=0.064)、术前乳酸值(P=0.046)、术前谷丙转氨酶水平(P=0.091)、术中心血管事件(P=0.009)、手术持续时间(P=0.007)、术中失血量(P=0.097)、术中液体平衡(P=0.016)及术后第一天去甲肾上腺素最大用量(P=0.004)与患者围术期死亡相关;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则显示术前乳酸值(P=0.010,OR=3.668,95%CI:1.356~9.925)与术中失血量(P=0.041,OR=1.501,95%CI:1.275~2.021)是肺移植围术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乳酸值增高与术中大量失血会增加肺移植受者围术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再次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凝血功能和成分输血的特点.方法:收集18例行再次肝移植手术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和输血成分资料进行分析,并与首次手术的相应指标比较.结果:2次术前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血小板计数值均异常,提示患者2次术前均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再次移植术中失血量,红细胞悬液、血浆及血小板输入量均较首次肝移植明显增多(均为P<0.05).结论:再次肝移植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均较首次肝移植明显增多.因此,术前应常规监测凝血功能,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备足血制品,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肝移植术后机械通气撤离时间的相关因素。方法:根据术后24h内是否可以撤离机械通气,将96例肝移植术后患者分为两组。以术前、术中及术后常用的临床及实验室18项指标作为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对象,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再进行stepwise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患者术前CHILD分级、手术时间、术中输液量、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中尿量、术中低血压持续时间、术后肾功能衰竭8项指标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失血量、术中尿量和术后肾功能衰竭是三个独立相关影响因素。结论:影响肝移植患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术中出血量多、尿量减少、术后出现肾功能不全是相关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骨盆截骨术后早期发热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42例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采用Salter骨盆截骨+髋关节切开复位+股骨短缩旋转截骨术)的临床资料。将患儿根据术后早期发热情况分为发热组(n=87)与非发热组(n=55)。比较2组患儿性别、年龄、手术持续时间、体质量、麻醉方式、术后第1天血红蛋白、术后第1天胸片结果、术后第1天白细胞计数、术后第1天降钙素原水平及血C反应蛋白水平等指标。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后血红蛋白、体质量是影响儿童骨盆截骨术后早期发热的重要因素(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血红蛋白≤80 g/L是儿童骨盆截骨术后早期发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骨盆截骨术后出现早期发热的相关危险因素有体质量≤15 kg、年龄≤3岁、术后血红蛋白≤80 g/L,其中术后血红蛋白≤80 g/L是儿童骨盆截骨术后早期发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订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感染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调查肝移植术后90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组)及同期124例未发生医院感染(对照组)患者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方法筛选出与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术前住院时间、ICU停留时间、气管插管时间、手术次数、腹腔并发症、动静脉插管与术后感染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术前住院时间7d、ICU停留时间2d、合并腹腔并发症、实施动静脉插管是肝移植术后患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男性患者、术前住院时间及停留在ICU时间较长、侵入性操作及合并术后腹腔并发症是肝移植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癌切除术围术期红细胞输注的危险因素,为肝癌患者术前血液管理及围术期用血安全性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收集本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住院治疗并接受肝癌切除手术的原发性肝癌病例资料,按术中输血与否分为输血组(n=132)和未输血组(n=542),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手术相关指标、术前实验室检查结果和生存结局;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围术期红细胞输注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收集674例原发性肝癌切除术病例资料,围术期红细胞输注率19.6%(132/674),未输血率80.4%(542/674);描述性分析:输血组与未输血组甲胎蛋白(AFP)、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能状况评分、肝细胞癌TNM分期、HBsAg、肿瘤大小、有卫星造(25.8%vs 16.6%)、血管侵犯(18.9%vs 12.4%)、肝脏切除范围≥3段(43.2%vs 24.5%)、术中失血量(mL)(807.6±679.0 vs 281.6±214.6)、术前PT(s)(11.9±1.3 vs 11.5±1.5)、APTT(s)(30.3±26.7 vs 27.3±4.5)、Fib(g/L)(2.9±1.2 vs 2.7±0.9)、Hb(g/L)(126.2±21.8 vs 140.0±20.0)、总住院时间(d)(18.5±9.7 vs 14.3±5.7)以及生存结局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输血组与未输血组患者的总生存率分别为48.9%(46/94)vs 72.9%(283/388)(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甲胎蛋白(AFP)(OR=2.082,P<0.05)、ASA(OR=5.159,P<0.01)、AST(OR=0.978,P<0.01)、Fib(OR=1.265,P<0.05)、围术期输血(OR=1.862,P<0.05)及输血量(OR=1.001,P<0.05),AFP(OR=4.413,P<0.01)、TNM(OR值分别为3.240、3.309、3.337,P<0.05)、术中失血量(OR=1.475,P<0.01)以及术前Hb(OR=0.974,P<0.01)。结论围术期异体红细胞输注与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癌切除术后的总生存率降低相关;而AFP、肝细胞癌TNM分期、术中失血量以及术前Hb均为原发性肝癌围术期红细胞输注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邵明  吕先萍  王静  吴阳  张水军 《中国输血杂志》2012,25(12):1291-1294
目的 分析成人终末期肝病(ESLD)患者肝移植术中输血量的术前预测因素.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肝胆外科2005年8月~2011年9月共63例肝移植受体的临床资料,统计其术中输血量,根据术中用血量≥12 U和<12U分为2组,比较2组患者之间一般情况、术前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各项指标的不同,分析其与肝移植患者输血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63例肝移植术中,27名患者输血量≥12U.单因素分析显示肝移植术中输血量>12U的术前预测因素为Hb、总蛋白、肌酐、MELD评分、既往上腹手术史;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中输血量>12 U的独立预测因素为Hb和既往上腹部手术史.预测模型为:y=4.31 +1.979×既往上腹部手术史-0.046×术前Hb.结论 成人终末期肝病患者肝移植术中输血量>12U的独立预测因素为术前Hb和既往上腹部手术史,根据以上结果输血科可以预测用血数量和品种,合理选择血液制品并提供备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肝移植术后早期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危险因素,总结防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肝移植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肝移植后早期肺部感染发生率为41.9%,其中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占50%,革兰阳性菌和白念珠菌感染各占25%。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在年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率(INR)]、血肌酐(Cr)以及总胆红素(TBi)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早期肺部感染组Child积分、APACHEⅡ评分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积分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结论肝移植术后早期肺部感染发生率较高,革兰阴性杆菌是主要病原菌;患者术前营养状态、Child积分和MELD积分以及并发症与术后早期肺部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程莉  石春凤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1):1969-1971
肝移植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有早期和晚期之分,早期ARF通常指发生在移植术后30d以内。肝移植术后早期ARF一般表现为:进行性的少尿、氮质血症、低钠血症、高钾血症、败血症、腹水及水肿等,酸碱平衡发生紊乱,最常见为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上述症状在移植肝功能不佳时往往更加明显,非常类似于肝肾综合征的表现。因此,正确地判断出肝移植术后并发ARF的相关危险因素十分重要。现对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肝移植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肝移植后并发ARF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影响肝移植术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患者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肝移植术后MODS患者的术前及术后各种因素进行分析 ,明确使其病死率上升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 5 4例肝移植术后并发MODS患者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 ,将 2组的APACHEⅢ评分、术前肝功能Child -pugh分级、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液和生化指标及术后机械通气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之间APACHEⅢ评分、术前肝功能Child -pugh分级、术后机械通气时间、血液和生化指标中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血浆白蛋白浓度、尿素氮、肌酐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肺动脉楔压及转氨酶、胆红素浓度之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影响肝移植术后MODS患者预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手术以外的多因素应得到重视 ,以期提高术后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不同病因(重症肝炎和失代偿期肝硬化)肝移植患者术前、术后血常规和生化指标的变化,探讨各项指标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行原位肝移植的患者99例,其中重症肝炎44例(重症肝炎组)、失代偿期肝硬化55例(肝硬化组)。收集患者术前和手术当天(以d0表示)、术后1~7 d(以d1、d2、d3、d4、d5、d6、d7表示)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包括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数(NEUT#)、淋巴细胞绝对数(LYMPH#)、血小板(PLT)计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直接胆红素(DBil),计算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直接胆红素比值(ADR)。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肝移植患者术后7 d内预后不良(发生急性排斥或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项指标判断肝移植患者术后7 d内预后不良的效能。结果 重症肝炎组术前WBC计数、NEUT#、DBil、ALT、NLR显著高于肝硬化组(P<0.01),PLT计数、ADR、PLR均显著...  相似文献   

19.
肝移植患者术后肾功能异常是其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是影响该类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文献报道,肝移植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发生率为21%~73%[1]。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18例非体外静脉一静脉转流下原位肝移植病例的临床资料,以筛选出肝移植术后影响早期肾功能的危险因素,为进  相似文献   

20.
血小板变化在肝移植术后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血小板(Pt)的变化规律,影响因素及其意义。方法:回顾分析63例肝移植患者资料,了解Pt变化规律;对影响其变化的多种因素行单变量的相关分析,多变量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术后Pt变化规律为第4天最低,第24天最高。术前Pt(t=6.318,P<0.000),术后白细胞(t=2.119,P=0.038)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t=2.024,P=0.048),术中全血的输入量(t=-2.349,P=0.022)与Pt变化存在明显关系。术前中度及以上的Pt下降有明显增高的围手术期并发症(10/12)与死亡率(5/12);术后中度及以上的Pt下降也有明显增高的围手术期并发症(27/37)与死亡率(13/37)。结论:掌握Pt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Pt是预示肝移植患者并发症,死亡率的重要指标;对影响Pt的因素进行干预可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