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端硅烷基聚醚(MS)为基础聚合物,以改性后的埃洛石(m-HNTs)为填料,并加入各种助剂,最终制备了埃洛石改性聚醚密封胶。通过对埃洛石的改性和对其掺量的精细调控,系统研究了m-HNTs在MS基体中的分散情况以及对MS基体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HNTs可均匀分布在MS基体中;当埃洛石掺量增加时,所需表干时间显著增加;当埃洛石掺量为8%时,埃洛石改性聚醚密封胶的力学性能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2.
刘俊  付朝阳  刘芳  黄曼 《材料保护》2012,45(10):33-35,61,1
以苄叉丙酮为活性氢化合物,合成并复配得到了2种以Mannich碱为主体的缓蚀剂FN1,FN2,采用失重法、极化曲线法、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等,研究了在HCl介质中不同缓蚀剂浓度对Q235钢的缓蚀吸附行为。结果表明:2种复合缓蚀剂均有较好的缓蚀性能,FN1优于FN2;2种复合缓蚀剂均是以抑制阳极为主的混合型缓蚀剂,在金属表面的吸附均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其吸附过程是自发进行的放热过程。该Mannich碱复合缓蚀剂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咪唑啉磷酸酯类缓蚀剂的合成及其缓蚀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彬  谢斌  邹立科 《材料保护》2013,46(4):26-28,31,7,8
为了增强咪唑啉磷酸酯类缓蚀剂的水溶性和缓蚀性能,用油酸和二乙烯三胺反应,制备了咪唑啉中间体,分别用氯乙醇与五氧化二磷、磷酸三丁酯与环氧氯丙烷在低温下合成了2种氯化磷酸酯A和B,将其分别作为季铵化试剂与咪唑啉中间体反应,制备了2种改性的咪唑啉磷酸酯缓蚀剂A和B。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咪唑啉中间体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用静态失重法和极化曲线法就2种缓蚀剂在1 mol/L HCl盐酸中对Q235钢的缓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咪唑啉中间体具有预期的结构;2种缓蚀剂在HCl溶液中对Q235钢的缓蚀性能均较好,为控制阳极反应为主的混合型缓蚀剂,其中缓蚀剂B的缓蚀性能更优;缓蚀剂B与无机阴离子E复配后,缓蚀效率在低浓度(20 mg/L)时高达91%,缓蚀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4.
为了制备功能化的栓塞微球,提高微球的载药率,以海藻酸钠(SA)为起始原料,经牛磺酸(TA)改性,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方法将改性后的产物制得栓塞微球。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超景深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对微球进行了鉴定和表征,并测定了改性前后SA水溶液的黏度。结果表明:改性后的SA溶液在水中的黏度有所降低;微球直径100~500μm;与未改性聚合物相比,改性后的SA微球负载药物阿霉素最高达到30%;载药微球对药物阿霉素的累计释放量增加,缓释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5.
利用水热法,在CaCl2和Na2CO3溶液中分别添加等量叶酸,混合溶液反应后制备了中空碳酸钙微球前驱体,在温度600℃锻烧2 h后得到中空碳酸钙微球。利用XRD、SEM分别对微球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测试,发现微球的粒径分布在5~10μm之间,呈现出中空的微孔结构。将中空微球分别氨基化、羧基化和聚乙烯亚胺包覆改性后,以盐酸阿霉素(DOX)为模型药物进行载药实验,发现DOX的药物负载率达到349.81 mg/g,在还原型谷胱甘肽溶液中,药物载体在0~12 h内能够持续缓慢释放,在肿瘤微环境浓度比较低的时候释放量比较大,最高的释放率可以达到1.34%,12 h后释放率为0.63%。前4 h内药物释放比较快,在肿瘤水平不高的情形下可以实现缓慢释药。  相似文献   

6.
王赟  胡军  王甜甜  郑茂盛 《材料工程》2019,47(2):122-128
采用电化学方法和扫描电镜研究曼尼希碱与钨酸钠在盐酸溶液中对N80钢的缓蚀作用,探讨其在N80钢表面的吸附行为,并且从腐蚀热力学和动力学角度分析复合缓蚀剂分子的缓蚀机理。结果表明:曼尼希碱加入盐酸溶液中后,增大了电荷转移电阻,降低了金属表面的腐蚀速率;它与钨酸钠复配后,金属表面的饱和吸附量增加,N80钢在盐酸溶液中的抗腐蚀性能显著增加,表现出了良好的协同效应。当曼尼希碱和钨酸钠摩尔比为1∶1.5时,缓蚀效率可达99.65%。该缓蚀剂在N80钢表面的吸附服从Langmuir吸附模型,属于以化学吸附为主的吸附,且此过程为吸热反应。  相似文献   

7.
潘原  战风涛  杨震 《材料保护》2015,(2):23-25,50,7
为了探讨不同碳链长度曼尼希碱的缓蚀性能及缓蚀机理,以丙酮、2-戊酮、2-辛酮为原料与甲醛、二乙胺反应,在p H=2~3下合成了3种不同碳链长度疏水基团的曼尼希碱缓蚀剂[1-二乙胺基-3-丁酮(DEAB)、1-二乙胺基-3-己酮(DEAH)、1-二乙胺基-3-壬酮(DEAN)];用元素分析仪、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采用静态失重法考察了曼尼希碱分子结构中疏水基团碳链长度对其在15%盐酸中对N80钢缓蚀性能的影响,比较了其在N80钢片表面的吸附行为,并分析了缓蚀机理。结果表明:3种缓蚀剂的缓蚀性能与疏水基团中碳链长度相关,较高浓度下表现很明显;当缓蚀剂含量0.6%时,短碳链的缓蚀性能优于长碳链的,缓蚀率大小顺序为DEABDEAHDEAN;当缓蚀剂含量≥0.6%时,疏水基团中碳链长度越长,缓蚀性能越好,缓蚀率大小顺序为DEANDEAHDEAB,在缓蚀剂含量为1.0%时,DEAN对N80钢的缓蚀率可达98%;3种缓蚀剂在N80钢表面的吸附为自发过程,服从Langmuir吸附等温式,吸附类型是兼有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混合型吸附。  相似文献   

8.
在微波作用下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聚偏氟乙烯,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了反应液中氟离子浓度,并使用脱氟率定量评价了碱处理改性效果;采用红外光谱、接触角和差示扫描量热法对改性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微波处理时间越长,脱氟率越高;初始氢氧化钠的浓度是影响碱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PVDF在6mol/L氢氧化钠水溶液用80W的微波作用100min时,脱氟率可达到3.25%,远高于2mol/L氢氧化钠溶液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9.
基于埃洛石纳米管(HNTs)内外层结构化学性质不同,使用硫酸(H2 SO4)、盐酸(HCl)对埃洛石进行选择性刻蚀,得到了两种纳米多孔埃洛石,即S-HNTs和H-HNTs.将这两种纳米多孔埃洛石引入Pebax MH 1657(Pebax)基质中制备混合基质膜(MMMs).纯CO2、CH4气体渗透结果表明,在S-HNTs和H-HNTs填充量分别为6%(质量分数)和8%(质量分数)时,Pebax-S-HNTs MMMs和Pebax-H-HNTs MMMs性能达到最优,与纯Pebax膜相比,CO2渗透系数分别增加了97.8%和125.3%,CO2/CH4的理想分离因子分别增加了69.7%和40.0%.气体分离性能的改善主要是由于HNTs的刻蚀扩孔成功以及微/介孔分级多孔结构的存在.这是因为,首先,对HNTs内[AlO6]八面体进行选择性刻蚀导致管腔尺寸增加,提高了气体渗透;其次,微/介孔分级多孔结构的存在为气体扩散提供了多种传递路径,曲折路径的存在促进了气体选择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改性玉米须纤维及其对土碱中砷(Ш)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用柠檬酸和三氯硫磷改性的玉米须对食品添加剂土碱中砷(Ш)的吸附工艺。结果表明,改性玉米须纤维(F1和F2)表面疏松、多孔,负电子基团含量增加,增强了与砷(Ш)配位结合的能力。最佳条件下,与对照组天然玉米须纤维(FN)相比,F1和F2的脱砷率分别提高了2.89倍和1.95倍,FN、F1和F2处理过的土碱回收率可达到96.85%、94.32%和95.45%,该研究对土碱中砷含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The influence of fly ash on the fresh properties,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carbonation properties we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performance of a kind of curing agent which was applied to the hardened concrete surface was evaluated. Incorporating large volume of fly ash will risk the concrete carbonation. And the curing agent could prevent the concrete carbonation. And the mechanism was explained.  相似文献   

12.
黄超  王艳婷 《包装工程》2012,33(4):28-30,42
分析了当今多媒体艺术的概念和特点,论述了多媒体艺术对传播城市形象的积极作用,进而分析了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时代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对传播城市形象以及城市历史文化的优越性和必要性,提出了应将历史文化、多媒体技术以及视觉传达理论相结合,在实践道路上探索出一条表现城市形象的最佳形式,这必将对城市对外形象宣传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纸基全息印品图文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池宏勋  彭学军  谭美军  池湘 《包装工程》2004,25(2):41-42,48
介绍了纸基全息印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分析了全息涂料的单体组成对涂膜性能的影响,讨论了激光全息图文质量的光学特性指标--衍射效率和信噪比,着重阐述了模压温度、纸张表面光泽度和背景颜色对衍射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谢彦  蔡勇  张为群 《计量学报》2012,33(3):272-277
实验以上海天文台SOHM-4型氢原子钟脉泽信号和新研制的模拟-数字混合型锁相环路为基础,主要分析锁相环路参数对氢原子钟输出信号的短期频率稳定度和单边带相位噪声的影响。针对氢脉泽信号高Q值的特殊性,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寻求与其相匹配的最佳环路参数。实验结果表明,锁相环路的参数设置直接影响到氢原子钟输出信号的性能;在脉泽信号不变的情况下,改进后的锁相环路和主电子学系统可使氢原子钟的频率稳定度提高至1.7×10-13/1s, 3.3×10-14/10s, 9.1×10-15/100s, 2.9×10-15/1 000s, 1.4×10-15/10000s,即较之原有的技术指标,在各取样时间范围内,频率稳定度的测试结果均提高了半个量级。  相似文献   

15.
刘丹丹  曹巨江  孟亚 《包装工程》2012,33(2):51-53,57
从老年人娱乐与健身的需求入手,分析了地域文化对老年人审美情趣及行为习惯的影响,结合老年人生理与心理特征因素,提出了老年健身益智玩具设计应体现地域文化内涵,同时符合易用性、趣味性、安全性的原则。在此基础上,从锻炼老年人身体的协调性及灵活性,提升大脑思维及反应能力的角度出发,给出一款老年玩具设计方案,以期为今后老年玩具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结构件工艺特点和企业在结构件工艺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引入PDM技术,探讨PDM环境下CAPP与PDM的数据集成方式,提出了一种基于PDM的结构件CAPP系统结构.  相似文献   

17.
基于用户界面中向导的设计原则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通过分析任务的基本信息,并结合用户的操作习惯,论述了向导的使用场景,进而通过任务分解、卡片分类归纳出任务的信息架构图,并以此指导后期向导的界面设计。提出了设计卓越向导的基本原则为任务场景、任务分析、界面设计;以及运用该原则的理论依据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正交实验的BP神经网络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不同的L9(34)正交实验方案结果作为训练学习样本集,对BP神经网络预测应用过程的策略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完备的正交实验样本集是基本训练学习单元,在完备的正交实验样本集上添加或减少样本数量,所预测的结果是不可靠的;在同一类型、同一实验的条件下,完备的信息量大的正交实验样本集,能以很高的精度预测完备的信息量小的正交实验样本集;提出了一条新的实验设计思路——通过实验得出一个完备的正交实验样本集,通过计算机用BP神经网络就可以把与已知样本集有相同影响因素和水平的所有样本的值以相当高的精度预测出来,从而大大节省时间和劳力。  相似文献   

19.
防雪栅是目前道路风吹雪灾害地区主要的防护设施,该研究结合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方法,研究防雪栅与路基的布置间距对路基周围积雪分布的影响规律,进而分析积雪堆积机理。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有很好的对应关系,验证了结果的正确性;随着路堤与防雪栅间距的增大,路堤两个坡脚处的风速减小区范围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路堤表面各部分的剪切速度均呈先增大后减小又增大的趋势,透风率为60%的防雪栅与路堤的最不利组合间距为16.67倍的防雪栅高度;随着路堑与防雪栅间距的增大,路堑内部积雪不易消除,因此防雪栅对路堑的挡雪效果不佳;运用剪切速度能够清晰地判断路基表面的积雪堆积与侵蚀,建议在风吹雪灾害频发地区修建铁路前可先采用该方法对工程表面的积雪堆积与侵蚀进行预判断,可合理确定工程中防雪栅布置的位置。  相似文献   

20.
The effects of organic anti-foggants o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silver halide sols. by measuring their rate of reduction by developers in [he presence of a ronge of concentrations of vorious anti-foggants. The anti-foggant activity was shown to b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free silver ion concentration near the crystal surface. and it is shown thot solution of the silver compound is a necessary stage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for both fog and image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