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移动终端身份认证是信息安全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较为流行的身份认证技术各自存在一定的优缺点。文章提出SWPSIM技术安全机制,应用更为全面、安全、并且应用灵活的认证及使用授权,通过SWP标准的说明和SWP工艺在SIM卡的应用,实现移动支付功能进而被通讯市场认可,针对SWP-SIM卡模块的加工分析,解决SWP模块加工中的问题,为SWP-SIM技术的移动终端身份认证及使用授权大批量加工和投放市场提供准备。  相似文献   

2.
走近塑料卡     
塑料卡即塑料证卡的简称,即以塑料作为基材制作的卡式证件.卡式证件始于1958年,最初美国人将其用于驾驶执照,随后身份卡、医疗卡、信用卡等相继采用.随着微电子技术、网络技术及防伪技术的发展,制卡技术迅速发展,应用范围大大扩展.  相似文献   

3.
由于人的生物特征具有稳定性和唯一性,目前最安全的身份认证技术是生物特征识别,传统的身份识别手段将被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所超越和替代。该文从生物特征角度介绍了几种生物特征识别的身份认证技术,由于每一种生物特征识别身份认证技术都有局限性,采用数据融合方法进行身份鉴别,将人的多种生理特征和行为特征结合起来进行身份识别,以提高生物特征识别系统的可靠性和识别的精确率,将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将基于身份的密码学技术和指纹识别技术相结合,给出了一种基于身份的图书馆用户认证方案.在该方案中,用户无需使用账号和口令.智能卡的非法持有者不能通过认证系统的认证,篡改的智能卡也将无效,只有图书馆管理中心授权的合法用户才能访问图书馆的资源.  相似文献   

5.
身份认证技术是信息系统安全的第一道屏障。为了安全,准确,快速地进行身份认证,提出了一种基于SM2算法和奇异值分解的指纹水印的身份认证算法。该算法提取了指纹中的重要信息,并将其经过SM2数字签名算法加密后嵌入到载体图中。SM2在安全性和加密长度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奇异值分解可以保证载体图像的质量。通过实验证明,基于SM2和奇异值分解的指纹水印身份认证算法可以有效地对指纹的特征进行特征提取和身份认证,并且为指纹信息的安全性提供了很好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身份认证技术在移动商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志超 《广西轻工业》2008,24(9):101-102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商务已经逐渐成为电子商务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安全问题作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直接影响着移动商务的发展情况。重点讨论了身份认证技术在移动商务安全方面的应用,探讨了其对移动商务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研究指纹识别技术、数字水印技术、加密技术和印刷技术等基础上,提出了一项证件防伪认证新方法。将证件持有者的指纹图像作为水印嵌入到证件载体中,采用全息水印加密技术增强水印方法信息的安全性并实现其防伪。然后利用现有的打印机直接打印生成带有加密水印信息的证件印刷品。在认证过程中,检测方利用普通的扫描仪得到证件图像信息,然后用已得到的解密密钥通过盲水印提取方法将水印信息提出出来,解密处理以后并结合现场采集的指纹图像进行认证。从数字水印和指纹识别技术相结合的角度,利用数字水印的隐藏性和和指纹识别的唯一性实现了对证件持有者身份的安全认证。该技术具有信息采集与生成方法简单,制作成本低,认证安全性高等特点,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基于生物特征的证件印刷防伪技术  相似文献   

8.
在巨大的证卡市场中,个性化人像及身份识别证卡的用量越来越大,其制作技术越来越进步.本文笔者将结合黄石捷德万达金卡有限公司在第二届"数码印刷在中国"作品大奖赛的获奖作品"武汉轻轨工作证系列"证卡(如图1所示)的印制工艺,着重从个性化数码印刷证卡的技术、材料、硬件、软件和生产工艺等方面介绍数码印刷在个性化证卡领域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五金科技》2013,41(3)
目前在国内,指纹识别由于其发展时间长,且发展速度比较快,并且经过多年的市场推广和应用,在门禁、考勤、保险箱、身份认证等方面都有比较成熟的产品,同时由于其成本较其他识别技术低,更易推广和被用户接受. 指纹识别民用市场发展 上世纪90年代,指纹识别技术就在国内兴起,当时应用仅限于刑侦领域,它可以提高公安机关破案率,同时节省了很多成本.但指纹识别技术在刑侦中属于“不知主体”的使用,“比对”需要通过大型机处理,价格和时间的成本都比较大.所以指纹识别常常只作为刑侦的辅助手段,应用不够广泛,市场份额极为有限.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当前P2P网络面临的主要威胁,即网络病毒、路由攻击、存取攻击、恶意攻击和Sybil攻击等,总结了包括密码学技术、身份认证技术、匿名技术、流量识别技术、安全路由技术等的P2P网络安全技术.并对P2P安全信任模型等予以了评述,指出:信任模型的应用是解决P2P网络安全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Food fraud is currently a growing global concern with far-reaching consequences. Food authenticity attributes, including biological identity, geographical orig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processing technology, are susceptible to food fraud. Metabolic markers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authentication methods are considered as a promising choice for food authentication. However, few metabolic markers were available to develop robust analytical methods for food authentication in routine control. Untargeted metabolomics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LC-MS) is increasingly used to discover metabolic markers. 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general workflow, recent applications, advantages, advances, limitations, and future needs of untargeted metabolomics by LC-MS for identifying metabolic markers in food authentication. In conclusion, untargeted metabolomics by LC-MS shows great efficiency to discover the metabolic markers for the authenticity assessment of biological identity, geographical orig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processing technology, freshness, cause of animals’ death, and so on, through three main steps, namely, data acquisition, biomarker discovery, and biomarker validation.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s of the selected markers by untargeted metabolomics require to be valued, and the selected markers need to be eventually applicable at targeted analysis assessing the authenticity of unknown food samples.  相似文献   

12.
新型针布的梳理工艺特性分析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费青 《棉纺织技术》2001,29(11):649-654
论述了金属针布的应用和针布技术的不断发展是提高梳棉机梳理质量和产量的前提,介绍了新型锡林针布“浅,矮,尖,密,小(工作角)”的特点,与之配套的道夫,盖板针布,刺辊锯条的格参数以及使用新型针布纺纱的优良效果,并根据我国新型针布技术的发展情况,提出进一步提高针布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An increasing application of DNA fingerprinting in modern food biotechnology is the authentication of species and cultivars in commercial edible products. In this work we describe the genetic authentication of apple fruits from “Annurca” and “Annurca Rossa del Sud”, the leading varieties of the Italian Campania region, in two different highly-processed foodstuffs, nectar and purée. The identification was based on fluorescent-based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and automated size estimation of polymorphic DNA microsatellites. We selected 4 Simple Sequence Repeats (SSRs) able to distinguish 17 different apple accessions. Each SSR proved to be suitable to authenticate the presence of Annurca as ingredient in the analysed apple derivatives. This study represents the first application of DNA technology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apple cultivars in the agro-food chain.  相似文献   

14.
身份验证是网络环境下的关键环节之一。基于椭圆曲线密码体制的成绩录入系统身份验证,对通信双方进行基于椭圆曲线的数字签名的双向身份认证,安全性由椭圆曲线离散对数问题保证,同时降低了密钥量。通过对其中关键的平方剩余判定算法进行优化,提高了整个ECC算法的效率,在运算速度和存储空间方面相对其他身份认证方案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高校的校园网为了降低服务器硬件投资成本、提高存储设备的利用率、简化服务器的管理维护工作、提高服务器的安全性,构建网络虚拟化存储平台成为校园网规划建设中的一个核心工作。研究了虚拟存储技术的拓扑结构、特点,探讨了虚拟存储在校园网中的应用,结果表明:虚拟存储技术在校园网中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校园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RFID标签数据存储量小、运算能力弱等原因致使通常的密码算法不适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NTRU公钥密码算法的RFID安全认证协议。将少计算、高安全的NTRU算法与标签认证协议相结合,对标签ID以及对应的用户信息进行制表编码,对其加密处理并在标签中直接保存密文信息,加入随机数,保证通信过程中的信息都是保密和不确定的,这样不仅解决了隐私泄露、重放攻击等安全问题,并且实现了阅读器与标签的双向认证。  相似文献   

17.
食用植物油掺假鉴别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阐述了食用植物油掺伪的现状,综述了理化方法、色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红外光谱法、拉曼光谱法的检测原理,以及在食用植物油掺假鉴别中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应用最广泛的色谱法,它主要通过对脂肪酸、甾醇、生育酚等物质的测定来进行掺伪鉴别.同时,对核磁共振波谱法、红外光谱法、拉曼光谱法在油脂掺伪检测中的初步应用进行了归纳.对掺伪检测技术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利用计算机与数据采集卡搭建硬件平台,利用LabVIEW编程语言对缓冲包装静态压缩数据采集系统进行设计,试验结果表明,系统运行可靠,性价比高,本系统的开发促进了虚拟仪器在包装测试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段迪 《中国油脂》2021,46(1):146-152
电子舌技术在橄榄油定性、定量检测应用中有了很大进展。综述了电子舌传感器类型以及电子舌在橄榄油检测中的主要应用,包括橄榄油理化性质与感官评价、橄榄品种、源产地鉴别与掺假识别、生物活性成分预测等,并对上述技术、方法、应用进行了归纳,最后对电子舌技术在橄榄油检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电子舌技术在橄榄油检测中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简要介绍了青岛纺织机械厂设计生产的“青锋”牌新型短流程清梳联工艺流程的特点和技术性能。阐述了该生产线生条、成纱质量情况及对该清梳联设备的使用管理和维修保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