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遵循随机原则将59例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温针灸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本研究通过中医证候量表、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量表积分的改善来对治疗疗效进行评价。结果:经过治疗后,温针灸治疗组与常规针刺组在中医证候积分及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量表积分方面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温针灸治疗组改善率高于常规针刺组(P0.05);温针灸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1%,其中痊愈率为20.7%;而常规针刺组的总有效率为82.1%,痊愈率为14.3%。结论:温针灸能有效的缓解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各项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配合温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予中药灌肠配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匹维溴胺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7%,对照组为83.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第1个月及1年随访,症状积分改善情况、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具有较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调和润肠汤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以调和润肠汤治疗,对照组39例以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4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92%,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降低中医证候积分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和润肠汤对肝郁脾虚证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朱琏针法配合疏香灸、中医五音疗法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60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乳果糖联合枸橼莫沙必利片治疗,观察组给予朱琏针法配合疏香灸、中医五音疗法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伏穴位敷贴结合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7月就诊的8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分组,对照组予三伏穴位敷贴治疗,观察组予联合三伏穴位敷贴+针灸治疗。比较两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疾病改善率、临床腹泻等症状消失时间、干预前后患者证候积分、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疾病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腹泻等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证候积分、心理状态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证候积分、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伏穴位敷贴结合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确切,可改善病情和缩短疗程,减轻患者不良心理,对病情的改善发挥良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鍉圆针定量痧疗术在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9年5月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胃动力剂多潘立酮片治疗,观察组采用鍉圆针定量痧疗术治疗,14 d治疗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证候积分。结果观察组鍉圆针定量痧疗术治疗后14 d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65.00%(P0.05);2组治疗后14 d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14 d大便干结、脘腹胀满、排便困难、四肢不温及腹痛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鍉圆针定量痧疗术用于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能获得较高的近期疗效,能改善患者证候积分,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瑞士观察针刺辨证施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非对照的临床方法,应用毫针治疗不同证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32例。结果:针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总有效率为90.63%。结论:针刺对瑞士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虚弱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中医科就诊的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虚弱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予补中益气汤加减;对照组予西沙必利、聚卡波非钙,随症治以谷维素、阿托品等。2组均治疗4周后观察并比较临床疗效,治疗后随访6个月,比较2组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7%(P0.05)。随访期间治疗组复发率6.0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33%(P0.05)。结论:基于"塞因塞用"理论,使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虚弱证临床疗效显著,复发率低,明显优于西医常规治疗,具有推广和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医三联综合疗法,即中药汤剂、中药灌肠及针刺疗法相结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予中药汤剂、中药灌肠及针刺疗法治疗。对照组单纯予双八面体蒙脱石散、复方嗜酸乳杆菌治疗。4周后对2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显效13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0%,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三联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能改善IBS临床症状,是治疗IBS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脾胃虚弱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64例腹泻型IB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成两组,各32例。对照组采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在腹泻频次等症状评分对比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腹泻频次等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温针灸联合常规西医治疗腹泻型IBS,能提升疗效,促进胃肠功能的改善,显著减少腹泻、腹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中医辨证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表面肌电图(s EMG)检测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观察组应用温针灸联合中药辨证治疗,2周为1个疗程,2组患者共治疗2个疗程,于治疗前后应用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评价患者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治疗结束后采用s EMG观察患者面部肌群恢复情况,统计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治疗后2组患者H-B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治疗后14 d、21 d、28 d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痊愈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颊肌群、口轮匝肌群、额肌群及鼻肌群RMS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中医辨证治疗周围性面瘫可明显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提高治疗有效率,缩短治疗时间;同时s EMG可客观准确地进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运用子午流注理论指导雷火灸及穴位贴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10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雷火灸结合穴位贴敷治疗,观察组运用子午流注理论指导雷火灸及穴位贴敷治疗,两组均给予匹维溴铵(50 mg/次,3次/d)及双歧四联活菌(1.5 g/次,3次/d)口服,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总体疗效、肠易激综合征严重程度、生活质量、血清25-(OH)D值。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0%(46/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00%(36/50)。观察组患者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Z=-2.248,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肠易激综合征严重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t=-2.45,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t=11.49,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25-(OH)D值数值高于对照组(t=3.804,P<0.05)。结论:运用子午流注理论指导雷火灸及穴位贴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腹泻、腹痛等症状,且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铺灸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铺灸组(32例)、单纯针刺组(31例).铺灸组采用腹部中脘到关元与背部肝俞到大肠俞为铺灸部位;针刺组穴取:天枢、气海、脾俞、胃俞、大肠俞、上巨虚、中脘、关元、肝俞,行平补平泻手法.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铺灸与单纯针刺对D - IBS患者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两组比较P>0.05,从治疗后症状改善的情况和安全无创伤方面观察,铺灸组的治疗作用优于单纯针刺组.结论:铺灸能更加有效安全的提高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分析肠易激综合症应用不同中医疗法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肠易激综合症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艾灸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18%,显著优于对照组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6.45%,显著低于对照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配合艾灸治疗肠易激综合症治疗效果好,且不易复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四逆散加味合替加色罗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35例口服四逆散加味合替加色罗,对照组33例口服替加色罗,32例口服四逆散加味进行疗效对比。结果:四逆散加味合替加色罗组治愈率62.86%,总有效率91.43%,均优于替加色罗组及四逆散加味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对腹痛、便秘、腹泻、眩晕的临床症状积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另外2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四逆散加味合替加色罗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优于较单一用替加色罗组或四逆散加味组,且副作用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四磨汤治疗肝脾不和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6年5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收治肝脾不和型肠易激综合征129例,以随机分组方式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4例),对照组给予乳果糖口服液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四磨汤治疗,采用中医证候积分量表评价2组中医证候疗效及中医症状积分,观察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前,观察组和对照组腹痛、腹泻、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细及总分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7 d,观察组腹痛、腹泻、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乳果糖口服液和马来酸曲美布汀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常用药物,乳果糖口服液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基础上给予四磨汤治疗肝脾不和型肠易激综合征,安全且增进疗效。  相似文献   

17.
成自霞  聂婷  程晓嫚 《世界中医药》2020,15(9):1351-1354
目的:探究针刺联合艾灸对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性患者炎性反应指标及中医症候积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性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行常规抗炎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艾灸治疗,对比治疗前后2组白细胞计数、中医证候积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分组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RBC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艾灸可显著提高慢性盆腔炎性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中医证候、减轻炎性反应,且治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结合神阙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 - IB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口服匹维溴胺和培菲康治疗;治疗组38例采用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结合神阙灸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腹泻、腹痛症状改善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结合神阙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牵正穴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6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同时进行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牵正穴温针灸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入组当天及治疗1、2个疗程进行面神经功能评分和House-Brack?mann(H-B)分级评定,并进行疗效统计。结果治疗1、2疗程后,两组H-B分级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面神经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1疗程后,观察组痊愈率24.24%与总有效率87.88%均分别高于对照组的12.12%、75.76%(均P<0.05)。治疗2疗程后,观察组痊愈率75.76%高于对照组的42.42%(P<0.05)。结论牵正穴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操作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