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医妇科学是中医桥梁课和专业课之一,教学中应重视学生中医临床思维的培养。督促学生研读经典,博览群书,为理解专业知识和形成中医临床思维奠定基础;鼓励学生早期临床,跟随名医学习,树立中医自信。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课程与基础课的前后联系,温故而知新,先重点讲授中医知识,适当简单补充西医知识,并通过医案或临床实习促使理论和实践的融合,逐渐形成中医临床思维。  相似文献   

2.
教学查房是临床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导学生从理论走向临床的桥梁,中医经典理论对教学、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针灸基于病案教学(CBL)查房中,通过选取典型案例,结合向导性的问题设置,将中医经典理论教学贯穿于教学查房全过程,达到激发学生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中医传承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中医经典教学是中医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学习中医理论与临床课程的桥梁。近年来,笔者所在团队围绕中医经典教学在课堂范围内开展了诸多教学改革,并将其延申至课外,开展了一系列以学生为本的多样化辅助教学建设探索,把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在反复诵读背记原文与研习应用经典中,让学生"诵、讲、写、演、用"经典,强化学生理论基础,厚实中医经典功底,扩展学生视野。  相似文献   

4.
在课堂讲授中医经典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引入病案教学法,使理论与临床相结合,培养中医学生的临床辨证思维能力.通过教学实践,经典病案的筛选、讲解及分析,建立病案数据库,既可激发学生学习中医经典的兴趣,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又可使学生熟练掌握运用中医辨证思维方法,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温病学独具匠心的理论体系充分体现了祖国医学整体观、辨证论治的思维,对中医妇科临床诊治有着重要指导意义,通过对温病四大家各自理论与方法的分析归纳,同时与中医妇科临床紧密结合,无不体现了中医经典理论雄厚的根基,是我们后世医者学习、继承经典、发扬传统医学经典的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6.
中医妇科是中医药院校课程中的临床课,教会学生中医诊治疾病的方法即辨证论治的临床思维,培养临床思维是贯穿中医妇科的核心问题。中医妇科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合格的中医医师,故在教学中临床思维的培养是教师不可回避的问题,中医妇科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开展的临床思维培养阶段。怎样才能完成临床思维的养成,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作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7.
2010级中医创新实验班是我校中医临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尝试,以期通过对中医高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使学生在综合素质、中医基本功、临床技能等各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培养出"理论宽、临床专、能力强、素质高"的高水平中医临床实用人才.《温病学》属于中医四大经典课程之一,它既是中医的基础课程之一,又是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重要环节,在中医临床人才的培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温病学》虽为中医临床基础课程,但因其属于经典课程,在教学中多数学生认为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基于以上原因,在我校2010级中医创新实验班《温病学》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教学方法改革就显得尤为迫切.我们尝试在该班《温病学》教学中应用案例式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中医学生经典与临床应用相结合的能力,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出并开展四阶段递进式中医经典临床教学策略,以"学经典,做临床"为教学核心,以中医四大经典为教学基础,将中医经典教学从课堂教学向临床教学延伸,在实际运用中取得了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9.
以教学调查问卷分析的形成,详尽分析了我校非医攻博班学生在中医妇科学"双主模式"教学中对教师主导作用、对学生主体作用的认识.为中医妇科学科学、有效地开展教学提供来自学生学习实际的第一手材料;为非医攻博专业学生科学、有效地学习中医妇科学乃至其他中医类学科提供科学的指导和思考;同时也为"双主模式"教学改革实践提供了理性思考及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10.
杨家林名老中医师从王渭川、卓雨农、唐伯渊等中医妇科名家,从事中医妇科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五十余年,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潜心钻研,不断探索,形成了系统的学术特色和临症思辨特点,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对女性生殖轴理论的阐述,对冲任病机和治法的完善,对月经不调"太过不及"病机理论的创新,对子宫肌瘤攻清补三法和中西合参消瘤思路的提出,对妇科湿邪致病特点及治湿五法的系统总结,均对中医妇科学术理论的发展和临床疗效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中医妇科学是在中医学的基础上分化、发展而来的,很多知识点难以避免地与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等重复。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如何利用学生已获得的知识,为中医妇科学的教学作铺垫,突出妇科学的课程特点,把握难点、疑点,同时减少内容重复而引起的无趣感,值得教师思考。在中医妇科学课程教学中,培养教学设计思维,将教学设计思维融入备课全过程,有助于锻炼教学基本功,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笔者以"胎漏、胎动不  相似文献   

12.
充分肯定中医经典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分析中医经典课程教学的难点和问题,提出解决中医经典课程教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强调以"一个核心"(中医思维)和"五个能力"(学生能诵、能解、能别、能明、能彰和教师通文史、精经典、会研究、能临床、擅运用的五种能力)为重点加强中医经典课程教学。  相似文献   

13.
思政教育融入医学专业课教学要想达到好的效果还应突破课堂教育,走进实训操作及临床实习全过程。本研究从课堂教育、实训操作、临床实习全程抓起,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中医妇科学教学全过程中,系统培养学生中医妇科临床思维,提高临床技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及中医专业自信,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中医妇科学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通报》杂志为了弘扬中医经典文化,推广中医经典在临床的运用,自2008年开始重点推出"经典临床"专栏,主要探讨中医"四大经典"的理论研究、教学探讨、前沿进展以及中医经典指  相似文献   

15.
选取临床中胃痞病1例进行教学查房,以中医经典为依据,对胃痞病的病名、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进行阐述及分析,并讲解该病例的遣方用药,旨在培养学生中医经典理论水平及临床辨证思维能力,并加强其在临床中对中医经典的应用能力,使学生进一步牢固中医思想,热爱中医,继承中医,理论联系实际,为中医后备人才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析了中医临床经典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现状,论述了中医经典课程《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学教学中青年教师的教学临床能力培养和临床实践问题。提出要解决中医经典教学中青年教师存在的临床教学能力相对不足的问题,应建设集医疗、教学和科学研究为一体的中医经典医教团队以及相应的实践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17.
中医学专业经典与临床方向班教学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中医本科开设经典与临床方向专业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从对该专业的教学实践及学生主观问卷调查中总结探讨关于中医经典包括《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的教学方法:立足于经典,把握教学方向;增加师生交流,共同明确培养目标;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将经典理论讲"活";注重临床带教,培养动手能力;适当结合实验,培养学生科研能力;注意中医的文化性。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提出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和继续改进的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18.
<正>《中医药通报》杂志为了弘扬中医经典文化,推广中医经典在临床的运用,自2008年开始重点推出"经典临床"专栏,主要探讨中医"四大经典"的理论研究、教学探讨、前沿进展以及中医经典指导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互联网教育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本文分析了中医经典教学现状,互联网教育对中医经典课程教学改革的启示,互联网教育需要中医经典课程教学内容进一步优化,从事中医经典课程的教师教学理念需要改变,教学模式需要变革,同时中医学生学习方法需要进行改变。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近4年"教师寓教于乐,学生寓学于乐"式教学在中医经典课程《金匮要略》中的应用,探讨该教学法在中医经典教学中的实际效果。从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至2013学年《金匮要略》教学不同年级和班种发放调查问卷表,通过回收调查问卷表(711份)评价及自评表(721份)反馈信息,学生对教师寓教于乐,学生寓学于乐式教学反响热烈,该教学实践在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同时,也启发了教师对中医经典课程教学意义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