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甲状腺毒症是以怕热、多汗、心悸、食欲增加、消瘦、神经症、易疲劳、多动、颤抖及血FT3↑、FT4↑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候群。容易混淆为Greaves病甲亢。本文分析了284例甲状腺毒症的临床资料,并对其病因进行了分析,以期提高对甲状腺毒症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桥本甲状腺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0例采用中药陈氏消瘿散毒方加减结合小剂量强地松和他巴唑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西药强地松、他巴唑治疗,同时进行临床疗效、疗程及毒副反应方面的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平均治疗天数、毒副反应发生率及甲减发生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桥本甲状腺毒症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胡爱民教授,武汉市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从事中医内分泌临床工作20余年,学验俱丰,对中医药治疗甲状腺疾病有其独到的见解.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指甲状腺腺体本身产生甲状腺激素过多而引起的甲状腺毒症.其最常见的病因是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病),约占全部甲亢的80%~85%,本病属于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与遗传和环境因素相关.临床主要表现为:1.甲状腺毒症;2.弥漫性甲状腺肿;3.眼征;4.胫前黏液性水肿.目前西医治疗主要有以下手段:抗甲亢药物、放射性同位素131I及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上述治疗均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及导致各种并发症.中医学对本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年来各类临床报道均证实,中医药在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过程中,对改善临床症状,减少西药用量和不良反应以及减少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并发症等方面确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4.
正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甲状腺腺体本身产生甲状腺激素增多而致的甲状腺毒症,临床上多出现畏热、多汗、多食、消瘦、心悸、甲状腺肿、眼突等,常见的病因为Grave’s病,目前治疗上以抗甲状腺药物为主,但临床症状的改善往往滞后于甲状腺激素的恢复,服药时间亦长。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属于中医学"瘿病"范畴,古代医家善用中医药辨证治疗,目前中医药多运用在改善患者畏热、多汗、多食、消瘦、心悸、甲状腺肿大、突眼等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现笔者  相似文献   

5.
<正>甲状腺功能亢进是内分泌系统常见疾病,以甲状腺毒症表现、甲状腺肿及眼征为主要临床表现,但患者就诊时往往以某一系统症状为主,极易造成误诊。现将我院2000—2003年误诊的2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资料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6.
无痛性亚急性甲状腺炎(PST)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甲状腺炎,是指非分娩后1a内发生的无痛性甲状腺炎。由于PST多以典型的甲状腺毒症起病,无甲状腺部位疼痛,临床上易误诊为Graves病。为了解PST的临床特征,避免过度治疗,笔者对我院就诊的50例PST病例进行临床分析,并与同期收治的Graves病、亚急性疼痛性甲状腺炎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7.
杜丽明 《河北中医》2012,(10):1513-1514
甲状腺功能亢进(以下简称甲亢)是内分泌科常见病,是由于甲状腺腺体自身产生过多甲状腺激素而引起的甲状腺毒症,典型表现为高代谢症候群、播散性甲状腺肿及浸润性眼病等,部分甲亢患者表现不典型而以单一系统症状为主,但以顽固性呕吐为突出表现者临床较为少见,兹将病例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指甲状腺腺体产生甲状腺激素过多而引起的甲状腺毒症。甲亢是内分泌系统中的常见疾病,以心慌、手抖、多汗、烦躁等为主要症状。甲亢患者往往伴随一系列并发症,失眠就是诸多甲亢并发症中最常见且最难治疗的,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现代医学应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对于失眠等并发症则效果欠佳,如使用镇静类药物治疗失眠,长期服用易产生成瘾性和耐药性。中医辨证论治,可弥补西药的不足之处,对并发症的治疗与缓解有着积极的作用。甘肃省天水市中医医院马小军主任医师从多年的内分泌疾病临床治疗中发现,甲亢伴失眠与脾关系密切。马主任认为,治疗甲亢伴失眠当以从脾论治,并总结出健脾化痰、行气解郁的治疗方法,遣方用药独具特色,临床效果显著。文章结合成功案例介绍马小军主任从脾治疗甲亢伴随失眠的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马文竹 《光明中医》2014,(6):1343-1344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指甲状腺本身的病变引发的甲状腺毒症,其病因主要是弥漫性甲状腺肿( Graves病),西医研究多数认为,本病属于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上均存在不足和副作用,中医学采用辨证施治、专方治疗、针药并用等方法治疗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0.
亚急性甲状腺炎以下简称"亚甲炎",又称为肉芽肿性甲状腺炎、巨细胞性甲状腺炎、De Quervain甲状腺炎,是与病毒感染有关的自限性甲状腺炎.亚甲炎占甲状腺疾病的 0.5%~6.2%[1].美国亚甲炎的发病率约为年均12.1/100000人,其中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30~50岁成年人发病率最高[2].10%~15%的患者可发展成为永久性甲减[3-4].亚甲炎根据其自然病程分为甲状腺毒症期、甲状腺功能减退期、甲状腺功能恢复期3个阶段.甲状腺毒症期血清T3、T4增高,TSH降低,131I摄取率减低.临床表现为发热、甲状腺区剧烈疼痛、心动过速、颤抖、多汗.西医以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对症治疗为主,但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易引起感染、骨质疏松、糖尿病、高血压等不良反应,并具有较高复发率.中医药对亚甲炎具有减轻症状、缩短病程、降低复发率等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银翘散联合西药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强的松、消炎痛治疗,有甲亢症状者口服心得安,至症状消失;少数出现甲减者口服甲状腺片或优甲片,短期替代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服银翘散加减治疗。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00%,对照组总有效率84.00%,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翘散联合西药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Dilatation of the chambers of the heart, which can be caused by a variety of factors, is always seen as serious heart pathology. The enlargement of the left ventricle inevitably leads to its loss of the systolic function, which, in turn, results in dyspnoea, fatigue, tachycardia and edemas. Widening of the right heart is almost surely a sign of pulmonary hypertension. The dilatation of the left atrium is most often seen, through temporary pacing, to be resistant to medical therapy. The most radical and effective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is via transplantation of the heart. The present case study involves successful treatment of heart dilatation and heart insufficiency caused by thyrotoxicosis by means of a short course of acupuncture. Results have been confirmed by methods routinely used in cardiology. Long-term effects of the treatment are also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3.
并病理论昭示了疾病变化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要的经证还未传变为他经之证,而在此主要经证还在、他经之证候初现而未完全成立之时,应守原经之主方加减。又有原经主证已退而次证尚在,且他经之证已经形成,或疾病之性质已经发生转变者,当从他经之方加减。由于并病而合方治疗是仲景常用的处方法度,合方使用在临床也常常获得良好的效果。但是,合方不是胡乱相合,其理仍在于有是证用是方,至于孰轻孰重,何主何辅,则需根据临床表现,相机使用。  相似文献   

14.
消化性溃疡是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因其明显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且具有癌变性而备受关注。藏族药不仅是我国藏区居民防病治病的要药,也是中国民族医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人们对藏族药了解的增加,关于藏族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研究报道也越来越多,为了进一步研究藏族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作用,通过文献整理、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3个方面总结藏族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特点,显示藏族药治疗消化性溃疡具有悠久的历史。藏族药在现代临床上可以单味药或复方使用,可单独使用或与中药、化学药物联合用药,其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抗应激和抗氧化损伤等,研究藏族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可为其在临床上的进一步开发和使用提供更充足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异病同治是中医治疗的特色之一,对临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尤其在针灸临床实践中,基本相同的腧穴组方可治疗不同脑疾病。阿尔茨海默病(AD)与帕金森病(PD)是世界范围内最普遍的两个脑老化疾病,两者在临床表现、神经递质差异和病理学改变特点及病因学上有很多共同的特点和交叉重叠的现象。从督脉入手,选针刺人中穴、百会穴、大椎穴为主治疗AD和PD,对于从针刺效应角度阐明异病同治的机理以及提高临床疗效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肾病是终末期肾病主要原因。倪青教授根据病证结合理论,总结多年临床经验,提出糖尿病肾病病证结合分期分步骤治疗。通过辨主证、辨兼证、辨指标,并结合疾病分期,确定主方、加减用药,包括单味药、对药、角药。形成病证结合诊疗模式。倪青教授病证结合分期分步骤治疗糖尿病肾病在临床取得良好疗效。该诊疗模式调理清晰、考虑全面,对于中医临证经验较少的年轻医生有极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腹膜炎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中医治疗腹膜炎多以清热解毒、泄热通腑、行气活血等治法为主,疗效有待提高。笔者认为腹膜炎是三焦的病变,病名应为"三焦约",以毒热、气滞、湿阻、血瘀为主要病理,以三焦气机不畅、气化不利、水谷不通为主要病机。文章对比分析了目前中医治疗腹膜炎临床及实验研究的不同治法,认为开达膜原、分消走泄治法更符合腹膜炎病位的中医治法,为临床治疗腹膜炎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针刺激痛点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a Y  Bu H  Jia JR  Zhang X 《中国针灸》2012,32(6):573-576
从针刺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主要选穴(激痛点)、针刺激痛点治疗本病的中医和现代研究机制及治疗该病时针刺激痛点的临床应用几个方面,对针刺激痛点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表明针刺激痛点在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中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且针刺激痛点时选择的针具、针刺的手法、角度、深度等各项参数对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临床疗效有重要影响,但目前对此研究非常薄弱,缺乏多因素分析的系统性研究,且在临床诊断及基础性研究等方面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9.
吴茱萸汤现代临床应用较广,功效卓著,为《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收录的第5首方剂,全文基于东汉至民国时期的有关医籍文献,结合文献、计量学方法,系统考证与研究吴茱萸汤处方源流、药物组成、方义演变、功能主治、处方剂量、诸药炮制、煎制法和服法的有关内容。结果发现,吴茱萸汤为东汉张仲景《伤寒论》首创,由吴茱萸、生姜、人参、大枣4味药组成,历史上有茱萸汤、噫醋及醋心方、茱萸人参汤、吴萸汤、三味参萸汤和参萸汤、四神煎等异名。历代基本上对于其药物组成、基本方义、功用主治无太大争议并有所发展,可用于内科、妇科、儿科,及五官科等其他杂病,辨证属厥阴肝经浊阴上逆,侵犯他经,以寒性呕吐(干呕或吐涎)、腹痛、头痛、眩晕、手足逆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剂量方面,君药吴茱萸的历代常用剂量在3.7~18.6 g,临床中如发病时以呕吐清涎等临床表现为主,可使用3 g左右,剧烈头痛、腹痛为主,可使用10 g左右,成方研发可遵从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规定的最高剂量5 g,人参和生姜剂量可按一两折合3 g计算,酌加大枣1~5枚。吴茱萸和人参应遵循2020年版《中国药典》方法炮制,且人参须去芦,生姜炮制法应为洗净后去皮、切片,大枣应晒干后切开、去核再入药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