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潘丽丽 《新中医》2020,52(18):160-163
目的:观察耳尖放血疗法与中药足浴联合常规医护措施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的效果。方法:将184 例阴虚阳亢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2 例。2 组均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进行降压治疗,并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对照组应用补肾活血协定方进行中药足浴,观察组以耳尖放血疗法联合中药足浴进行治疗。2 组均以4 周为1 个疗程,治疗1 个疗程。观察2 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收缩压、舒张压) 水平以及中医证候评分(眩晕、头痛,易躁易怒、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的变化。比较2 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 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2 组眩晕、头痛、易躁易怒、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5 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医护措施基础上加用耳尖放血疗法与中药足浴治疗阴虚阳亢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可显著降低血压,减轻眩晕、头痛等症状,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耳穴压豆联合耳尖放血治疗高血压急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高血压急症患者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耳穴压豆联合耳尖放血治疗,两组均治疗48 h。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症状评分、血压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头痛、眩晕、急躁的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0.5 h、1 h、6 h、24 h、48 h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时间点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78%(44/45),高于对照组的93.33%(42/45)(P<0.05)。结论 耳穴压豆联合耳尖放血治疗高血压急症患者能够快速改善其临床症状,平稳、有效降低血压,提高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平肝降压操、耳穴贴压联合西药治疗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EH)伴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2例肝阳上亢型EH伴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健康宣教及西药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平肝降压操联合耳穴贴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24 h动态血压及血浆皮质醇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33/3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22%(26/3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及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日间收缩压、舒张压及观察组夜间收缩压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日间收缩压、舒张压及夜间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及观察组夜间舒张压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日间、夜间血浆皮质醇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日...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耳尖放血的即时降压效果。方法对6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耳尖放血配合针刺留针方法,对照组单纯用耳尖放血方法,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并比较两组治疗后的降压效果。结果观察组收缩压下降(18.17±4.80)mmHg,舒张压下降(10.67±2.99)mmHg;对照组收缩压下降(11.50±3.66)mmHg,舒张压下降(6.97±2.92)mmHg;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降压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耳尖放血及耳尖放血配合针刺均有即时降压效果,而以耳尖放血配合针刺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孙龙  董致郅  王革生  王健 《陕西中医》2023,(8):1061-1064
目的:探究凉血散瘀汤对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患者中医症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7例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48)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n=49)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凉血散瘀汤,比较两组疗效、中医症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ADL评分。结果:中药组治疗有效率97.96%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两组治疗前中医症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药组治疗后眩晕、头痛、心悸怔忡、胸闷中医症候积分较对照组低(均P<0.05);中药组治疗后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中药组治疗后ADL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凉血散瘀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患者可改善其中医症候,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西药合用治疗脑出血恢复期的疗效。方法: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两组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通瘀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MMSE及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MMSE及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药合用治疗脑出血恢复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针灸治疗脑出血恢复期的疗效。方法 选取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2020年7月—2021年7月接诊的78例脑出血恢复期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稳定血压、脱水、抗感染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针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哥斯拉昏迷评分(GCS)。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GCS评分均升高(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灸治疗脑出血恢复期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愈率,改善神经功能,促进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高血压性脑出血接受耳尖放血疗法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7年9月该院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70例,随机抽签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5例,后组接受常规护理,前组接受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耳尖放血疗法护理,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症状积分、预后GC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2.35±1.17)d,对照组住院时间为(20.64±2.46)d(P0.05)。结论耳尖放血疗法护理高血压性脑出血能够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护理效果,可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自拟清热通瘀方辅助西药治疗急性脑出血(瘀热阻窍证)疗效观察及对实验室指标的影响。方法患者12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药物保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自拟清热通瘀方治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GCS)、日常活动能力Bartel指数(ADL-BI)、炎性细胞因子及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近期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GCS评分及ADL-BI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及本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丙二酫(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本组治疗前(P0.05)。结论自拟清热通瘀方辅助西药治疗急性脑出血瘀热阻窍证可有效改善临床证候,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提高生活工作质量,抑制机体炎性因子释放,并有助于拮抗异常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0.
何民  林梅瑟  蒋芙苓  吴静 《新中医》2021,53(16):158-162
目的:观察耳尖放血联合耳穴埋豆辅助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高血压病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3组及治疗组各30例。对照1组给予常规西药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对照2组在对照1组的基础上采取耳尖放血治疗,对照3组在对照1组基础上采取耳穴埋豆治疗,治疗组在对照1组基础上给予耳尖放血联合耳穴埋豆治疗。治疗5 d后,观察比较4组临床疗效、血压水平、中医证候积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2组与对照3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均优于对照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4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3组(P0.05);对照2组与对照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中医症候积分均低于对照1组(P0.05)。治疗前,4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d、2 d、3 d、4 d、5 d,4组DBP、SB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 d、5 d,治疗组DBP、SBP水平均低于对照1组、对照2组和对照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各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采用耳尖放血联合耳穴埋豆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能提高临床疗效,缓解临床症状,有效降低血压,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调神潜阳"针刺法对伴有高血压的卒中相关睡眠障碍(SSD)患者清晨血压、睡眠质量以及脑卒中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脱落1例),两组均施以醒脑开窍针刺法(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观察组加用"调神潜阳"针刺法,针刺百会、四神聪深纳久留针5 h。每日针刺1次,每周5次,共治疗30次。检测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清晨血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清晨收缩压(SBP)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清晨舒张压(DBP)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清晨SBP、DBP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PQSI总分、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P<0.05),且观察组PQSI总分、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P<0.05),NIHSS减分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醒脑开窍针刺法基础上,加用"调神潜阳"针刺法可明显改善伴有高血压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联合西药治疗老年"H型"高血压(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老年"H型"高血压(气虚血瘀证)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及叶酸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方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2组患者诊室血压水平、血压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诊室血压(CBP)比较:观察组收缩压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91.67%,优于对照组的81.25%;2组中医证候比较:观察组各单项有明显改善(P0.05),2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安全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方联合西药治疗老年"H型"高血压病(气虚血瘀证),可降低血压水平,提高血压达标率、降低中医证候、症状积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王志刚  程俊伟 《世界中医药》2020,15(1):81-84,89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汤加减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肝阳上亢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神经递质节律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肝阳上亢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达到病例选择范围的93例患者按照治疗药物不同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9)。对照组采取西药基础治疗,观察组采用西药基础治疗+天麻钩藤汤加减治疗。疗程结束后,观察2组血压水平、神经递质节律、中医症状积分。结果:1)观察组晨起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晨起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舒张压、24 h平均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神经肽Y、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血管加压素、强啡肽-A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物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甘氨酸、γ-氨基丁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天冬氨酸、谷氨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观察组治疗后中医症状总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原发性高血压肝阳上亢型患者,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增加天麻钩藤汤加减治疗,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神经递质节律的恢复,调节血压,同时对降低中医症状积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腑醒神汤辅助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和凝血功能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6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神经内镜治疗,观察组采用通腑醒神汤辅助神经内镜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评分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半身不遂、偏身麻木、言语謇涩、口歪眼斜、头晕目眩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丙二醛(MDA)、内皮素(ET)、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凝血功能指标水平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MDA、ET、MMP-9、NSE、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低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P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腑醒神汤辅助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有效减轻临床症状体征,可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升降散加味穴位贴敷对痰热型高血压病患者24 h动态血压的影响。方法将石家庄市中医院2018年9月—2019年9月门诊及住院治疗的1~2级高血压病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口服,治疗组患者在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的基础上加用升降散加味穴位贴敷,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动态血压的变化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的白天平均收缩压(dM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M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M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MDBP)、24 h平均收缩压(24hMSBP)、24 h平均舒张压(24hMDBP)、血压负荷(BPL)、血压变异性(BPV)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均<0.05),治疗后的平滑指数(SI)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nMSBP、24hMSBP、夜间收缩压负荷(nSBPL)、24 h收缩压负荷(24hSBPL)、夜间收缩压变异性(nSBPV)、24 h收缩压变异性(24hSBPV)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的夜间收缩压平滑指数(nSBP-SI)、24 h收缩压平滑指数(24hSBP-S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均<0.05)。结论升降散加味穴位贴敷对痰热型高血压病患者具有降低全天血压水平、改善血压波动、平稳降压的作用,尤其在改善夜间收缩压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高血压合并焦虑症肝郁化火型患者中,解郁平肝汤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将江西省宜黄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高血压合并焦虑症肝郁化火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治的时间为2017年2月—2019年3月,以抽签法的形式将其分为治疗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接受解郁平肝汤治疗)和常规组(西医的对症治疗),各30例。将2组干预后的血压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常规组的白天收缩压、夜间收缩压、白天舒张压、夜间舒张压水平较治疗前低(P<0.05);治疗组的白天收缩压、夜间收缩压、白天舒张压、夜间舒张压水平较治疗前低(P<0.05);治疗组的白天收缩压、夜间收缩压、白天舒张压、夜间舒张压水平较常规组低(P<0.05)。治疗后,较之常规组,治疗组的中医症状评分低(P<0.05)。结论解郁平肝汤可以有效控制高血压合并焦虑症肝郁化火型患者,使得白昼血压与夜间维持在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17.
申世军 《河南中医》2020,40(3):396-399
目的:观察自拟补血醒脑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恢复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气虚血瘀型恢复期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拟补血醒脑汤。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优良率为71.43%,观察组优良率为88.57%,两组患者优良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BI评分、GQOLI-74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血醒脑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恢复期脑梗死,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血液黏滞状态及神经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活血化痰通络方早期治疗风痰瘀阻证急性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8年8月1日—2019年9月30日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240例风痰瘀阻证急性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活血化痰通络方治疗2周。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神经功能(NIHSS评分、MRS评分、BI,随访3个月后再次评估)、中医证候要素积分、血黏度[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FIB)]、血脂指标[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分析NIHSS评分、血黏度及血脂水平与中医证候要素的相关性,统计2组治疗2周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治疗2周后及治疗3个月后NIHSS评分、MRS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BI均显著升高(P均<0.05);且2组治疗3个月后NIHSS、MR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2周后(P均<0.05),BI明显高于治疗2周后(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2周后及治疗3个月后NIHSS评分、MRS评分更低(P均<0.05),BI更高(P均<0.05)。2组治疗后内风、痰湿、血瘀积分及总积分,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及FIB、TC、TG、LDL-C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HDL-C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NIHSS评分、全血黏度均与内风、痰湿、血瘀积分及总积分呈正相关(P均<0.05),血浆黏度与痰湿、血瘀积分及总积分呈正相关(P均<0.05),TC与痰湿积分呈正相关(P<0.05),HDL-C与内风、痰湿积分及总积分呈负相关(P均<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102/120),对照组为76.7%(92/1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NIHSS评分、血黏度及血脂与风痰瘀阻证急性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患者中医证候要素相关,活血化痰通络汤可有效减少患者中医症状,降低血黏度,调节血脂代谢,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远期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血府逐瘀汤对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血府逐瘀汤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管内皮因子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水平、疗效、血压以及中医证候积分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 5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2. 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舒张压和收缩压均下降,且观察组舒张压和收缩压下降较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患者的血管内皮因子NO水平升高,而ET-1水平下降,且观察组血管内皮因子水平的变化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较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血府逐瘀汤能显著升高高血压患者的血清NO水平、降低ET-1水平,有效降低患者血压,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联合平衡针灸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脂糖代谢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联合平衡针灸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血压水平、中医证候积分、脂糖代谢、睡眠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9.74%(35/3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26/39)(P<0.05)。2组患者治疗8周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8周后睡眠障碍、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入睡时间、催眠药物等睡眠质量评分以及急躁易怒、眩晕、头痛、腰膝酸软、失眠健忘及耳鸣等中医症状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8周后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三酰甘油(TG)降低,高密度脂蛋白(HDL-C)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8周后空腹血糖、TG、TC、LDL-C低于对照组,HDL-C则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给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联合平衡针灸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脂糖代谢及睡眠质量,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较少,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