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综述山茱萸中环烯醚萜苷类的相关研究进展,分别阐述环烯醚萜苷类的化学成分、环烯醚萜苷的提取分离和含量测定及其药理作用,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翼首草为藏族常用药材,本文主要综述了藏药翼首草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其中具有抗肿瘤活性的主要为三萜皂苷和环烯醚萜苷,并系统地阐述了三萜皂苷和环烯醚萜苷的抗肿瘤活性及其研究进展,以期为翼首草的研究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戴瑶瑶  闫滨滨  颜雨豪  王升  郭兰萍 《中草药》2023,54(9):2993-3003
环烯醚萜类化合物是玄参主要活性成分之一,根据化学结构将其分为环烯醚萜苷和非苷环烯醚萜两大类。并以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过程为基础,推测脱羧环烯醚萜苷途径为玄参中环烯醚萜苷类主要生物合成途径。相关研究表明,哈巴苷、哈巴俄苷和桃叶珊瑚苷等成分在抗脑缺血、降血糖、保护心肌细胞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仍有大部分环烯醚萜类成分的药理作用并不明晰。通过对玄参中环烯醚萜类化学成分的种类、生物合成技术以及药理作用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为玄参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建立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致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细胞模型,观察山茱萸有效部位、生地有效部位及其配伍组合对糖基化终末产物致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以确定最佳配伍组合物。方法:体外培养肾系膜细胞,当细胞贴壁生长至80%~90%时,(1),用浓度为50、100、200、400mg/L的山茱萸各部位(环烯醚萜苷、三萜酸、多糖)、生地各部位(环烯醚萜苷、多糖、寡糖)进行干预,然后加入200mg/L的糖基化终末产物刺激,24 h后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筛选出活性较强的部位。(2),将活性较强的部位山茱萸环烯醚萜苷和三萜酸(A)、生地环烯醚萜苷(B)按1:0、0:1、1:1、1:2、2:1进行配伍组合(分别为A1、B1、A1B1、A1B2、A2B1),以浓度为25、50、100mg/L生药及含药血清进行干预,加入200mg/L的AGEs刺激,24 h后检测细胞增殖情况以及细胞上清液中纤维连接蛋白(FN)、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Coll-Ⅳ)水平。结果:(1)山茱萸环烯醚萜苷部位、山茱萸三萜酸部位与生地环烯醚萜苷部位活性较强,具有显著抑制糖基化终末产物致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作用。(2)配伍组合物(A1、B1、A1B1、A1B2、A2B1)生药及含药血清均能够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其分泌纤维连接蛋白、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的水平,并呈一定量效关系。结论:山茱萸环烯醚萜苷部位、山茱萸三萜酸部位、生地环烯醚萜苷部位及其配伍组合能够明显抑制糖基化终末产物致肾系膜细胞增殖及其分泌的纤维连接蛋白、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水平,减少细胞外基质沉积,其中配伍组合A2B1抑制效应最强,为最佳配伍组合。  相似文献   

5.
栀子环烯醚萜苷治疗脑缺血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 探讨近几年来栀子环烯醚萜苷治疗脑缺血损伤的作用机制,为栀子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 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并进行归纳、总结。 结果: 环烯醚萜苷类成分是栀子药材的主要化学成分。研究表明,它不仅有明显的保肝利胆、解热、镇静等作用,而且对缺血性脑损伤亦有保护作用。关于栀子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较多,其作用机制是多方面的。 结论: 栀子环烯醚萜苷治疗脑缺血损伤的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肉苁蓉为列当科植物,化学成分多样,含有苯乙醇苷类、环烯醚萜及其苷类、糖类、挥发性成分等。其药理作用丰富,具有抗衰老、抗氧化、抗痴呆、抗疲劳、润肠通便等多种药理作用。系统地总结肉苁蓉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有利于为肉苁蓉的临床应用和药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金银花中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银花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常用中药,具有清热解毒、宣散风热的功效,集中分布于河南、山东、广东等地。金银花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有机酸类、黄酮类、环烯醚萜苷类、三萜皂苷类、挥发油类以及其他各种成分。金银花的药理作用主要为抗炎解热,抗肿瘤,抗菌抗病毒,抗衰老抗氧化,降低血糖,保肝,保护肺脏,神经保护作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以及抗血小板聚集等。因其具有丰富的药理作用,药用价值高,常可与多种其他药物配伍用于多种方剂之中,临床应用广泛,社会需求量大。本文通过查阅近几年金银花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方面的相关文献,了解到多名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并从金银花中首次分离得到多种新的化学成分且对金银花的药理作用机制进了详细研究,因此通过整理相关研究结果,对其进行归纳总结,为更多人认识并了解金银花的最新研究进展提供参考,也可为金银花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女贞子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女贞子含有齐墩果酸、对羟基苯乙醇苷类、裂环环烯醚萜苷类,以及磷脂、多糖、挥发油、微量元素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保肝、抗炎、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抗衰老、对缺氧/缺糖损伤神经细胞的保护等多种药理作用.通过综述近年来女贞子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概况,以期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女贞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肉苁蓉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主要为苯乙醇苷类、环烯醚萜及其苷类、木脂素及其苷类成分,它具有抗疲劳、抗辐射、抗衰老、提高性功能和增强学习记忆力等多种功能。结合近10年的文献,本文就肉苁蓉属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了阐述,为肉苁蓉属植物的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为中药材的质量保证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药地黄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化学成分研究取得较大进展,对近几年来有关地黄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整理探讨,化学成分主要有环烯醚萜及其苷类、紫罗兰酮类、苯乙醇苷类、糖类等,主要成分梓醇、地黄多糖、地黄苷等具有不同药理作用,临床作用包括血液、免疫系统、降糖、抗炎和抗肿瘤等作用,地黄的相关研究成果进一步提高了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马鞭草为中国传统中药,具有活血散瘀、解毒、利水、退黄等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水肿、疟疾、黄疸、肝炎、咳嗽、流行性感冒等症的治疗。马鞭草所含化学成分众多,其中黄酮类、环烯醚萜类、苯乙醇苷类、三萜类、挥发油类等成分为其主要活性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马鞭草具有抗炎、抗病毒、抗菌、镇咳、抗肿瘤及调节免疫等作用。文章总结了近20年来国内外有关马鞭草化学成分、药理及毒性相关文献,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马鞭草的药物开发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He JN  Liu X  Mou ZL  Zhan HY  Zhang ZQ 《中药材》2011,34(7):1118-1122
目的:建立微波辅助提取、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山茱萸中马钱苷、獐芽菜苷及山茱萸新苷3种环烯醚萜苷的方法。方法: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微波功率、提取溶剂以及料液比等提取条件;应用Agilent TC-C18柱分离,以水和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40 nm。结果:最佳微波提取工艺为:以体积分数72%的乙醇作溶剂,液料比15 mL/g,在微波功率400 W下提取10 min,连续提取两次;3个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4),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68%、98.24%和98.29%。结论:所建立的微波辅助提取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山茱萸药材中3种环烯醚萜苷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13.
藏族药兔耳草属药用植物资源充足,品种丰富,具有行血解毒,清热调经的功效,在藏族医药体系中应用广泛,是藏族药中常用的上品药材,在多种方剂中作为主药。但目前兔耳草属药用植物的研究报道较少,其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革叶兔耳草Lagotis alutacea,短穗兔耳草L.brachystachya,短管兔耳草L.brevituba,圆穗兔耳草L.ramalana,云南兔耳草L.yunnanensis这几个种的兔耳草属植物的药理和化学成分的研究,其他种的兔耳草属植物罕见报道。目前研究表明,兔耳草属药用植物含有黄酮类、环烯醚萜苷类、苯丙素苷类、甾体类、三萜类等多种化学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抗氧化、抗菌、抗肿瘤、抗肝损伤、抗炎、抗痛风等多种药理活性。兔耳草属药用植物应用前景非常广阔,但对其的研究开发较少。本文搜集了对近年来兔耳草属植物的资源分布、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在藏族医药体系的应用进行系统的文献综述,以期为其临床合理应用和深入开发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网络检索、分类与汇总的方法对国内外文献中报道的山茱萸环烯醚萜苷类化学成分进行综述,并对其中含量最高的马钱苷与莫诺苷的药理作用及药物动力学特点进行总结,其药理作用表现为抑制神经退行性病变(抑制Ca2+失衡、抗氧化应激的损伤、神经保护作用、抑制细胞凋亡、抗炎)、抗血栓、抑制黑素、治疗糖尿病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Rhizoma Picrorhizae (RP)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hich has always been used to treat many diseases like infantile epilepsy and malnutrition. In modern applications, it has been used to treat hepatitis B and various liver injuries with remarkable curative effects. So far, more than 90 chemical components have been reported in RP, mainly including iridoid glycosides, cucurbitacins, phenylethanoid glycosides, and phenolic glycosides. Among these, iridoid glycoside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active ingredients, and about 30 such compounds have been isolated at present. In pharmacology, RP is beneficial to the choleresis, liver protection, anti‐inflammation, asthma relief, immune regulation, and protection of heart, brain, kidney, and other organs. There have been many investigations on this medicinal herb in recent years, and it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in the medicine domain. In this paper, through systematically consulting the relevant books and electronic databases, we analyzed, arranged, and summarized the available information on this herb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its further research.  相似文献   

16.
祖先鹏  林璋  谢海胜  顾彧  张卫东 《中草药》2017,48(18):3847-3863
通过检索假马齿苋Bacopa monnieri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的相关文献,发现其化学成分类型主要包括三萜及其苷类、黄酮类、苯乙醇苷类、甾醇类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假马齿苋对中枢神经、心血管、消化、呼吸、内分泌等系统均有一定的影响,此外还具有抗炎镇痛、抗氧化、降血糖、抗肿瘤、抗微生物以及肝肾保护等药理活性。现对该植物的化学成分以及药理活性进行综述,为其后期深入研究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根据不同树龄山茱萸果实品质形成的动态变化,确立山茱萸的最佳采收期,为山茱萸生产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测定不同树龄和同树龄山茱萸在不同生长时期果实中浸出物含量及马钱苷含量,明确山茱萸果实品质形成的动态变化,并结合不同生长时期单位面积山茱萸干燥果肉的化学成分的产量来确定山茱萸的最佳采收期。结果不同树龄山茱萸干燥果肉中化学成分含量以每20~30年为一个周期呈现出高低起伏,其中以20~30年,50~70年,100年以上最高;同树龄山茱萸单位面积产量及浸出物含量随生长期呈上升趋势,马钱苷含量呈M形曲线变化,且均到10月下旬趋于稳定。结论山茱萸果树每隔20~30年进行一次结果枝组的更新,在结果枝组更新期内(30~50年,80~100年)果实品质与产量均有所降低;山茱萸果实的最佳采收期为10月下旬(即霜降)之后;山茱萸果实的颜色与其化学成分含量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中药玄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雄  黄嬛 《中医药导报》2007,13(10):103-105
文章综述了玄参近年来在化学成分、药理活性、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化学成分主要含有环烯醚萜、苯丙素苷、有机酸及挥发油等;药理研究显示玄参具有保肝、抗血小板聚集、抗缺血、抗氧化等作用;其质量控制方法主要以所含主要成分哈帕苷和喻帕俄苷等作为药材和制剂的质量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