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银耳栽培     
银耳栽培丁湖广(福建省古田县食用菌协会352200)银耳,又称白木耳、雪耳,近年来国内外市场销量越来越大。为了进一步发展银耳生产,这里特介绍栽培关键技术。1选择对路品种,把好菌种质量银耳菌种质量要求:(1)菌龄12~18天为宜;(2)菌瓶内白色菌丝纽...  相似文献   

2.
不同栽培基质下碧玉兰光合指标日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5种不同栽培基质对碧玉兰光合指标日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基质栽培的碧玉兰,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及气孔导度的日变化趋势基本呈“双峰”曲线。在基质Ⅳ(1/4树皮+1/4泥炭+1/4水苔+1/4陶粒)中栽培的碧玉兰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及气孔导度变化值相对较大,其次是基质Ⅲ(1/2树皮+1/4泥炭+1/4水苔),两者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综合来看,基质Ⅳ最适宜碧玉兰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生态系统中生境斑块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嵌于周边景观基质中。生境内种群赖以生存的资源和环境条件不仅取决于生境本身,更与景观基质组成与结构紧密关联。黑颈鹤是青藏高原的旗舰物种,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高寒湿地是全球最大的黑颈鹤越冬地,为其提供了良好的觅食生境。厘清该区域黑颈鹤觅食生境选择如何受景观基质组成结构的影响,对于青藏高原旗舰物种保护以及流域生态系统综合治理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以遥感影像和实地黑颈鹤种群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景观基质多尺度缓冲区构建、相关分析以及Maxent模型,分析2000-2020年雅江中游河谷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日喀则片区)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和觅食地生境特征及其与黑颈鹤种群的关系,探究景观基质对黑颈鹤觅食地选择的影响,并利用关键生境因子模拟黑颈鹤生境适宜性分布。通过分析发现:(1)时间尺度上,雅江中游河谷耕地面积先增加后下降,滩地持续减少;空间尺度上,觅食黑颈鹤种群呈东多西少的集群分布特征,其分布范围与河谷内耕地分布基本吻合;(2)景观基质对黑颈鹤觅食地选择影响显著。景观结构上,黑颈鹤偏好连通性好、优势度高的景观基质;景观组成上,偏好基质中耕地和水域类型,这与黑颈鹤的觅食习性及对环境安全的生态位需求有关;(3)景观基质结构组成对黑颈鹤觅食地选择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尺度效应。景观基质结构影响最显著的空间尺度为1500-2000m。但基质中耕地、草地和水域等景观组成要素对黑颈鹤的影响具有不同空间尺度效应,分别为1500m、3000m和4000m;(4)通过模型模拟,揭示出黑颈鹤适宜生境面积先增后减,但总体较2000年呈上升趋势,且基质中觅食地与耕地的距离、水域斑块密度和偏好景观组成的优势度始终是生境适宜性解释率最高的景观因子。本研究揭示出,该区域乡村规划应该统筹优化黑颈鹤栖息生境及其景观基质中的作物生产以及居民生活,形成以黑颈鹤旗舰物种保护为核心的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综合管理模式,从而增强青藏高原高寒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同时也为深入研究物种生境选择机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滇重楼须根腐解产物对其根际土壤酚酸物质种类和含量的影响,为滇重楼连作障碍形成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室温盆栽法,以未栽培过滇重楼的沙壤土为栽培基质,研究滇重楼须根腐解对根际土壤酚酸类物质种类和含量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滇重楼根际土壤中主要含有香草酸(VA)、丹参素(DSU)、对香豆酸(PCA)和对羟基苯甲酸(PHA)四种酚酸物质,其中DSU含量最高,PCA含量最低,随着根际土壤中滇重楼须根施用量的增加,同一年生滇重楼幼苗的根际土壤中上述四种酚酸物质含量逐渐升高,且对不同滇重楼年生的影响不同,呈现随着种苗生长年限的增加而根际土壤中四种酚酸物质分量增加的趋势。相关性分析发现,VA与PCA、DSU与PHA、VA与PCA以及PHA与VA和PCA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这说明滇重楼根际土壤中四种酚酸物质的积累相互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结论:滇重楼根际土壤中酚酸物质主要来源于残留须根的腐解,是人工栽培滇重楼连作障碍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故在采摘人工栽培滇重楼时应尽量避免大量须根被遗留在土壤中而影响下一茬植物的生长发育,尤其是滇重楼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5.
汪乔  王祥锋  杨晓君  郭玉峰  周婷  朱孟娟  王丽 《菌物学报》2021,40(12):3182-3195
以3种林木枝条废弃物(金银花、松木、杨木)作为栽培基质,对4株综合性状较优异的肺形侧耳菌株进行栽培,测定不同栽培基质的肺形侧耳子实体中粗蛋白、水解氨基酸、游离氨基酸、总糖及5′-核苷酸组成与含量,研究不同菌株、不同栽培基质下肺形侧耳子实体营养成分及呈味物质的含量,以柞木+棉籽壳传统栽培基质作为对照。结果表明不同菌株之间、不同栽培基质之间肺形侧耳子实体的营养成分及呈味物质都具显著差异,其中以金银花作为栽培基质时,菌株P2、P3、P45子实体粗蛋白和水解氨基酸含量在4种基质中最高;以松木作为栽培基质时其游离氨基酸总量在4种基质中普遍最高;所有样品中的等鲜浓度值(EUC)范围为67.91-146.13g MSG/100g,其中以金银花为基质的菌株P3子实体EUC值最高,而以柞木+棉籽壳为基质的菌株P7子实体EUC值最低。本研究可为基于各地农林废弃物开展肺形侧耳的栽培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为适应国内期刊业发展的新趋势,为与国际期刊业接轨,我刊决定自2000年第1期开始将开本改为大16开(210mm×297mm)。开本改变后,我刊封面的图案也将作相应的改变。现决定在广大读者中征集2000年封面设计方案。此次活动的具体安排如下:1.征集时间:自本启事发布之日起至1999年7月10日止。2,封面设计要求:(1)简洁,美观,庄重;(2)封面图案要求具有科学性,能反映我刊的学科特色;(3)封面内容除设计者提供的图案外,还应包括中英文刊名,主办单位(中国昆虫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年,…  相似文献   

7.
韩美玲  杜娟  安琪  李丛胜 《菌物学报》2018,37(8):1100-1108
为了比较糙皮侧耳栽培种在不同常规栽培基质上的漆酶活性,分析更适合糙皮侧耳生长的栽培基质,以1株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栽培菌株为研究材料,研究在固态和液态发酵条件下添加木屑、玉米芯和棉籽壳这3种栽培基质后,对其产漆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培基质对糙皮侧耳漆酶活性具有极显著的影响(P<0.001);不同发酵方法对糙皮侧耳漆酶活性也具有极显著的影响(P<0.001),仅第2天差异不显著。固体发酵与液体发酵条件下,糙皮侧耳在棉籽壳培养基上所检测到的漆酶活性均高于在木屑或者玉米芯培养基上,表明棉籽壳对提高糙皮侧耳漆酶活性的诱导能力更强。此外,糙皮侧耳在棉籽壳培养基上能够快速分泌漆酶,表明棉籽壳对缩短糙皮侧耳漆酶分泌时间的诱导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正五聚素蛋白 3(PTX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运用 Oncomine、GEPIA分析PTX3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通过GEPIA分析PTX3表达与NSCLC患者生存期的相关性,利用CCLE分析 PTX3在 NSCLC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从CCLE下载NSCLC相关基因芯片并用 R语言筛选 PTX3共表达基因,利用基因本体(GO)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对 PTX3 相关共表达基因进行功能注释。结果:Oncomine和GEPIA 数据库中分析显示 PTX3 基因在NSCLC组织中显著低表达(P<0.05);利用GEPIA数据库生存分析功能发现,PTX3高表达与NSCLC预后呈负相关(P<0.05);在CCLE数据库里利用 R 软件共筛选出 105个NSCLC中与PTX3共表达的基因,GO功能富集分析表明,PTX3相关性蛋白主要定位于黏着斑、细胞-基质黏着连接及细胞间连接等,主要参与细胞外基质、细胞外结缔组织、细胞-基质粘附及上皮细胞发育等生物过程。KEGG分析显示PTX3共表达基因主要参与紧密连接、调节肌动蛋白骨架及JAK-STAT信号通路等。结论:PTX3基因在NSCLC组织中低表达,PTX3表达与NSCLC患者预后相关,可能作为NSCLC患者预后评估的分子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9.
高吸水树脂是一种能吸收并保持大量植物所需水分和营养成分的,并可重复利用的高分子吸水材料。本实验通过60Coγ射线辐射诱导丙烯酰胺,得到一种新型耐降解吸水树脂。为研究新型吸水树脂对园艺作物吊兰的生长及氮素养分吸收的影响,探索其作为栽培基质-水晶泥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采用室内盆栽模拟试验,通过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大(0.75 cm)、中(0.5 cm)、小(0.25 cm)三种粒径水晶泥基质对园艺作物吊兰体内氮素分配及其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小粒径水晶泥基质栽培下,叶部的吸氮量占比最大,达到52.169%,增加其观赏性;其次,小粒径水晶泥基质栽培下,吊兰对氮素养分的利用效率最高,达到了32.397%,但与其他两处理间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介绍红掌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论述了红掌的栽培管理方法、病虫害及防治方法,进而做出了产后处理,为红掌的生长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说明:此处题号为原试卷中的号) 第1卷(选择题,共90分)选择题:下列选择题各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共有30个选择题,每一选择题3分,共90分。四.多姿多彩的生物,使地球充满生机,人类的生存和 发展同生物息息相关。绿色植物作为生物界的重要 成员,它对人类的贡献更是不可估量的。17.DNA是控制遗传性状的主要物质。在绿色植物的 细胞内,它分布在 A.细胞核、细胞质基质 B.细胞核、核糖体 C.细胞核、内质网 D.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18.绿色植物在暗室中不能 A.生长B.呼吸 C.合成叶绿素D.…  相似文献   

12.
30年前开始的口服补液治疗(oralrehydrationtherapy,ORT)拯救了数百万腹泻病患者的生命而成为本世纪最大的医学成就。许多经典试验利用复杂碳水化合物(大米、小麦、绿豆等)作为口服补液(oralrehydra-tionsolution,ORS)中代替葡萄糖的基质[15]或降低葡萄糖-电解质ORS的渗透性[62],显示出一些重要的临床益处:减少粪便量、缩短腹泻病程和降低ORS摄入量,并提出解释该临床益处生理机制的一些可能增效因子(1)增加基质的可用性;(2)葡萄糖聚合体(gluc…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究SIRT7基因琥珀酰化修饰对肝癌患者的生存、免疫浸润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分析法对SIRT7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进行分析;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其转染效果。结果:(1)生物信息分析结果显示:SIRT7在多种肿瘤(包括肝癌)组织中呈高表达(P<0.05);SIRT7的表达与肿瘤的生存曲线相关(P<0.05);肝癌患者的SIRT7相对表达量与其预后相关,高表达组肝癌患者的总生存情况(P=0.017)和无进展生存情况较低表达组缩短(P=0.004);免疫浸润和肿瘤微环境分析结果显示,SIRT7表达水平与多数免疫细胞浸润水平、肿瘤微环境(ESTIMATES core)均有明显负相关。(2)Western blot显示,SIRT7在肝癌细胞中表达高于正常细胞。因此,SIRT7 可作为肝癌的潜在预后标志物。结论:SIRT7表达水平与肝癌(HCC)患者的预后、免疫细胞浸润性、肿瘤微环境免疫细胞和基质细胞浸润等相关。  相似文献   

14.
红掌品种亲缘关系SRA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分子标记,从100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 26对多态性高、条带清晰的SRAP引物,对33个红掌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如下:(1)26对引物共扩增出366条条带,其中有314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为85.79%。引物组合产生的条带数在9~23之间,平均每对引物组合扩增出14.1条和12.1条多态性条带。(2)根据SRAP扩增结果,利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33份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55~0.94之间,在遗传相似系数0.786处可将33个红掌品种分为5个类群。结果表明,供试品种遗传多样性丰富,本研究为品种鉴定和杂交育种提供了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5.
培养基质碳氮比显著影响食用菌菌丝生长及子实体生长发育。广叶绣球菌是一种珍贵的食药用真菌,前期研究发现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对碳源的需求较多。本研究采用松木屑、复合氮源作为栽培原料,研究基质碳氮比对绣球菌菌丝生长及子实体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不同碳氮比(C/N)的栽培基质对菌丝生长速度无显著影响,但是随着C/N比值的增加,子实体形成期逐渐延长,子实体形成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基质C/N在48.8-55.9之间时,采收率较高,在80-90d内,达到采收标准的菌袋比例分别为83.7%和81.4%。当基质C/N为43.4时,鲜菇产量最高,但外观品质受影响。综合考虑生产成本及效率,采用松木屑和复合氮源作为栽培原料、适宜的基质C/N为48.8时,绣球菌子实体形成期为64d,子实体形成率为95%且较为集中,鲜菇平均产量为231g/袋(76%集中于200-260g/袋),整个生产周期为84d。本研究结果表明绣球菌具有“高碳低氮”的营养生理特性。  相似文献   

16.
北方地区不同基质对辣木幼苗生长的影响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高寒地区设施条件下,不同基质对多油辣木(Moringa oleifera Lam.)及其两个改良种PKM1、PKM2的苗木生长阶段株高、地径、形态解剖等特征的影响,筛选适宜的栽培基质。结果表明,珍珠岩+园土+腐殖土(1:2:1,T1)、草炭+河沙+腐熟蘑菇基料(3:1:1,T2)、园土+腐殖土+草炭+河沙(2:1:1:1,T3)、园土(CK)4个基质中,T2基质最适宜辣木生长,其有机质高达49.97 g·kg-1、孔隙度76.84%、容重为0.58 g·cm-3、速效N、P、K等肥力指标也显著高于其它处理(P<0.05);在T2基质中,辣木生长速度显著快于其它处理(P<0.05),定植71 d多油辣木、PKM1、PKM2三个品种株高依次是80.2、115.67、81.0 cm,较园土(CK,T4)分别增长了38.3%、25.7%、28.6%;地径依次为13.27、17.47、15.08 mm,较对照分别增粗了32.0%、14.6%、39.0%;T2处理的地上部分的发育最快,60 d茎表皮完全死亡、破裂,最外层形成周皮,韧皮纤维及木质部较其它处理发达;结合基质的8个向量因子与辣木株高、地径相关性分析,可知:有机质含量高、通气性、保水性及供肥能力较好的基质更加适宜辣木生长,各因子对辣木生长影响大小顺序依次为有机质、速效钾、含水率、孔隙度、容重、碱解氮、速效磷(P<0.05)。  相似文献   

17.
【背景】栽培基质的利用是广叶绣球菌(Sparassis latifolia)栽培中重要的生理过程,但栽培过程中基质代谢物的变化尚不清楚。【目的】通过不同生长阶段栽培基质中差异代谢物分析挖掘关键代谢物,为广叶绣球菌基质利用机理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利用UHPLC-MS/MS技术分析广叶绣球菌菌丝(Myc)、原基(Pri)和子实体(FB)生长阶段栽培基质中代谢产物的变化,通过不同数据库进行代谢物注释并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LC-MS/MS技术检测不同发育阶段绣球菌中植物类激素含量。【结果】三个不同栽培阶段基质中共鉴定出代谢产物1 360个。不同比较组(Pri vs. Myc、FB vs. Myc和FB vs. Pri)间共有的差异代谢产物179个,含量最高的50个代谢物主要包括氨基酸、脂质、吡喃酸、吡喃酮和植物类激素等物质。其中氨基酸含量在Myc、Pri和FB阶段基质中逐渐降低,而吡喃酸和吡喃酮类化合物含量逐渐升高。植物类激素中的赤霉素在Pri和FB阶段基质中含量较高,茉莉酸在Myc阶段基质中含量较高。对不同发育阶段绣球菌植物类激素进行检测,发现赤霉素GA7仅在原基中检测到,1...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鼎湖山紫背天葵人工栽培适宜的生长基质和气候条件,以组培球茎为材料,比较了自然气候条件下几种混合基质处理对植株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配比混合基质的pH值、有机质和铵态氮含量对球茎萌芽和植株的生长均有显著的影响,适合的pH缓冲范围在3.5~4.5之间,表明紫背天葵为喜酸植物。添加黄泥的基质并不适合紫背天葵的生长;泥炭土+珍珠岩(3:1)混合基质较适宜于紫背天葵的生长,球茎萌芽率达到88%,植株的须根、球茎、叶和株高等指标表现良好。结合栽培物候期分析,球茎的萌芽期在当年11月~次年1月,生长适温在16~25℃之间,相对湿度为90%~95%。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对秦岭南麓野生萱草资源进行保护和开发利用。方法:从已收集的野生萱草属植物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种质材料,以黄花菜栽培种‘沙苑花’为对照,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对萱草属植物花蕾中酚酸类和黄酮类化合物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对7种酚酸类物质检测表明,野生材料的绿原酸、丁香酸、香草酸、对香豆酸、阿魏酸含量较栽培种低;但没食子酸和香豆酸的含量较栽培种高,其中野生‘萱草’的没食子酸和香豆酸含量分别是栽培种的1.57倍和1.59倍。在黄酮类物质中,野生材料的儿茶素含量低于栽培种;野生‘大苞萱草’的总黄酮和芦丁含量较栽培种低;但野生材料的槲皮素含量均高于栽培种,其中野生‘萱草’和‘大苞萱草’的平均含量分别是栽培种的1.99倍和2.56倍。结论:在秦岭南麓萱草属植物中,野生材料的没食子酸、香豆酸、总黄酮、槲皮素含量高于栽培种,且绿原酸、总黄酮和儿茶素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的萱草材料,故应加强对该地区野生萱草属植物资源的调查收集和开发利用,这将对丰富萱草资源多样性和营养品质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地被菊不同基质的扦插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基质对地被菊扦插繁殖的影响。采用五组基质做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各组的生根率均在90%以上。基质对其生根率和生根条数的影响差异不显著。根系质量生长相对较好的基质配比为蛭石:腐殖质土(1:3),园土:细沙:有机肥(7:2:1)和园土:腐殖质土(4:1)。试验证明在银川地被菊的扦插成活率高,可推广应用于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