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更昔洛韦治疗儿童病毒性脑炎疗效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治疗儿童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静脉滴注更昔洛韦10 mg/(kg·d),对照组利巴韦林氧气驱动吸入20 mg/(kg·d)。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脑脊液细胞数、脑电图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更昔洛韦可用于治疗病毒性脑炎,疗效优于利巴韦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更昔洛韦治疗161例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85例)给予痰热清注射液0.5~0.8mL/(kg?d),更昔洛韦注射液5mg/(kg?d)分别加入5%葡萄糖液静脉滴注,1日1次;对照组(76例)给予炎琥宁5~10mg/(kg?d),更昔洛韦注射液5mg/(kg?d)静滴,1日1次,疗程3~7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6.47%和88.16%),退热、疱疹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佳,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3.
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5年至2010年在我院儿科治疗病毒性脑炎62例分成治疗组(更昔洛韦组)和对照组(利巴韦林组),每组各31例,治疗组应用更昔洛韦10mg/kg,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应用利巴韦林15mg/kg,1次/d。结果治疗组痊愈20例,好转8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90.32%。对照组治愈14例,好转10例,未愈7例,总有效率77.41%。结论更昔洛韦治疗病毒性脑率,有效率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对照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4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静脉滴注更昔洛韦5~10mg/(kg·d),对照组静脉滴注利巴韦林10~20mg(kg·d),疗程均为10d。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及脑脊液中LDH、CK-BB恢复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均未见血WBC明显改变。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利巴韦林。  相似文献   

5.
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42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更昔洛韦治疗组(42例)及利巴韦林治疗对照组(44例),治疗组给予更昔洛韦5~10 mg·kg-1·d-1,bid,静脉滴注,疗程7~14 d;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10mg·kg-1·d-1,bid,疗程7~14 d.两组患儿均接受病毒性脑炎的常规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更昔洛韦治疗组的发热消退时间、头痛、呕吐及抽搐症状和意识障碍恢复的时间较利巴韦林治疗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更昔洛韦对小儿病毒性脑炎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6.
热毒宁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125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热毒宁与更昔洛韦配伍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可行性分析。方法选用符合诊断标准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328例,随机分为3组。更昔洛韦组100例,静脉滴注更昔洛韦3~5mg/kg,1次/d,疗程3~5d;热毒宁组103例,静脉滴注热毒宁0.5mL/(kg·d),1次/d,疗程3~5d;联合组125例,静脉滴注更昔洛韦3~5mg/kg,合用热毒宁0.5ml/(kg·d),1次/d,疗程3~5d。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最高,退热时间和疱疹消退时间均较另两组有显著缩短。结论更昔洛韦联合热毒宁治疗柯萨奇A组病毒感染所致疱疹性咽峡炎,具有疗程短、起效快、疗效好、安全、毒副作用小的优点,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研究更昔洛韦联合纳洛酮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对62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治疗,对照组(31例)患儿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更昔洛韦静脉滴注,观察组(31例)患儿加用更昔洛韦与纳洛酮静脉滴注。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头痛、呕吐,抽搐,意识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昔洛韦联合纳洛酮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更昔洛韦联合纳洛酮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措施,对照组加用更昔洛韦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加用更昔洛韦与纳洛酮静脉滴注治疗,7-10d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时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症状体征改善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更昔洛韦联合纳洛酮治疗病毒性脑炎比单用更昔洛韦疗效更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方玉红 《海峡药学》2012,24(2):192-193
目的 探讨盐酸伐昔洛韦分散片对儿童水痘的治疗效果.方法 83例儿童水痘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盐酸伐昔洛韦分散片,10 mg/( kg·d),分2次口服,对照组口服阿昔洛韦片20mg/(kg·d),分4次,疗程3d,第四天进行两组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痊愈率、疗效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盐酸伐昔洛韦分散片是一种起效快,疗效好,服用方便,安全可靠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
兰开荣  吴筱芬 《海峡药学》2008,20(12):101-102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对128例小儿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65例用更昔洛韦5mg/(kg&#183;d),静脉滴注,1天1次;对照组63例用利巴韦林10mg/(kg&#183;d)。静脉滴注,1天1次,疗程5~7d,观察两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3d、治疗后5d症状改善情况及治愈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36例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临床资料,按照是否使用注射用免疫球蛋白治疗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64例。所有患儿均给予降温、抗病毒[利巴韦林10~15 mg/(kg·d)静脉滴注]、抗炎[地塞米松0.2~0.5 mg/(kg·d)]、降颅压(20%甘露醇0.25~1.00 g/kg)、加强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合并细菌感染者给予头孢克肟抗感染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1.0 g/(kg·d),连续应用2~5 d。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4%,对照组总有效率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温恢复时间、皮疹消退时间、神经系统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3.9±1.3)d、(4.0±1.5)d、(3.2±1.4)d 和(6.8±2.0)d,短于对照组的(5.9±1.6)d、(6.8±2.5)d、(4.9±2.0)d 和(11.5±3.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IL-6和IL-8水平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大剂量甲泼尼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效果.方法 将68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针15~20 mg/(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每日分2次使用,每12小时1次,连用3d后减量为2 mg/(kg·d),再用2~3d停药,同时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0.4g/(kg·d),每日1次,连用3~5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0.3~0.5 mg/(kg·d),每日1次,连用5d.结果 治疗组退热、抽搐缓解、神志转清、肢体瘫痪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为73.5%,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大剂量甲泼尼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可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樊建平 《中国医药指南》2008,6(12):95-95,98
目的观察熊去氧胆酸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的疗效。方法所有病例均来自本院2005年1月至2008年4月收治的患者,共计54例。将上述54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与对照组25例。两组病例均给予更昔洛韦抗病毒,三磷腺苷(三磷酸腺苷)、辅酶A、肌苷、维生素C保肝,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熊去氧胆酸10mg/kg.d,分3次服用。连续应用2周。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患儿在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胆汁酸、谷丙转氨酶几项指标上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能保护肝细胞,刺激肝胆分泌,促进黄疸消退,明显改善患儿受损的肝脏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苯那普利与氟伐他汀单用及联用对阿霉素肾病大鼠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120只,适应性喂养2周后,随机抽取18只为正常对照组(A组),另外102只制作阿霉素肾病模型。84只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4组:B组为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3mL/d,n=21),C组为苯那普利治疗组[苯那普利3.5mg/(kg·d),n=21],D组为氟伐他汀治疗组[氟伐他汀10mg/(kg·d),n=21],E组为苯那普利与氟伐他汀联合治疗组[苯那普利3.5mg/(kg·d)+氟伐他汀10mg/(kg·d),n=21]。分别于2、6、10周末,遵循随机化原则,按n=6分层抽取各组样本,收集24h尿液、血液及肾脏标本待测。结果与B组比较,C组、D组及E组血清MCP-1及甘油三酯、胆固醇浓度均降低,24h尿蛋白减少;肾脏局部MCP-1的表达明显减少。E组疗效更为明显。结论苯那普利与氟伐他汀可以减轻阿霉素肾病大鼠蛋白尿,降低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MCP-1浓度,抑制MCP-1在肾脏的表达,联用时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5.
李国林  周东元  杨莉  付延军 《中国药房》2001,12(11):679-680
目的 :评价克拉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 :68例患儿根据不同治疗方案进行分组。试验组38例 ,应用克拉霉素按每日10~15mg/kg治疗 ,首剂倍量 ,分2次口服 ;对照组30例 ,应用红霉素按每日20~30mg/kg治疗 ,分3次口服或每日1次静脉滴注。观察时间为7天。结果 :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5 ;试验组的副作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1。结论 :克拉霉素是一种高效、安全、应用方便的抗生素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剂量病毒唑雾化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确诊为毛细支气管炎的患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大剂量病毒唑原液50mg/(kg·d)雾化治疗,对照组采用病毒唑10mg/(kg·d)并补足生理盐水雾化吸入治疗。结果实验组的主要症状恢复时间、辅助检查指标恢复正常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1周后对两组患儿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显示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采用大剂量病毒唑雾化治疗可以明显缩短患儿治疗时间,改善患儿症状。  相似文献   

17.
十六角蒙脱石对大鼠急性胃粘膜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十六角蒙脱石对大鼠急性胃粘膜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48只大鼠随机分为7个组,正常对照组、无水乙醇预防和治疗对照组、2个药物预防组、2个治疗组。其中预防组分别给予十六角蒙脱石0.15g/kg和雷尼替丁5mg/kgig2次,再各ig无水乙醇0.75mL/只;2个治疗组,先无水乙醇1mL/只ig,再分别给予十六角蒙脱石和雷尼替丁,每天剂量同上,ig1wk。结果:十六角蒙脱石无论是预防或治疗皆显著降低无水乙醇所致胃粘膜的损伤指数(II),增加血流量,升高胃粘膜电位(PD),增加氨基己糖、磷脂含量和增强疏水性(P<0.01或<0.05)。而雷尼替丁治疗组仅对II和PD有显著影响,结论:十六角蒙脱石是一种良好的胃粘膜防护剂。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20例患儿(男性12例,女性8例;日龄15±s8d)应用小诺米星,A组10例以4mg/(kg·d),B组10例以5mg/(kg·d),均bid,静脉滴注,观察其药物动力学与肾毒性。单剂0.5h滴毕。结果:血药峰值分别为4.5与4.7μg/mL(P>0.05)。2组药物动力学参数(Vd,Cl,AUC)与肾毒性参数(β2-MG,BUN)差别均无显著意义(P>0.05)。提示该药用于新生儿,且剂量增至5mg/(kg·d)于1wk内应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
成海燕  姜泓 《安徽医药》2013,17(1):124-125
目的探讨阿昔洛韦联合高压氧对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及联用的最佳时机。方法 117例急性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n=59)和对照(n=58)两组。所有患者入院后予以支持对症综合处理。对照组52例患儿予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治疗2~3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分别与发病不同时期联合高压氧治疗3~4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间及联合治疗不同时期的疗效对比以及远期后遗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14%)较对照组(60.34%)增加,脑电图异常率(11.86%)低于对照组(25.86%),P〈0.05。发病至入舱时间≤4 d患儿的治疗有效率(100%)优于4~10 d(88.89%)及〉10d(73.33%)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一年以上的后遗症发生率观察组(7.02%)也显著低于对照组(20.37%)。结论阿昔洛韦联合高压氧用于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的治疗,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发病早期即开始联合治疗是提高有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伴消化性溃疡药物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方案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和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方法109例Hp感染伴消化性溃疡患儿分2组接受治疗;A组治疗方案为西米替丁15mg/(kg·d)、阿莫西林50mg/(kgod)、枸橼酸铋7~8mg/(kg·d)、甲硝唑15~20mg/(kg·d)疗程4周;B组为克拉霉素15mg/(kg·d)、洛赛克0.8mg/(kg·d)、阿莫西林50mg/(kg·d)疗程2周;停药4周后复查胃镜及Hp检测。结果①溃疡治愈率:A组85%;B组96%;②Hp根除率:A组72.2%;B组92.7%;③Hp根除者溃疡愈合率100%;未根除者愈合率47%;二者比较显著差异(P<0.01)。结论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加二联抗生素治疗小儿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具有疗程短、疗效高、耐药少、依从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