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李新海 《山西建筑》2008,34(17):70-72
结合目前城市广场建设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从城市广场的定义及分类出发,提出了现代城市广场规划设计的要点及原则,并指出现代城市广场的设计应"以人为中心",力求创造出一个与人密切联系、富有生命力的广场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2.
闫芳  韩先亮  郭洁 《山西建筑》2008,34(3):46-47
通过对美国景观设计师玛莎.施沃兹广场景观设计的分析,浅论现代城市广场设计,从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本土历史文化的角度,对现代城市广场景观给出明确的思路和定位,探讨合乎"宜人所用"和"宜人所感"、合乎现代城市广场"以人为本"的人文理念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我国对城市广场设计的讨论成为城市设计的热点,主要是针对21世纪初兴起的现代主义思潮对我国城市设计产生的巨大影响,"国际主义"的设计方法使得以往的广场规划设计往往在空间结构方面有较多的关注,而在社会需求体现地域文化特色方面还存在很大盲点。所以中国现代广场景观的设计更要体现人性化一面:诠释地域性与个性。  相似文献   

4.
城市广场作为城市空间的主要组成,承载着城市文化、经济与精神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并且体现出一个城市的政治生活与文化生活。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以后,人们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城市广场的功能也逐渐变化。为此,本文对基于现代生活方式的城市广场功能演进与空间营造进行系统探讨,对城市广场的发展提出了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5.
城市广场是现代城市空间中集观赏性、公共性、娱乐性、艺术性等特点于一身的开放室外活动空间。但是近年来民族的、地域的、悠久的传统文化及地域特色在"发展全球化"的背景下逐渐消失,国内一些城市广场在设计时过于效仿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广场的样式,导致了城市广场之间的雷同。文章从兰州的地域文化出发,结合"兰州市东方红广场"建设,探讨如何将城市广场设计成一个具地域文化内涵的、可供游人参与的、可以激发人们情感的公共活动空间,提出地域文化特色下东方红广场的几点设计理念,从而营造出一个具有独特地域文化内涵的城市广场。  相似文献   

6.
贾春立 《天津建设科技》2006,16(Z1):432-435
城市广场是城市的"起居厅".作为市民公共活动与交往的舞台,广场在城市的功能与景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西方城市广场发展与演变的历史悠久,而公共广场文化是中国城市发展中的一项欠缺.因此在我国现代城市广场大规模建设的今天,我们应当努力创造出满足人们行为习惯,注重历史文化风貌保存与创新发展的中国城市广场环境模式.  相似文献   

7.
讨论了大型的城市广场号观设计中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将传统广场和现代广场进行对比,来说明现代广场的先进性人文性。通过对新形式下城市大型广场的设计原则来讨论精品广场打造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正>城市广场作为一个城市的缩影和象征,集中反映了现代都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可从中显示城市的品位与文化素质。因此,规划建设好城市广场,对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尤为重要。1城市广场规划设计原则在日益走向开放、多元、现代的今天,城市广场这一载体所蕴涵的诸多信息,成为规划设计人员应该深入研究的课题。1.1以人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21)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拉近了世界上各种文化之间的距离。在这个文化逐渐"归一"的年代,人们更加注重自身地域文化特征的表达和继承。这种意识形态绝不是简单地抗拒外来文化,更多的是物质文化水平和知识层面的提高,人们逐渐将满足感定义在精神归属范畴上。城市广场作为公共活动空间,一方面体现了城市的品位与形象,另一方面也是人们物质、文化需求的载体。因此,现代城市广场景观设计受所在地域文化影响极深,乃至于成为地域文化的一个缩影。城市广场景观设计俨然成为一种文化形象,对城市居住者的影响日渐深远。  相似文献   

10.
城市广场在现代城市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是"千城一面"的尴尬局面也显示了城市广场地域特色的缺失,如何挖掘城市地域特色是城市广场设计的重要方面,文章就体现材料、历史文脉、自然条件和民俗活动四个方面对城市广场设计的地域特色营造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为城市广场设计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城市广场空间是城市居民的"起居室",是一个城市的明信片。人性化设计是促进现代人与景观交流互动的设计理念,有利于挖掘城市环境艺术中的文化意蕴,增强使用者的认同感与体验感,重归人性的场所。图1为大连星海湾广场。广场内有水长廊、亭榭、旱地喷泉、水幕电影、特色雕塑等景观,成为大连市城市广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结合星海湾广场使用状况评价分析,得出城市广场空间使用者年龄构成在18~45岁之间,学生、职员成为主要使用群体,出行目的为休闲放松与锻炼身体。基于此,该城市广场空间以人性化设计为原则,以人的需求作为根本出  相似文献   

12.
城市广场是一个城市的标志,一个城市要使人产生深刻印象,必须要有独具魅力的广场。广场的规划建设丰富和完善了城市空间布局,加大了市民生活空间,提高了城市环境质量。因此,规划设计好城市广场,对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尤为重要。文章就城市广场的规划建设进行了思考,提出广场设计的原则与重点,以及设计上可采用的手法。另外我国目前的城市广场建设相对忽视了城市广场对城市防灾的重要作用。要将防灾救灾作为城市各类广场的基本功能之一,并落实在规划设计与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13.
现代城市发展的核心问题是生态问题,现代广场景观设计规划一定要遵循绿色低碳的设计理念,节能减排,营造绿色都市,最大程度地改善目前城市普遍存在噪音、交通、空气污染等方面的问题,以实现现代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目标。研究在遵循绿色低碳理念的现代广场景观设计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南京西安门广场的景观实例具体分析绿色低碳背景下的现代广场景观设计的特点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6,(1)
南宁市城市广场绿化管护是市园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城市广场绿化的设计与管理工作对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实现南宁市城市管理的科学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广场绿化管护水平,巩固"中国绿城"品牌形象,按照生态自然、现代宜居的城市建设发展理念,以建设美丽南宁,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打造城市广场绿化景观提升工程十分必要和迫切。笔者以金湖广场绿化景观提升工程为例,阐述了城市广场绿化景观提升的必要性,以供城市广场绿化工作者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15.
易帅 《门窗》2013,(2):206+208
城市广场是一个开敞的、可进入的空间,又要与其他空间分割开来,这就需要运用特有的广场的空间语言。本文结合实例,通过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对炎帝广场的空间语言进行分析,论述空间语言在城市广场中的演绎,使城市广场更具特色与人性化。  相似文献   

16.
探析现代城市广场的发展态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人性”的回归,人的生理的、心理的及精神上的需求和变化成为了现代城市广场设计中考虑的最基本的因素,这些“以人为本”的原则也使现代城市广场表现出顺应时代变化的态势。  相似文献   

17.
城市广场是城市重要的交流、休闲与陶冶情操的公共活动空间.从城市广场设计的人文主义精神、空间分布特点、继承与创新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出发,指出在现代城市广场设计中应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原则,强调把关心人、尊重人的主旨体现于空间环境的创造中;根据每个广场实际所处的地理位置,如实地表达其功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历史文脉的延续,并注重从城市生态环境的整体出发,引入自然、再现自然,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引导公众积极投入"活动参与"和"决策参与",让公众真正成为广场的主人.分析和探讨了在城市广场设计中应该重点把握的原则及设计趋向,并由此指导城市广场设计,以便为人们营造更好的城市休闲与娱乐空间.  相似文献   

18.
孙斌 《中外建筑》2010,(5):136-137
本文从我国广场水景观的历史背景谈起,通过对比传统与现代水景的设计理念和设计元素使我国城市广场中水景观的设计方向更加明晰。我国受到地域、经济、科技、城市发展等要素的制约,要求广场水景观的设计必须要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准确的设计思路有利于更好的发展我国城市广场水景观。分析我国城市广场水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展望我国城市广场水景观的未来,希望可以找寻一条设计城市广场水景观的科学之路。  相似文献   

19.
从城市广场的角度出发,阐述景观设计与城市广场的关系。分析现代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的理念。通过剖析自.然景观模式的弊端来探讨现代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的意义.基本思路及具体手法。强调景现在城市广场中不仅是必不可少的点缀.更是形成城市广场不同特色的重要因素.对美化城市广场.提高广场品质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根据城市化的进程在逐步的加快,人们的生活环境与生活质量都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而如今的城市广场是城市居民生活的重要活动场所,其中的环境与绿化的好坏都会直接的影响着市民的生活质量。在城市中能源、资源以及生态环境问题引起人们对城市社会、自然问题的高度重视。为了广大人群能享受到更好的城市生活,就一定要选择能够让城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长久发展之路,以全新的人性化设计理念为基础。而且在现代城市的设计中,城市广场现已成为城市开放空间系统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