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病史摘要患婴,男,7天,因生后七天出现抽搐而于1987年5月20日从本院产科转入儿科。患婴系第3胎,第2产,足月,剖腹产。羊水清。生后无窒息。出生体重3000g,身长49cm。生后14小时皮肤出现黄染,查胆红素5mg/dl,血型A,改良Coombs试验(-)游离抗A(-),释放抗A(-)。兰光治疗2天;血总胆红素维持在5~6mg/dl。生后第6天出现吃奶差,哭声弱。生后第7天出现抽搐半分钟,查血糖60mg/dl,红细胞压积38%,总胆4.7mg/dl,肝功正常。父母  相似文献   

2.
一、男婴,孕38周,孕母体健,人工破膜后自然娩出,生后未见异常。第三天发现萎靡、嗜睡、哭声无力、拒乳、黄疸进展迅速而急诊入NICU。体检:体温不升,反复出现呼吸暂停,重度黄染、肢冷发绀、皮肤发花且下腹部有瘀斑,前囟膨隆,肝肋下3cm,脾1cm,取血处血流不止。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7.8g,红细胞308万,白细胞3500,血小板3.8万,红细胞压积51%,血浆蛋白7.1g/dl,钠142mEq/L,钾6.3mEq/L,氯112mEq/L,钙7.2mg/dl,血糖65mg/dl,胆红素25.8mg/dl,直接胆红素1.5mg/dl。脑脊液:外观淡黄色,细胞12,500,蛋白320mg糖15mg 氯化物55mg。FDP55mg/ml,纤维蛋白原20mg/dl。 (一)下列检查中哪些项异常? ①白细胞与血小板;②胆红素;③脑脊液检  相似文献   

3.
女孩,15天第一胎第一产,41周剖腹产,出生体重3500克,生后无窒息。1987年4月16日因发热4天住院,体温36℃,呼吸50次,心率140次。精神弱,皮肤黄,口周发绀,心肺阴性。白细胞48400,中性粒细胞82%,嗜酸粒细胞1%,淋巴细胞17%,有中毒颗粒。尿常规白细胞满视野。胸片右肺野有片状模糊阴影。总胆红素9.5mg/dl,直接胆红素1mg/dl。住院后体温不稳定,最高39℃,复查白细胞51400,尿白细胞20~30,血培养4次阴性。第7天耻骨上膀胱穿刺做尿培养,双份尿培养均有大肠杆菌生长,按泌尿道感染和肺炎治疗,先后用先锋Ⅵ每日100mg/kg静点9天,先锋必75mg/kg·d静点14天,体温逐渐正常,黄疸消退,血白细胞和尿常规正常,住院31天出院。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胆红素对新生儿脐血单核细胞(CBMC)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纤维连接蛋白结合法分离新生儿CBMC.经含有不同浓度胆红素(6 mG/dl、9 mg/dl、12.9 mg/dl和18 mg/dl)的牛血清白蛋白溶液孵育1 h,再给予脂多糖(LPS,1μg/m1)刺激48 h,收集细胞.采用TUNEL法检测细胞的凋亡率.结果 LPS和低浓度(6 mg/dl)胆红素单独作用对CBMC的凋亡率均无影响.低浓度胆红素(6 mg/dl)与LPS共同作用不升高CBMC的凋亡率;较高浓度和高浓度胆红素(9 mg/dl、12.9 mg/dl、18 mg/dl)与LPS共同作用可升高CBMC的凋亡率,且这种作用随胆红索浓度的升高而增加.结论 较高浓度和高浓度胆红素可以升高CBMC的凋亡率,此种抑制作用可能与胆红素引起细胞膜破坏、Ca2+内流增多、线粒体功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5.
严重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种儿童肝炎罕见的并发症,常发生于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本文报告一患严重的肝炎后再障患儿接受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和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后康复。病例男,20月龄。因肝炎住院。当时总胆红素5.2mg/dl,直接胆红素3.5mg/dl,SGOT2940IU/L,SGPT4700IU/L。入院体查:皮肤黄疸,肝右肋下8cm,脾肋下3cm。总胆红素11.6mg/dl(直接胆红素9.2mg/dl),SGOT3845IU/L;SGPT、3335IU/L,血氨、凝血酶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血清蛋白正常。肝脏活检呈弥漫性肝细胞坏死伴有孤  相似文献   

6.
病例1,女,7岁。因发热,纳差、巩膜黄染1天以“急性黄疸型肝炎”收入当地医院,入院第二日全身黄染,双下肢凹陷浮肿,黄疸指数95单位,凡登白试验直接卅、间接卅,SGPT 正常。对症治疗黄疸继续加深,起病第六日转我院。体检:巩膜及皮肤重度黄染、心肺正常,肝右肋下3cm、质中,脾肋下0.5cm,可叩出移动性浊音,双下肢凹陷浮肿。实验室检查:总胆红素28mg/dl,一分钟胆红素10mg/dl,SGPT22单位,血红蛋白5.5g/dl,白细胞16400/mm~(?),中性68%、淋巴32%,网织红细胞6%,血清蛋白电泳:白蛋白54.9%,a_13.5%、a_25.5%、  相似文献   

7.
病史摘要女,9天。于1985年11月5日因全身皮肤黄染8天入院。患儿系第2胎第2产,足月顺产,出生体重3.1kg,无窒息抢救史。出生第2天起全身皮肤出现黄染,并逐渐加重,生后第6天当地医院测血总胆红素319.77umol/L(18.7mg/dl),直接胆红素80.37umol/L(4.7mg/dl),SGPT<40u,以黄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脐血胆红素>3mg/dl,~生后24小时>6mg/dl,~48小时>9mg/dl,或每日上升>5mg/dl作为早期监测ABO新生儿溶血病(ABO HDN)引起高胆红素血症(高胆)的胆红素标准,将符合上述标准的ABO HDN 27例,随机分成两组:预防治疗组12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15例,分别于胆红素达到监测标准和超过12mg/dl时给予光疗48~72小时,其结果,前者的高胆发生率及胆红素峰值均降低,病程缩短,减少了核黄疸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9.
例1 患儿,男,入院日龄29小时,因生后18小时发生黄疸入院。患儿系第1胎足月顺产,生后全身布满黄色胎脂,反应良好。羊水深黄色清亮。出生后18小时皮肤黄染并逐渐加重,生后24小时血清胆红素量6.0mg/dl,直接胆红素0.2mg/dl,转入我院。其母1970年因患过敏性紫癜曾输“O”型血一次。来院时巩膜及全身皮肤明显黄染,神智清,无水肿。呼吸40次,心率120次。肝肋  相似文献   

10.
本译文为一篇有关新生儿黄疸与母乳喂养之间关系的前瞻性研究报告。对象及方法对象为264名自然分娩的白种婴儿,每例在第三天时测总胆红素,(临床上有指征则复测)。方法为改良的重氮法,用自动分析仪测定,血清胆红素在2.5、4.2和19.4mg/dl时,经30次重复测定的SD为0.1、0.18和0.3,其变异系数为4.6%、4.2%和1.5%。如24小时内出现黄疸,胆红素每天增加  相似文献   

11.
苯妥英钠引起假性淋巴瘤综合征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儿,男,10岁,因癫痫服用苯妥英钢8周后,出现发热及皮疹OT39.5℃,心率112次/分,呼吸24次/分。消神差,全身皮肤弥漫性红斑,双下肢尚杂有淤点,淤斑。颈浅、腋窝及腹股为淋巴结肿人。结膜充血,巩膜黄染。灿粘膜充血,但无麻疹粘膜斑,心肺无殊。肝右肋下2.5cm,脾肋下1cm。Hb130g/L,WBC14.1×109/L,L0.76。血小板70×109/L,网织红0.01。尿胴体+,愿蛋白++,尿胆红素+++;TTT3单位,SGPPT816单位,总胆红素5.7mg/dl,1分钟胆红素3.7mg/d1;LDH3439U/L。其中LDll。309[,LI)iJ。305%。SGOTt103.3Lj…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非结石性胆囊炎极为少见,迄今仅报告9例。本文报告1例并结合文献进行了讨论。病例女婴,胎龄35周,日龄6天,体重2250g。母孕期间无特殊,家族中无胆道疾病患者。患儿生后不久即发生中等度呼吸困难,疑诊败血症,用抗生素及通气支持洽疗后3天,症状很快消失。Hb及WBC正常,血Coombs试验阴性,总胆红素14.2mg/dl,直接胆红素1.6mg/dl,血培养阴性。因轻度黄疸用光疗。生后第6天于右上腹触及一固定、无痛性包块,超声检查胆囊肿大并有细小颗粒,肝内胆道未见扩张。~(99)锝扫描示胆囊肿大或总胆管囊肿。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黄疸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新生儿黄疽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尤其是早期(一周以内)新生儿更多见。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约有50%足月儿和80%早产儿可出现肉眼可见的黄殖,一般血清脸红素浓度足月儿不超过205μmol/L(12mg/d1),早产儿不超过256μmol/L(15mg/dl),称为生理性黄疽。此时期内由于围产、感染、溶血等因素所致病理性黄疽也不少见,胆红素浓度常超过205~256μmol几,称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主要为未结合胆红素增高,足月儿如超过308~342μmol/L(1~20mg/dl),早产儿超过171pmol/L(omg/dl),即可引起胆红素脑病可危及…  相似文献   

14.
Gao ZY  Zhong DN  Liu Y  Liu YN  Wei LM 《中华儿科杂志》2010,48(9):646-649
目的 探讨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1A1(UGT 1A1)基因突变对广西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 收集73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及31例健康新生儿外周血,应用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ARMS)法及直接测序法对所有新生儿行UGT1A1基因G71R突变检测,分析胆红素脑病发生率,胆红素峰值及总胆红素(total serum bilirubin,TSB)>20 mg/dl的机会比.结果 (1)本研究人群G71R等位基因频率为0.1915,病例组为0.2329,健康对照组为0.097,病例组的G71R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2)G71R纯合子的胆红素脑病发病率及72 h的TSB浓度(28.57%,23.12±4.58 mg/dl)均高于野生型组(0%,17.68±2.69 mg/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G71R纯合子组中5例的TSB>20 mg/dl,G71R纯合子TSB>20 mg/dl的机会比(odds ratio,OR)为7.955,总体机会比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为(1.349,46.899).结论 G71R突变与本地新生儿黄疸的发病存在相关性.G71R纯合子的胆红素脑病发病率及生后72 h的TSB较对照组及野生型增高.G71R纯合子发生TSB>20 mg/dl的危险性是野生型的7.955倍.  相似文献   

15.
静脉大剂量γ-球蛋白(IVGG)已用于治疗新生儿被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溶血性贫血等病,无副作用。本文作者用以治疗光疗效果不好的。新生儿血型不合溶血性黄疸3例,获得成功。例1为Rh溶血病(抗E抗C型),生后6小时,血胆红素173μmol/L(10.1mg/dl),经换血治疗后,血胆红素有所下降,经双面光疗后,又上升至265μmol/L(15.4mg/dl),例2,例3均为ABO溶血病,经双面光疗后,分别于第4、3天胆红素仍持续上升达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溶血症换血后远期智能随访:附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80年1月~1989年12月共收治新生儿Rh、ABO溶血症158例,50例进行换血治疗,对其中86例进行2~11年远期智能随访。换血前总胆红素最高达820.8μmol/L,最低为259.2μmol/L,36例皆换血1次,换血量均为400ml。经随访29例无任何后遗症,7例预后不良,其中3例死亡。本文对换血前后总胆红素水平、胆红素脑病症状与其后遗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总胆红素越高,胆红素脑病发生率越高,总胆红素<598.5μmol/L(35mg/dl),临床胆红素脑病症状未进入Ⅱ期,若及时换血治疗预后好,换血后总胆红素水平与后遗症发生率有一定关系。我们体会有以下情况者应及时换血:(1)新生儿溶血症所致高胆血症,总胆≥427.5/μmol/L(25mg/dl)或虽未达此水平,但临床已有胆红素脑病早期症状者;(2)新生儿出生前溶血诊断明确,生后Hb<120g/L伴有明显贫血、水肿、肝脾肿大、心衰者。  相似文献   

17.
病历摘要患儿,女、38天、因一周来抽搐发作数次、发热、下腹部、会阴部皮肤红肿2天。于1985年4月1日入院。入院当天在外院查血钙6.1mg/dl,血磷6.1mg/dl,碱性磷酸酶66.14单位,曾给10%葡萄糖酸钙和10%葡萄糖各10ml静脉推注。近2天发热,最高达39℃以上,伴轻咳,并发现下腹部和外阴皮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防治   总被引:72,自引:5,他引:72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症状,尤其是早期(生后1周内)新生儿更多见。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约有5 0 %足月儿和80 %早产儿可出现肉眼可见黄疸,一般足月儿血清胆红素浓度不超过2 0 5 μmol/L(12mg/dl) ,早产儿胆红素不超过2 5 6 μmol/L(15mg/dl) ,称为生理性黄疸。在此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症状,尤其是生后1周以内的新生儿,大约有50%足月儿和80%早产儿可出现生理性黄疸,但病理性黄疽也不少见.如足月儿血中胆红素浓度超过205μmol/L(12mg/dl),早产儿超过256μmol/L(15mg/dl),称高胆红素血症,早期新生儿绝大多数为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在此时期可进  相似文献   

20.
病例摘要例1 男,3月。因反复抽搐10天入院。体检:体温36.7℃,营养发育正常,前囟2×2cm、平,轻度颅骨软化,佛氏征阳性,其它正常。化验:血钙5mg/dl,血磷5mg/dl,硷性磷酸酶36菩氏单位。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