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脏腑点穴     
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通过对经络、脾胃、妇科等理论方面的论述,阐述了脏腑点穴对人体的综合调整,对恢复脏腑功能、疏通经络、调整气血、平衡阴阳以及经络气血津液、阴阳表里的等方面都有一定的预防、治疗和保健作用,同时也希望对临床实践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太极拳是一种蕴含中国传统文化的健身方法,其拳法中的机理与中医紧密相连。将中医基础理论渗透到太极拳中,解释其具有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节脏腑的养生作用。  相似文献   

3.
导言 人体汗液与阴阳气血津液脏腑经络密切相关,正常的汗出是机体阴阳调节谐和的表现。在外感病病理上,可看作是感邪后脏腑阴阳气血营卫失调反映在体表上的征象。故观察排汗的正常与否,可以了解阴阳脏腑经络营卫的功能是否协调,气血津液是否充沛,气机是否流畅。因此,汗的表现又可作为判断疾病性质、  相似文献   

4.
穴位注射疗法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络学说认为经络内联脏腑,外络肢节,运行气血于全身各部。穴位是分布于经络上的气血聚集点,穴位通过经络与机体某个部位或脏腑、组织、器官保持内在的联系,穴位注射药物,一方面通过针和药物对穴位的刺激,调节脏腑功能,疏通经络气血,平衡机体阴阳,另一方面使药物沿着经络系统迅速直达病所,充分发挥药效,因此达到了经—穴与药效协同作用,充分发挥了二者的共同治疗作用,达到治病目的。同时,因穴位注射后,药物在穴内存留时间较长,故可加强和延续穴位的治疗效能。1 穴位选择11 辨证取穴 即按照传统针刺法的取穴原则选穴成方。亦即在中医学整…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武术"太极拳"是以中医气血阴阳和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肢体运动和气息的调理为主要特点的传统养生保健体育运动。它通过肢体的运动来平衡气血阴阳,调理脏腑经络,从而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从中医学阴阳经络气血理论为基础,从扶正祛邪、调摄精神、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等方面多层次、多角度探讨太极拳运动的养生保健机理和传统文化基础,揭示太极拳的养生保健机理。  相似文献   

7.
中医顺势思维研究(续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是在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下,邪正斗争导致机体阴阳失调,脏腑经络气血等功能紊乱的病理过程。中医治疗疾病,受传统顺势思维的影响,强调要综合考虑诸种因素,顺应病势及阴阳消长、脏腑经络气血运行的规律,把握最佳时机,以最小的成本达到最佳之疗效。  相似文献   

8.
中医外治法治疗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是以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为指导,以中医藏象、经络学说为基础,以补虚散瘀,通塞开闭为治疗原则。运用推拿、针灸、中药外用及其他外治方法以及不同给药途径,刺激机体皮肤、穴位、经络,调动、激发机体的内在潜力,调整阴阳、脏腑、气血。达到疏通经络、扶正祛邪的治病目的。  相似文献   

9.
谷晓新  郝丽华  张健 《中外医疗》2013,32(16):189-190,192
穴位贴敷为祖国传统医学的外治法之一,能够调节脏腑阴阳,疏通经络气血的作用,治疗的病种涉及呼吸、循环、消化、泌尿、神经、肿瘤等内科各个系统及妇科、儿科、五官科等疾病。该文介绍了穴位贴敷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探寻该方法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针刺具有治疗范围广、收效快、疗效高、操作方便、相对安全、科学性强等特点。本文就胁痛、肩周炎,痛经的治疗与护理进行了临床探讨。 针刺治疗是根据经络与脏腑在生理病理相互影响的机理,在腧穴部位进行针刺,施以补泻手法或本补平泄手法来调节人体阴阳,调其气血,疏通经脉,达到祛除病邪,使阴阳平衡。胁痛,肩周炎,痛经均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病程长,中西药治疗难取全效。笔者临床发现,根据脏腑,经络相关理论,施以针刺治疗,同时加强临床针对性护理,常获显效。  相似文献   

11.
试论针法与灸法的共同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平衡阴阳,五行生克、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等方面论述了针法与灸法的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12.
《素向·六微旨大论》指出:“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升降出入,是人体气机的基本运动形式,是脏腑经络、阴阳气血矛盾运动的基本过程.升降出入无序,测导致阴阳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这种极其复杂的生理病理,物质代谢过程,虽在各脏器中进行,但脾胃升降牵动全局,堪称“升降之枢纽”.  相似文献   

13.
认为疏经通督推拿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CPPS),是通过经脉内联脏腑、外络肢节、运行气血、调整阴阳的作用,先行作用于四肢、躯体,调节周身经气,再着重于对足太阳膀胱经穴的手法刺激,更通过整脊手法调整督脉经气,疏通经络,激发阳气,推动气血运行,从而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探讨了疏经通督推拿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4.
艾灸治疗疾病具有悠久的历史,其特点是通过经络传导调整气血、阴阳、虚实,激发人体内在的平衡调节机制,从而起到疏通经络、扶正祛邪的作用.艾灸在治疗疾病及预防保健方面具有独特的功效,且操作简便、安全、适应证广而无毒副作用,深受广大患者青睐.  相似文献   

15.
血压变异性是指一定时间内血压的波动程度,受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作用影响,对疾病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中医学认为,血压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的外在体现,随人体阴阳平衡及气血津液调节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异常血压变异性多由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等引起。血压变化与中医证候分布联系密切,血压的异常变化不仅能够提示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还能体现脏腑功能盛衰及阴阳气血的动态变化规律,指导临床辨证。  相似文献   

16.
刘兴安 《中医学报》2019,34(2):270-273
中风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偏瘫作为此病后遗症中主要病症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肢体功能障碍。目前对于偏瘫的传统治疗往往从作用于局部入手,疗效不显著。笔者提出中风后遗症偏瘫应先调脏腑、后调经脉,从腹部进行诊疗。腹部神经反射学说、脏腑经络学原理、生物全息学说、神阙布气学说都为中风后遗症偏瘫从腹论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腹部脏腑集中、经脉聚集,为调理人体阴阳气血的聚合之地。因脏腑气血亏损而造成的气虚络瘀之象,针灸推拿疗法具有独特优势。针灸可激发气血运行、调理脏腑;推拿可疏解痉挛、疏通经络以治标。因此,从腹论治偏瘫独具"内调脏腑,外络肢节"的双重调节作用,拓宽了诊疗思路,为临床提供了更具有靶向性的诊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摩耳与养生     
肾是先天之本,肾的强健与否通过经络直接影响全身各脏器的功能,对整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耳为肾之外窍,通于脑,是全身经络汇集之处。经常摩耳,可以激发经气、疏通经络、流通气血、平衡阴阳、调整脏腑、增强听力,从而达到摄生防病、保健养生之目的。报载上海一著名老中医,年届85岁高龄,思维敏捷,耳聪目明,仍担当门诊及教学的重任,其健康长寿主要得益于坚持数十年按摩双耳的健身法。  相似文献   

18.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的哲学理论被引用到医学中.对人体的组织结构、功能活动、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药物治疗,都运用了阴阳五行学说。阴阳是代表互相对立又互相统一的两个方面,一般来说,凡具有热的、动的、轻的、向上的等等特性属阳,与此相反则属阴。五行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五行之间又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五行相生之中,同时寓有相克;相克之中也寓有相生。脏腑经络学说是建立在整体观念的基础上,以阴阳学说来阐明人体的生理功能。脏腑是内脏的总称,经络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份。人体组织结构来说,“外为阳,内为阴”,即内部脏腑为阴,外部躯体为阳。然就内部脏腑而言,则“脏者为阴,腑着为阳”。再就每一脏而言,又各有阴阳.即它的物质基础为明.功能活动为阳。气血和津液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是依赖脏腑功能,而脏腑功能的活动,又是靠气血津液作为物质基础。同时,气血津液能够输布全身,是通过经络来运行,而经络也需要气血律液的滋养。因此,气血津液和脏腑、经络之间有着互相依存、相互影响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中医学报》2019,(2):270-273
中风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偏瘫作为此病后遗症中主要病症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肢体功能障碍。目前对于偏瘫的传统治疗往往从作用于局部入手,疗效不显著。笔者提出中风后遗症偏瘫应先调脏腑、后调经脉,从腹部进行诊疗。腹部神经反射学说、脏腑经络学原理、生物全息学说、神阙布气学说都为中风后遗症偏瘫从腹论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腹部脏腑集中、经脉聚集,为调理人体阴阳气血的聚合之地。因脏腑气血亏损而造成的气虚络瘀之象,针灸推拿疗法具有独特优势。针灸可激发气血运行、调理脏腑;推拿可疏解痉挛、疏通经络以治标。因此,从腹论治偏瘫独具"内调脏腑,外络肢节"的双重调节作用,拓宽了诊疗思路,为临床提供了更具有靶向性的诊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对王曙辉教授运用围剿推拿疗法治疗不寐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王曙辉教授将阴阳、脏腑、经络腧穴理论,生物全息理论与推拿手法相结合,总结提炼出围剿推拿疗法。通过对不寐患者的头面、颈项、肩背等部位进行手法治疗,达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和脏腑、理筋整复、平衡阴阳的效果。围剿推拿疗法对于不寐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