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早产儿由于肺发育未成熟,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极易发生肺透明膜病(HMD),病死率极高。近年来采用气管内滴入固尔苏(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明显提高了早产儿HMD的抢救成功率,缩短了机械通气时间,减少了并发症,已成为HMD的重要治疗手段。现就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2003年1月-2005年5月应用猪肺磷脂注射液(固尔苏)治疗早产儿HMD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早产儿由于肺发育未成熟,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极易发生肺透明膜病(HMD),病死率极高.近年来采用气管内滴入固尔苏(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明显提高了早产儿HMD的抢救成功率,缩短了机械通气时间,减少了并发症,已成为HMD的重要治疗手段.现就新生儿重症监护室(MCU)2003年1月-2005年5月应用猪肺磷脂注射液(固尔苏)治疗早产儿HMD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临床上以往抢救依赖机械通气,由于容易并发气漏,致张力性气胸而死亡.存活儿因长时间的高氧浓度及高气道正压导致支气管发育不良,80年代以来,国外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HMD)取得突破性进展.我科在1995年7月应用美国雅培药厂生产的肺表面活性物质Survanta气管内注药治疗1例HMD患儿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  相似文献   

4.
早产儿预防性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对于肺透明膜病 (HMD)发病危险性高的早产儿预防性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预防性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 (PS) ,对照组待确诊HMD后使用PS ,比较两组的重症HMD(三、四级 )发病率、机械通气概率、脑室内出血 (IVH )发生率、死亡率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重症HMD发病率、机械通气、IVH发生率比较 ,P <0 0 1,差异均有显著意义。结论 :HMD高危发生儿预防性应用PS的疗效肯定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亟低体重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又称肺透明膜病(HMD)是早产儿围生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临床表现为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是早产儿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分泌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不足所引起的.近年来应用外源性PS结合机械通气治疗NRDS,使早产儿存活率明显提高.2002年5月至2004年5月,本院应用PS治疗26例亟低体重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持续气道正压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护理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又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主要发生于早产儿,其发病原因与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有关,临床以进行性呼吸困难、青紫、呼吸衰竭为主要表现,其死亡率较高.我院自1999年3月以来收治HMD 56例,其中应用简易持续气道正压(CPAP)治疗42例,治愈26例,另16例改用机械通气,现将CPAP供氧治疗HMD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固尔苏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又称新生儿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症(NRDS)是指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等症状,以早产儿多见,其病理以肺泡壁至终末细支气管壁上附有嗜伊红的透明膜和肺不张为特征[1].肺表面活性物质(PS)缺乏是引起HMD的主要原因[2].早期给予PS治疗有利于增大肺潮气量,提高肺功能残气量和肺顺应性,阻止低血氧症和酸中毒的发生,促进内源性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和分泌,并能促进肺上皮细胞的再生[3].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自2005年9月至2007年4月,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舒治疗HMD 16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对32例诊断肺透明膜病的早产儿采用气管内快速注入PS,观察使用PS前后的动脉血气变化及机械通气情况。结果:应用PS后患儿皮肤颜色迅速转红,使用PS前后PaO2、PaCO2、pH比较差异显著,23例HMD胸片Ⅰ级、Ⅱ级及2例Ⅲ级患儿只需采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面罩等呼吸支持和氧疗技术,7例Ⅲ级患儿机械通气。治愈率96.88%。结论:PS能有效地改善HMD患儿肺顺应性和氧合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肺透明膜病(HMD)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常见的危重急症。早产儿由于肺发育不成熟,先天性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PS),造成严重呼吸衰竭,而且带来长期的呼吸和精神系统的后遗症,是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以往机械通气(CMV)作为治疗早产儿HMD的主要手段。此方法有创伤感染等多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鼻塞持续正压通气(CPAP)治疗新生儿Ⅲ度肺透明膜病(HMD)的疗效。方法经X射线胸片检查为Ⅲ度HMD的患儿40例,6小时内经气管内滴入PS后予鼻塞CPAP方式通气20例,行常规机械通气20例。结果PS联合鼻塞CPAP组在生后24小时胸片改善明显,且氧疗时间、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机械通气组。结论PS联合鼻塞CPAP治疗Ⅲ度HMD效果明显,可缩短氧疗时间,减少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又称新生儿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是指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青紫和呼吸衰竭,主要见于早产儿,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导致进行性肺不张。机械通气是首选的治疗方法,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具有无创、效果可靠等优点。自2007年6月-2008年12月对15例HMD患儿采用NCPAP治疗,通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产儿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透明膜肺病(HM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HMD患儿分成两组,治疗组18例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采用PS联合NCPAP治疗;对照组24例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单独应用NCPAP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气分析结果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应用率、肺部感染及气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联合NCPAP治疗HMD,能迅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减少机械通气的应用,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32周的早产儿合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33例随机分入2组进行对照研究: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后立即拔管继以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S-N组)16例和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后接受机械通气治疗(S-M组)17例.比较2组主要终点和次要终点是否需要机械通气及通气时间,以及其他相关临床特征.结果 生后7 d时,S-N组有1例(6.25%)接受机械通气,S-M组有8例(47.00%)仍不能脱离呼吸机.S-M组与S-N组相比较,用氧时间[(11.4±4.6)d与(7.0±1.9)d]、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时间[(6.5±2.9)d与(3.5±2.3)d)]、机械通气时间[(5.9±3.3)d与(2.2±1.2)d]、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29.9±8.0)d与(21.7±10.1)d]、再次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概率[(12.5%,2/16)与(53.0%,9/17)],S-M组均显著高于S-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后立即继以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有利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疗效及并发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yaline membrane disease、HMD)是由于肺泡Ⅱ型上皮细胞产生的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DS)缺乏所致。应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HMD在国外已有20余年的历史,疗效明显近年来,国内应用PS治疗HMD也逐渐增多。本院NICU于2000年3月至2002年10月使用PS加呼吸机机治疗早产儿HMD22例,与同期单用呼吸饥治疗的20例早产儿HMD进行比对,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65例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体会。方法对我院儿科65例新生儿HMD进行回顾性分析。将病例分为两组,A组33例采用通气等综合治疗,B组32例采用通气等综合治疗+肺表面活性物质(PS)。结果A组治愈23例(69.7%),死亡10例(30.3%),而B组治愈29例(90.6%),死亡3例(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P〈0.05),B组治愈率显著高于A组,病死率显著低于A组。结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在采用通气等综合治疗基础上,应用PS可显著提高HMD治愈率,减少病死率。胸片及泡沫稳定试验检测对诊断及跟踪治疗均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总结了9例极低体重儿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在极低体重儿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的过程中,强调综合治疗和护理。治疗前进行充足的准备工作,治疗过程中生命体征、SaO2及血气分析的观察为治疗提供可靠指标,正确的气管插管、体位及注入药液方法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注入药液后有效的机械通气,科学的吸痰能够使药液充分发挥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与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呼吸(nCPAP)联合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的疗效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设30例临床诊断HMD的早产儿为治疗组,给予固尔苏加nCPAP治疗;另外30例HMD患儿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及胸片改善情况、吸入氧浓度(F iO2)、氧疗时间、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24 h内有明显的缺氧症状及胸片改善,氧疗时间短,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结论固尔苏加nCPAP治疗HMD疗效肯定,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简易CPAP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多见于早产儿.发病与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有关.目前临床尚未广泛应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其死亡率仍较高。我院自1984年1月~1990年12月共收治HMD82例.其中应用简易鼻塞式CPAP治疗者45例.治愈22例.另23例改用机械通气治疗。现将CPAP治疗HMD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性别:男35例.女10例;发病年龄<6h24例.6~12h15例.12~24h6例;45例入院时均有典型临床症状,并立即床边胸部x线摄片,根据X线表现分级,Ⅰ级9例.Ⅱ级34例.Ⅲ级2例.全部应用CPAP治疗.存活22例,另有23例(部分…  相似文献   

19.
肺表面活性物质新法给药方式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新法气管内给药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及护理配合要点.方法 选择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28~34周早产儿25例.所有患儿在出生后1 h内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将患儿按不同气管内给药方式分为传统给药组(Ⅰ组)14例和新法给药组(Ⅱ组)11例,观察2组用药中的呼吸、心率、经皮血氧饱和度的改变,及术前、术后1,12 h动脉血气的变化,并比较2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药物咳出情况、机械通气时间.结果 在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后,2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药物咳出发生率及术后机械通气时间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I组患儿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呼吸及心率增快,与Ⅱ组及自身用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1 h后2组血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12 h后,PaO2 Ⅰ组低于Ⅱ组(P《0.01),PaCO2 Ⅰ组高于Ⅱ组(P《0.05).结论 新的气管内给药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不但可减少药物咳出,避免重复用药,还可减少术中不良反应,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且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20.
2007年6月~2008年10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采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N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经精心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