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位硬膜外阻滞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IL-6及sIL-2R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扩张型心肌病 (DCM)患者经过高位硬膜外阻滞术 (TEB)治疗后IL 6及sIL 2R的变化。方法 DCM患者 35例分为TEB组和常规治疗组 ,健康对照组 2 1例。用ELISA方法测血清IL 6和sIL 2R水平 ,比较DCM患者组和健康组血清IL 6及sIL 2R水平 ;比较TEB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IL 6及sIL 2R水平的差异。结果 DCM患者组血清IL 6及sIL 2R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5 ) ,且IL 6与sIL 2R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rs =1 .0 0 0 ,P <0 .0 0 0 1 )。TEB组治疗后血清IL 6 ,sIL 2R水平明显降低 (P <0 .0 5 )。结论 IL 6 ,sIL 2R等细胞因子可能是参与DCM发生、发展的重要因子 ;TEB对患者免疫系统有影响 ,并且通过免疫调节来治疗扩张型心肌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IL - 2、IL - 2R的表达以及CD3、CD4 、CD8和NK细胞的活性变化 ,探讨IL - 2、IL - 2R以及CD3、CD4 、CD8和NK细胞的活性变化在恶性肿瘤发病机理、疾病转归、预后判断方面的意义。方法 :采用FLISA法检测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IL - 2、IL - 2R的含量 :采用S -P(链亲和素 -过氧化物酶 )一步法测定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CD3、CD4 、CD8和NK细胞的活性。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sIL - 2含量是 141.5 6± 77.87pg/ml,sIL - 2R含量 15 9.81± 5 3 .96 pmol/ml,与对照相比 ,sIL - 2含量明显下降 (P <0 .0 1) ,sIL - 2R明显升高 (P <0 .0 1) ;CD3、CD4 、NK细胞与对照组相比活性降低 (P <0 .0 1) ,CD8与对照组相比活性无显著变化 (P >0 .0 5 )。结论 :上述实验结果说明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低下 ,尤其是T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与紊乱 ,表现在Th细胞分泌IL - 2的能力减少 ,存在于细胞表面的膜受体 (mIL - 2R)或游离的可溶性受体 (sIL - 2R)表达与释放增多 ,NK细胞的活性降低 ,CD3、CD4 细胞减少 ,CD8细胞数增多。该研究在探讨恶性肿瘤的发病机理、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胃癌患者血清TNF-α、IL-6、IL-8和sIL-2R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清TNF -α、IL - 6、IL - 8和sIL - 2R水平与胃癌的关系。方法 用ELISA法测定血清TNF -α、IL - 6、IL - 8和sIL - 2R含量。结果 胃癌患者血清TNF -α、IL - 6、IL - 8和sIL - 2R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均 <0 .0 5 ) ,临床Ⅲ、Ⅳ期胃癌患者血清TNF -α和sIL - 2R含量明显高于Ⅰ、Ⅱ期 (P均 <0 .0 5 ) ,肿瘤根治术后血清TNF -α、IL - 6、IL - 8和sIL - 2R含量较术前明显降低 (P均 <0 .0 5 ) ,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 (P均 <0 .0 5 )。结论 检测血清TNF -α、IL - 6、IL - 8和sIL - 2R含量 ,对了解胃癌患者体内免疫状态、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赵红霞  吕天河 《右江医学》2003,31(6):538-539
目的 研究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6(IL 6)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6受体 (sIL 6R)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 (RIA)法测定血清IL 6和酶免疫分析 (ELISA)法测定血清sIL 6R含量。结果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病 3日内血清IL 6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至两周时降至正常水平 (P >0 .0 5 ) ;sIL 6R含量 3日内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两周时接近正常 (P <0 .0 5 ) ;二者呈正相关 (r =0 .69,P <0 .0 1)。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早期血清IL 6和sIL 6R的水平变化与其临床表现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TNF-α、IL-6、IL-8、sIL-2R与乙肝病毒复制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慢性乙肝患者TNF -α、IL - 6、IL - 8、sIL - 2R活性变化及其在慢性乙肝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ELISA法检测 317例慢性乙肝患者TNF -α、IL - 6、IL - 8、sIL - 2R的含量 ;并设立正常对照组。HBV -DNA定量采用PCR方法检测。结果 活动期慢性乙肝患者TNF -α、IL - 6、IL - 8、sIL - 2R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BV -DNA(+)与HBV -DNA(- )在慢性中、重度肝炎间相比以及与稳定期各型肝炎相比均差异显著 (P <0 .0 5或P <0 .0 1)。稳定期慢性乙肝患者TNF -α、IL - 6、IL - 8、sIL -2R水平均明显下降 ,HBV -DNA(+)与HBV -DNA(- )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1)。结论 慢性乙肝患者机体存在免疫功能调控失衡 ,免疫异常有部分原因是细胞因子的作用 ;细胞因子TNF -α、IL - 6、IL - 8水平与患者HBV的活跃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白细胞介素 4 (IL 4 )水平。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 18例轻、中度哮喘患者和 18例健康对照组血清sIL 2R、IL 4水平 ,并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 哮喘患者血清sIL 2R( 30 3.95± 5 1.82U/ml)及IL 4 ( 14 1.11± 133.93pg/ml)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 2 10 .6 4± 4 8.6 0U/ml和 6 0 .0 6± 2 1.6 7pg/ml;P <0 .0 1和P <0 .0 5 ) ,两者呈正相关趋势 (r =0 .883)。 结论 sIL 2R ,IL 4升高是哮喘过敏性炎症的表现 ,T淋巴细胞激活及其释放的IL 4在哮喘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樊平申  孙忱  刘玉峰 《医学争鸣》2003,24(10):928-930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系统性硬皮病(PSS)和皮肌炎 (DM)患者血清sIL 2R和IL 6在治疗前后含量变化的意义 .方法 :用夹心ELISA法及 3H TdR掺入法检测了临床确诊的结缔组织病 6 0例 (SLE ,PSS ,DM各 2 0例 ) ,并选 30例正常人作对照 .从中选取 30例住院结缔组织病患者 (SLE ,PSS ,DM各 10例 )经临床治愈后 ,采用相同方法检测血清中sIL 2R与IL 6水平的变化 .结果 :sIL 2R ,IL 6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高水平的存在于SLE ,PSS ,DM患者血清中 [sIL 2R (kU·L-1) :4 6 6± 198,4 2 1± 192 ,4 12± 174vs118± 5 4 ,P <0 .0 1;2 2 .5± 6 .0 ,2 0 .6± 5 .9,18.8± 4 .0vs9.6± 1.8,P <0 .0 1].SLE伴有肾功能损害患者较不伴肾功能损害者明显升高 [sIL 2R (kU·L-1) :5 99± 12 3vs 4 30±79,P <0 .0 5 ;IL 6 (kU·L-1) :2 5 .1± 6 .5vs 18.2± 4 .6 ,P <0 .0 5 ].患者血清中sIL 2R与IL 6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r =0 .5 86 ,0 .6 4 3,0 .5 75 ,P <0 .0 5 ) .治疗后较治疗前sIL 2R及IL 6活性水平明显降低 (P <0 .0 5 ) ,但仍然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结论 :SLE ,PSS和DM患者血清sIL 2R和IL 6明显升高 ,两者呈正相关 ,而伴肾功明显损伤者升高更明显 ,治疗后则明显降低 .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白细胞介素 - 2 (IL - 2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 2受体 (sIL -2R)、白细胞介素 - 6 (IL - 6 )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 6受体 (sIL - 6R)水平变化。方法 选取符合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及分类方案第三版 (CCMD - 3)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病人 30例为观察组 ,(病例组 )PANSS量表评分≥ 6 0分 ;选取正常对照组 2 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及治疗后 6周症状基本缓解后血浆IL - 2、sIL - 2R、IL - 6及sIL - 6R的浓度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病例组治疗前血清IL - 2、sIL - 2R、IL - 6及sIL - 6R水平显著升高 (P <0 0 5 ) ,治疗后sIL - 2R及IL - 6水平仍有显著升高 (P <0 0 5 ) ,而IL - 2及sIL - 6R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病例组治疗前后相比 ,血清IL - 2及sIL - 6R水平显著下降 ,IL - 6水平显著升高 (P <0 0 5 ) ,sIL - 2R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IL - 2、IL - 6及sIL - 6R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9.
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清sIL-2R和IL-6水平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sIL 2R、IL 6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中的水平及意义。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了 4 9例SLE患者sIL 2R、IL 6含量。结果 :4 9例SLE患者血清sIL 2R和IL 6含量分别为 6 6 87.4± 2 0 94pg/ml和 6 9.5± 4 0 .1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P <0 .0 5 )。结论 :sIL 2R、IL 6参与了SLE的疾病过程。  相似文献   

10.
肺炎支原体感染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本研究对 2 5例肺炎支原体研究急性期 (经血明胶凝集法检测抗体效价 >1∶80确诊 )血清中的IL -2 /sIL - 2R以及IL - 6的检测 ,并通过直线相关性检验初步探两者的关系及在MP感染的发病机理的作用。方法 :均采用双抗体夹心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结果 :急性期MP感染血清中IL - 2的表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sIL - 2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而IL - 6的表达高于对照组 ,且IL - 6及sIL - 2R在感染初期呈正相关 (r=0 .74 7P <0 .0 5 )。结论 :细胞因子在MP感染的免疫发病机制以及其肺外并发症的发生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IL-15的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IL 1 5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 2 0例哮喘急性发作患者、2 0例缓解期患者、2 0例健康人的血清 ,采用ELISA测定IL 1 5和IgE的含量 ;采外周血按常规做嗜酸性粒细胞 (EOS)计数。结果 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IL 1 5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及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发作期IL 1 5水平与EOS计数呈正相关(r=0 .6 96 ,P <0 .0 1 ) ,与IgE水平呈正相关 (r=0 .5 93,P <0 .0 1 )。结论 IL 1 5参与了哮喘的发病过程 ,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EOS凋亡、提高IgE水平参与哮喘的变应性炎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细胞因子血浆水平及氯氮平治疗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 2 8例对照组和 3 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研究组氯氮平治疗 6周前后的IL 2、IL 6及sIL 2R、sIL 6R血浆水平并做组间及治疗前后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研究组治疗前血浆IL 2、6及sIL 2R、sIL 6R水平 (分别为 :2 3 .94± 10 .0 5 ,60 .5 1± 3 2 .12 ,18.0 8± 3 .63 ,2 5 .2 1± 2 .0 2 )显著升高 ( P <0 .0 5 ) ,治疗后sIL 2R及IL 6水平仍显著升高 (P <0 .0 5 ) ,而IL 2及sIL 6R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研究组治疗前后比较 ,血浆IL 2及sIL 6R水平显著下降 (P <0 .0 5 ) ,IL 6水平显著升高 (P <0 .0 5 ) ,sIL 2R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IL 2、IL 6及sIL 2R、sIL 6R介导的免疫功能紊乱 ,氯氮平可能对该功能紊乱有抑制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分析法 ,检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 1α、IL 6、TNF α的含量及其与临床的关系。结果 :丙型肝炎临床各型患者血清中IL 1α、IL 6、TNF α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1) ;IL 1α与IL 6呈正相关。IL 1α、TNF α与患者病情轻重呈正相关 (P <0 .0 5 ) ,慢性肝炎者IL 6含量高 (P <0 .0 1)。提示IL 1α、IL 6、TNF α对其临床病情观察和疗效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IL - 18、sFas和sFasL在SLE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 6 2例SLE患者血清的IL - 18、sFas和sFasL含量。结果 :SLE患者血清中的IL - 18、sFas和sFasL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且SLE患者血清IL - 18水平的增高与sFas增高呈正相关 (γ =0 4 72 ,P <0 0 1)相对活动期患者血清IL - 18水平的增高与sFas增高呈正相关 (r =0 5 13,P <0 0 1)。而其它组间无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IL - 18和sFas可作为SLE活动度及评价治疗疗效的有用指标 ,而sFasL在协助诊断SLE方面可能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IFN-γ和IL-10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测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IFN -γ和IL -10含量水平 ,为临床提供资料。方法 对 10 4例经病理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检测外周血IFN -γ和IL -10含量水平。根据IFN -γ值分为 >2 0 0ng/L(第 1组 )、15 1~ 2 0 0ng/L(第2组 )、10 1~ 15 0ng/L(第 3组 )、≤ 10 0ng/L(第 4组 ) ,计算各组检测后 6个月内出现死亡、转移复发的病例数和百分率。结果 第 1、第 2、第 3组IL -10水平低于第 4组 (P均 <0 .0 5 )。 6个月内患者外周血IFN -γ含量越低 ,出现死亡及转移复发率越高 (χ2 =3 5 .42 ,P <0 .0 1)。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IFN -γ和IL -10含量水平 ,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癫痫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方法 :选择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癫痫患者 6 0例 ,复杂部分性发作癫痫患者 6 2例。测定外周血中CD3、CD4、CD8数量及血清TNF α和IL 2含量 ,并与 6 0例健康人对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癫痫组外周血清中CD3、CD4数量、CD4 /CD8比值降低 (P <0 .0 5 ) ,TNF α及IL 2含量增高 ;TNF α、IL 2含量增高与癫痫发作次数呈正相关 (P <0 .0 0 1 ,P <0 .0 5 )。结论 :癫痫患者存在着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细胞因子TNF α、IL 2是影响癫痫病情的重要介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外周血TNF -α、IL -6、IL- 8和NO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TNF- α、IL- 6和IL -8,化学比色法检测NO。结果 :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外周血中TNF- α、IL- 6、IL -8和NO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轻型颅脑损伤患者 (P <0 . 0 1) ;轻型组颅脑损伤患者TNF- α高于对照组 ,但IL -6、IL- 8和NO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意义。不同病情颅脑损伤患者外周血TNF α、IL- 6、IL -8和NO浓度与病情呈正相关。结论 :TNF- α、IL -6、IL- 8和NO参与了急性颅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其测定对于早期评估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①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病人血浆补体活化成分 (sC5b 9)及白细胞介素 2 (IL 2 )水平的变化及意义。②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和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法 (APAAP) ,检测 6 7例AMI病人发病第 1,4,7天时和 38例健康人的sC5b 9,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淋巴细胞膜白细胞介素 2受体(mIL 2R)表达的变化。③结果 AMI病人sIL 2R ,sC5b 9明显增高 ,mIL 2R表达明显降低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F =18.6 73~ 36 .44 5 ,q=6 .6 82~ 16 .416 ,P <0 .0 0 1)。死亡者和伴有室性心律失常 (VA)者sIL 2R ,mIL 2R ,sC5b 9变化较存活者和不伴有VA者更明显 (t=7.6 93~ 12 .393,P <0 .0 0 1)。AMI病人sC5b 9与sIL 2R呈正相关 (r =0 .6 17,P <0 .0 0 1) ,与mIL 2R呈负相关 (r =- 0 .6 80 ,P <0 .0 0 1)。④结论 AMI病人sIL 2R ,sC5b 9水平和mIL 2R表达明显异常 ,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过敏性哮喘患者脱敏治疗前后外周血IL 4、IL 5活性和IgE的变化。 方法 应用ELISA法分别测定发作期及缓解期过敏性哮喘患者脱敏治疗前后外周血IL 4、IL 5活性及IgE ;以肺功能仪测定FEV1%和PEFR以观察肺功能的变化。结果 ①发作期过敏性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培养上清液IL 5活性及IL 4明显高于缓解期过敏性哮喘患者和正常健康者 (P均 <0 .0 1) ;②发作期及缓解期过敏性哮喘患者脱敏治疗前后外周血IL 4及IL 5活性和肺功能 (FEV1、PEFR)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 (P <0 .0 5或P <0 .0 1) ;③IgE浓度比治疗前明显降低 (P <0 .0 1) ,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过敏性哮喘患者脱敏治疗后外周血IL 4、IL 5活性明显降低 ,IgE有一定程度下降 ,提示IL 4、IL 5、IgE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上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 2 (IL - 2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 2受体 (sIL - 2R)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与肝病的关联性 ,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值。方法 用ELISA法对甲肝、乙肝患者血清中IL - 2、sIL - 2R及TNF -α进行检测。结果 肝病患者TNF -α和sIL - 2R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而IL - 2则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结论 检测IL - 2、sIL - 2R和TNF -α水平可反应肝病患者机体免疫状态 ,以供临床诊疗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