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结合椎间融合器或横突间植骨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弯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7月-2006年3月对退行性腰椎侧弯32例行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结合椎间融合器或横突间植骨术。男9例,女23例,年龄47-82岁,平均61岁。术后进行ODI(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疗效评分。结果:随访3个月到4年,平均33个月。本组病例术后随访28例,25例改善率为70%—95%,优良率89.8%.。冠状位Cobb角由术前的平均27.9°(15°—43°)改善至术后的平均11.2°(6°—19°);矢状位Cobb角由术前的平均22.6°(11°—40°)改善至术后的平均33.5°(27°—45°),分别经t检验与术前比较P值<0.05,存在显著性差异。术后所有病例无螺钉松动及断裂,无椎间融合器移位,无椎管狭窄及腰椎滑脱等并发症,无假关节形成。结论:采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结合椎间融合器或横突间植骨术,既能够对椎管做到彻底减压,又能一次性完成矫形和重建腰椎稳定性,中、早期随访效果良好,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弯的较满意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GSS对腰椎间盘膨出并椎管狭窄症的固定及治疗效果。方法:对4例腰椎间盘膨出并椎管狭窄症患者.运用椎板减压、椎管后外侧植骨融合、GSS椎弓根螺钉内定系统治疗,随访3~18个月(平均10.7个月)。结果:术后14个月内动态x线检查显示GSS椎弓根螺钉固定患者植骨融合率100%,融合节段稳定临床症状改善优良率76.O%。结论:后路运用GSS行椎管后外侧植骨融合内固定对腰椎间盘膨出并椎管狭窄症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我科自2005年4月-2012年4月对45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常规行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时均进行腰椎影像学(X线及CT检查)检查,并测量术前术后椎间隙高度变化、观察术后患者腰椎融合率、腰椎滑脱复位率、进行JOA评分、Macnab评分。结果:按Macnab标准评分,术后24个月疗效评价优38例,良5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为95.4%(43/45);45例患者均按病情定期随访,根据腰椎JOA评分,术后24个月平均腰椎滑脱症状治疗改善为(6.3±1.3),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后,术后及随访时与术前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患者均诉疼痛症状明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可以明显解除患者痛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能有效重建脊柱稳定性,提高融合率,解除神经缺血症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EEK椎间融合器结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及手术相关问题。方法:回顾性研究西安市红会医院收治的17例退变性脊柱侧凸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17例患者均采用PEEK椎间融合器结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长节段或短节段固定,以及是否应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最少随访12个月,评估患者术前和术后VAS、JOA、冠状面Cobb角和腰椎前凸角的改善情况。结果:17例患者均获得术后12个月的随访,随访期间无死亡,无内固定失效,植骨融合满意,侧弯矫形良好。患者术前术后VAS评分、JOA评分、冠状面Cobb角和腰椎前凸角的改善情况在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退变性脊柱侧凸临床治疗方法复杂,PEEK椎间融合器结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疗效满意,临床对于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应采取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横突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均行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横突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其中Moss-Miami固定4例,USS固定3例,GSS固定8例,RF固定3例。结果经6~24个月的随访,按Steffee分级:优10例(56%),良6例(33%),可2例(11%)。结论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横突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经后路Ⅰ期椎间颗粒骨打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脱位临床疗效.方法:对采用后路减压国产通用型脊柱固定系统(GSS)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手术治疗的12例胸腰椎爆裂骨折脱位患者进行了随访,比较术前、术后相邻椎体上下终板成角(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与正常高度的比值、椎管骨性占位率等指标,了解术后骨折复位情况及随访期间内固定有无失败和复位丢失情况.结果:通过手术减压复位,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与正常高度的比值、椎管骨性占位率均明显改善.术后随访测量与术后相比无明显变化,无1例内固定失败.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联合椎间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脱位可以有效防止内固定失败、复位丢失和后凸畸形,是治疗胸腰椎骨折伴脱位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下膨胀式融合器植入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对25例腰椎不稳症行后路椎间盘镜下膨胀式融合器植入椎间植骨融合术.结果术前 JOA 评分平均4.5分,随访结束时平均18.5分.术后改善率优20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96.0%.随访时间平均20.5个月,植骨融合率采用 Suk 标准判断:6个月融合率为90.5%,1年融合率为94.0%.结论侧卧位后路椎间盘镜下膨胀式融合器植入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创伤小、恢复快,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均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方法治疗,观察手术前后临床症状及滑脱恢复情况、术后疗效、材料生物相容性、术后椎间隙高度及BFS评分。结果 30例患者中4例行椎管、神经根管减压、复位固定、植骨融合治疗,余病例行复位固定、植骨融合治疗。患者获得随访均超过12个月。30例椎间植骨全部融合,材料生物相容性为100%,BFS评分优良率达90%。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操作简便,固定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后路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合并退变性侧弯的诊治要点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2月-2009年9月,确诊为腰椎管狭窄症并合并退变性侧弯行后路减压椎管根钉内固定的病人21例.男9例,女12例;年龄56~77岁,平均66.7岁,病程1~8年.患者均有严重的下肢神经症状及下腰痛症状.术前Cobb角17°~48°,平均32°;腰椎前凸角(T12~S1) -20°~-10°,11例,-40°~-20°,10例,平均-19.6°.对Cobb角〈20°的11例患者,行选择性椎管或神经根管减压,经后路椎体间融合,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对Cobb角〉20°的10例患者,行椎管减压,长节段固定侧弯矫正,后路椎体间融合;固定及融合节段:L4~S16例,L3~L55例,L2~S14例,L1~S14例,T10~S11例.采用VAS、JOA评分对术前及随访时疼痛及神经功能进行评分.结果:21例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43个月,平均35个月.术后冠状面Cobb角矫正为0~19°,平均14.6°,平均矫正率65%.腰椎前凸角矫正为-48.0~-18.2°,平均-35.4°.随访期内X线片示所有融合节段已愈合.术前、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7.10±0.60、1.25±0.23,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随访时JOA评分分别为12.43±1.44、25.04±0.56,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腰椎管狭窄合并退变性侧弯治疗的首先是彻底神经减压,缓解临床症状;重建腰椎序列及稳定,是保证手术远期疗效的主要手段.固定和融合范围的选择,需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资料,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有限手术治疗成人腰椎侧凸合并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和滑脱等退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成人腰椎侧凸合并各种退变保守治疗无效的病人采用有限手术(包括短节段固定融合和单纯开窗减压椎间盘摘除术)治疗,采用Nakai分级标准、VAS和JOA评分评价其疗效,分别于出院和随访时评价。结果:18例患者术前侧凸Cobb角21.6°,手术治疗有效率达100%,VAS评分治疗前6.78分,术后2.3分,随访时1.86分,JOA治疗前13.22分,治疗后22.56分,随访时21.4分,术后侧凸Cobb角无明显改变,平均随访25.9个月,随访有效率达到94.44%;内固定未见松动,侧凸角未见明显增加。结论:30°以内、轻度矢状面异常的成人腰椎侧弯患者,如果产生临床症状的节段较局限,可采用有限手术的方式治疗产生症状的节段,而不需对侧凸进行矫正。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三平面同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患者54例,采用三平面同定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对患者术前术后的X线片进行测量,测量其伤椎高度恢复的比例以及后凸角度的纠正情况。结果:术前骨折的椎体高度(57.5±16.4)%,节段后的凸角度(20.7±9.5)°;术后骨折椎体的高度(93.5±11.6)%,节段后凸的角度(5.8±7.4)°。手术前后骨折椎体的高度和节段后凸的角度筹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均P〈0.001)。结论:三平面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有利于后路术中复位以及纠正后凸畸形,并且增加了内同定系统的强度。  相似文献   

12.
后路复位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后路复位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脊骨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9例。观察组采用后路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前路复位固定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4—12个月,平均8个月。术后观察组患者前侧方脱位得到基本复位,患者均无脊髓神经损伤加重。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术后均明显改善。植骨面均见骨性融合,无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对照组患者发生脊柱神经损伤1例,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术前术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后路复位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在恢复正常脊柱序列后还可获得很好的脊柱融合效果,并且术后并发症少,对Cobb角和相邻正常椎体的比率也有改善作用,可促进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单开门颈椎管扩大减压椎管成型微型钢板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2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于开门侧行微型钛板固定于棘突根部及侧块,根据术前、术后、随访时颈椎SCT片,观察扩大椎管直径变化,48例患者随访0.5-3.0a,平均1.25a,以JO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术前JOA评分平均9.3,随访时JOA评分平均15.6,其中优39例(81.2%),良7例(14.5%),可2例(4.3%)。术后SCT示,椎管直径扩大3.5-7.0mm,平均5.2mm,无再关门现象,脊髓受压解除。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减压椎板成型微钛板固定术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椎管扩大稳定持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后凸成形术联合中药治疗椎体肿瘤合并脊柱后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椎体肿瘤合并脊柱后凸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经后路肿瘤切除加后凸成形术并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经后路肿瘤切除术加钉棒固定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椎体功能、融合情况以及手术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Cobb角、并发症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椎间隙高度、椎体融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凸成形术创伤较小、并发症少,联合中药治疗对椎体肿瘤合并脊柱后凸具有积极的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术中有无钛板固定对手术后短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颈前路减压手术治疗的81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CD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行钛板固定将其分为A组(椎间融合器+钛板组)44例和B组(单纯椎间融合器组)37例,观察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JOA评分、颈椎曲度指数(CCI)的变化及轴性症状(AS)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恢复(P均〈0.05),各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手术前后CCI变化为(2.3±0.8)%,B组为(5.3±1.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AS发生率分别为7%和2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减压后单纯置入椎间融合器对手术疗效无影响,但会增加术后A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析一期胸、腰椎结核植骨融合内固定、矫正脊髓前方畸形、脊髓减压、清除病灶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一期胸、腰椎脊柱结核患者36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18例,两组术前均进行14d三联化疗药物疗法,观察组进行植骨融合内固定、矫正脊髓前方畸形、脊髓减压、清除病灶疗法,对照组行前后路联合疗法,即后路内固定、前路清除病灶,植骨融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各手术参数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沉变化情况、Cobb角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手术参数指标变化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一期胸、腰椎结核进行清除病灶前方钛网支撑矫正畸形,可有效避免治疗中内固定及支撑物的并发情况,临床疗效确切,是一期胸、腰椎结核治疗的首选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影像学方面评估前路手术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54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病例行一期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测量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的Cobb’s角、伤椎椎体压缩率及椎管狭窄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例失访,49例进行3个月~9年的随访。X线片检查提示植骨均融合,内固定位置良好。在矢状位Cobb’s角术前为(26.7±5.2)°,术后为(3.6±4.5)°,随访时为(3.8±4.9)°,术后脊柱曲度接近正常生理曲度。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由术前的49.18%±12.32%,降低到术后的13.10%±8.96%;伤椎后缘高度压缩率由术前的11.32%±4.94%,降低到术后的4.64%±3.87%;椎管狭窄率术前为55.46%±14.35%,术后为2.89%±2.15%;放射学检查各指标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访时未发现矫正角度和高度的丢失,植骨融合率为100%.结论:前路手术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有效的方法,它具有良好的恢复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畸形、扩大椎管容积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