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庆 《西藏研究》2002,(2):106-110
农民的非农业化是发达国家实现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就国内而言 ,沿海较发达的不少省市也是通过农民的非农业化走在中国实现现代化前列的。相比之下 ,我区的农民非农业化进程却极为缓慢。 2 0 0 1年我区共有农牧民劳动力 1 0 0多万 ,劳动力在西藏农牧区人口中所占的比重较高 (劳动力包括整劳力和半劳力 ) ,尤其在偏远的农牧区。因此 ,探讨具有西藏特色的农民就业之路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一、我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截止 2 0 0 1年底 ,西藏农牧业人口总数达2 ,1 93 ,988人 ;劳动力人数 1 ,0 51 ,875人 ,其中男劳动力为 51 1 ,70 5人…  相似文献   

2.
西藏城乡发展存在差距,主要有发展禀赋条件、公共资源、政策制度、人力资本、整体经济落后等方面的原因.缩小西藏城乡发展差距,统筹西藏城乡发展,应注意推进城乡资源要素的合理配置、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并注意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及城镇化进程,加大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力度,并加快相关体制机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西藏自治区的改革与发展将面临现代化问题与后现代化问题的双重挑战。故西藏应对未来发展模式作审慎的思考与合理选择。非典型二元经济结构是西藏经济发展滞后的主导性因素。西藏未来的发展应当继续坚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加强在业人员的职业技术培训、公共卫生等人力资源投资的重点应放在农牧区 ,以及通过制度改革 ,在农牧区开辟若干定居点 ,促进农村人口城镇化 ,加快农业人口向城镇第三产业的非梯度转移  相似文献   

4.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更是西藏国民经济的基础。西藏经济能否振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牧业生产发展的快慢。中央为西藏制定的一系列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已经执行了十年,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广大农牧区的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如何在继续坚持“两个长期不变”政策的前提下,进一步深化改革,赋予党在农牧区的基本政策以新的生命力,长久地保持和焕发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积极  相似文献   

5.
当前西藏边境贸易经济的状况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边境贸易已成为西藏对外贸易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边境贸易的发展不仅能够推动西藏经济的发展、农牧业结构的调整,而且还能促进特色经济的开发,激活农牧区市场,增加农牧民收入。因此建设西藏对外贸易经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为此本文在介绍西藏边境贸易现状,分析边境贸易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同时,还具体提出了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6.
一、调查点的选择及调查方法(一)调查点的选择西藏自治区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民族地区,农牧业人口占86%。1998~1999年度农牧区小学(学校和教学点)占了整个自治区小学总数的95%(西藏自治区教育事业统计资料,1998~1999年,第70页),另外1998年全区35.4万在校生中近90%的中小学生也在农牧区(吴德刚:《西藏教育》1999年第1期,第5页)。这一基本区情决定了农村教育在西藏自治区整个农牧业现代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西藏农村的教育能否适应农牧业发展的需要,能否适应农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需要,最终能否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直接关…  相似文献   

7.
当前,西藏自治区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概括地讲,一是保持农畜产品产量的稳定增长,力争2000年实现粮油肉基本自给;二是保证农牧民的收入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到本世纪末,使绝大多数农牧民脱贫致富,达到小康,基本完成脱贫任务。 对此,本文结合西藏农业特征和农村小康经济综合指标,就如何实现西藏农村小康经济的途径进行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8.
构建西藏农牧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农牧民增收问题是西藏农牧区工作的重点,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不仅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进程,而且关系到广大农牧民的生活水平,关系到农牧区的社会稳定,关系到党和政府在农牧区的威信和执政地位。西藏"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到2010年全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进入全国中等行列,即"十一五"期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要保持13%以上的增长速度。当前农牧民增收主要是政策措施的延续,要实现全面的长效性增收仍受到政策局限性和市场局限性约束。这就需要努力构建农牧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从农业内部深挖增收潜力,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内部自主活力,也需要从农业外部寻找突破,形成可持续的外部推力和良好的增收氛围,形成内、外共促增收的良好机制。  相似文献   

9.
西藏和平解放60年来农村经济成就斐然,为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多层面变迁和农村产业结构演进以及农业科技的持续进步,是推动西藏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通过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农业产业化、提供农村发展资金支持、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推动农业科技进步,西藏农村经济得以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牧业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牧区劳动力过剩问题日趋突出,严重影响了我区农牧业发展、农牧民增收和农村牧区的稳定,也阻碍了我区城镇化的进程。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快速工业化阶段内蒙古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的现状,指出当前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基于配弟—克拉克定理,提出加快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