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卧位颈椎牵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卧位牵引)和对照组(坐位牵引)。两组均实施颈椎牵引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卧位和坐位下牵引治疗。对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进行评分,根据临床症状评分增减情况行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牵引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牵引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采用卧位颈椎牵引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坐位下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症状总评分和对照组治疗后的症状总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卧位下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点穴推拿联合牵引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7月至2009年7月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4例,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牵引治疗。观察组在牵引治疗基础上行点穴推拿治疗。两组患者隔日治疗1次,共治疗15次,总计1个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点穴推拿联合牵引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桂枝加葛根汤联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选取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7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予以桂枝加葛根汤联合颈椎牵引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单纯的颈椎牵引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并比较治疗后随访3个月和6个月内的复发率。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进行随访,观察组患者3个月和6个月内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桂枝加葛根汤联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较好,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椎-基底动脉供血情况,降低患者复发率,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椎练功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的影响。方法 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采用针灸牵引协同颈椎练功疗法治疗,对照组32例牵引加针灸治疗。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及3个月后采用VAS、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表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在治疗4周、3月的颈椎病治疗改善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4周、3月的VAS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灸牵引结合颈椎练功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明显,结合颈椎练功疗法能显著提高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5.
推拿牵引结合体育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武杰  林妙君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6):2415-2416
目的:探讨推拿牵引结合体育疗法治疗神经根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采用推拿牵引结合体育疗法,对照组42例采用口服布络芬缓释胶囊结合牵引体育疗法,10天为1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近期疗效并于治疗后6个月随访远期疗效.结果:近期疗效.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23.8%和90.5%,对照组效率分别为14.3%和73.8%.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半年后随访,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9.5%和69%,对照组分别为4.5%和54.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推拿牵引结合体育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均优于口服布络芬缓释胶囊结合牵引体育疗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针刺结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方法 将7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使用针刺结合推拿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单纯针刺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临床症状体征评分及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TCD)检测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血流阻力指数(RI).结果 针刺结合推拿组总有效率为93.3%,优于针刺组(70.0%).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评分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且针刺结合推拿组优于针刺组(P<0.05).针刺结合推拿组治疗后VA、BA的Vm、RI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针刺组VA、BA的Vm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针刺结合推拿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刺结合推拿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效,能有效改善VA、BA的平均血流阻力指数.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针刺配合手法和针刺配合牵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显效率78.34%,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治愈显效率61.66%,总有效率93.33%.两组在治愈显效率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刺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优于针刺配合牵引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深入探讨。方法将90例吉林省桦甸市中医院门诊和疗区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推拿组)和对照组(牵引组)进行治疗,每组45例。治疗前后两组结合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68.89%和95.56%,对照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22.22%和71.1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组能够有效的改善或者消除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相应临床症状,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手法牵引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兴明 《淮海医药》2001,19(6):486-486
目的:运用手法牵引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引起的眩晕症。方法:对12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采用手法牵引配合推拿治疗眩晕症,观察治疗后的疗效。结果:该方法疗效明显,无任何副作用。结论:手法牵引推拿治疗椎动脉颈椎病引起的訾晕症是一种较理想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刘超 《中国医药指南》2011,9(8):130-131
目的 观察比较两种不同的三联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将8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整脊手法、针灸、中药内服三联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颈椎牵引、微波和中频治疗、丹参注射液三联疗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的颈椎功能评分及综合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颈椎功能评分及综合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不同的三联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都有较好的疗效,但治疗组三联疗法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1.
张新根  石钢  曹铨  孙贤杰  范杰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1):2927-2928
目的 观察小针刀治疗和颈椎牵引、中药熏蒸及中频电治疗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平分两组,针刀组采用小针刀治疗,对照组采用颈椎牵引、中药熏蒸及中频电治疗;治疗一疗程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复查,并记录患者的主观症状(眩晕、疼痛、臂手麻)、工作、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及临床体征(骨关节、软组织体征,椎动脉受压体征)的缓解情况.结果 针刀组治疗1个月后,主观症状、工作、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及临床体征改善明显;在缓解头痛、项背痛、软组织压痛、枕部神经压痛方面经随访1个月、3个月均疗效显著.随访6个月临床指标方面能达到治愈的程度,椎动脉受压体征阴性.对照组治疗1、3、6个月后,主观症状、工作、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稍有改善,但临床体征尤其是椎动脉受压体征改善不明显.针刀组和对照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刀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小针刀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接受激痛点推拿、针刺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共计57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28例患者实施颌枕牵引疗法,观察组29例患者实施激痛点推拿配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评估患者颈椎动脉血管内径,治疗前,组间左侧、右侧血管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左侧以及右侧血管内径明显更高(P <0.05)。评估颈椎动脉血流速度,治疗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左侧以及右侧平均血流速度更高(P <0.05)。评估颈性眩晕症状、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治疗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颈性眩晕症状、CASCS评分更优(P <0.05)。治疗前生活质量、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疼痛评分更高(P <0.05)。结论 给予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激痛点推拿治疗的同时配合针刺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血管狭窄情况,提升颈椎动脉血流速度,改善颈...  相似文献   

13.
王健 《河北医药》2013,(23):3558-3559
目的探讨小角度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病理学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颈椎牵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小角度牵引进行治疗。比较2组疗效、颈椎病评分、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生活质量。结果(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00%,明显低于观察组(94.0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根据颈椎病评分标准,对照组治疗前后总得分分别为(62±12)分、(71±14)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总得分分别为(64±13)分、(89±21)分,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3)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根据QLQC-30评价标准,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劣于观察组,且QLQC一30各项指标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角度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优于床颈椎牵引治疗,颈椎恢复速度快、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得以明显提高,应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正骨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在影像学的基础上,运用推拿手法结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20例。结果痊愈92例;显效11例;有效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2.5%。结论牵引结合推拿疗法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最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灸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7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回顾性病例对象,依据诊治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联用针灸推拿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36例,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总结临床治疗方法,指导临床治疗实践。结果联用针灸推拿治疗的患者在疾病症状改善、治愈率方面优于常规治疗,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α=0.05)。结论针灸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恢复颈椎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通过脊柱平衡推拿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期间厦门市第二医院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207例,采用整体脊柱平衡推拿疗法,即在颈椎及上肢实施推拿的基础上,对腰骶部及双下肢通过推拿或踩跷法进行治疗,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疗效进行统计。结果治愈66例(31.88%),显效77例(37.20%),有效54例(26.09%),无效10例(4.83%),总有效197例(95.17%)。结论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实施脊柱平衡疗法中有效率高达95.17%,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丹红注射液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配合颈椎牵引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0例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配合颈椎牵引术治疗,对照组为颈椎牵引、口服镇痛药治疗,同期进行对照观察。结果通过实验组(颈椎牵引、丹红注射液组)与对照组(颈椎牵引、口服镇痛药组)的研究显示丹红注射液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有明显疗效。并且治疗组未出现明显的药物副作用,避免使用镇痛药物引起的胃肠道刺激症状。结论丹红注射液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祛风湿等功效,配合颈椎牵引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好,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牵引结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7月~2012年11月期间收治的3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0例,前者采取推拿联合牵引治疗,后者采取单纯的牵引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其中,观察组患者痊愈106例,有效37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95.3%;而对照组患者痊愈73例,有效35例,无效42例,有效率为72.0%,两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联合牵引治疗可有效的改善人体的微循环,调整人体颈椎内外力的平衡状态,恢复颈椎的正常结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察运用针灸结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寻找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最佳办法.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运用单纯针灸治疗,试验组运用针灸配合推拿治疗,通过电话方式,对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结果 试验组治愈18例,好转21例,未愈1例,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治愈10例,好转25例,未愈5例,总有效率87.5%;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比较试验组的整体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针灸与推拿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针刺配合牵引刮痧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敏 《淮海医药》2009,27(4):342-343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牵引刮痧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理。方法将8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分别采用针刺配合牵引刮痧和静脉滴注川芎嗪治疗20 d,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症状积分变化,同时对治疗前后的脑血流速度变化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观察。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TCD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或P〈0.05),且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TCD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或P〈0.05),且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牵引刮痧能显著提高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对脑血流速度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