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峰 《肝博士》2012,(5):25-26
重症肝炎多数为乙肝病人,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3型,其中,急性重症肝炎称为暴发性肝坏死,亚急性重症肝炎称为亚急性肝坏死,患者极度虚弱,食欲减退,上腹部不适,黄疽迅速加深,伴有精神、神经等症状,易引起出血、感染、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和肝肾综合征等险情,病死率高达70%~90%。  相似文献   

2.
在临床急性重症及亚急性重症肝炎中,有50例经肝穿活检证实为急性及亚急性肝坏死。8例急性肝坏死中1例存活,42例亚急性肝坏死中有23例存活。按肝坏死的病理发展过程,把亚急性肝坏死分为早、中、后三期,治疗1~5个月后,有12例进行第二次肝穿活检,其中3例亚急性肝坏死早期均显示为轻度慢活肝,5例中期显示以中度慢活肝为主,而4例后期则显示有2例为重度慢活肝伴肝硬化。其结果表明,在亚急性肝坏死早期经治疗存活者,其肝组织修复较好。  相似文献   

3.
我国人口众多,是肝炎的高发区,肝炎病的愈后效果差,一般的肝炎以乙型肝炎为主。在慢性活动性肝炎和肝硬化基础上,由于多种因素可以发生肝组织较大面积坏死,临床上称“慢性重型肝炎”。主要临床表现有重型肝炎,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3型,其病情危重,预后不良,患者多在起病后2—4周内死亡,故将急性重型肝炎称为暴发性肝坏死;亚急性重型肝炎称为亚急性肝坏死。及时早期的治疗和精心仔细的护理是救治成功的关键。在重型肝炎病人的临床护理中系统地运用整体护理。现将笔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重症肝炎的临床诊断分型与病理诊断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组71例患者临床诊断皆为急性与亚急性重症肝炎符合攻关协作组制订的临床诊断标准,但经肝穿病理活组织检查确诊50例为重症肝炎,正确诊断率为70.42%,有29.58%患者错误诊断。关于临床诊断分型与病理分型,50例中通过病理诊断急性肝坏死8例,亚急性肝坏死42例。而临床诊断分型则急性重症肝炎为18例,亚急性重症肝炎为32例,并探讨了其不一致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重症肝炎起病急,发展快,病情凶险,容易导致急性或亚急性肝坏死,病死率高。对此类重症患者除应及时做出正确诊断和治疗外,还应严密观察病情和实行有效的护理措施,为病情变化提供动态信息,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亚急性重症肝炎黄疸形成的肝脏组织学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组织学、组织化学及连续切片等方法研究了亚急性重症肝肝炎的肝脏组织学改变,认为胆管扭曲,假胆管是盲端等组织学改变是造成亚急性重症肝炎淤胆的一个因素。结合临床资料,把亚急性重症肝炎发病过程分为三个时期:1.血清转氨酶增高期,2.组织增生期,3.胆汁淤滞坏死期。提出胆汁性凝固性坏死这一概念并做描述。认为淤胆造成胆汁性凝固性坏死是亚急性重症肝炎发病过程的一个重要病理过程,对“胆酶分离”作了解释。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5例急性重症型和1例亚急性重症型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病人肝穿活检标本的电镜观察结果。5例急性重症型肝炎中3例死亡,2例恢复。死亡病人的肝细胞以溶解性和嗜酸性坏死表现为主,而恢复期的病人肝细胞内各种细胞器只残留轻微的变性改变。亚急性重症型肝炎病人的肝细胞以嗜酸性变为主,Disse间隙及肝窦内淤胆明显。  相似文献   

8.
亚急性重症肝炎又称亚急性肝坏死,是指起病后1周以上8周以内出现肝性脑病,高胆红素血症,凝血机制显著障碍,低蛋白血症腹水,肝肾综合症等肝衰竭的指征者。病死率高达57%,迄今尚无特殊的治疗方法,为防止病情发展,良好的护理至关重要。护士及早发现亚重肝的先兆症状,加强监护,采取  相似文献   

9.
对29例亚急性重症肝炎及13例次淤胆性肝炎肝穿刺标本的光、电镜检查,测算了18例亚急性重症肝炎,9例淤胆性肝炎肝细胞内淤胆的容积百分比、胆汁凝固性坏死的容积百分比与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指出这两类肝炎都有肝细胞内淤胆和胆汁凝固性坏死,但淤胆性肝炎肝小叶结构完整,胆汁流出道不破坏,亚急性重症肝炎肝小叶破坏。认为除肝细胞大量坏死外,胆汁流出道破坏是影响预后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本文详细描述了胆计凝固性坏死的超微结构改变。  相似文献   

10.
“坏死型”肝炎是指病毒性肝炎中出现肝细胞弥漫性的大块或亚大块坏死。目前,对这类肝炎的诊断、分型,国内尚无统一名称和标准。北京地区有分为:急性肝炎亚急性肝坏死、慢性肝炎亚急性肝坏死、急性重症黄疸型肝炎、暴发型肝炎等四型;上海和浙江分为:急性重度黄疸型、急性黄疸腹水型、慢性黄疸腹水型、慢性重度黄疸型、暴发型等五型;广州地区统称为重症肝炎;提出了六项条件,武汉地区称为恶性型肝炎(分急性和亚急性恶性肝炎二型);东北沈阳地区称坏死型肝炎(分急性和亚急性肝坏死)等。由于标准和分型的不统一,妨碍了科研协作、治疗措施和预后估价。为此,建议全国应有一个统一的诊断和分型标准。并提出如下建议: 一、名称统一改为“坏死型肝炎”,这是根据这类病人  相似文献   

11.
重症肝炎可以分为急性及亚急性,急性重症肝炎相当于暴发性肝炎,近年来国外采用活性炭灌洗及聚丙烯腈膜透析,病死率已降至50%以下。亚急性重症肝炎又称为亚急性肝衰竭,病理上呈大块或亚大块坏死,伴有不同程度的肝细胞及纤维组织再生,病程较长,内环境平衡严重紊乱,人工肝支持疗法不能改善预后,病死率仍达80~90%。近3年来我们采取综合疗法治疗亚急性重症肝炎24例,试图恢复其内环境的平衡,使存活率有所提高;兹将结果报导于后。  相似文献   

12.
结合病理学改变探讨重弄肝炎的分类及时限划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从病理角度探讨我国现行的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的时限划分是否能与国际接轨,以及急性重型肝炎是否存在病理亚型。方法:对比国内外有关资料,对北京地坛医院48例亚急性重型肝炎的肝穿刺病理切片作重点观察。结果:从时间上看,我国的急性重症肝炎(<10d)与亚急性重症肝炎的急性期(10d-30d)分别相当于国外急性肝衰竭中的超急性及暴发性亚型;如将我国亚急性重症肝炎中的急性期归入急性重症肝炎,则不论时限划分还是病理变化均与国际一致。急性重型肝炎的主要病变为肝细胞的急性广泛坏死(大块、亚大块或桥接坏死),坏死>2/3者,多不能存活;如坏死≤1/2,存活肝细胞虽有变性,经及时治疗,再生迅速,多数可望修复,年轻者预后尤佳。结论:我国重型肝炎的病变规律与国际上一致,不难接轨;急性重型肝炎不存在水肿亚型,其坏死范围的大小直接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13.
田虹 《辽宁医学杂志》2006,20(5):296-296
1资料和方法1.1对象全部为我院2000年1月至2006年4月经过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的重型肝炎患者402例。男312例,女90例,年龄18~72岁。其中急性重症肝炎24例,亚急性重肝120例,慢性重肝252例。诊断符合1995年及2000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会议修订标准。1.2方法对诊断明确的重症  相似文献   

14.
<正> 我院从1977年7月至1981年3月,收治50例急性和亚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急重肝和亚肝),死亡26例。今将病理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死亡原因与规律。病理资料:按病理分型分为三型:急性重症坏死型肝炎(坏死型);急性重症水肿型肝炎(水肿型)和亚急性坏死型肝炎(亚肝)。本组26例中,坏死型13例,活检3例,死后肝穿8例,尸检2例,尸检发现严  相似文献   

15.
现将我院 1995~ 1998年收治的 46例肝坏死病人的护理体会 ,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46例肝坏死病人 ,其中急性 8例、亚急性 16例、慢性 2 2例 ,均有不同程度并发症。以上诊断均按 1990年上海肝炎会议所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分型进行诊断。男 32例 ,女 14例 ,年龄 18~ 6 3岁 ,平均 41 5岁。经综合治疗和精心护理 ,治愈 3例 ,好转 8例 ,死亡 2 5例。2 护理2 1 绝对卧床休息向患者讲清休息对疾病康复的益处 ,使其安心静养 ,直至黄疸消退 ,转氨酶趋于正常 ,再逐渐开始活动。2 2 心理护理重症肝炎患者情绪不稳、恐惧、焦虑、兴奋、激动…  相似文献   

16.
急性、亚急性重症肝炎是由急性病毒性肝炎演变来的,以肝细胞广泛性或亚广泛性坏死为其特征,往往并发肝性昏迷、出血、急性肾功能不全、呼吸衰竭和DIC等严重合并症,病死率极高。对于急性、亚急性重症肝炎迄今尚缺乏理想的治疗,因而,早期诊断是非常有意义的。 我科1974—1979年收治22例急性、亚急性重症肝炎,通过临床观察和复习文献有些初步体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亚急性肝炎亦称亚急性肝坏死。急性黄疸肝炎起病10天以上而出现黄疸加深,肝脏进行性缩小,出血倾向,腹水等症状属于此型。病人时常死于消化道出血,肝功能衰竭、腹部或腹腔等处感染。我科自2002年4月~2006年4月共收治黄疸肝炎104例,其中4例为亚急性重症肝炎,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李宏杰 《四川医学》2003,24(11):1133-1134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主要是由激活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所产生的一种内源性细胞因子 ,是一种具有广泛而重要的生物学作用的蛋白质。国内外学者认为TNF与病毒性肝炎的肝坏死密切相关。我们检测了 33例乙型重症病毒性肝炎患者的TNF活性 ,以探讨其意义。1 资料与方法1 1 对象 :乙型重症病毒性肝炎 33例 ,其中急性重症肝炎 11例 ,亚急性重症肝炎 10例 ,慢性重症肝炎 12例。另有 2 0名健康者作对照。全部对象均经血清病毒学标志检查。包括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IgM。经各项指标检测 ,诊断均符合 2 0 0 0年全国肝病会…  相似文献   

19.
通过肝穿标本随机取材做透射电镜观察,石蜡标本定位取材分别做透射电镜及扫描电镜观察,X线能谱分析,研究了亚急性重症肝炎肝细胞内淤胆、坏死、再生的超微结构改变。详细描述了胆栓、肝细胞内胆色素的透射电镜图像及扫描电镜下呈钟乳石状的立体形态。探讨了肝细胞内淤胆导致胆汁凝固性坏死,淤积的胆色素凝块最终被胶原纤维包绕的发生发展过程。材料表明亚急性重症肝炎残存肝细胞岛边缘呈出芽状再生的假胆管与原胆道系统不相通,岛周过度增生的胶原纤维阻抑了肝细胞的再生。  相似文献   

20.
肝性脑病Chtpatic encephalopathy,HE亦称肝昏迷,是以CNS抑制为主要特征的复杂神经精神综合征,为严重肝病的常见并发症。多由急性、亚急性、慢性重症肝炎所引发的暴发性肝衰竭(Futminant Hepatic Failure,FHF)和慢性肝炎、肝硬化所导致门体静脉分流所诱发的慢性重症肝炎引起。前者常致急性H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