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冷浸田双季稻品种和栽培方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适宜于冷浸田栽培的双季稻品种和高产栽培方式,2009年早晚两季在湖南宁乡县、永兴县和桃源县进行了大田栽培试验,结果表明:(1)双季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品种间差异显著,3地点平均产量早稻以陆两优996最高(5.68 t/hm2),晚稻以天优华占最高(5.61 t/hm2);(2)双季稻不同栽培方式间产量差异显著,3地点平均产量均以垄厢栽培最高,早稻和晚稻分别为5.52 t/hm2和5.81 t/hm2;以传统栽培方式最低,平均产量分别为4.75 t/hm2和5.25 t/hm2。由此可见,选用适宜于冷浸田的双季稻品种,采用垄厢栽培方式有利于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2.
杂交早稻覆膜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地膜覆盖栽培 ,简称“覆膜种稻” ,是指水稻直播或育苗移栽在有地膜覆盖的旱田或湿润稻田上 ,然后在非淹水条件下实行旱管或湿润管理的一种水稻覆盖栽培。该技术已先后在我国黑龙江、辽宁、河北、河南、宁夏、陕西、湖北、安徽等地试验示范。磐安县地处丘陵山区 ,目前有望天田4440.5hm2,占耕地面积的24.18% ,占水田面积的57% ,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冷浸烂泥田。缺水和低温是制约水稻优质高产的主要因素。2000年磐安县农业局和中国水稻研究所合作在该县的旱涝保收田、望天田和冷浸田三种类型稻田上开展早稻覆膜栽培的…  相似文献   

3.
冷浸田条件下不同类型品种的表现和高产栽培方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燕  黄敏  蒋鹏  邹应斌 《作物研究》2010,24(3):140-144
2009年在宁乡县、桃源县、永兴县3地冷浸田条件下进行了品种筛选和不同栽培方式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品种在3个地点产量表现基本一致,早稻以陆两优996和陵两优211表现较好,平均产量分别达到5.68 t/hm2和5.28 t/hm2,晚稻以钱优1号、天优华占和丰源优299表现较好,产量分别达到5.08,4.94和4.81 t/hm2;(2)不同栽培方式产量表现地点间不一致。桃源点早稻和晚稻以翻耕移栽和免耕抛栽产量较高,永兴点早稻免耕抛栽产量最高,晚稻以垄厢移栽产量最高,宁乡点早稻和晚稻都以翻耕移栽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周永和 《作物研究》1991,5(2):11-14
在山丘湖区潜育性稻田应用早稻少耕起垄分厢撒播技术,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一般当季增产幅度平湖区大于丘岗区大于山区;早熟早稻大于中熟早稻大于迟熟早稻;但绝对产量仍然是杂交早稻高于常规迟熟早稻高于常规中熟早稻高于常规早熟早稻。因此,生产上仍以中熟常规早稻搭配中迟熟杂交晚稻的两季产量为高。在不同类型稻田上应用,一般以中低肥田增产幅度高于高肥田,冷浸田高于青荚泥田和白荚泥田,而黄泥田和紫潮泥田的增产幅度稍小。但分厢撒播在中、晚稻上目前仅限于作灾后补救措施应用。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栽培技术对不同稻作区稻谷硒含量的综合影响,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定量分析了施肥、灌溉、石灰施用等栽培措施对稻谷硒含量和产量的影响,并比较了不同水稻品种间硒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施用氮磷钾肥能促进稻谷硒的积累;紫云英还田可明显增加稻谷硒含量,其增幅与紫云英的投入量显著正相关;其他有机肥对稻谷硒含量的影响在不同研究中存在差异。间歇灌溉和湿润灌溉等节水管理和施用石灰可有效提高稻谷硒含量。不同水稻品种积累硒的能力差异显著,且这种差异不受土壤硒含量影响。选用富硒水稻品种、紫云英还田、节水灌溉和适量施用石灰等栽培措施可以实现水稻天然富硒与高产的协同。  相似文献   

6.
为协调水稻高产与经济收入、品质、水分利用率之间的矛盾,提出了一种水稻梯式栽培垄上养鸡垄沟养鱼的生态种养技术。通过稻田起垄改变常规水稻栽培模式,保持垄上湿润无水状态,垄沟蓄水且保持一定水位,从而为鸡和鱼的生长开辟空间,鸡和鱼分别在垄上和垄沟捕食与活动,能够防控田间病虫草害的发生,可不施或少施农药,同时鸡和鱼排泄的粪便能够直接还田进而减少肥料的施用量,对培肥土壤、减轻农业面源污染等具有重要作用。稻田起垄完成后,每年在水稻栽培前清理沟中淤泥即可,实现了稻田免耕。垄沟能够蓄积自然降水,有利于减少水稻生产中的灌溉用水。水稻梯式栽培垄上养鸡垄沟养鱼模式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冷浸田主要分布在田丘峡谷及低洼地,是红壤、黄壤长期渍水的沼泽化土壤。此种田的地下水位高,常有泉水侵入,土壤糜烂冷凉,还原性强,毒害稻根发育,诱发前期坐苗,后期早衰。改良冷烂田的根本措施是建设石彻三沟,埋设塑料波纹管,实行垄畦栽培。以改善土壤环境,收到排渍,促根、扩库,增产的效果。据观测,开沟后一年,地下水降到40厘米以下,单株稻根干重增加45%,氧化力提高34%,稻谷增产61.5%(见表1)。但建设水沟工程,一次性投资大,目前  相似文献   

8.
付久才 《北方水稻》2009,39(6):51-52
根据水稻生育进程中叶龄模式栽培体系,对水稻秧田、本田采用动态的水分管理,针对各生育阶段的不同生理生态条件,分别采用浅水灌溉、深水灌溉、湿润灌溉、晒田、间歇灌溉等方式,以实现寒地井灌节水种稻,并确保水稻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适宜湘南双季稻的灌溉方式,以早稻中嘉早17和晚稻盛泰优018为材料,比较研究了淹水灌溉、间歇灌溉、湿润灌溉3种灌溉方式对湘南双季稻产量的影响,并从根系形态、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SPAD值)、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等方面探讨了其影响机制.结果 表明,间歇灌溉处理2季总产最高,达15.55 t/hm2,分别较淹水灌溉和...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防控花生淹涝灾害的最佳耕作方式,分别选用淹涝敏感品种中花4号和耐渍品种湘花2008,采取不同起垄高度(0、10、20cm)与不同覆膜方式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荚果产量与品质性状。结果表明:(1)渍涝条件下随垄高的增加,不论敏感和耐渍品种,净光合作用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和蒸腾速率等光合指标均呈先高后低的变化趋势,且覆膜明显高于露地,覆膜条件下花生的叶绿素含量持续增长,而露地栽培呈先高后低变化;(2)起垄覆膜栽培增产效果好,主要缘于单株饱果数、饱果率、百果重等均提高;(3)起垄覆膜栽培的籽仁油分、蛋白质含量总体均高于平垄露地栽培,其中敏感品种的油分、蛋白含量均以垄高10cm较高,覆膜栽培降低油分、提高蛋白质含量;耐渍品种不论覆膜与否油分含量均以垄高20cm较高,而蛋白质含量则以垄高10cm较高,覆膜栽培提高油分。结论:适度起垄辅以覆膜的耕种模式对耐渍和敏感品种防控淹涝灾害均有较好效果,敏感品种的适宜垄高为10~20cm,耐渍品种10cm为宜。  相似文献   

11.
稻田粉垄冬种马铃薯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粉垄栽培技术在国内首次进行稻田粉垄冬种马铃薯试验,探索粉垄栽培技术对马铃薯的增产效应。以荷兰15为试验材料,进行在稻田粉垄栽培和传统栽培冬种对比试验,粉垄整地稻田耕层深度为20 cm、松土厚度达30 cm,分别比传统整地增加5 cm和10 cm。试验结果显示:与传统栽培方式(CK)相比,粉垄栽培的马铃薯株高增加33.03%,根系数量和长度分别增加37.56%、52.04%;产量增加25.05%,商品薯率增加3.7个百分点。表明粉垄栽培技术可以增加马铃薯的产量,并提高商品薯的比例。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好地增加土地利用面积、增加积温、充分发挥肥效,提出起垄超稀植的宽窄行插法(即垄作栽培),总结了垄作栽培中选用优质品种、培育适龄壮秧、精细整地、提前灌水泡田等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早稻生长处于雨季,最需要控水调气。采用间歇灌溉,结合露田,做到土壤中既湿润又不缺水,又通气,又有肥,合理解决水与气的矛盾,是夺取早稻高产的关键。根据多年的实践,夺取早稻高产,在水的管理上多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薄水促返青 薄水要求水不过寸,苗不淹心,田不露泥。禾苗移栽后,根系未恢复,水分难以平衡,只有灌薄水,才能加速返青。  相似文献   

14.
目前国内水稻灌溉普遍采用“浅灌勤灌.后期干干湿湿”.这种灌溉制度比过去的深灌、满灌方法已有很大提高.但它除分蘖末期采用搁田控制无效分蘖和黄熟后干干湿湿外.其他时期仍长期淹灌.造成土壤闭塞.还原性物质增加.影响根系生长。  相似文献   

15.
大垄栽培条件下的土壤环境与马铃薯产量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试验进行了大垄与小垄两种栽培模式下的一些土壤环境因子及马铃薯产量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大垄栽培改善了结薯区及根区的土壤生态环境,使该区的土壤容重和出苗后10 ̄25cm耕层土壤温度显著降低;使20 ̄30cm土壤含水量显著地增加;促进了养分释放;大垄栽培相对于小垄使马铃薯总产量和商品薯产量明显增加,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大垄栽培使总产增加24.31%,商品薯产量增加得更大,达到61.74%。大垄栽培是可以在黑龙江省大范围推广的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6.
凤凰县有潜育性稻田20,271亩,占稻田总面积7.8%。这类田泥脚深,长期冷浸渍水,造成土壤结构不良,通透性差,水温、泥温上升慢,变幅小,还原物质多,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但有效养分缺乏,水肥气热失调,插秧后前期易形成僵苗,后期贪靑晚熟,因而生产力水平低,一般亩产300—400斤,严重地施了全县粮食生产的后腿。为了使这类稻田由低产变高产,1984年全县推广起垄栽培示范一百亩,平均增产14.23—16.8%。木里乡示范30亩,平均亩产856.5斤,比1983年亩增356.5斤,增长72.3%,效果显著,深受农民欢迎。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地增加土地利用面积、增加积温、充分发挥肥效,提出起垄超稀植的宽窄行插法(即垄作栽培),总结了垄作栽培中选用优质品种、培育适龄壮秧、精细整地、提前灌水泡田等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起垄覆盖秸秆对土壤理化性质及花生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在花生起垄种植方式下,研究了秸秆覆盖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及花生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覆盖秸秆的垄面和垄沟土壤温度均最高,垄沟秸秆覆盖、全部秸秆覆盖显著增加了垄沟土壤水分含量;覆盖秸秆能不同程度地降低土壤的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垄沟覆盖秸秆对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影响较小,产量仅降低3.9%;秸秆覆盖能增加花生籽粒中蛋白质含量,提高棕榈酸、亚油酸、花生一烯酸、木焦油酸的含量,减少粗脂肪的含量,降低油酸、硬脂酸、花生酸的含量。本试验条件下,小麦秸秆覆盖量为4500kg/hm~2,花生能获得较高的荚果产量、蛋白质和粗脂肪产量,分别为4480.95kg/hm~2、1169.5kg/hm~2和2029.9kg/hm~2。起垄种植+垄沟覆盖秸秆方式是既能够充分利用小麦秸秆资源,又保证花生丰产的合理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9.
覆膜方式对旱作马铃薯若干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露地平播、平作行上覆膜、双垄全膜覆盖、起垄行上覆膜及起垄覆膜膜侧播种五种不同覆膜方式对旱作马铃薯若干生理指标的影响,旨在探讨适合内蒙古武川县旱作马铃薯栽培的覆膜方式。结果表明,四种覆膜方式均能不同程度提高旱作马铃薯叶片相对含水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并使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处于较低水平,以维持植株正常的生长代谢,其中以起垄覆膜膜侧播种和双垄全膜覆盖两种覆膜方式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双季稻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实现规模种粮效益的最大化,2015年在衡阳县演陂镇罗观村建立双季稻全程机械化种植高产示范片,示范片面积33.33 hm~2,采用早晚稻品种搭配(早稻早中熟品种+晚稻中熟品种)+专业化育机插秧(早稻拱棚旱育机插秧、晚稻硬盘泥浆育机插秧)+精准机插(早稻3.5~4叶、晚稻4~4.5叶)+配方施肥+间歇灌溉+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机收+机烘模式开展高产栽培技术示范。经测产验收,早稻4个组合全程机械化生产较对照常规栽培(湿润育秧手插)分别增产14.99%、14.7%、11.22%、5.46%;晚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的两个组合较对照常规栽培(湿润育秧手插)分别增产23.22%、13.66%;早晚稻最佳组合搭配可增产2887.5 kg/hm~2、增收9697.05元/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