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在尼龙大棚保温越冬池及自然越冬池分别进行了青蟹秋苗高密度越冬试验,结果表明;不论是尼龙大棚保温越冬还是自然越冬,每亩越冬池出池的蟹种量均能满足3-5亩养成池所需要的苗种;尼龙大棚保温越冬蟹种成活率比自然越冬高,出池规格也大;青蟹秋苗密度越冬有利于养殖池塘搁塘清淤。  相似文献   

2.
1 试验条件 试验地点在温岭市新街镇水产养殖场,选择一口4亩左右的养殖塘经整理分隔成两口各为1.5亩面积的试验塘(分别为1#、2#)。每池中央建一长形“蟹岛”,占池面积的15%~20%,其上种植芦苇、水草等,供蟹种栖息。池底挖环沟,沟深0.5m,沟宽2m。其中1#塘用尼龙大棚覆盖越冬,2#塘自然越冬。2 苗种放养及越冬密度 苗种购自温岭及椒江自然海区捕获的体躯完整无损、健壮无病的Ⅱ~Ⅴ期稚蟹,1999年11月8日运回养殖场,随即放入试验塘。放养时塘内水温为13℃,比重为1.018。越冬密度为10 0…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笼养青蟹的暂养成活率,试验开展青蟹海区越冬笼养暂养技术研究。在塘养青蟹打洞越冬前,从池塘中捕获拟穴青蟹(商品名:三门青蟹),转移到三门湾内适宜海区的养殖渔排上,采用自主设计的水中养殖笼,以悬挂吊养的方式进行越冬笼养暂养。结果表明:暂养的青蟹宜选择肥满度好,附肢健全,单个体重在250 g以上的个体,以保证暂养的成活率。青蟹暂养时在养殖笼内不需要放置掩蔽物。养殖笼以离水面100 cm以上悬挂较适宜,养殖周期控制在60 d内,如延长养殖将会增加青蟹死亡的风险。海区笼养暂养有非常可观的优势,短期内养殖生产,风险少,投资回报率高。该技术适于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锯缘青蟹蜕壳不遂病害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池塘养殖锯缘青蟹(SayllaSerrata)发生蜕壳不遂病是影响青蟹养殖最为严重病害之一,我们经过三年的生产观察分析及防治试验,认为该病害主要由水环境突变,病菌感染引发,也与青蟹特殊生理生态有关,经采取措施防治,效果良好。一、病症及危害青蟹养殖生产中,放养秋苗越冬养殖是广东省汕头地区主要生产形式,该病即发生于每年秋季放养的青蟹,于10月份(农历寒露前后),当第一次寒潮初至时,大量体重150百左右的青蟹发生蜕壳不遂共死亡,且以适龄临交配雌蟹为较多,能完成蜕壳的青蟹则极多感染弧菌,在继续养殖过程中逐渐恶化死亡,病…  相似文献   

5.
在较大面积池塘进行了青蟹一年两茬精养及与对虾、贝类套养混养技术试验,取得较高产量和经济效益。对养殖模式、苗种选择、越冬方法及水质管理进行了重点探讨。  相似文献   

6.
<正>9月30日,浙江宁波市科技局组织有关专家对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等单位承担的"拟穴青蟹选育与规模化繁育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进行了现场验收。目前,拟穴青蟹苗种仅浙江省的年需求量就达约5亿只,而人工苗种在养殖苗种中所占的比例不足5%,且青蟹养殖生产上对早苗(4月底~5月)和秋苗(8月底~9月初)的需求量较高,为此,以金中文研究员为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锯缘青蟹养殖在浙江省得到了很大发展,养殖的水面主要集中在盐度适宜的潮间带水域。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浙江省河口地区的众多低盐度水域急待开发,由于锯缘青蟹耐低盐能力较强,因此可作为低盐度池塘养殖的开发对象之一。本试验是为了探索出一套可在低盐度条件下养殖锯缘青蟹的实用技术,以便指导低盐度地区发展锯缘青蟹养殖业。现将2000年~2001年的试验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池塘地址在松门镇淋松塘原淡水鱼养殖基地,每口塘面积3亩,选择邻近海塘便于取海水的3口塘作为本试验用塘,分别为1号塘…  相似文献   

8.
青蟹为我国传统出口的珍贵海味品之一,其经济价值高、养殖利润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青蟹需要量亦愈来愈大。由于目前养殖青蟹的人日渐增多,光靠天然捕捞苗种已无法满足养殖者需要,何况天然苗种生产极不稳定,因此常发生供不应求的矛盾,无法提高产量。在青蟹人工养殖尚未获得生产性的突破之前,捕捞天然的青蟹苗并加以短期的强化培育成幼蟹,开发利用天然蟹苗资源,扩大苗种来源,还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大银鱼人工育苗及其混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振国  刘建 《科学养鱼》2000,(11):37-38
一、材料和方法   1.大银鱼受精卵、对虾、锯缘青蟹苗种   试验所用大银鱼受精卵分别取自浙江海盐、山东烟台和天津塘沽,系利用当地淡水水库中生长的亲鱼现场进行人工授精,经短期培育已进入囊胚期的鱼卵;斑节对虾于 1997年 6月 5日取自广东汕头澄海对虾育苗场,经暂养淡化后放养;锯缘青蟹系本所 1996年 10月培育的秋苗,经室内越冬而成。   2.育苗、养殖场所和方法   全部试验在东海水产研究所海水养殖试验场内进行,场址位于杭州湾北侧上海市奉贤县境内,当地海水盐度 8‰~ 10‰,大银鱼人工育苗在室内 3口水泥池 (5米× 4米…  相似文献   

10.
青鱼是我国的传统养殖品种,传统养殖多以搭配饲养为主,投喂螺蛳等鲜活饵料,产量较低,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为探索北方地区青鱼的规模化养殖技术,笔者于2003年6月~2004年4月在面积为4亩的苗种池中进行了用颗粒饲料主养青鱼苗种试验。经4个月养殖后,原池越冬,第二年出塘,全池总产达  相似文献   

11.
方小梅 《海洋渔业》1999,21(4):163-165
通过对越冬和非越冬锯缘青蟹、脊尾白虾、弹涂鱼耐生石灰试验,证明青蟹有很强的耐生石灰能力,脊尾白虾有较强的耐生石灰能力。蟹虾围塘养殖在围塘清淤后对越冬青蟹进行生石灰消毒,养殖过程中定期用生石灰泼洒,并与对照塘做对比试验,以及大面积推广应用,结果表明:使用生石灰能使围塘锯缘青蟹、脊尾白虾发病率显著减少,成活率显著提高,生长明显加快,蜕壳时间相对集中,饵料系数明显降低,产量和效益显著提高。生石灰对围塘蟹虾健康生长有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池塘养殖鱼类的越冬管理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冬季池塘水温较低。鱼类摄食较少,其生长速度也随之缓慢。往往给人们造成一种错觉——鱼“不吃不喝”,放松了管理。导致第二年开春销售放养时。苗种成活率低,鱼遍体鳞伤,病害流行,损失严重。造成病害的主要原因:一是越冬鱼池和越冬鱼体没有严格清塘消毒,使大量的病原体带入越冬水体。二是越冬鱼类肥满度过低,体质虚弱,抗病力差。三是在拉网并塘操作时鱼体损伤严重。四是越冬鱼密度过大。所以鱼类越冬是水产养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如何才能提高鱼类的越冬成活率和降低损伤程度呢?现介绍一下其越冬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3.
正青蟹双茬养殖是温岭青蟹养殖中较为典型的模式之一。基于池塘条件,放养密度一般控制在稚蟹Ⅰ~Ⅱ期秋苗每亩放养1500只左右,在7、8月1次或分2次放养;Ⅰ~Ⅱ期夏苗每亩放养800只左右,在4、5月放养。现对2016年8月放养秋苗、2017年5月放养夏苗为试验周期的养成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试验池塘位于温岭市东浦新塘的荣腾水产养殖场基地,面积150亩。青蟹养殖池  相似文献   

14.
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俗称青蟹或红蟳,属梭子蟹科青蟹属,是我国主要养殖经济蟹类之一。进入198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青蟹养殖技术的推广,青蟹养殖业在我国东南沿海各省得到了蓬勃发展。但由于锯缘青蟹的苗种尚未规模化生产,所养殖的苗种主要依靠天然捕获,因此苗种已成为抑制锯缘青蟹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5.
《淡水渔业》1978,(1):34-34
苗种越冬是北方地区鱼种生产的一个重要项目,搞好越冬是满足苗种供应,发展成鱼生产的重要环节。几年来我们初步总结了苗种投饵越冬法,其依据是鱼种在冬季成群活动,并有一定摄食能力,通过及时地、经常地补充营养来达到提高成活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又名黑加吉,主要分布于日本及我国沿海地区,底层鱼类。该鱼适应性强、食性广,适于集约化养殖,其肉味鲜美,颇受消费者的欢迎,且适合于活体长途运输,是一种较好的养殖品种。但是黑鲷生长较为缓慢,从苗种(体长2cm左右)至成鱼(0.7kg左右)约需3年,越冬两次。故而北方地区黑鲷苗种、越冬技术成为黑鲷养殖过程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锯缘青蟹人工育苗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锯缘青蟹(Scylla serata)是我国主要养殖蟹类之一,传统的名贵海产品。由于成长迅速,养殖利润优厚,近几年来,是我国南方沿海各省重要的增养殖对象,其苗种来源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由于自然海区苗种来源不稳定,其数量未能满足养殖户的需求,预计人工育苗将是今后获得苗种的主要途径。笔者多年来从事青蟹人工育苗技术研究,现将这些年来青蟹人工育苗方法总结如下,以供有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8.
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 Forskal)隶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梭子蟹科,青蟹属。其分布较广,在温带、亚热带海区均有分布,我国上海以南沿海都有自然分布。为把青蟹这一南方优良品种引至北方进行养殖,1996年我所承担了山东省科委的科研项目“青蟹引进技术的研究”,经过6年的研究探索,圆满完成课题下达的各项科研指标。本文就青蟹在北方地区的越冬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钱超 《福建水产》1997,(4):27-30
三明地区推广罗非鱼养殖已经多年,但苗种供应不足一直是困扰罗非鱼在山区大力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过去通常是从闽南沿海调入,但罗非鱼种经长途运输后(12小时以上),体质下降,成活率低,导致其养殖效益不明显。为解决山区罗非鱼种的供应问题,从1993年5月开始三明市牧渔良种繁育场在沙县后底建立罗非鱼越冬基地,利用一口4.29亩的池塘(常年出地下水23℃,日出水量700吨)开展罗非鱼越冬保种试验,经过四年努力取得初步成果。特别是在1996年5月—1997年4月的生产过程中进一步完善了越冬技术,在冬季池塘最低水温14℃(最低气温-1℃)时,单性罗非鱼仍能安全越冬,出塘单性罗非鱼种83.4万尾(6890公斤),越冬成活率由1995年的80%提高到90%。本文以1996—1997年的研究成果,提出报告。  相似文献   

20.
温建明 《淡水渔业》1999,29(7):39-40
尖吻鲈属广盐性鱼类,早期生活在海水及咸淡水海区,成鱼则可在海水或淡水中养殖。它是东南地区养殖的经济鱼类之一,具有肉质好、生长快、易饲养等特点,但在我国大陆地区天然池塘则无法安全越冬。据我们观测,在水温12℃时该鱼即静止于水中,时间过长易被冻伤,低于10℃时即会被冻死。近年来我们利用地下温水进行尖吻鲈种苗越冬试验,取得初步成功。本文就其越冬情况作简要总结。1越冬条件越冬塘光照充足,地下温水供给方便,水深可保持1.5~1.8米,面积1000米2。水源为地下温水。水温29℃,盐度4%。,水量稳定,可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