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二维超声特征及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定量参数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接受甲状腺手术且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PTMC患者,术前均接受二维超声及SWE检查,依有无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将其分为转移组(46例)与未转移组(70例),分析PTMC二维超声特征及SWE定量参数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PTMC患者Emax、Emean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分析,Emax、Emean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1、0.752,分别以Emax43.35kPa和Emean30.15kPa作为诊断界值,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为87%、72.9%和78.3%、61.4%。单因素析显示,多发、边缘不光整、形态不规则、微钙化、侵犯被膜、Emax是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显示,多发、侵犯被膜、Emax值是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SWE可预测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同时具有多灶、侵犯被膜及Emax>43.43kPa时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风险明显增高,建议临床预防性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常规超声特征及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定量参数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接受甲状腺手术且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102例PTMC患者,共116个结节,术前均接受常规超声及SWE检查。根据有无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将其分为转移组(36例)和未转移组(66例),比较两组SWE定量参数即杨氏模量最大值(Emax)、最小值(Emin)及平均值(Emean);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WE定量参数判断PTMC有无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价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TMC常规超声特征及SWE定量参数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转移组与未转移组Emax、Emea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以Emax 43.35 kPa和Emean 30.15 kPa为截断值,诊断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为87.0%、72.9%和78.3%、61.4%,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1、0.752。单因素分析显示,多发灶、边缘不光整、形态不规则、微钙化、侵犯被膜,以及Emax>43.43 kPa为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显示,多发灶、侵犯被膜、Emax>43.43 kPa是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0.259、6.662、16.684,均P<0.05)。结论SWE可预测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多发灶、侵犯被膜及Emax>43.43 kPa时发生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病理特征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78例PTMC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病理特征,并应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对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PTMC患者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30.9%(55/178)。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5岁、肿瘤最大直径>5 mm、合并包膜侵犯、癌灶多发、双侧癌灶与PTMC患者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存在显著关联(P<0.05或P<0.01),性别、是否合并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无显著关联(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5岁、肿瘤最大直径>5 mm、癌灶多发、双侧癌灶、合并包膜侵犯均是PTMC患者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PTMC患者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有年龄<45岁、肿瘤最大直径>5 mm、癌灶多发、双侧癌灶、合并包膜侵犯,建议临床积极实施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前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及超微血管成像(SMI)的多模态超声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CLNM)的预测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18年10月至2021年4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9例PTMC患者,术前均行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和SMI检查。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分为颈部淋巴结未转移组60例和转移组39例。观察并记录PTMC常规超声、超声造影、SMI及临床相关特征。应用单因素分析方法(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2组患者多模态超声和临床特征的差异,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组比较,颈部淋巴结未转移组患者年龄大[(47.50±11.48)岁 vs(39.67±9.95)岁],癌灶最大径小[(0.66±0.02)cm vs(0.77±0.02)cm],单发癌灶最大径或多发癌灶最大径之和>1.0 cm占比低(13/60 vs 17/39)、微钙化数量少(无、有且≤5个、>5个:23、23、14 vs 10、10、19)、超声造影呈等或高增强比例低(9/60 vs 13/39)、增强早期病灶周围被膜连续性中断的比例较低(14/60 vs 17/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491、P=0.001;t=3.376、P=0.001;χ2=5.379、P=0.020;χ2=6.854、P=0.032;χ2=4.596、P=0.032;χ2=4.509、P=0.034)。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越小(OR=0.933,P=0.004)、癌灶最大径越大(OR=30.567,P=0.046),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风险越高;增强早期PTMC临近被膜连续性中断将增加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风险(OR=0.296,P=0.032)。 结论患者年龄较小、PTMC较大及增强早期癌灶周边被膜连续性中断是预测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多模态超声检查特征对于PTMC患者是否发生CLNM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临床、超声、细胞病理学特征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110例经术后组织病理证实为PTMC并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病例,回顾性分析PTMC组织病理学特征,及术前临床、超声、细胞病理学特征与CLNM的相关性。结果纳入的110例PTMC病例中,共31例(28.2%)出现CLNM。PTMC的病理特征中,病灶5mm、多灶性、多侧性、甲状腺包膜侵犯、侧区淋巴结转移与CLNM显著相关(P0.05)。术前特征中,患者年龄≤38岁、超声测量可疑病灶6mm、可疑多灶性、多侧性及可疑淋巴结转移或包膜侵犯等为CLNM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通过分析可疑PTMC患者临床、超声资料,对CLNM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无灌注缺损型颈部淋巴结的超声特征,构建淋巴结良恶性预测模型,探讨该模型对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5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胸科医院就诊的57例患者共计61个颈部淋巴结,所有病变淋巴结均经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CEUS)检查,且CEUS均未显示灌注缺损征象。依据病理及Gene X-pert MTB/RIF检查结果将淋巴结分为良性组45个、恶性组16个,比较2组淋巴结长径与短径比值(L/S)、皮质回声、淋巴门、钙化灶、淋巴结后方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及CEUS灌注特征,采用单因素χ2检验或Fisher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ROC曲线评价该模型预测能力。 结果常规超声及CEUS特征单因素分析显示:L/S(χ2=5.785,P<0.05)、淋巴门(χ2=4.419,P<0.05)、钙化灶(P<0.05)、CDFI(χ2=16.775,P<0.001)、灌注模式(χ2=13.090,P<0.001)和淋巴门增强(χ2=15.993,P<0.001),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DFI非门型、向心性灌注模式、淋巴门无增强为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这3项特征变量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即Y=-4.732+1.795X4+1.989X5+2.734X6,ROC曲线下面积为0.921(95%CI:0.846~0.996),其预测恶性淋巴结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3%、93.3%、81.3%、93.3%。 结论基于常规超声及CEUS特征构建的预测模型对无灌注缺损型颈部淋巴结良恶性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可为临床提供一定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 PTMC)发生颈部中央区淋巴结微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2018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外科手术,术前超声未发现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PTMC患者,术中行患侧颈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或患侧颈部中央区加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将患者分为颈部中央区淋巴结微转移组(微转移组)和颈部中央区淋巴结无转移组(无转移组)。比较两组在临床特征及超声征象的差异。结果 共纳入患者507例,其中微转移组223例(44.0%),无转移组284例(56.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无转移组比较,微转移组患者的年龄较小,男性较多,结节最大径与结节体积偏大,结节呈多灶性、累及双侧叶、侵及甲状腺被膜的比例较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较小[比值比(odds radio,OR)=0.967,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949,0.985),P<0.001]、男性[OR=2.357,95%CI(1.5...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模型,探讨其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319例明确病理的甲状腺微小结节患者进行多学科信息采集,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模型。应用模型预测120例验证组患者的PTMC风险,并与手术病理对比,采用ROC曲线评价模型预测能力。结果 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4,最佳预测临界值为P=68.58、灵敏度82.50%、特异度90.20%、诊断准确率89.70%。结论 该回归模型对PTMC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基于术前超声图像特征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合并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CLT)临床淋巴结阴性(cNO)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36例接受甲状腺外科手术的CLT合并PTC、术前超声提示cNO病例,根据术后病理结果是否存在CLNM分为转移组和非转移组;对比两组术前超声图像特征,观察各因素及其联合模型预测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结果 cNO PTC合并CLT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直径、微钙化、内部血流、被膜接触状态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1 cm、微钙化、后被膜接触是cNO PTC合并CLT患者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Logistic回归结果,三因素预测cNO PTC合并CLT CLNM的AUC分别为0.670、0.624、0.683,其联合预测CLNM的AUC为0.859。结论 术前超声特征可能有效预测cNO状态下PTC合并CLT患者CLNM,对该类患者进行预防性淋巴结清扫可能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及多个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就诊,并行手术治疗的PTMC患者499例。记录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PTMC原发灶超声特征、BRAF突变检测结果及手术病理结果等,淋巴结转移数量>5枚定义为淋巴结多个转移。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PTM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及多个转移的危险因素。 结果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41.9%(209/499),淋巴结多个转移率为7.4%(37/49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5岁(P=0.010,OR=1.663)、甲状腺球蛋白>7.89 ng/ml(P=0.017,OR=1.597)、结节≥7 mm(P=0.000,OR=2.120)、多发病灶(P=0.001,OR=2.052)、微钙化(P=0.028,OR=1.987)是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209例PTMC淋巴结转移患者中,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节≥7 mm(P=0.010,OR=3.227)、男性(P=0.039,OR=2.398)、多发病灶(P=0.006,OR=3.115)、被膜侵犯(P=0.032,OR=2.932)是颈部淋巴结多个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PTMC患者有多个病灶、病灶直径≥7 mm,提示患者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及多个转移的风险较高。术前超声评估为PTMC患者的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DM)母体和新生儿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关系。 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148例GDM孕妇,记录产后NRDS发生率。分别在孕28~36周和新生儿出生时采血,检测血清25(OH)D3水平。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GDM孕妇发生NRDS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母体和新生儿25(OH)D3判断NRDS的价值。 结果148例新生儿中28例发生NRDS,发生率为18.92%。NRDS组和非NRDS组新生儿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吸入羊水、胎膜早破、产前糖皮质激素治疗情况、母体和新生儿25(OH)D3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1 min Apgar评分(OR=2.243,95%CI:1.795~2.803)、5 min Apgar评分(OR=3.662,95%CI:2.074~6.466)、吸入羊水(OR=2.893,95%CI:1.325-6.317)、新生儿25(OH)D3(OR=0.483,95%CI:0.271~0.861)及母体25(OH)D3(OR=0.501,95%CI:0.282~0.890)是产后NRD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25(OH)D3预测NRDS的AUC值为0.74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7%和54.6%;母体25(OH)D3预测NRDS的AUC值为0.648,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2%和35.7%。根据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建立预测模型:logit(P)=0.119+0.808X1+1.298X2+1.062X3-0.728X4-0.691X5[1 min Apgar评分=X1,5 min Apgar评分=X2,吸入羊水=X3,新生儿25(OH)D3=X4,母体25(OH)D3=X5]。ROC曲线分析显示,预测模型判断NRDS的AUC值为0.844(SE=0.041,95%CI:0.764~0.924,P<0.001),敏感度为0.929,特异度为0.675。 结论GDM患者母体和新生儿25(OH)D3水平是NRDS的独立影响因素,监测母体和新生儿25(OH)D3水平有助于NRDS早期筛查,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术前超声检查评估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行超声检查并进行甲状腺手术的315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以术后石蜡切片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术前超声评估颈部淋巴结有无转移、中央组淋巴结有无转移、颈侧组淋巴结有无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共308例患者行淋巴结清扫,7例患者未行淋巴结清扫。术前超声检查评估颈部淋巴结有无转移的敏感度为38.8%(50/129),特异度为96.1%(172/179),阳性预测值为87.7%(50/57),阴性预测值为68.5%(172/251);术前超声检查评估中央组淋巴结有无转移的敏感度为31.4%(38/121),特异度为96.7%(181/187),阳性预测值为86.4%(38/44),阴性预测值为68.5%(181/264);术前超声检查评估颈侧组淋巴结有无转移的敏感度为80.9%(34/42),特异度为98.4%(262/266),阳性预测值为89.5%(34/38),阴性预测值为97.0%(262/270)。以术前超声检查评估中央组淋巴结有无转移作为一项评估手段预测颈侧组有无转移,其敏感度为59.5%(25/42),特异度为92.8%(247/266)。6.4%(17/264)的术前超声检查判断中央组淋巴结无转移患者中术后颈侧组淋巴结有转移。4.3%(8/187)的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结果显示中央组淋巴结无转移患者中术后颈侧组淋巴结有转移。结论术前超声检查评估中央组淋巴结有无转移的敏感度较低,因此常规的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是必要的;术前超声检查评估颈侧组淋巴结有无转移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较高,术前超声怀疑颈侧组淋巴结有转移的患者行颈侧区淋巴结的清扫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金菲  钱香  倪芳  潘世扬 《临床检验杂志》2020,38(10):784-786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胃癌(EGC)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172例行胃癌切除的EGC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预测组和验证组,Logistic回归分析用于确定与淋巴结转移相关的变量,ROC曲线判断预测模型的准确度,并用验证组验证预测模型。结果?172例EGC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18.60%(32/172)。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和脉管癌栓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但是浸润深度(OR=8.975,95%CI:1.653~48.712,P=0.011)和脉管癌栓(OR=17.178,95%CI:2.336~126.304,P=0.005)是EGC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预测组预测淋巴结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是0.864。结论?建立和验证了预测EGC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模型,该模型可以帮助临床预测术前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2014年1至1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21例,共169个病灶。分析肿瘤大小、甲状腺被膜外侵犯范围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等超声表现,根据国际抗癌联盟(UICC)(第6版)甲状腺癌分期标准行术前分期,并与病理分期对照,评估超声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结果超声评估甲状腺被膜侵犯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6%(60/67)、72.2%(39/54)、80.0%(60/75)、84.8%(39/46)。术前超声诊断T1~T4正确率分别为75.0%(36/48)、100%(1/1)、81.9%(59/72)、0。超声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7.5%(29/61)、90.0%(54/60)、82.9%(29/35)、62.8%(54/86)。 结论超声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前分期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且有助于判断肿瘤甲状腺外侵犯范围及颈侧部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术前超声可疑甲状腺乳头状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LLNM)的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21年1月于我院行门诊甲状腺常规超声检查高度怀疑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80例,通过术前超声检查并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经病理证实为PTC。通过术后病理分为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组(LLNM组,n=46)、未发生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组(NLLNM组,n=34),收集其临床特征与超声声像图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术前超声可疑LLNM相关的独立因素,ROC曲线计算分析患者肿瘤直径预测LLNM的最佳临界值。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性别、被膜侵犯、淋巴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微钙化及结节纵横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发生被膜侵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结节微钙化均是与LLNM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表明患者肿瘤直径曲线截断点为1.404 cm,对LLNM诊断的敏感度为52.2%、特异性为88.2%,曲线下面积为0.709。  结论  男性、发生被膜侵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1.404 cm、结节微钙化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具有重要预测价值,关注上述危险因素,可增加颈侧区淋巴结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乳腺超声造影(CEUS)的增强特征,构建乳腺病变CEUS预测模型,探讨该模型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8月于丽水市人民医院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乳腺病变患者192例共195个病灶,所有病灶均为常规超声检查BI-RADS分类4类及以上,均经穿刺活检或手术取得病理结果。将病例分为CEUS组120例共123个病灶,均经CEUS检查;CEUS+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组72例共72个病灶,均接受CEUS及DCE-MRI检查。对CEUS组120例患者的CEUS模式特征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测乳腺恶性病变的CEUS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绘制ROC曲线。以CEUS+DCE-MRI组72例患者的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CEUS预测模型与DCE-MR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 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诊断乳腺恶性病灶的CEUS特征性表现为增强后病灶范围增大(OR=12.941,P=0.003),"蟹足"征或血管扭曲缠绕(OR=7.553,P=0.009),灌注缺损(OR=5.670,P=0.024)。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即Logistic回归方程为:Y=-4.108+2.560X6+2.022X7+1.735X8。该模型预测乳腺良恶性病灶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3。以穿刺或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CEUS风险预测模型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准确性分别为93.0%、73.3%、93.0%、73.3%、88.9%;DCE-MRI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准确性分别为94.7%、73.3%、93.1%、78.6%、90.3%。CEUS风险预测模型与DCE-MRI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一致性较高(Kappa值=0.70)。 结论乳腺CEUS预测模型对鉴别良恶性病灶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且操作相对简单、检查时间短、可重复性好、价格相对低廉,不失为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一种有效和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