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2017年5月发布的《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引领了中国油气产业的新一轮改革,油气市场准入则是本次改革中的重点,将对我国国有大型石油石化企业产生深远的影响。为此,梳理了目前我国油气产业链各环节市场准入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上述意见在油气勘探开发、天然气与管道、炼油与成品油批发零售、原油与成品油进出口等4个领域对国有大型石油石化企业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国有大型石油石化企业落实上述意见的原则和相关建议:(1)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国有大型石油石化企业可以从配合国家完善油气勘查开采体制、梳理调整企业内部业务、完善内部配套支持建设等方面入手做好相关工作;(2)在天然气与管道领域,可以积极参与推进行业法律、准入机制、省级管网改革等相关工作,并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工作;(3)在炼油与成品油批发零售领域,进一步优化布局,提高效率,创新营销模式,加强品牌推广;(4)在原油与成品油进出口领域,进一步加强对动态管理机制、企业间合作机会、平台和市场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
周娟  魏微  胡奥林  杜春 《天然气工业》2020,40(5):134-141
随着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管网公司)的成立和新版《中央定价目录》的发布,中国天然气价格机制改革面临着新的目标和新的路径。在调研国外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发展现状与趋势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现行天然气价格机制与市场的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①现行天然气基准门站价格机制总体与天然气市场结构和供需实际相适应,但应进行完善和市场化改革;②应将现行与油价挂钩的天然气定价机制作为价格机制改革的第一目标,而将气—气竞争价格形成机制作为价格机制发展的最终目标模式。基于上述结果,提出了中国天然气价格机制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措施:①贯彻落实天然气勘查开采领域全面开放政策;②加强对国家管网公司的监管;③改革和完善现行天然气门站价格机制;④发展多气源和多卖方的市场竞争;⑤建设和发展天然气交易中心;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和政府管控的双重作用。最后对近期中国天然气价格机制改革提出建议:①用多种方式合力缓解进口气亏损;②完善管道运价机制,降低输气价格;③并行应用天然气门站价和气源(出厂)价;④降低城市配气价格水平,取消居民用气阶梯价格。  相似文献   

3.
The reforms in oil and gas sector have been accelerated in 2015. The reform of mineral rights has begun and 6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zones in Xinjiang Autonomous Region have served as the tender pilots, breaking through the requirements on the resources varieties, exploration phase and enterprise qualification. The right of importing and using of the crude oil has been gradually relaxed and 13 local refineries have obtained the right to use imported crude oil of 55.1888 million tons per year. The natural gas price for non-residential use was unified and a universal price was set for the incremental supply and existing supply. The Shanghai Petroleum and Gas Exchange(SHPGX) was established and laid foundation for the market mechanism to determine the price. The government governance has undergone continuous adjustments such as regulating the tax instead of charging the fees, streamlining administration and delegating power to the lower levels.The Guidelines on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was released, symbolizing the accomplishment of the overall planning of the SOE reform.  相似文献   

4.
中国目前的油气管网运营机制改革已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客观上要求再一次重建天然气产供储销价格形成机制。为此,调研了欧美国家在管网运营机制改革前后天然气价格的运行方式和管理经验,深入分析了中国天然气价格管理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重建天然气产供储销价格形成机制的具体内容和时间表。研究结果表明:①以2013年门站价格管理在全国推广为起点,中国花费了数年时间完成了天然气产供储销价格形成机制的第一次重建;②较之于管网运营机制改革,价格机制改革的难度更大,与价格形成机制第一次重建相比,二次重建的难度也更大,但意义也更加重大和深远,是中国天然气工业与市场在更高发展层次上的价格机制重建,是中国天然气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结论认为,应将天然气产供储销价格形成机制的二次重建作为"十四五"期间中国天然气价格改革的中心任务,并从下述5个方面平稳有序地推进:①由捆绑定价改为非捆绑定价;②理顺天然气产业链价格,即国产气气源销售价格、中间环节管道运输价格、地下储气库储气费、LNG接收站气化费、下游环节输配气价格等;③妥善解决进口天然气的定价问题;④改天然气体积计量计价为能量计量计价;⑤加快发展天然气市场中心。  相似文献   

5.
The suddenness and severity of oil price drops have certainly taken their toll on the collective psyche of the oil and gas industry. The natural gas industry had been living with very modest prices most of the time since abundance really took hold in 2009 or so, but the overall economics of the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industry—and the booms being experienced in South Texas, West Texas, North Dakota, and the Pennsylvania/Ohio producing area—were more than sustained by oil and wet-gas development. Losing half the price of crude oil, with its companion impacts on the pricing of natural gas liquids, pretty much brought the boom to a screeching pause. In time-tested oil-and-gas industry fashion, this has been called a crash, a collapse, a meltdown—you name the apocalyptic thesaurus entry and it has probably been used.  相似文献   

6.
LNG市场的“亚洲溢价”问题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亚太地区的LNG进口价格相对于北美和欧洲地区存在着较高的溢价。为此,剖析了世界LNG市场“亚洲溢价”问题产生的原因:①与油价挂钩的LNG定价方式为原油的“亚洲溢价”向LNG转移提供了便利;②亚太地区LNG市场存在买方需求价格弹性较弱和市场有效分割的情况,出口国针对亚太地区采取了价格歧视。进一步综合分析的结果表明,受贸易限制以及液化及运输成本和地区供需差异等因素影响,LNG的“亚洲溢价”短期内难以消除,但未来新增的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莫桑比克等LNG供应将有助于缩小世界LNG市场的地区价差。针对LNG的“亚洲溢价”现象,中国可以采取的对策如下:①加强国内外资源开发利用,增强资源保障能力;②构建多元化的进口格局,保障能源供应安全;③完善天然气储备体系,提高风险防御能力;④建立天然气交易中心,提高谈判议价能力;⑤综合原油的“亚洲溢价”问题,建立中国、日本、韩国联合议价机制  相似文献   

7.
Chinese economy has turned from rapid development into new normal. With economic transition, demand for oil and gas decreases as well. Consumed diesel-gasoline ratio keeps declining, and diesel export increases considerably. Gas demand grows at medium speed, and supply meets demand in general. Alternative energy dominated by gas and electricity will develop faster. As crude oil import right is gradually liberalized, domestic oil market structure will be changed. Oil price drop brings the best opportunity for oil and gas market reform,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ecomes main force boosting natural gas development. Key words: oil, natural gas, transition, opportunity  相似文献   

8.
肖建忠  王璇 《天然气工业》2019,39(11):117-125
近年来,我国LNG现货进口量呈现明显增长的势头,LNG现货市场成为我国补充气源的重要渠道和天然气供应安全保障的重要支撑;研究我国LNG现货价格的传导机制,进而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定价影响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为此,基于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的LNG现货交易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中国LNG现货价格与国际天然气价格、中国原油现货价格、中国宏观经济之间的传导关系及动态响应规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国际天然气价格指数波动对我国LNG现货价格具有直接和间接的传导关系,该价格指数对我国LNG现货价格的影响可达40%;②我国LNG现货价格不能直接对国际天然气价格造成影响,也不能通过宏观经济运行间接传导作用于国际天然气价格;③我国LNG现货价格与原油现货价格之间不存在价格传导关系,国内LNG现货市场与原油现货市场形成分割局面。进而提出建议:①短期合同应当基于LNG现货价格建立定价机制;②利用交易中心平台产生的现货交易价格编制和发布中国的天然气价格指数、LNG价格指数、LNG运输价格指数等一系列指数产品,争取亚太地区LNG定价权,提升在国际天然气贸易中的话语权;③推动LNG接收站公平有序开放,提高LNG接收站产能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国际 LNG 市场价格走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贲  罗家喜 《天然气工业》2007,27(1):140-144
为弥补日益增加的天然气供需差额,我国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已建、在建和已规划了数个LNG接收站,用于引进国外天然气资源,但是能否最终实现有保障的稳定供应,其最关键的因素还是LNG的市场价格问题。为此,简介了国际LNG定价机制的演变,分析了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国际LNG价格的影响,以及影响国际LNG价格变动新因素,如油气进口国的协调、LNG现货和期货贸易、管道天然气贸易的影响等。最后,从长、短期供、需关系的角度,分析了国际LNG市场价格走势。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天然气产业正处于市场化改革的初期阶段,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管网公司)成立后,天然气产、运、销将由原来的一体化逐步分离,整个天然气市场的竞争格局无疑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为此,在深入调查我国天然气市场竞争格局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市场数据与国家政策改革方向,分析和预测了国家管网公司成立后我国天然气市场竞争形势与贸易格局将发生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①上游政策性壁垒被打破,更多市场主体将参与天然气勘探开发,一些下游企业也将积极布局天然气生产、进口等业务,以保障自身的资源供应、提高市场话语权,上游市场竞争格局将逐渐形成;②中游长输天然气管网将形成全国一张网,由国家管网公司统一运营,区域管网公司将与国家管网公司并存;③在新增资源的冲击下,下游市场的竞争也将进一步加剧;④整个市场逐渐向上游油气资源多主体多渠道供应、中间统一管网高效集输、下游销售市场充分竞争的“X+1+N+X”体系转变。进而向国家层面提出了相关建议:①加强对市场相关环节的监管;②短期内明确多头进口的规则,确保资源稳定供应;③落实天然气门站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完善上下游疏导机制;④进一步规范供气、用气合同,鼓励签署长期购销协议。  相似文献   

11.
刘毅军 《天然气工业》2018,38(1):130-141
中国天然气产业链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也随之不断演变和完善,其中居民用气价格在我国则极为敏感。为发挥价格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对中国居民用气价格机制进行了梳理。结果表明:(1)居民用气价格机制是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整体的组成部分之一,2013年6月以前二者基本相互适应,之后则相互脱节,完善、改革的大方向是要使前者适应后者,完善居民用气价格机制有利于推进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2)中国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仍将处于中级阶段,目前有谋划高级阶段内容的举措;(3)完善居民用气价格机制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耗时估计在10年左右;(4)居民用气价格机制目前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非居民用气与居民用气价格的"双轨制"、民用气阶梯定价落地制度难以适应气价市场化、居民用气的上游价格多年未调整有可能引发多重矛盾的叠加爆发。完善居民用气价格机制的对策包括:(1)居民用气价格机制要与天然气价格市场化统筹设计,抓好价格联动机制建设;(2)加大居民用气上游价格可变动的制度安排;(3)注意运用"窗口期"机遇,化解居民用气价格"交叉补贴"的历史问题;(4)逐步调整供气调峰代价的承担主体,完善调峰代价分担机制;(5)推动居民用气价格机制改革试点。  相似文献   

12.
张颙 《天然气工业》2019,39(1):131-137
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是保障天然气长期稳定供应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我国按照"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总体思路来完善天然气产供储销价格体系,一方面推进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另一方面加强对自然垄断环节的输配价格监管,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尽管如此,我国的天然气产供储销价格体系目前仍然不能很好地适应天然气工业与市场发展的需要,尚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亟待改进。为此,在归纳、总结我国天然气产供储销价格体系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揭示了产供储销价格体系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1)进口气严重亏损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2)门站基准价定价公式不够完善;(3)对价格浮动政策的执行存在诸多争议;(4)自然垄断环节的输配价格仍然偏高。进而提出了解决上述问题和完善产供储销价格体系的建议:(1)放开全部进口天然气的门站销售价格,使天然气进口企业有机会解决进口亏损问题;(2)采取S曲线公式形式,完善门站基准价定价公式;(3)推行季节性差价政策,完善储气调峰定价机制;(4)合理确定管道资产折旧年限,降低自然垄断环节的输配价格。  相似文献   

13.
The Government has actively introduced oil and gas policies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in 2017. The purposes of such policies are: to accelerate the reform of mineral resource royalties and advance the competitive transfer of mining rights;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the natural gas price, introduce cost supervision on long-distance natural gas pipeline enterprises in the area of gas pipeline transportation, and strengthen the regulation of the distribution price; to liberalize the import of crude oil in an orderly manner, increase the allowable volume of non-state trading crude oil imports,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and periodically pause the approval of the right to use imported crude oil; and to enhanc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相似文献   

14.
气价是促进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开发并合理使用的杠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研究川渝地区天然气产业发展与天然气价格、投资的关系,深入分析了天然气产业形势,提出了加快天然气价格改革的建议:一是结合《天然气利用政策》,遏制不合理的用气需求;二是理顺不同用气类型间的天然气比价关系;三是积极推进天然气能量计价;四是适当提高川渝地区管输费率,确保天然气安全供应;五是逐步实现天然气市场定价。希望通过论述,为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企业争取机会,使其有能力发现并开采更多的天然气资源,合理开发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以保障供给,并通过价格的调节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新建LNG接收站的经营困境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广忠 《天然气工业》2014,34(5):168-173
由于中国自产气和管道进口气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天然气消费需求,2015年缺口量将达540×108 m3,因此需要通过建设新的LNG接收站设施、大力增加LNG进口量来弥补。但近年来,我国几个新建的进口LNG接收站都遇到了购销价格严重倒挂的经营困境,即如果按照现行的管道气门站价格销售LNG,每卖1m3天然气将会出现2~3元的亏损。采用比较法和内外因分析法研究了这一现状,结果认为,进口LNG价格倒挂问题的根源主要表现在:①亚太市场与油价挂钩的LNG采购定价机制不合理;②国内销售定价方式不科学,忽视了热值和环保因素;③LNG蕴含冷能高达830~860MJ/t,但国内对LNG冷能利用开发力度不够;④液态LNG直销市场价格承受力强,但国内目前开发效果不理想。针对形成上述困境的有关根源,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今后要在建立LNG期货交易中心、多采购HH(美国Henry Hub期货交易中心)价格气源、打造海外LNG生产基地、改变国内定价方式、出台环保补贴政策、发展冷能利用和液态直销产业等方面多做工作,争取尽快破解我国新建LNG接收站的经营难题。  相似文献   

16.
刘毅军 《天然气工业》2015,35(4):107-116
以2004年底西气东输一线工程全线正式商业运营为标志,中国天然气产业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是整个天然气产业链结构剧烈变化的关键期,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也随之不断演变。为此,梳理了中国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演变的路径,并推断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结论认为:①在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前,中国对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进行了一定的改革探索;②在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后,经过10年的努力,已初步建立了天然气的"理想起步价";③近10年中国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演变主要是沿着政府设计的"政府模拟市场"改革基调在推进;①各种迹象和经验都表明,今后中国将转入推动天然气产业链结构改革,以此加快推动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真正走向市场化的发展阶段,并且加入了亚太区域定价中心的争夺因素;⑤中国天然气产业链结构改革的核心在于"网运分开".但这可能需要过渡期,天然气进口权可能将进一步加快放开。  相似文献   

17.
最近国家发改委对天然气出厂价格进行了调整,但与煤炭、石油和石油液化气等其它替代能源的价格相比,天然气价格涨幅最小,对城市民用气和CNG汽车用气的影响小,对化肥用气影响相对较大。文章根据有关数据具体分析了气价调整对有关用户的影响程度,认为气价调整不仅有利于天然气生产、消费和价格改革,而且还有利于稀缺资源的保护性使用。提出了加快天然气市场化进程和改革价格形成机制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8.
四川盆地油气勘探前景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四川盆地结构特殊、成藏条件复杂、气多油少。天然气勘探前景广阔,但勘探难度越来越大。为了支持四川和重庆经济的持续发展,积极地、稳妥地实施油气"一进一出"的能源对策,是完全可行的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以天然气为代表的低碳清洁能源是当前世界能源行业关注的热点。第27届世界天然气大会(WGC)于2018年6月25—29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本次会议对过去3年世界天然气业务的发展进行了系统回顾、展望了发展前景,并达成了以下共识:(1)天然气是低碳、清洁、绿色、多元的"三可"(可靠的、可承受的、可持续的)能源;(2)全球天然气产业快速发展,市场呈现出相对宽松的态势;(3) LNG是目前世界天然气发展的重点;(4)甲烷泄漏与排放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5)天然气的灵活性、碳捕集封存技术和碳排放定价机制成为天然气与可再生能源组成"互补搭档"的推手;(6)提高天然气自给度是平抑区域性价格差异和决定定价话语权的有力手段;(7)争取政府对天然气产业的支持,重视公众的关注和参与。基于在本次大会上所取得的认识与收获,对中国天然气业务下一步的发展提出了如下建议:(1)进一步加大对国内常规和非常规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力度;(2)重点补齐工程技术等制约天然气业务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短板;(3)统筹考虑天然气上下游业务;(4)加强全业务链甲烷泄漏管控;(5)统筹制定天然气进口贸易对策。  相似文献   

20.
今年上半年我国石油工业基本保持平稳、健康的发展格局:油气产量和消费需求均持续增长,油气开采业大幅盈利,原油加工业仍然亏损,投资大幅度增长,原油进口依存度加大。下半年需要采取的应对措施是:进一步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规范和引导上海石油交易所健康运行;加强天然气管理,作好需求预测;实施石油替代激励政策。预计下半年国际油价继续走高的可能性较大;我国全年石油表观消费可能会突破3亿吨,进口依存度继续在4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