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支气管哮喘(风痰阻肺证)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临床症状表现为咳嗽、喘息和气促、胸闷等,严重影响健康生活。目前临床治疗支气管哮喘多采用西药控制的方式,可有效改善气道炎症反应,但长期治疗中,部分患者存在诸多不良反应。祛风宣痹法为临床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风痰阻肺证)的重要治疗方式,具有清热熄风、宣肺散寒、豁痰平喘等效果,被中医广泛应用于支气管哮喘治疗。本文对祛风宣痹法治疗支气管哮喘(风痰阻肺证)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呼吸系统的多发病、难治病 ,属于中医哮证、喘证的范畴。中医认为哮喘以顽痰伏肺为主要病因 ,气道闭阻 ,久之累及肺脾肾虚 ,常因外感、饮食、劳累、情志等诱因而反复发作 ,较难治愈。西医认为哮喘病是支气管高度反应状态下由于变应原或其它因素引起的广泛气道狭窄的疾病 ,治疗困难。余以为支气管哮喘病因是火、痰、瘀伏肺为主因 ,挟风、挟湿、挟积 ,胶结内蕴 ,形成白黄灰三色痰核 ,壅塞气道 ,是一个虚实挟杂的渐进累积复杂的蕴成过程。以外邪、异味、劳累、饮食不当、气候、情志变化、环境影响、不良生活习…  相似文献   

3.
哮喘是呼吸系统常见的病症,因外邪、饮食、情志、劳倦等因素,使气滞痰阻,气道挛急、狭窄所致.以发作性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喘息不得平卧为主要临床表现.中医辨证分型为风寒袭肺、痰热壅肺、痰浊阻肺及肺脾气虚、肺肾气虚五型,本文试就哮喘的一般护理要点及各型的辨证施护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气道重塑是其重要的病理基础。笔者认为"痰瘀伏肺"是哮喘发病的宿根。痰瘀互结,气道狭窄,使病情迁延,缠绵难愈。痰瘀气阻的病理特征,与现代医学关于哮喘气道重塑细胞外基质沉积和平滑肌增生导致气流受限是一致的。本文就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与"痰瘀伏肺"的相关性及涤痰行瘀方药(蠲哮片)干预气道重塑作用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中医认为,过敏性哮喘是由于肺、脾、肾三脏虚弱引起的,造成肺里始终有"一块痰",一旦感受外界邪气刺激,痰就会阻塞气道出现喘憋。治疗以补益肺、脾、肾为  相似文献   

6.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气道的炎性细胞、结构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哮喘属中医"哮病"范畴,是因宿痰伏肺,遇感引触,痰阻气道,肺失肃降,痰气搏击,气道挛急而出现的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以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至喘息不能平卧为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7.
传统医学认为哮证是指喉中哮鸣有声 ,呼吸气促困难 ,甚至喘息不能平卧 ,它是由于宿痰伏肺 ,遇诱因或感邪引触 ,以致痰阻气道 ,肺失肃降 ,气道挛急所致的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这一症状可以表现在现代医学的许多呼吸系统疾病中 ,但与之紧密相关的主要是支气管哮喘。现代医学认为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参与气道慢性炎症 ,引起气道高反应性导致气道缩窄 ,临床表现和哮证相同。西药治疗哮喘的药物主要有三类 :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和抗过敏药 ,但是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中医则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从瘀血论治哮喘机理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黎明  张俐 《国医论坛》1999,14(2):17-17
中医学认为哮喘是由于宿痰伏肺,肺的宣降功能失调,痰浊与瘀血阻滞的结果。现代医学通过对哮喘病变机理的研究,认为在气道变应性炎症的病变过程中,血小板激活因子、凝血功能先进等因素与中医的“痰瘀血”概念有一致性,提示以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哮喘能提高疗效,拼探讨了活血化瘀药物在治疗哮喘中可能是通过抑制血小板激活、抗过敏、抗血管炎症作用,以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三个途径来发挥作用,故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哮喘发答的不  相似文献   

9.
支气管哮喘属中医喘证、哮证范畴,古代哮喘的病因、病机及治疗论述较多。清·李用粹《证治汇补》说:“哮即痰喘之久而常发者,因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哮喘的病因以痰为主,源于脏腑,阴阳失调,致津液凝聚成痰,同时又因气郁痰滞,影响血液运行,出现痰瘀交结,伏于肺,成为哮喘夙根,所影响脏腑与肺、脾、肾三脏关系最密切,复因六淫外感、劳倦、情志因素引动伏痰,则痰随气动,聚于肺系而致哮喘发作,出现肺失清肃为标,痰浊胶结为本的证候特征。西医认为支气管哮喘的主要病理是气道变态反应…  相似文献   

10.
哮喘是临床常见的气道炎症性疾病,中医称为"哮病"。中医认为哮病"在肺为实,在肾为虚",强调"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发时治肺""平时治肾"。但研究发现,哮喘发作期不仅存在气管炎症过度、气道痉挛和痰液高分泌等肺实的表现,还存在以HPA轴和免疫功能紊乱等为代表的机体内在抗炎能力低下之类肾虚的表现;缓解期不仅存在机体内在抗炎能力低下等肾虚的表现,还存在气道慢性炎症、气道高反应、气道重塑等肺实的表现。结合上述关于"肺气实"和"肾气虚"内涵的研究,我们认为肾虚为哮喘患者的基本体质,哮喘患者无论临床上有无肾虚见症,皆存在"隐匿性肾虚"证。哮喘发作期不仅存在"肺实",还伴有一定程度的"肾虚";哮喘缓解期不仅存在"肾虚",还伴有一定程度的"肺实"。在哮喘发作期采用清肺平喘结合补肾益气法治疗,疗效优于单纯的清肺平喘法;而在哮喘缓解期采用补肾益气法结合清肺平喘等治法,可使气道反应性进一步降低,气道重塑等得以减轻。哮喘的治则不能单纯地"发时治肺""平时治肾",而应推行"发时治肺兼顾肾"、"平时治肾兼顾肺"的治则治法。  相似文献   

11.
咳嗽变异性哮喘(CYA)是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特殊类型哮喘,属中医“咳嗽”范畴,多由素体不足,风痰伏肺,久郁化热,肺失宣降,气道挛急所致。笔者采取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支气管哮喘 ,中医称为哮证 ,是由于宿痰伏肺 ,遇诱因或感邪引触 ,以致痰阻气道 ,肺失肃降 ,气道挛急所致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分为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如何防止哮喘的发作 ,是当今的一个主要课题。笔者应用断喘汤预防哮喘的发作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入选标准 :所有病例均符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 [1 ] 。排除严重的心、肝、肾、神经系统、造血系统疾病 ,病情分期为哮喘缓解期 ,肺功能测定最大呼气流量峰值(PEF)大于预计值的 6 0 % ,气道高反应性 (BHR)测定阳性的病例 ,纳入试验病例。…  相似文献   

13.
哮喘持续状态是指哮喘发作,持续24小时不能缓解的危急重症。属于中医哮喘重症的范畴。多由外感引动伏痰,壅塞三焦,气道不通,肺气不降所致。我用疏利三焦、豁痰肃肺的达原饮加减治疗此证,每获良效。兹举一例以明之。  相似文献   

14.
分析中西医对哮喘病机的认识,探讨中医病机"宿痰伏肺"、"痰蕴状态"及"瘀血"与西医病机慢性气道炎症、特应性体质及血液流变学、气道重塑的关系,认为中西医病理机制有相通之处.临床应重视哮喘的"宿痰伏肺"、"痰蕴状态"及"瘀血"的病机,指导遣方用药,有利于提高哮喘的疗效,尤其是提高其远期疗效,为这一疑难病的治疗开辟一条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刘玲  于作洋 《河南中医》1998,18(6):398-399
支气管哮喘是小儿最常见的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是一种以发作性哮呜气促,呼气延长为特征的肺部疾患,属于中医“哮喘”的范畴。本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对儿童危害较大,现将1990年以来中医药治疗本病的近况综述如下。1$因病机小儿支气管哮喘,内因肺、脾、肾三脏不足,痰饮内伏,外因气候骤变,寒温失调,接触异物,过食生冷咸酸等,触动伏痰,痰阻气道所致。近几年对于血瘀已予以重视。如王丽[“认为小儿哮喘发病的机理为痰饮久伏,每遇诱因.痰阻气道,肺之脉络瘀痹所致。认为哮喘非独痰作祟,还与络脉瘀现有关。许德金等【”认为微循…  相似文献   

16.
支气管哮喘属于呼吸科常见难治病,发病机制复杂,而发病率日益上升。西医以吸入表面激素抗气道慢性炎症等治疗为主。传统中医理论认为"哮喘专主于痰",与肺脾肾虚、宿痰内伏有关。治疗哮喘"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要"。但临床很多哮喘患者仍反复发作,缺乏有效控制方法。故综述近10年支气管哮喘的中医辨治思维与方法及研究动态,从"风、痰、虚、瘀、热、毒"及五脏论治哮喘,以期为支气管哮喘的中医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及用药经验,增加哮喘的控制率。  相似文献   

17.
咳嗽变异性哮喘是以慢性咳嗽为主要和(或)唯一症状的一种特殊类型哮喘,中医病因病机有风邪外侵、气道挛急;宿痰伏肺为本,外邪引动而发;痰瘀互结;肾气不足为本;风、燥伤肺等不同认识,其理论并不矛盾,分别代表疾病阶段和病患体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理及防治研究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之一。现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进展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目前,多数认为痰阻气道、肺失宣降、风盛痰阻、气道挛急是支气管哮喘主要病机,风盛是其主要因素,痰壅气道、肺管不利是其病理结果。亦有人认为,风邪是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而痰饮并不是主要因素,其病因病机当属外感失治,邪郁于肺,肺气失宣,气道挛急。此外,有人认为,本病因于先天禀赋不足,阴精亏虚,脾虚痰蕴,痰瘀伏肺,肺失治节,痰浊搏结于肺,遇新邪引动而触发。 2 辨证论治 2.1 分型论治 潘氏等将顽哮分为3型:痰热郁阻气道,以清肺化痰为本,佐以温散之法;肺虚夹杂伏痰化热,以温补肺脾  相似文献   

19.
分析中西医对哮喘病机的认识,探讨中医病机“宿痰伏肺”、“痰蕴状态”及“瘀血”与西医病机慢性气道炎症、特应性体质及血液流变学、气道重塑的关系,认为中西医病理机制有相通之处。临床应重视哮喘的“宿痰佚肺”、“痰蕴状态”及“瘀血”的病机,指导遣方用药,有利于提高哮喘的疗效,尤其是提高其远期疗效,为这一疑难病的治疗开辟一条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支气管哮喘是儿科临床常见的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中医认为,素体脾肾不足、痰湿内盛是本病发病的内在因素,如遇外邪侵袭,触动伏痰而致痰阻气道,肺失宣肃,病则由是而发,出现咽痒、咳嗽、气促痰鸣等症状。我们近年来用自制的“抗敏定喘散”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效果较为满意。现介绍如下,供同道们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