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和谐发展、共同繁荣”是当代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本文以大学城规划为载体,探讨中国大学城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和谐发展关系。文章从国内外大学校园规划发展沿革、大学城发展沿革入手,分析了大学与城市的关系;总结出大学城规划与城市规划协调发展的几个要素;最后基于实例具体探讨了大学城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2.
大学城的土地空间布局模式探讨--以杭州大学城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志军  钱检  黄扬飞 《规划师》2005,21(4):34-36
建设大学城是杭州市城市空间拓展战略、教育化战略、科技产业战略和旅游战略的个重要组成部分。杭州大学城空间布局选择了基于空间优化理念的空间布局模式,提出强调大学城与城市整体关系的大学卫星城模式。  相似文献   

3.
对广州大学城发展规划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简要介绍了广州大学城发展规划的必要性、紧迫性。在此基础上 ,对大学城发展模式、大学城与城市整体关系、大学城规划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校城一体,既直观地反映在传统大学城的空间形态和功能布局中,更涉及高等教育的制度理念。具有丰富历史底蕴与文化氛围的欧洲传统大学城,其大学与城镇的一体化模式是我国新城式大学城规划的"理想"范型。20世纪70年代,比利时新鲁汶大学城以现代城市规划方法,在特殊的政治与时代因素推动下,成功地建设了"全新"的怀旧式校园。新鲁汶大学城步行环境和空间活力均达到了相当于传统大学城的效果和品质,并赋予这座新城式大学城相当成功的社会多样性和校城一体性。本文对新鲁汶大学城所采用的紧凑用地、混合开放与可步行性等规划理念与设计手法进行分析,并结合新鲁汶的发展探讨社会与经济多样性对新城式大学城的重要性。与新鲁汶相比,中国新城式大学城在制度建设、公共认知与规划设计方面存在的差异,不仅是导致功能布局失调、空间尺度过大与城市社会属性缺失等问题的基本原因,还是城市大学化与大学社区化道路上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9)
融资是大学城成功建设的关键。国外大学城建设多为市场行为,其建设主要依靠非政府资金,通常采用市场主导型融资模式。而国内大学城的开发建设大都属政府行为,主要由政府推动。因受地方财政的制约,我国大学城建设体现了不同的融资模式,主要有深圳大学城融资模式、珠海大学城融资模式、上海松江大学城融资模式和宁波大学城融资模式四种典型模式。这些成功的融资模式,可以为当前在建和拟建的大学城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赵玲 《四川建筑》2007,27(1):9-10
大学城的建立是大学功能发展和城市空间扩张的综合表现形式。国外大学城的发展相对我国而言发展较早,其用地布局的形成是经过时间检验和修正的结果,对于我国大学城用地布局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从对国外大学城用地布局的研究入手,提出国外大学城对我国大学城用地布局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窦建奇  王扬 《新建筑》2007,(1):20-23
大学城是当今大学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在此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着重研究国内外大学城的不同形成方式及相关特征。广州大学城作为国内实践较为成功的实例,从形态组合模式、区位优化模式、资源互动模式、现代管理模式等方面体现了新的创作理念,可以作为现阶段国内大学集聚的某种发展趋势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8.
从21世纪直辖市重庆的空间发展决策,分析大学城的诞生背景,论述大学城的规划设计理念;解析大学城址西永—虎溪自然生态环境与景观特质,介绍山水园林城市的构思创意;确立大学城空间的社会与人文目标,介绍以人为本和寓教于境的构思创意;文质彬彬,湖光山色——大成湖环境与景观设计的构思创意。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宜宾大学城的建设为宜宾市的发展带来的影响和机遇入手,分析了宜宾大学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改进措施。宜宾大学城的发展趋势正在加速,并且成为社会关注焦点,对宜宾城市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促进了宜宾产业结构升级、加速了宜宾城市化进程、推进了宜宾城市文化建设。此外,宜宾大学城建设对宜宾市竞争力也产生了影响,具体体现在对宜宾市人才竞争力和生态环境竞争力方面的影响。同时宜宾大学城建设也带来了新机遇,如大学城建设吸引了社会各类优质资源的倾注,有利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然而,在宜宾大学城建设过程中,也必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了建设宜宾大学城的优化方案:增强统筹规划意识,注重项目资金管理,保持自身特色,服务社会,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  相似文献   

10.
解大学校园规模之“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旭  赵万民 《新建筑》2009,(5):17-19
针对近年来公众对新建大学校园规模的质疑,简要比较国内外大学发展与规模的关系,分析我国大学结构、发展目标对规模的要求,以及大学城宏观背景下学校用地规模可能发生的变化。从学生规模、后勤社会化、共享理念等方面探讨在校园建设新形势下如何合理确定校园用地规模,并结合城市用地分类、管理及近期建设探讨了规模调控对促进资源整合、集约共享,从而实现大学与城市良性互动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李晓琼 《山西建筑》2010,36(19):184-185
围绕如何编制科学合理城市规划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展开论述,详细分析了城市规划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出发点、客观决定因素、微观评价体系和与时俱进的需求特征,对高校城市规划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编制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三种生态型城市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生态城市、园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的概念、标准,总结了三者之间的关系,指出了生态城市、园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是我国在不同阶段从不同角度对生态环境的认识,符合可持续的发展观,是科学城市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张锋  刘芳 《山西建筑》2010,36(25):5-6
结合包头城市广场案例,在城市广场空间认知的基础上,就功能和文化两个方面阐述了城市广场与城市品位之间的关系,指出通过城市广场完善城市功能与表达城市文化对于提升城市品位是重要的,从而为城市建设带来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笔者基于自身实践,通过对城市规划的概念及编制原则的阐述,论证了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管理之间的辩证关系,并对城市规划以及城市建设管理提出了一些实用性的意见,希望能对现代和谐城市、文明城市的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超越石油的城市"Cities Beyond Oil"概念设计工作坊是第四届世界城市论坛的特别设立研究展项,邀请了中国和瑞典的七家高校,以年轻的思维面对全球共同面临的能源和环境问题,本文通过介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规划小组提出的《拾能城市》方案,畅想了一种愿景式的构建可持续发展城市的理想模式与场景,并总结相关的可行条件,尝试在节能环保及大众产能的层面上对现行的规划编制与管理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16.
黄杉  余玉云 《山西建筑》2006,32(23):46-47
探讨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关系,分析了当前我国城市建设中出现的建设性破坏的危害性,并结合杭州的经验探讨了通过科学的城市规划来实现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现代城市建设的有机融合,并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浅议城市生态建设的原则和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宁  吴亚伟  董睿 《山西建筑》2007,33(20):22-23
分析了城市生态建设与生态城市的关系,探讨了城市生态建设应遵循的原则和城市生态建设的思路,并指出在城市生态建设中,应注意对历史建筑的保护,继承和发扬优良的历史传统,以期能为我国的城市生态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风景园林与城市的融合:对未来公园城市的提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结合各时代变迁的特点,探讨了风景园林和城市的关系,在借鉴各种园林城市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作为新的理想型城市的"公园城市"概念,以及"城市的融合"的新风景园林设计理念,并为21世纪理想公园城市这一新的景观都市主义新范例的实践,展示了7种战略方针以及混合型城市和城市品牌化等新的景观设计名词.  相似文献   

19.
曹迪 《山西建筑》2009,35(9):57-58
论述了城市形象与城市CI的概念及其关系,指出山西晋中具有独特的文化特色和经济优势,在其城市形象建设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新的建设思想和实施措施,从城市CI系统的角度对其进行了探讨,从而推动城市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数字城市研究与建设之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数字城市作为社会信息化建设的一个关键环节,近年来受到政府,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我国数字城市研究主要由政府、企业及其研究机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三大力量组成,数字城市建设还处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政府企业及行业信息化建设、政府企业的互联互通以及数字城市系统集成四个阶段并举的时期,文章探讨我国的数字城市研究与建设还存在若干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