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曹建红 《内科》2009,4(2):187-189
目的探讨无糖尿病史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并发糖代谢异常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164例,排除既往有糖尿病史病人。所有病人均于入院次日清晨抽血测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并于出院前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根据OGTT结果将病人分为合并糖尿病组(DM)33例,合并糖调节异常组IGR(IGT/IFG)58例,糖代谢正常组(NGT)54例,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组(SHG)19例。对比分析不同糖代谢状况的临床特点。结果在ACS患者合并糖代谢异常病人占总数的一半以上,糖代谢紊乱组的血糖数据显著高于NGT组,DM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IGR组、SHG组及NGT组,而IGR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SHG组及NGT组。结论既往无糖尿病史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可能多数合并糖代谢异常,单纯检测空腹血糖可能漏诊相当数量的糖尿病前期病人和糖尿病病人。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并发糖代谢异常影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既往无糖尿病中的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病人中糖耐量异常率及糖耐量的动态变化。方法49例既往无糖尿病的NSTEMI病人,在入院后36小时和3个月时给予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49例NSTEMI患者中,入院时糖耐量异常(AGT)包括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糖耐量受损(IGT)和新诊为糖尿病)者占61%,而且大部分为IGT(约3/4)。3个月随访时,空腹血糖无改变,但是2hOGTT血糖较前降低(均数±标准差:8.5±2.7mmol/L:7.7±2.7mmol/L,P<0.05)。糖耐量得到改善,AGI患者比例降为41%。结论在既往无糖尿病史的NSTEMI病人中有着较高AGT患病率,其中大部份为IGT。后者的诊断依赖OGTT,而非空腹血糖检测。3个月后OGTT血糖水平明显较低,提示糖耐量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合并糖耐量异常对D-二聚体(DD)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135例住院治疗的ACS患者。根据糖代谢情况,患者被分为单纯ACS组(48例),2型糖尿病(T2DM)+ACS组(46例)和糖耐量减低(IGT)+ACS组(41例);同期住院健康体检者3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比较各组的血浆DD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单纯ACS组比较,T2DM+ACS组和IGT+ACS组的甘油三酯水平[(1.12±0.39)mmol/L,(1.52±0.92)mmol/L比(2.57±1.17)mmol/L,(2.32±0.96)mmol/L]显著升高(P均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单纯ACS组、T2DM+ACS组和IGT+ACS组患者血浆DD水平[(360.50±74.95)ng/ml比(795.24±134.10)ng/ml比(663.31±116.06)ng/ml,(702.40±126.64)ng/ml]均显著升高(P均0.01);而T2DM+ACS组和IGT+ACS组的血浆DD水平显著低于单纯ACS组(P均0.05)。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糖耐量减低患者纤溶系统功能较单纯ACS患者减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耐量低减(IGT)的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非ST段抬高病人临床特点。方法:96例ACS患者根据血糖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被分为:糖尿病(DM)组(32例).糖耐量减低(IGT)组(32例)和糖耐量正常(NGT)组(32例)。所有病人检测血糖,血脂,心电图和作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并进行各组间相互比较。结果:DM组和IGT组的血糖、甘油三酯水平比NGT组高(P<0.05~<0.01),而。DM组的血糖水平比IGT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0.01)。DM组和IGT组的心电图缺血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狭窄比NGT 组重。P<0.01。结论:IGT组和DM组的血脂代谢异常,心肌缺血和血管狭窄程度均明显较NGT组重。故对IGT 的老年病人应警惕冠心病病变。  相似文献   

5.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糖代谢异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糖代谢情况以及糖代谢异常对ACS预后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检测110例ACS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MDA、SOD水平,FBG或2hPG中任一项异常则择期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根据OGTT结果分为:合并糖尿病组(DM组,36例)、合并糖耐量异常组(IGT组,34例)、40例糖代谢正常患者作为对照组(NGT组)。另入选110例病情稳定的冠心病患者行MDA和SOD的检测。结果:①入院时已确诊糖尿病17例,糖耐量异常3例;入院后经OGTT确诊糖尿病19例,糖耐量异常31例。②合并糖代谢异常的ACS患者MDA显著高于糖代谢正常的ACS患者(P<0.001),SOD水平则显著降低(P<0.001);餐后2h血糖与MDA呈显著正相关。③合并糖尿病和合并糖耐量异常的ACS患者组间MDA、SOD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在ACS患者中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高,大部分是入院后经OGTT诊断。同糖尿病患者一样,ACS合并糖耐量异常患者血浆脂质过氧化程度升高,抗氧化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无糖尿病史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住院病人糖代谢并常情况。方法 收集2006年4月-2006年9月在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科确诊ACS的住院病人107例,排除既往有糖尿病史病人。所有病人均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以判断糖代谢情况。结果 107例无糖尿病史的ACS住院病人中糖代谢异常患病率为72.8%;其中新发现糖尿病患棚率30.8%,糖调节受损患病率为42.1%。若不进行OGTT试验,仅靠检测空腹血糖,将漏诊77.8%糖调节受损病人和66.7%的糖尿病病人。结论 既往未知糖代谢状况的ACS住院病人中可能多数(约3/4)合并糖代谢异常,并且单纯检测空腹血糖可能漏诊相当数量糖尿病前期病人和糖尿病病人.既往未知糖代谢状况的ACS病人均建议常规进行0GTT筛查。  相似文献   

7.
糖耐量异常(IGT)是指患者的血糖值介于正常血糖值与糖尿病血糖值之间的中间状态.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定义:IGT是指葡萄糖耐量(OGTT)试验2 h后的血糖水平超过7.8 mmol/L,但未达到11.1 mmol/L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或空腹血糖升高,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即空腹血糖在6.2~7.0 mmol/L之间)[1].这部分人虽然不是糖尿病,但将来发生2型糖尿病(T2DM)危险性非常高.有研究报道,每年5%~8%的IGT者发展成为T2DM.老年高血压常伴有IGT,临床上替米沙坦除治疗高血压外,还改善IGT,预防新发糖尿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糖代谢异常的分布情况及其临床特点。方法:测定951例年龄≥45岁人群的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确定其糖代谢状态,测定血脂、空腹及餐后2h血浆血糖和血清胰岛素水平,用稳态模型评估法(HOMA)计算胰岛素抵抗(IR)指数(HOMA-IR)、胰岛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进行组间比较。结果:①糖耐量正常者(NGT)占53.00%,单纯糖耐量异常(IGT)占25.34%;空腹血糖受损(IFG)占5.15%;IFG合并IGT占3.79%;糖尿病(DM)占12.72%;②IGT、IFG+IGT、DM患者的年龄、血压、脉压、BMI显著高于NGT和IFG者;WHR值按NGT、IFG→IGT→IFG+IGT、DM的顺序依次增高(P<0.05);IGT、IFG+IGT、DM者的三酰甘油(TG)水平高于NGT者(P<0.05),其中隐性糖尿病(LDM)和显性糖尿病(ODM)患者的TG水平又显著高于IFG者(P<0.05);③IR的程度按NGT、IGT→IFG→LDM→IFG+IGT→ODM的顺序依次升高;除IGT外,其他糖代谢异常的IR程度均显著高于NGT(P<0.05);HOMA-β按IGT、NGT→LDM→IFG+IGT→IFG→ODM的顺序依次降低;各组中以ODM的IR最高,基础胰岛素分泌功能最差。结论:中老年人群的糖代谢异常的患病率高,应重视对餐后血糖的检测,合并有中心性肥胖、高血压等危险因素者建议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以明确诊断。中老年人群中糖代谢异常者普遍存在IR及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不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糖耐量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表达及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对2004年10月至2005年4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体检中心90名体检者(男53名,女37名),根据标准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分为正常糖耐量(NGT)组、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FG)组、单纯糖耐量异常(IGT)组、同时合并IFG/IGT组及2型糖尿病(T2DM)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分别检测各组血清hs-CRP,并与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作相关分析。结果IFG组、IFG/IGT组及T2DM组hs-CRP均明显高于NGT组,并与糖代谢指标及HOMA-IR呈正相关。结论T2DM患者早在IFG阶段就已经存在炎症状态,炎症可能参与了T2DM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病患者葡萄糖耐量异常和高胰岛素血症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糖耐量异常 (IGT)及高胰岛素血症与高血压病密切相关。我们对 82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了葡萄糖耐量试验和血浆胰岛素检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男 45例、女 37例 ,年龄 45~ 69岁。均按1 999年 WHO制订的标准诊断 ,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均无糖尿病史。患者均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凡空腹血糖 <7.8mmol/ L、服葡萄糖 75g后 2小时血糖≥ 7.8~ 1 1 .1 mmol/ L诊为 IGT。血糖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每次采血同时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胰岛素。计算胰岛素释放指数 (IRI) ,观察胰岛素值与血糖值之间的相对关系 ;计算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糖代谢异常与冠脉病变程度和近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入选ACS并行冠脉造影患者450例,对其冠脉病变进行Gensini评分。根据糖尿病病史和口服糖耐量试验结果分为4组:血糖正常组140例;空腹血糖受损(IFG)组90例;糖耐量受损(IGT)组95例;糖尿病(DM)组125例。观察1个月内各组临床事件发生情况。结果:IGT组和DM组的Gensini评分(63.63±29.43和65.63±28.41)显著高于血糖正常组(47.76±26.54),但IFG组(50.34±27.43)与血糖正常组无差异。口服糖耐量试验2h血糖水平与Gensini评分正相关(r=0.367,P=0.046)。与血糖正常组相比,DM组和IGT组的临床事件(34.3%对60.8%和64.2%,P均<0.01)和全因死亡发生率(6.43%对15.2%和15.78%,P均<0.05)显著增高,但与IFG组无差异。结论:与DM相似,ACS患者合并IGT可能与冠脉病变程度有关,且近期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旨在探讨血清脂联素浓度降低是否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非糖尿病后代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改变有关.方法31例(男16例,女15例)T2DM患者,所有子女(91例)排除已进行药物治疗的T2DM患者14例,其余空腹静脉取血测定血浆葡萄糖,排除≥7.0 mmol/L者3例,排除5.6~7.0 mmol/L之间者7例.选择其空腹血糖≤5.6 mmol/L后代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均未达到T2DM诊断标准,分为正常葡萄糖耐量组(NGT,n=32),葡萄糖耐量异常组(IGT,n=35),对照组(n=32)为无糖尿病家族史的健康查体者.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测定HRV,指标包括:全部正常窦性R-R间期值的标准差(SDNN);全程按5 min分成连续的时间段,先计算每5 min正常R-R间期的平均值,再计算所有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全部相邻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总功率(TP);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ELISA法测定血清脂联素.结果T2DM非糖尿病后代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其体重指数(BMI)、空腹胰岛素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SDNN、SDANN、rMSSD、TP、LF、HF正相关.对照组、NGT组、IGT组之间血清脂联素逐渐降低、空腹胰岛素、SDNN、SDANN、rMSSD、TP、LF、HF逐渐升高.IGT组BMI、血清三酰甘油高于HDL-c,低于对照组和NGT组.结论自主神经平衡的改变与胰岛素抵抗和血清脂联素水平改变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随访观察糖耐量减低(IGT)的冠心病患者血糖代谢状况。方法 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为无糖尿病史的冠心病患者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选取结果为IGT的患者,每年随诊复查OGTT并查糖化血红蛋白。患者根据入组时情况分为稳定性冠心病组(SCAD组)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组)。结果共65例患者参加随访,SCAD组29例,ACS组36例,平均随访(3.6±1.1)年。随访期间共复查215次OGTT,77次结果正常,ACS组随访OGTT的正常率为44.6%,高于SCAD组的24.5%(P0.01);114次OGTT结果仍为IGT,SCAD组IGT的重复率为65.9%,高于ACS组的43.0%(P0.01)。ACS组患者入组时餐后2 h血糖(2hPG)[(9.54±1.69)mmol/L]高于随访期餐后2hPG[(8.13±2.13)mmol/L,P0.001];SCAD组入组及随访期的血糖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有16例患者复查的OGTT结果完全正常,7例确诊为糖尿病,其余42例患者仍存在糖调节受损。结论伴有IGT的冠心病患者随访期间多数仍存在糖调节受损。ACS组患者随访期2hPG降低且随访OGTT的正常率高,提示ACS组患者入组时2hPG升高可能与应激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游离脂肪酸(FFA)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选择183例患者,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分为T2DM组80例、葡萄糖耐量异常(IGT)组45例和葡萄糖耐量正常(NGT)组58例,行空腹游离脂肪酸(fFFA)、2h游离脂肪酸(2hFFA)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测定。结果T2DM组患者fFFA、2hFFA高于NGT组和IGT组[(0.65±0.30)mmol/L vs(0.55±0.27)mmol/L和(0.43±0.19)mmol/L,P=0.001,(0.31±0.15)mmol/L vs(0.22±0.14)mmol/L和(0.11±0.13)mmol/L,P=0.000],MoCA评分低于NGT组和IGT组[(16.01±11.62)分vs(22.34±6.42)分和(27.21±2.83)分,P=0.000];fFFA、2hFFA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r=-0.891,-0.469,P<0.05)。结论 fFFA、2hFFA与胰岛素抵抗及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各种评估胰岛β细胞功能的指标在临床研究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糖耐量正常(NGT)者70名、糖耐量受损(IGT)者56例及2型糖尿病(DM)患者60例参与本试验。各例均行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计算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功能指数(AIR3-5、AIR0-10)、早期胰岛素分泌功能指数(ΔI30/ΔG30)、基础胰岛素分泌功能指数(HOMAβ)、修正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MBCI)。分析在不同糖耐量组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的变化及相关性。结果NGT、IGT、2型DM患者的AIR3-5分别为(71.80±2.01)mU/L、(27.13±3.25)mU/L、(7.19±3.32)mU/L;ΔI30/ΔG30分别为(11.86±1.78)mU/mmol、(6.50±2.11)mU/mmol、(4.78±2.42)mU/mmol;AIR3-53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而ΔI30/ΔG30在IGT及2型DM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型DM及IGT组低于NG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IR3-5、AIR0-10均能较好地区分出NGT、IGT、2型DM三者之间的差别,而ΔI30/ΔG30及MBCI不能区分出2型DM与IGT者之间的差别,HOMAβ则不能区分出IGT与NGT者之间的差别。结论在本研究人群中AIR是反映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相对较好的指标,ΔI30/ΔG30及MBCI也可用于临床上粗略评估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空腹血糖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是否需要常规做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进一步筛查出潜在的糖代谢异常,尽早采取干预措施。方法选择既往无糖代谢异常病史,空腹血糖5.6mmol/L,确诊原发性高血压的成人患者360例,行OGTT2h血糖测定,并根据测定结果将患者分为3组:无糖代谢异常组148例、糖耐量减低(IGT)组164例和糖尿病(T2DM)组48例。记录年龄、入院时血压、体质量指数、血脂、血尿酸、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尿微量白蛋白(MA)等参数。Hs-CRP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MA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结果360例患者中检出IGT者164例(45.6%),T2DM者48例(13.3%);冠心病患者136例,检出IGT者80例(58.8%),T2DM者28例(20.6%);非冠心病患者224例,检出IGT者84例(37.5%),T2DM者20例(8.9%);冠心病和非冠心病患者糖代谢异常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血压、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代谢异常组(包括IGT组和T2DM组)体质量指数、三酰甘油、总胆固醇、血尿酸、hs-CRP、MA均高于无糖代谢异常组(P0.05或P0.01)。结论建议空腹血糖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应常规做OGTT,发现潜在的糖代谢异常,进行早期干预,以延缓糖尿病进展,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  相似文献   

17.
糖耐量受损者胰岛素敏感性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糖耐量受损(IGT)者的胰岛素抵抗(IR)及胰岛β细胞功能变化。方法 选取正常糖耐量(NGT)、IGT、2型糖尿病(T2DM)者共34例,以高胰岛素正血糖钳夹技术测定IR,行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评估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结果 与NGT组相比,IGT组、T2DM组的IR显著升高;IGT组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明显下降,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及第二时相分泌水平升高;T2DM组IR与IGT组处于同一水平,FIns较NGT组显著减少。结论 由NGT向IGT的演变过程中,IR和胰岛素分泌缺陷共同起作用。  相似文献   

18.
葡萄糖耐量低减(IGT)是糖尿病自然病程中一个重要阶段.诊断标准为口服75克葡萄糖耐量是指OGTT时,空腹血浆葡萄糖<7.0mmol/L,服糖后2小时血糖大于等于7.8mmol/L并小于11.1mmol/L.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临床工作中不同糖代谢状态下不同胰岛素抵抗评估方法的可靠性。方法对25~73岁的正常糖耐量(NGT)者448例;空腹血糖受损(IFG)者56例;糖耐量受损(IGT)者197例;IFG合并IGT(IFG+IGT)者63例;糖尿病(DM)患者225例,采用以下6种方法评估不同糖代谢状态下胰岛素抵抗程度:(1)OGTT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2)HOMA-IR;(3)李光伟胰岛素敏感指数[1/(FINS×FPG)];(4)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insulin);(5)葡萄糖曲线下面积/胰岛素曲线下面积比值(AUCglucose/AUCinsulin);(6)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比值(FPG/FINS)。结果OGTT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R以及1/(FINS×FPG)显示,IFG、IFG+IGT、IGT、DM组胰岛素抵抗显著高于NGT(P<0.05),而DM组显著高于NGT、IFG、IFG+IGT、IGT组(P<0.05);AUCinsulin显示,IGT组胰岛素抵抗显著高于NGT、IFG、IFG+IGT、DM组(P<0.05),而DM组显著低于NGT、IFG、IFG+IGT、IGT组(P<0.05);AUCglucose/AUCinsulin、FPG/FINS显示,NGT、IFG、IFG+IGT、IGT四组患者之间胰岛素抵抗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DM组显著高于NGT、IFG、IFG+IGT、IGT组(P<0.05)。结论OGTT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1/(FINS×FPG)与HOMA-IR得出结果基本一致,并且OGTT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可以分辨不同糖调节异常状态下胰岛素抵抗程度;AUCinsulin、AUCglucose/AUCinsulin、FPG/FINS不能准确分辨不同糖代谢人群胰岛素抵抗程度。  相似文献   

20.
258例高血压患者糖代谢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伴有糖代谢异常的流行病学情况,为全面干预危险因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在我院门诊或所辖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就诊不知晓自患糖尿病的258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糖代谢状况的问卷调查静脉血糖测定。结果258例患者行空腹血糖(FPG)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后2小时血糖测定,其中79人(30.6%)达到了糖尿病诊断标准,糖调节受损期(IGR)者93人(36.0%),糖代谢异常者共为172人(66.7%)。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与无合并糖尿病患者相比,体重指数、腰围呈上升趋势,空腹血糖受损组(IFG)和正常葡萄糖耐量组(NGT)间比较无差异(P>0.05),葡萄糖耐量减低组(IGT)或糖尿病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脂异常也越加明显,TG、TC、LDL呈上升趋势,HDL则下降;IGT组HOMA-IR明显升高(P<0.01),与糖尿病组比较无差异;IGT组HOMA-B细胞功能升高,与其他组间比较无差异;糖尿病和IGT组ISI下降。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糖耐量异常的比例非常高,而日常诊断率却很低。对于合并代谢综合征的高血压患者,更应关注糖代谢情况,并积极进行OGTT,以早期发现和治疗糖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