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卫晓怡  白晨  唐立伟  陆红  李浩 《食品科学》2012,33(23):305-309
通过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Cy-3-g)干预成熟脂肪细胞,研究Cy-3-g对细胞脂蛋白脂酶(LPL)活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Cy-3-g通过激活一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抑制成熟脂肪细胞的LPL活性,提示Cy-3-g具有潜在的调节机体脂代谢作用,与含Cy-3-g的花色苷提取物的肥胖抑制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对人巨核细胞株Dami增殖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植物花色苷单体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cyanidin-3-O-β-glucoside,Cy-3-g)对人巨核细胞株Dami的增殖、分化作用。方法:不同浓度的花色苷Cy-3-g(0.05、0.50、5.00、50.00、100.00 mmol/L)与人巨核细胞株Dami细胞共同培养,并将用完全培养基培养的细胞设为对照组。培养结束后,用台盼蓝染色法检测巨核细胞活性、噻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染色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软琼脂细胞集落培养法观察巨核细胞集落生成情况。采用Giemsa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巨核细胞DNA多倍体的生成及细胞表面CD41阳性表达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50.00、100.00 mmol/L的Cy-3-g可增强Dami细胞活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Cy-3-g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均可明显增强Dami细胞增殖能力(P<0.01);Dami细胞集落数目、DNA多倍体数目以及CD41的阳性表达率在50.00、100.00 mmol/L Cy-3-g作用下明显升高,且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Cy-3-g能够明显促进人巨核细胞株Dami的增殖、分化,这可以为花色苷促进血小板生成提供可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单核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花色苷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多酚类黄酮化合物,富含于各种深色的蔬菜、水果及谷类中,其中矢车菊素-3-O-β-葡萄糖苷(cyanidin-3-O-β-glucoside,Cy-3-g)是花色苷中重要的单体,本研究旨在探讨黑米来源的Cy-3-g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人单核白血病细胞(Tohoku hospital pediatrics-1,THP-1)炎症损伤的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采用乙醇-盐酸溶液浸提、大孔树脂吸附洗脱等步骤得到黑米花色苷粗提物,然后用中压液相层析联合紫外检测提取得到纯化的Cy-3-g(纯度>96.5%)。用不同质量浓度(0、0.10、0.25μg/mL和0.50μg/mL)Cy-3-g与THP-1细胞共孵育4 h,然后加入LPS(质量浓度50 ng/mL)与细胞继续孵育48 h,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培养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IL-6、IL-8、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  相似文献   

4.
丙烯酰胺是食品热加工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内源性化学污染物,能引起细胞毒性。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作为一种果蔬中广泛存在的花色苷,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目前应用花色苷进行AA细胞毒性的干预尚无系统性研究。为了筛选适用于AA细胞毒性干预的细胞模型,对体外培养的Hep G2、L02、Caco-2、BHK-21及MDA-MB-231等细胞,通过不同浓度AA和Cy-3-glu培养,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测定不同时间的细胞存活率,最终确定AA最适的作用时间为24 h,适宜作用浓度分别为2.5 mmol/L和5.0 mmol/L;Cy-3-glu的最适预处理时间为4 h。筛选出适合Cy-3-glu干预的AA诱导的细胞模型为MDA-MB-231细胞。通过Cy-3-glu抑制细胞内活性氧生成和谷胱甘肽的降低并验证,10~100μmol/L Cy-3-glu预处理表现出显著的AA毒性的保护作用,为毒性干预研究提供模型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蓝莓为原料,采用超声-闪式联合法提取花色苷,探究超声功率、闪提转速、提取时间、料液比和乙醇体积分数对花色苷含量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遗传算法优化超声-闪式联合法提取蓝莓花色苷的工艺参数。体外实验采用MTT法和Annexin V-FITC/PI双标记染色法探究不同质量浓度花色苷提取物对S180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体内实验利用S180荷瘤小鼠模型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探究花色苷提取物的抗肿瘤活性及其机制。结果表明:超声-闪式联合法提取蓝莓中花色苷的优化工艺参数为提取时间10 min、超声功率450 W、闪提转速8 400 r/min、料液比1∶30(g/mL)和乙醇体积分数68%,在此条件下花色苷含量和纯度分别为(2.71±0.08)mg/g和(31.79±0.53)%。体外实验发现花色苷提取物能有效抑制S180细胞增殖,诱导S180细胞凋亡,使细胞阻滞于S期。荷瘤小鼠体内抑制肿瘤实验表明:花色苷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瘤体质量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抑瘤率分别为26.36%、33.33%、46.51%;花色苷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荷瘤小鼠血清中的IL-12和TNF-α含量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而IL-10含量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综上,超声-闪式联合提取法是一种高效的花色苷提取方式,所得的花色苷提取物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和增强机体免疫抑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紫马铃薯花色苷提取物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及其机理。方法:采用MTT法检测紫马铃薯花色苷提取物(PPAE)对细胞生长的抑制效果,确定半抑制浓度(IC50);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及凋亡情况;对3T3-L1前脂肪细胞进行诱导分化,油红O染色比色分析紫马铃薯花色苷提取物(PPAE)对其分化程度的影响。结果:紫马铃薯花色苷提取物(PPAE)能显著地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的增殖且呈剂量时间依赖性;能有效诱导细胞凋亡,同时在G2/M期产生阻滞;紫马铃薯花色苷提取物能显著地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减少细胞中脂质的沉积。结论:紫马铃薯花色苷提取物能有效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提示其可能具有预防肥胖的功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蓝靛果果渣花色苷(Lonicera caerulea residue anthocyanin,LCRA)对高脂膳食诱导肥胖大鼠脂类代谢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基础对照,肥胖模型对照和低、中、高剂量花色苷共5组,即4.0、40.0、120mg/kg bw.d的花色苷灌胃,基础对照组和肥胖模型对照组分别灌胃生理盐水(1.2g/kg bw.d);连续28d后,分别测定大鼠体质量、脂肪、肝脏质量,血清总胆固醇(TC)、总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含量以及肝脏脂肪酶(LPS)、肝脂酶(HL)、脂蛋白脂肪酶(LPL)、超氧化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物(MDA)含量。结果:与肥胖模型对照组相比,LCRA能显著降低肥胖模型大鼠血脂水平,使肝脏LPS、HL、LPL、SOD和GSH-Px活性明显增强,MDA的生成量显著减少。结论:LCRA对高脂膳食诱导肥胖大鼠脂代谢有明显调节作用,可有效减少肝脏过氧化损伤,预防动脉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笃斯越桔花色苷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笃斯越桔花色苷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分别以基础饲料(基础组)和高脂饲料饲喂3周后,高脂饲料组大鼠按血清总胆固醇随机分为4组,高脂组继续喂高脂饲料,笃斯越桔花色苷高剂量组、笃斯越桔花色苷中剂量组、笃斯越桔花色苷低剂量组每天以大鼠体重的16.7、8.35、1.67mg/kg的花色苷量加入高脂饲料喂养。喂饲10周后,试剂盒法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脂酶(LPL)及肝脂酶(HL)的活性;大鼠肾周和睾周脂肪称重,记录。结果:笃斯越桔花色苷高、中、低剂量均能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TC、TG和LDL-C含量(P<0.05,P<0.01)及LDL-C/HDL-C、TG/HDL-C、AI值(P<0.05,P<0.01),明显增强LPL和HL的活性(P<0.05),显著降低大鼠体脂含量(P<0.05)。结论:笃斯越桔花色苷能显著调节高脂血症大鼠的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紫甘薯花色苷提取物并分析其主要成分,研究其对3T3-L1前脂肪细胞生长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应用响应曲面法优化提取条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其主要成分;以3T3-L1前脂肪细胞为体外模型,利用MTT法得到最佳铺板密度,得到细胞生长曲线,从而在最佳密度和对数生长期检测不同浓度紫甘薯花色苷提取物对3T3-L1前脂肪细胞的增殖的影响。结果:花色苷提取物总量达到39.79 mg/g;选择细胞接板密度为5×103 cfu/mL,细胞铺板12h之后继续培养24 h,紫甘薯花色苷从最低质量浓度15.625μg/mL时即相对于空白组能显著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生长增殖的作用(P0.05)且具有剂量效应关系,紫甘薯花色苷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413.853±2.617)μg/mL。结论:体外细胞实验显示紫甘薯花色苷具有抑制脂肪细胞生长增殖,提示紫甘薯花色苷具有预防肥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桑树叶片在传统医学中被用作降糖和降血压的药物,其作用机理与活性成分含量有关。评价桑叶提取物不同生物活性,包括生物活性物质含量、抗氧化活性和抗α-淀粉酶活性。方法:采用SPE(固相萃取技术)将多酚粗提液分离纯化为花色苷、非花色苷多酚和水层三个组分,采用HPLC-PDA和HPLC-ESI/MS2对桑叶中的多酚物质进行系统地定性和定量。利用DPP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和FRAP(铁离子还原能力)三种方法测定不同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并采用福林酚法、pH差异法和比色法测定桑叶提取物总酚、总花色苷和总原花青素含量。结果:桑叶中共鉴定出6种花色苷、42种非花色苷多酚,其中,矮牵牛素-3-葡萄糖苷和原花青素衍生物含量很高;桑叶中总酚、总花色苷和总原花青素的含量分别为14.09 mg GAE/g DW、0.17 mg C3G/g DW和17.24 μg PA2/g DW;多酚粗提液、花色苷、非花色苷多酚和水层对α-淀粉酶活性的IC50(半抑制浓度)分别为8.31、13.70、0.25和12.00 mg/mL,由此看出非花色苷多酚的抗α-淀粉酶活性最高。结论:桑叶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其中花色苷显示出最高的抗氧化活性。这些数据可以为蒙古桑叶用作功能食品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黑果枸杞花色苷提取物对胰脂肪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提取黑果枸杞花色苷,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黑果枸杞花色苷提取物对胰脂肪酶的抑制活性;紫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黑果枸杞花色苷提取物与胰脂肪酶作用的特性。结果:黑果枸杞花色苷提取物对胰脂肪酶的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半抑制质量浓度为(2.84±0.45)mg/mL,抑制类型为可逆型竞争性抑制。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分析显示黑果枸杞花色苷提取物能使胰脂肪酶肽键C=O基团发生π→π*跃迁,α-螺旋含量降低,内源荧光发生猝灭。热力学参数显示黑果枸杞花色苷提取物与胰脂肪酶之间的作用力主要是氢键和范德华力。结论:黑果枸杞花色苷提取物能与胰脂肪酶相结合,进而抑制胰脂肪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2.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黑米皮花青素及其体内代谢产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分析黑米皮中花青素含量及人体内代谢产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并研究了黑米皮中花青素种类、含量及在人体内的代谢情况。样品经预处理后,以HypersilBDSC18柱,4%磷酸水溶液、乙腈(V/V)等度洗脱分离,520nm波长下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黑米皮中花青素总含量约为2.31%,其中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Cy-3-g)占1.87%,芍药素-3-葡萄糖苷(Pn-3-g)占0.44%。Cy-3-g在血浆中的最高浓度为21.47±4.48ng/ml,出现在口服黑米皮后1.5h,血浆中未检测到Pn-3-g。Cy-3-g在0~2h的尿液样品中的含量最高(390.78±69.28ng/ml),Pn-3-g在2~4h收集的尿液中含量最高(105.90±26.26ng/ml)。  相似文献   

13.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的广泛使用导致过量光暴露,这会造成视网膜光氧化损伤,引发不容忽视的公共健康问题。花色苷为可食用植物色素,广泛分布于深色的蔬菜、浆果和谷物中,人们通过混合膳食每天可以摄入数十毫克的花色苷。研究表明,不同来源花色苷对视网膜中多种细胞具有保护功效,摄入花色苷有助于维持视觉健康,但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文以花色苷的吸收代谢、视网膜光氧化损伤机理及花色苷在视网膜保护机制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聚焦花色苷抑制视网膜中类视色素二聚体光氧化和光裂解、减轻脂质过氧化产物损伤、激活抗氧化通路、降低炎症反应、缓解内质网应激、抑制细胞凋亡等保护机制,系统阐述花色苷保护视网膜细胞的关键作用靶点,以期为花色苷类功能因子保护视觉健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化新疆野生樱桃李果皮中花色苷的提取工艺并鉴定其中主要花色苷成分。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和L9(34)正交试验优化花色苷的提取工艺,并用色价法、示差法测定其含量。通过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 electrospray ionization-mass spectrometry, LC-ESI-MS)方法初步鉴定提取物中花色苷的主要成分。结果野生樱桃李果皮花色苷的最优提取条件为:溶剂1%HCl-甲醇,固液比1:5,温度55℃,时间80 min,紫皮野生樱桃李总花色苷含量480.81 mg/100 g。野生樱桃李果皮主要花色苷为矢车菊-3-半乳糖苷、矢车菊-3-葡萄糖苷、矢车菊-3-芸香糖苷、矢车菊-3-木糖苷。结论本研究为新疆野生樱桃李果皮中花色苷类化合物的提取和成分鉴定提供重要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不同品种彩色马铃薯主要花色苷提取物种类及其抗氧化活性,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二级管阵列-串联质谱法(HPLC-DAD-MS/MS)对马铃薯花色苷提取物的主要结构进行鉴定分析,采用体外抗氧化方法(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法、铁离子还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野阳合花色苷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建立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中国仓鼠肺细胞 (V79-4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初步评价其抗氧化应激作用。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野阳合花色 苷组成;测定花色苷提取物对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自由基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建 立H2O2诱导V79-4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分别采用噻唑蓝、硫代巴比妥酸反应产物和荧光探针2’,7’-二氢二氯荧光黄 双乙酸钠测定花色苷提取物对V79-4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野阳合提取物含有4 种花色苷,结合保留时 间和质谱数据等信息,推测分别为矢车菊素-3-半乳糖苷、矢车菊素-3-(6”-香豆酰)葡萄糖苷、芍药色素-3-葡萄 糖苷和芍药色素-3-(6”-香豆酰)葡萄糖苷;花色苷提取物对ABTS+·和DPPH自由基有良好的清除效果,半抑制 浓度分别是(1.72±0.26) μg/mL和(0.74±0.24) μg/mL,清除能力优于阳性对照水溶性VE;细胞氧化损伤模型 中,50~200 μg/mL的花色苷提取物预处理H2O2诱导V79-4细胞氧化损伤,能明显抑制细胞存活率的下降和脂质过 氧化,并降低损伤后胞内活性氧簇水平。结论:野阳合花色苷提取物具有良好的体外自由基清除能力,并对H2O2 诱导的V79-4细胞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红果参果化学成分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本实验以红果参果为材料,采用溶剂法制备红果参果乙醇提取物和粗多糖。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总黄酮、总花色苷、总多酚和多糖含量,进一步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技术分析其化学成分。利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模型考察粗多糖、乙醇提取物及其主要代表成分的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结果表明,5个批次的红果参果粗多糖多糖含量为27.59%~37.59%;乙醇提取物的总黄酮含量为1.22%~1.77%,总花色苷为0.90%~1.14%,总多酚含量为13.11%~18.85%。红果参果乙醇提取物化学成分丰富多样,从中共鉴定出21个化合物,其中包含10个黄酮、3个有机酸、3个花色苷、3个酚酸、1个氨基酸和1个聚炔类成分。红果参果乙醇提取物、粗多糖和代表化合物木犀草素的α-葡萄糖苷酶的IC50分别为7.52、37.43和8.03 μg/mL,明显高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616.17 μg/mL)。本研究初步明确了红果参果的物质基础,并首次报道了红果参果具有潜在抗糖尿病活性,为红果参果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红树莓对人肝细胞脂肪积累的影响,本文以红树莓果和籽的提取物为原料,测定了提取物中的活性成分,并通过体外油酸诱导建立HepG2细胞脂肪积累模型,以噻唑兰染色吸光度(OD值)、甘油三酯(TG)含量、细胞内脂质含量三个指标,探索红树莓果和籽提取物对肝细胞脂肪积累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红树莓果提取物中总酚15.18±0.94 mg GAE/g、黄酮1.25±0.05 mg RE/g、原花青素20.35±1.06 mg CE/g、花色苷1.15±0.70 mg CGE/g;红树莓籽提取物中总酚15.35±1.55 mg GAE/g、黄酮11.22±0.66 mg RE/g、原花青素27.08±0.99 mg CE/g、花色苷未检出;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作为溶剂配制的1000μmol/L油酸造模剂孵育HepG2细胞24 h可成功诱导肝细胞脂肪积累;红树莓提取物能显著降低1000μmol/L油酸诱导的肝细胞脂肪积累,其中200μg/mL红树莓果提取物处理细胞时,与模型组相比,胞内脂质含量降低了25.93%,TG含量降低了37.23%;4mg/mL红树莓籽提取物处理时,胞内脂质含量降低了47.12%,TG含量降低了46.23%。红树莓提取物中富含活性成分,能够降低高脂细胞模型内脂肪的积累,对脂肪肝等疾病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9.
探讨紫甘蓝总花色苷提取物对脂多糖(LPS,1μg/mL)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以不同质量浓度(1μg/mL、10μg/mL、50μg/mL)的紫甘蓝总花色苷提取物处理RAW264.7细胞后,试剂盒法分别检测一氧化氮(NO)和前列腺素E2(PGE_2)的分泌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和IL-8分泌水平。实时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检测细胞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环氧合酶-2(COX-2)、TNF-α、IL-1β、IL-6和IL-8的m 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紫甘蓝总花色苷提取物能有效下调iNOS与COX-2的m RNA表达,抑制NO和PGE_2的释放。特别地,高浓度的紫甘蓝总花色苷提取物(50μg/mL)能显著地抑制LPS所诱发的iNOS(65.80%)与COX-2(48.28%)的m RNA表达,降低NO(58.81%)和PGE_2(46.26%)的释放水平。同时,紫甘蓝总花色苷提取物还能显著下调TNF-α、IL-1β、IL-6和IL-8的m RNA表达水平,并抑制TNF-α、IL-1β、IL-6和IL-8的分泌。结果表明,紫甘蓝总花色苷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炎活性,能够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所发生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紫玉米苞叶花色苷的组成及比较单体花色苷的热稳定性,实验采用大孔树脂、凝胶树脂分离纯化紫玉米苞叶花色苷提取物,得到三个不同花色苷组分,并采用液质联机的方法鉴定其结构;将制备的花色苷提取物及三个单体组分进行热重仪器分析,比较不同组分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紫玉米苞叶中共含有6种花色苷,通过分离纯化后能够得到三个组分,第一个组分为芍药-3-O-葡萄糖苷和天竺葵-3-O-葡萄糖苷的混合物,第二个组分为矢车菊-3-O-葡萄糖苷,第三个组分为矢车菊-3-(6' 丙二酰-葡萄糖苷).其中总花色苷提取物的热稳定性最强,矢车菊-3-(6'丙二酰-葡萄糖苷)次之,芍药-3-O-葡萄糖苷和天竺葵-3-O-葡萄糖苷的混合物与矢车菊-3-O-葡萄糖苷热稳定性相当,均较以上组分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