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腹膜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脏病的有效措施之一,而长期腹膜透析引起的腹膜纤维化,导致腹膜结构改变和功能丧失是患者放弃腹膜透析的主要原因之一。腹膜纤维化大鼠模型是研究腹膜纤维化的重要工具,在腹膜纤维化过程中,多种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参与了腹膜纤维化发生、发展和维持;药物通过抑制导致腹膜纤维化的细胞因子的表达,从而发挥抗腹膜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腹膜纤维化所致的超滤失败是长期腹透治疗的主要并发症,也是腹透患者退出腹透治疗的主要原因。近几年来,中医药治疗腹透相关性腹膜纤维化已经成为研究热点。为此,回顾腹透相关性腹膜纤维化与中医药防治的实验研究结果,综述中医药防治腹透相关性腹膜纤维化有效干预方法及可能的作用机制。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结合手工检索1993-01/2006-06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腹膜透析、腹膜纤维化、中医药、防治”,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中医药防治腹透相关性腹膜纤维化实验包括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文献,然后筛除非随机实验研究,查找剩余的文献全文,以是否为随机对照实验研究作为纳入标准。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4篇关于腹透相关性腹膜纤维化与中医药防治关系的随机和未随机实验,纳入12个随机对照实验研究,排除2篇。12个实验对象中10个符合腹透相关性腹膜纤维化实验研究,2个为相关药物药理研究,治疗中药选用了单味中药、中药提取物和中药复方等对大鼠腹膜间皮细胞、腹膜结构等的影响,对各种不同的抗腹透相关性腹膜纤维化中药,进行了对照研究及相关性分析。资料综合:①腹膜透析腹膜纤维化中医药疗法的探索主要有单味中药、中药提取物和中药复方等对大鼠腹膜间皮细胞、腹膜结构的影响。黄芪可以增加心排血量,使腹腔血流灌注增加从而提高跨毛细血管超滤,增加腹膜有效透析面积,且可抑制由转化生长因子β1引起的纤维连接蛋白产生。丹参能有效地提高腹膜溶质清除率和超滤量,丹参、黄芪对腹膜超微结构有良性影响。中药提取物主要为川芎嗪,有抑制腹膜间皮细胞CD40表达的作用,能显著改善腹膜透析中腹腔巨噬细胞的功能,增强腹腔的防御功能,预防硬化性腹膜炎,延长腹膜使用寿命。复方中药主要有参麦注射液,肾衰口服液。②中医药防治腹膜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可以概括为:保护腹膜间皮细胞;抑制由转化生长因子β1引起的纤维连接蛋白、纤溶酶原抑制剂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mRNA的过度表达以影响腹膜间皮下细胞外基质的积聚和降解;抑制腹膜间皮细胞CD40表达以抑制炎症反应及纤维化;改善腹膜透析中腹腔巨噬细胞功能以增强腹膜防御能力。结论:具有扶正或活血功效的中药及其制剂如黄芪、丹参、川芎嗪等具有抗腹膜纤维化作用,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及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防治腹膜透析腹膜纤维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腹膜纤维化所致的超滤失败是长期腹透治疗的主要并发症,也是腹透患者退出腹透治疗的主要原因。近几年来,中医药治疗腹透相关性腹膜纤维化已经成为研究热点。为此,回顾腹透相关性腹膜纤维化与中医药防治的实验研究结果,综述中医药防治腹透相关性腹膜纤维化有效干预方法及可能的作用机制。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结合手工检索1993—01/2006—06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腹膜透析、腹膜纤维化、中医药、防治”,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中医药防治腹透相关性腹膜纤维化实验包括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文献,然后筛除非随机实验研究,查找剩余的文献全文,以是否为随机对照实验研究作为纳入标准。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4篇关于腹透相关性腹膜纤维化与中医药防治关系的随机和未随机实验,纳入12个随机对照实验研究,排除2篇。12个实验对象中10个符合腹透相关性腹膜纤维化实验研究,2个为相关药物药理研究。治疗中药选用了单昧中药、中药提取物和中药复方等对大鼠腹膜间皮细胞、腹膜结构等的影响,对各种不同的抗腹透相关性腹膜纤维化中药,进行了对照研究及相关性分析。 资料综合:①腹膜透析腹膜纤维化中医药疗法的探索主要有单昧中药、中药提取物和中药复方等对大鼠腹膜间皮细胞、腹膜结构的影响。黄芪可以增加心排血量,使腹腔血流灌注增加从而提高跨毛细血管超滤,增加腹膜有效透析面积,且可抑制由转化生长因子β1引起的纤维连接蛋白产生。丹参能有效地提高腹膜溶质清除率和超滤量,丹参、黄芪对腹膜超微结构有良性影响。中药提取物主要为川芎嗪,有抑制腹膜间皮细胞CD40表达的作用,能显著改善腹膜透析中腹腔巨噬细胞的功能,增强腹腔的防御功能,预防硬化性腹膜炎,延长腹膜使用寿命复方中药主要有参麦注射液,肾衰口服液。②中医药防治腹膜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可以概括为:保护腹膜问皮细胞;抑制由转化生长因子β1引起的纤维连接蛋白、纤溶酶原抑制剂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mRNA的过度表达以影响腹膜间皮下细胞外基质的积聚和降解;抑制腹膜间皮细胞CD40表达以抑制炎症反应及纤维化;改善腹膜透析中腹腔巨噬细胞功能以增强腹膜防御能力。 结论:具有扶正或活血功效的中药及其制剂如黄芪、丹参、川芎嗪等具有抗腹膜纤维化作用,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及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不同剂量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l stem cell,BMSCs)来源的外泌体对腹膜透析腹膜纤维化的治疗效果,寻找BMSCs外泌体最佳治疗剂量和时机。方法建立高糖腹膜透析液诱导的腹膜纤维化小鼠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外泌体组、腹膜纤维化组和腹膜纤维化+外泌体组。外泌体组分别于6个时间点予以外泌体干预,并通过4个不同外泌体剂量来确定最佳治疗剂量及时机。结果高糖腹膜透析液诱导的腹膜纤维化模型小鼠从28d开始出现腹膜纤维化病理改变,并随模型建立时间的延长而加重,提示BMSCs外泌体治疗的干预时机可能是28d。在28d予以4个不同剂量的外泌体治疗,50μg/kg组和100μg/kg组与腹膜纤维化组相比腹膜厚度、纤维化标志物(Collagen-I)表达无显著性差异(t=0.540、1.031,P=0.705、0.360),但200μg/kg组和400μg/kg组与腹膜纤维化组相比腹膜纤维化显著改善(t=5.071、5.226,P=0.005、0.005),而200μg/kg组与400μg/kg相比无显著性差异(t=1.540,P=0.280)。结果提示外泌体治疗的最佳剂量为200μg/kg。进一步探索外泌体治疗时机,发现28d、35d分别进行外泌体干预均能明显减轻腹膜增厚(t=4.608、4.608,P=0.007、0.007),并且28d联合35d外泌体治疗相比单次治疗(28d,35d)减轻腹膜增厚效果更佳(t=5.730、5.730,P=0.003、0.003)。结果提示外泌体治疗小鼠腹膜纤维化在28d联合35d的治疗效果最佳。结论本研究发现BMSCs外泌体治疗小鼠腹膜纤维化的最佳时机为28d和35d,且最佳剂量为200μg/kg。  相似文献   

5.
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三大替代治疗方法之一。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纤维化是腹膜透析的主要并发症,也是腹膜透析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纤维化主要发病机制有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异常、微小RNA表达异常以及上皮间质转化等。近年来,研究发现巨噬细胞在腹膜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就巨噬细胞对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纤维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腹膜透析是终未期肾脏病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长期的连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腹膜会有大量的细胞外基质沉积和新生血管形成即发生了腹膜纤维化,将导致超滤衰竭.细胞因子在腹膜纤维化中起了重要作用.转化生长因子可引起腹膜间皮细胞向成纤维细胞转分化,间皮细胞的转分化是腹膜纤维化的重要机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引起腹膜新生血管形成的重要因子;炎症因子、血管紧张素II在腹膜纤维化中亦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赖诺普利对腹膜纤维化大鼠腹膜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赖诺普利对腹膜纤维化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36只SD大鼠(6~8周龄,体重180~200g)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生理盐水(NS)组:每日腹腔内灌注生理盐水15ml,作为正常对照;模型(PDF)组:每日腹腔内直接注射4.25%含糖透析液15ml,并在第7、14、21、28天加入红霉素6.25万单位,建立腹膜纤维化模型;赖诺普利(LIS)治疗组:与PDF组同样方法建立腹膜纤维化模型,在此基础上,每日每只大鼠灌胃赖诺普利胶囊0.8mg/100g体重进行治疗。上述各组大鼠均于腹腔注射35d后处死;并取壁层腹膜(沿腹中线两侧中部避开注射部位)和脏层腹膜(肠系膜)组织观察其血管计数及组织学改变;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各组的纤维连接蛋白(FN)以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表达水平。结果组织形态学上,PDF组中腹膜组织明显增厚,炎细胞浸润,纤维样物质增生,而LIS治疗组腹膜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LIS组大鼠腹膜血管计数较PDF组明显减少[(4.17±1.11)vs(7.33±1.61)个/视野,P<0.05];免疫组化分析,LIS组FN的表达率[(56.21±3.05)%vs(71.51±4.76)%,P<0.05]及TGF-β1的表达率[(48.77±2.68)%vs(66.74±2.47)%,P<0.05]较PDF组均明显减低。结论赖诺普利可下调腹膜组织中TGF-β1的表达,减少细胞外基质FN的积聚,改善腹膜纤维化,发挥保护腹膜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背景:已经证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延缓多种器官的纤维化.在慢性肾病中能降低蛋白尿,延缓肾硬化;在肝硬化中能改善肝脏微循环,抑制肝纤维化.但在腹膜透析中的腹膜纤维化是否具有相同的作用?作者未查及此类报道.目的:提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贝那普利可以抑制腹膜透析治疗中腹膜纤维化的假设,并在实验过程中与正常组、模型组、阴性对照组比较.方法:将4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4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不予任何干预:生理盐水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腹膜透析组腹腔注射20 mL 42.5 g/L葡萄糖透析液;腹膜透析合并用药组在腹腔注射42.5 g/L葡萄糖腹膜透析液20 mL同时口朋贝那普利片20 mg/(kg·d).腹腔注射均为1次/d,疗程4周.4周后,测量超虑量;取大鼠壁层腹膜组织,VG法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腹膜厚度.结果与结论:40只大鼠中腹膜透析组2只死于腹膜炎,腹膜透析合并用药组1只不明原因死亡,共37只进入结果分析.与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组比较,腹膜透析组、腹膜透析合并用药组超滤量均显著下降(P均<0.05):与腹膜透析合并用药组比较,腹膜透析组超滤量明显减少(P<0.05).与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组、腹膜透析合并用药组比较,腹膜透析组腹膜厚度显著增加(P<0.05);腹膜透析合并用药组腹膜厚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在大鼠维持性腹膜透析过程中,朋用贝那普利能有效保护腹膜超滤功能,减轻腹膜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9.
川芎嗪防治腹膜纤维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实验性大鼠腹膜纤维化病变的影响和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4.25%含糖透析液 脂多糖致腹膜纤维化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模型组、川芎嗪组,川芎嗪组在造模同时每日腹腔内注射川芎嗪40mg/kg。30天后处死各组大鼠,留取腹膜组织做HE及Masson染色,并留取血液和腹膜透析液做ELISA法测转化生长因子β。结果川芎嗪组的壁层腹膜厚度比模型组明显减轻,转化生长因子-β的浓度也明显下降。结论川芎嗪能有效的防治腹膜纤维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联合ACEI抗腹膜纤维化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①药物干预腹膜纤维化的机制研究;②观察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C-JUN/AP-1在大鼠腹膜间皮细胞的表达及其在药物干预后的变化,探讨腹膜透析后腹膜纤维化的机制及解决办法。方法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5组。除A组余腹腔内每日注入20ml4.25%百特透析液,试验第1、3、5、7d腹腔注射脂多糖(LPS)0.6ml/(kg·h),B组腹膜纤维化模型组;C组西拉普利10mg/(kg·d)灌胃;D组安体舒通100mg/(kg·d)灌胃。E组联合给药组。30d后收集大鼠腹膜做病理(HE染色,Masson染色),免疫组化查腹膜间皮细胞MCP-1、C-JUN/AP-1的表达,并腹膜透析液计数腹水中细胞总数和巨噬细胞数及测定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浓度。结果给药组(C、D、E组)的腹膜病理改变比模型组(B组)轻,转化生长因子-β的浓度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各组腹膜间皮细胞均有MCP-1的表达,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内皮细胞都可见其表达,联合给药组腹膜纤维化程度最轻,腹水巨噬细胞计数少,MCP-1、C-JUN/AP-1的表达少。结论联合应用醛固酮(ALDO)受体拮抗剂及ACEI能有效的防治腹膜纤维化。机制可能为抑制腹膜间皮细胞C-JUN/AP-1表达,在转录的水平上降低TGF-β活性,并抑制MCP-1表达,抑制腹膜炎性反应,减轻纤维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膜后纤维化致上尿路梗阻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暨南大学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从1995年2月至2008年5月收治的11例腹膜后纤维化并肾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12~36个月,9例术后肾脏功能有明显改善,6例静脉肾孟造影提示术后肾脏积水明显好转.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病例纤维化程度未见明显加重,病情稳定或无变化.结论:影像学检查是发现和诊断腹膜后纤维化的重要手段,输尿管松解加大网膜包裹或腹腔移位术、输尿管镜腔内手术等联合药物治疗是主要的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超声检查在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在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的诊断、治疗及疗效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总结我院1999年1月至2007年7月间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病例26例,全部病例治疗前后均行超声检查,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超声声像图特征、治疗措施以及疗效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 治疗前61.5%的患者发现有腹膜后病变,声像图表现为腹膜后边界欠清的低回声,多包绕腹主动脉;80.8%的患者合并有肾积水;19.2%的患者仅表现为肾积水.术前超声诊断与手术所见具有很好的吻合性.治疗后复查超声,18例手术患者肾积水完全消失,部分患者应用激素和免疫治疗后可见腹膜后纤维化组织明显缩小.结论 超声检查不仅可作为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的有效诊断手段,且有助于确定手术方案及术后随访和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的临床特征及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分布情况。方法分析18例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特别是血压、血脂、血糖、血尿酸、吸烟、心脑血管病发生情况。确诊后每6月随访1次。结果患者的男女比例为8∶1,平均年龄(62±12)岁,9例高血压史,1例糖尿病史,1例高脂血症史,10例有吸烟史,平均收缩压(141±26)mm Hg,平均体质量指数(24.2±3.5)kg/m2。全部患者中,发现腹主动脉粥样硬化4例,腹主动脉钙化2例,侧支血管形成1例。使用糖皮质激素和(或)依地酸钙钠(EDTA)治疗的患者,15例病情好转,无复发。结论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在腹膜后纤维化患者中常见,糖皮质激素治疗是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重要治疗手段,EDTA对腹膜后纤维化可能有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腹膜后纤维化(retroperitoneal fibrosis,RPF)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罕见的慢性炎性反应性疾病,是由于腹膜纤维脂肪组织增生引起腹膜后广泛纤维化使腹膜后空腔脏器受压而发生梗阻[1].RPF是一种少见的疾病,1905年由法国Albrrrn首次报道,1948年Ormond对其详细阐述,并在1960年提出该病为独立的疾病.由于症状隐匿,缺乏特征性表现,早期诊断困难,常致误诊[2].目前对腹膜后纤维化的治疗大多采用内外科相结合的方法,即应用免疫抑制剂及激素或抗纤维化药物加手术治疗[3].这种病例少见.最近我科收治1例腹膜后纤维化致肾积水的病人,对其进行了周到的治疗及护理,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在腹膜透析大鼠腹膜内表达,并探讨其在腹膜纤维化中的意义。方法:实验于2005-06/2006-03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肾内科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雄性SD大鼠,体质量180~240g,由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②实验方法:将28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4组,每组7只。正常对照组不予任何干预;生理盐水组腹腔注射20mL生理盐水;低糖透析液组腹腔注射20mL1.5%葡萄糖透析液;高糖透析液组腹腔注射20mL4.25%葡萄糖透析液,均为1次/d。4周后,向大鼠腹腔注射4.25%葡萄糖腹膜透析液20mL,4h后于大鼠右下腹缓慢插入带有多个侧孔的10号静脉留置针,缓慢低位引流腹透液,量取引流液。③实验评估:取大鼠壁层腹膜组织,以苏木素-伊红染色,镜下测量腹膜厚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腹膜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及纤连蛋白。结果:28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高糖透析液组、低糖透析液组超滤量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与生理盐水组,并且高糖透析液组超滤量明显少于低糖透析液组(P均<0.05)。②高糖透析液组腹膜明显增厚,表面粗糙,间皮细胞肿胀,脱落,间皮下有大量血管生成以及胶原纤维沉积,还可见单核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与其他组比较,腹膜厚度明显增加(P<0.05)。③高糖透析液组转化生长因子β1、纤连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其他组;低糖透析液组转化生长因子β1、纤连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与生理盐水组(P<0.05)。④大鼠腹膜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与纤连蛋白表达量、腹膜厚度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r=0.86,0.83,P<0.05)。结论:葡萄糖透析液可诱导腹膜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明显上调,腹膜转化生长因子β1高表达与腹膜透析腹膜纤维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腹膜后肿瘤切除联合术中放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经腹部CT和(或)MRI确诊为腹膜后肿瘤的病人62例。分为联合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白细胞计数变化、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切口拆线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手术前后白细胞计数变化、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切口拆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有5例出现放射性周围神经病,未发生肠坏死及局部纤维化引起的输尿管狭窄等远期并发症。[结论]手术联合术中放疗治疗腹膜后肿瘤安全性好,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风险,要充分做好围术期护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膜纤维化的药物防治措施。方法50只Wister雄性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A组为对照组,每日腹腔内注入0.9%生理盐水20ml。B、C、D、E组腹腔内每日注入20ml4.25%百特透析液,并于试验第7,14,21,28天分别加入乳酸盐红霉素6.25万IU;C组螺内酯100mg/(Kg·d)灌胃;D组阿托伐他汀20mg/(Kg·d)灌胃;E组两药合用。于第1、第30天测定腹膜透析液中的转化生长因子(TGF-β1),30天后收集大鼠腹膜作常规病理(HE染色.Masson染色),行腹膜平衡试验(PET),免疫组化检测eNOS表达和血管生成情况。结果C、D、E组的腹膜纤维化程度比B组轻(P〈0.05);TGF-β1)浓度明显下降(P〈0.05);各组腹膜间皮细胞均有eNOS表达,B、C、D、E组均有新生毛细血管表达,C、D、E组较B组表达下调(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及螺内酯能有效的防治腹膜纤维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膜后纤维化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采用输尿管松解、带蒂大网膜包裹的方法治疗腹膜后纤维化致肾积水4例。结果:随访0.5~3年,4例患者肾功能正常,肾积水基本消失。1例继发性腹膜后纤维化患者因肾积水严重,行患肾切除术,随访3年4个月,对侧肾功能正常。结论:逆行肾盂造影是重要的诊断手段,带蒂大网膜包裹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肾病(ESRD)的主要替代治疗方法之一,以往的研究已表明高糖可导致腹膜间皮细胞损伤,细胞外基质产生增多,最终导致腹膜纤维化。高糖引起腹膜纤维化的机制至今尚未阐明。氧化应激(OS)是指由于促氧化与抗氧化系统两者平衡失调导致活性氧(ROS) 过度产生造成的组织损伤。研究已经证实腹膜透析患者普遍存在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20.
腹膜透析过程中腹膜发生了各种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使腹膜透析的效率降低,并最终导致腹膜衰竭。以基因技术为基础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改变腹膜的基因表达来预防腹透对腹膜的各种损害,保护其作为透析膜的能力。本文就有关基因治疗在腹膜纤维化中应用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