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横山堡区块发育一系列北北东向逆冲断层,大致呈等间距、侧列式平行展布。平面上,断裂整体呈现东西分带的特征,可划分出3套断裂系统:西部反转断背斜断裂系统、中部花状断裂系统、东部反转逆冲断裂系统;剖面上,发育多种逆冲断层控制的断背斜、花状及"Y"形等构造样式。通过分析横山堡周边刘家庄及胜利井气田的成藏特点,认为断层是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基于不同的断层组合特征分析,提出反转构造和花状构造两类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2.
羌塘盆地结构构造与油气勘探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羌塘盆地是我国陆域大型中生代海相沉积盆地,富含烃源岩,但结构构造非常复杂。结合野外观测及相关资料对地震反射剖面进行地质构造详细解释,良好地揭示了羌塘盆地结构和深部构造。羌塘盆地逆冲推覆构造延伸存在显著差别,北羌塘凹陷多格错仁逆冲推覆构造、阿木错逆冲推覆构造与南羌塘凹陷肖茶卡—双湖逆冲推覆构造、多玛—其香错逆冲推覆构造仅发育于盆地表层0~3km深度范围,北羌塘凹陷龙尾错逆冲推覆构造、羌中隆起北缘逆冲推覆构造、南羌塘凹陷赛布错—扎加藏布逆冲推覆构造、拉萨地块北缘色林错逆冲推覆构造系统自地表向深部延伸深度超过6km,羌塘盆地深部还发育中生界底部逆冲系和基底逆冲系,伴有不同规模的褶皱构造。逆冲推覆构造形成活动时代包括晚白垩世、古近纪早期和古近纪晚期,晚白垩世与古近纪早期逆冲推覆构造运动导致构造隆升的裂变径迹年龄分别为87±5~75±4Ma、64±5~46±4Ma。经过多期逆冲推覆构造改造和褶皱变形,羌塘盆地中生界海相沉积地层与烃源岩显著增厚,为新生代晚期二次生烃及油气成藏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地质构造条件;北羌塘凹陷发育万安湖向斜、半岛湖背斜、东湖向斜、阿木错向斜,南羌塘凹陷发育宁日圈闭、鲁雄错背斜、诺尔玛错圈闭、协德圈闭、崩则错圈闭,羌中隆起下伏侏罗系和三叠系烃源岩,色林错下白垩统下伏古近纪湖相沉积,这些构造部位都是油气勘探的重要靶区。  相似文献   

3.
库车新生代构造性质和变形时间   总被引:126,自引:6,他引:120  
库车构造位于南天山古生代碰撞造山带之南,为塔里木盆地最北的一个构造带。它自北而南可分为边缘逆冲( 隐伏构造楔) 、斯的克背斜带、北部线性背斜带、拜城盆地、南部背斜带。每个背斜带又包含有若干逆冲断层相关褶皱,它们是断层转折褶皱、断层传播褶皱、滑脱褶皱、断层传播 滑脱混生褶皱、双重逆冲构造、突发构造、三角带构造。底部逆冲断层向南变浅,堆叠逆冲岩席向南变薄,总体上形成一个向南的逆冲构造楔。逆冲断层在斯的克背斜带侵位最早(25 Ma) ,在北部线性背斜带为169 Ma,拜城盆地中的大宛其背斜为36 Ma,南部背斜带为53 Ma( 北部) 和18 Ma( 南部) ,变形作用向南变新。库车构造是印 藏板块碰撞的内陆构造响应,是二叠纪前陆盆地复活而成的再生前陆盆地变形带  相似文献   

4.
布劳斯盆地的油气勘探是澳大利亚西北陆架被动大陆边缘深水区油气勘探开发的热点与亮点之一,盆地油气勘探程度目前还很低。以盆地构造演化、油气勘探现状和油气田最新资料等为基础,采用地质综合分析方法,分析总结了布劳斯盆地油气地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布劳斯盆地属边缘海型被动大陆边缘,发育三套主要烃源岩:主力储集层为侏罗系—下白垩统的河流—三角洲相砂岩,中、下白垩统海相泥页岩是区域性盖层。主要圈闭类型为断背斜、断块、压实披覆背斜和倾斜断块构造,油气主要通过断裂系统垂向运移到相邻圈闭和上部的圈闭中,盆地内发育多套油气成藏组合,主要包括下白垩统成藏组合、上侏罗统成藏组合、中下侏罗—上三叠统成藏组合和石炭—二叠系成藏组合。  相似文献   

5.
酒泉盆地南缘老君庙构造带应力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老君庙构造带处于酒泉盆地南缘新生代前陆冲断带上,纵向上,叠置于早白垩世断陷盆地的南部隆起和石大凹陷之上。利用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计算,分别对酒泉盆地南缘山前冲断带的老君庙构造带新生代平面断裂系统及老君庙构造带西段北东向地质剖面进行应力场分析。通过与油气分布区域的对比,得出了以下结论:应力场数值模拟X方向位移场显示构造带西侧的断层具有左行走滑性质,构造带中部以逆冲为主,东部断层位移具有右行走滑的性质;Y方向位移场显示断层位移具有左行走滑性质。老君庙构造带上高应力区中所圈闭的低应力区是油气聚集最有利的区域,应该把这些应力圈闭区域作为油气勘探的重点,如庙西背斜、老君庙推覆体中盘、下盘以及老君庙背斜翼部等低应力圈闭区。  相似文献   

6.
走滑构造体系盆山耦合与区带分析   总被引:35,自引:7,他引:35  
走滑构造体系盆山耦合常由于走滑断层弯曲所产生 ,结合油气勘探中盆地—区带—圈闭 3个层次 ,相应地划分为 3类走滑断层 :(1)转换断层为控盆断层 ;(2 )转移断层为控带断层 ;(3)撕裂断层为控藏断层。走滑断层伴生盆地按力学性质可以划分为 :(1)走滑伸展盆地 ;(2 )走滑挤压盆地及 (3)走滑旋转盆地。转移断层可以与裂谷盆地或前陆盆地复合 ,发育断裂互联网络 ,形成雁列褶皱或雁列断块油气区带 ;撕裂断层与低角度正断层或逆冲断层相交时常形成有利圈闭 ,如活板构造等。  相似文献   

7.
丘里塔格背斜带是库车再生前陆褶皱逆冲带的前锋构造带。依据各段不同的构造特点,沿走向自东向西可分为东丘里塔格段、库车塔吾段、南、北丘里塔格段和亚克里克—阿瓦特段。其中东丘里塔格段和库车塔吾段以浅部膝折褶皱或断层传播褶皱与深部的断层转折褶皱相叠置为特点。而南、北丘里塔格段和亚克里克—阿瓦特段则以发育膝折褶皱、断层传播褶皱、断层转折褶皱以及相伴生的纵向走滑逆冲断层为特点。该构造带有良好的油气前景,寻找深部完整的断层转折褶皱背斜圈闭以及纵向走滑逆冲断层下盘的圈闭是重要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8.
费尔干纳盆地是中亚地区的一个老油区,虽然经过了多年的勘探和开发,但仍有较大的资源潜力。主要勘探新领域有:寻找非构造油气藏(隐蔽油气藏)、老油田内部滚动勘探、钻探古中生界深层。费尔干纳盆地此前的钻探目标均是围绕大构造背景上的背斜圈闭进行,非背斜构造的研究和钻探很少。笔者研究认为费尔干纳盆地寻找非背斜圈闭油藏前景广阔;在对老油田内部钻采、试油资料的详细分析后,认为老油田内部主力逆断层的下盘和背斜构造的侧翼具有较大的资源潜力;盆地的古中生界不仅可以新生古储,而且其本身也可以生油,在盆地局部隆起及边部都存在古中生界成藏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山前逆冲褶皱带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研究属于构造地质学前沿课题,也是全球山前盆地油气勘探开发所关注的问题.综合二维地震剖面、钻测井数据、地质填图资料,建立了库车坳陷东部两类断层几何学和运动学模型,绘制了吐孜洛克断层和东秋里塔格断层断距分布图以及东秋里塔格背斜位移缩短量分布图.研究资料表明库车坳陷东部发育两种类型断层,古近纪发育高角度逆冲断层,造成山前基底抬升,白垩系-古近系被剥蚀;上新世发育低角度逆冲断层,引发库车坳陷中生界-新生界变形,形成盆地腹部隐伏的叠瓦状逆冲构造.   相似文献   

10.
陈发景  陈昭年 《现代地质》2021,35(6):1789-1796
纵向伸展断背斜是伸展断陷中重要的油气勘探领域。按照断背斜的几何形态将纵向伸展断背斜划分为双断型断背斜、单断型断背斜和叠合y型断背斜。根据渤海湾盆地新生代地质资料,讨论这3类纵向伸展断背斜的成因:(1)双断型断背斜发育于裂谷期,受对向双断断陷控制,主要是由于早期伸展过程中岩层局部缩短作用、晚期差异沉降和断块翘倾作用形成,其形成机制不同于前陆盆地的区域挤压作用产生的背斜;(2)单断型断背斜(或称逆牵引背斜)发育于裂谷期,受单断断陷控制,是由于控陷断层下降盘岩层下滑过程中岩层以逆牵引方式回倾、差异沉降和岩层弹性挠曲作用造成的,但岩层长度局部缩短作用仍是一个重要因素;(3)叠合y型断背斜发育于裂谷期后,受对称断陷和其中y形断洼控制,其形成与以纯剪切方式伸展运动和多期次断裂活动有关。它与走滑-伸展断背斜成因存在根本性差别,后者实质上不属于纵向伸展断背斜的范畴。  相似文献   

11.
缅甸安达曼海已成为中国石油企业的重要海外探区之一。受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和西缅甸微地块多期斜向俯冲的影响,该区先后经历了被动陆缘、过渡型陆缘及主动陆缘的演化阶段,盆地属性与油气成藏特征极为复杂。通过系统梳理安达曼海弧后坳陷的烃源岩、储盖层、圈闭、输导体系与油气生-运-聚匹配史等成藏要素,总结出该区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本区发育渐新统-下中新统、中中新统与上新统3套泥质烃源岩,前二者为成熟烃源岩,后者为生物气源岩;岛弧带上碳酸盐岩礁体与斜坡带上砂体的储集条件良好;斜坡带继承性古隆起之上的断背斜圈闭容积大;高角度张性断裂与连通性砂体分别构成以垂向、侧向为主的输导体系。结合油气成因、运移方式与圈闭类型的主要特征,建立了2种成藏模式:①中央凹陷带浅层生物气或混源气垂向运移断块圈闭成藏模式;②东部斜坡带、西部斜坡和岛弧带热解气侧向运移断背斜-岩性圈闭成藏模式。西部斜坡及岛弧带上的碳酸盐岩礁体和东部斜坡带继承性古隆起之上的大型断背斜是有利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2.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乌伦古坳陷油气成藏的构造制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随着地质工作的不断深入,在乌伦古坳陷发现丰富的油气资源。然而与盆地其余地区相比,其油气勘探开发程度仍较低。本文通过构造特征和断裂发育过程对乌伦古坳陷油气成藏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区发育3套烃源岩,其中石炭系滴水泉组和巴塔玛依内山组烃源岩最为重要,索索泉凹陷中心为乌伦古坳陷的石炭系烃源岩生油中心。乌伦古坳陷油气藏的形成受控于逆冲断裂而呈带状分布,是逆冲断裂控制的油气聚集带。断裂活动自北往南变新,断裂活动期次与烃源岩生烃高峰期相匹配,沟通油源的深大断裂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浅部发育反冲断层,主要分布在斜坡区的喀拉萨伊断裂附近,对早期油气起到破坏作用。研究区断裂系统在平面上自北往南可分为根部带、中部带和前锋带,受断裂活动影响,构造圈闭和油气藏形成时期逐渐变新,层位逐渐变浅,类型由断层相关变为褶皱相关。  相似文献   

13.
张鑫  骆宗强  曹自强  柯岭  侯波 《世界地质》2015,34(2):460-467
为研究Great South盆地的油气分布规律,分析了该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该盆地划分为前裂谷期、裂谷期、漂移期与新的板块边界形成期4个构造演化阶段。该盆地构造演化对油气藏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主力烃源岩的形成与分布受当时盆地构造位置与控凹断层的控制,主要分布于早期断陷湖盆的控凹断层下降盘,而断陷湖盆白垩系发育的储层是盆地最主要的储层。同时,构造演化也控制了与断垒、古基底凸起相关的圈闭发育及油气的运聚成藏,圈闭多具有继承性,可分为西部斜坡、中央凹陷与东部凸起三个构造带。垂向上,油气主要在断层比较发育的白垩系地层聚集成藏。平面上,油气以近源成藏为主,中央凹陷圈闭带为最有利的油气聚集带。  相似文献   

14.
李萌 《地质与勘探》2015,51(4):776-788
塔里木盆地库车、塔西南和塔东南山前带在构造变形和活动强度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这也决定了油气地质条件与油气分布的不均衡性。通过对3个山前带地质剖面的对比研究,结合对典型成藏模式的剖析,探讨山前带差异构造变形特征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库车山前带以逆冲推覆及盐构造为主,构造圈闭规模大、幅度高;主要有盐下和盐上两种成藏模式,通源断裂十分发育,库姆格列木组膏盐岩对盐下油气的保存非常有利。塔西南山前带变形分段特征明显,包括三角带构造、双重逆冲、叠加背斜等,构造圈闭规模和完整性不如库车山前带;成藏模式也体现出分段差异,上白垩统-阿尔塔什组膏泥岩和普司格组泥岩的封闭效果较好,但运移路径复杂,先存油气易遭受后期调整和破坏。塔东南山前带具有一定构造分段性,若羌凹陷山前以冲断变形为主,远离山前的第二排背斜、断背斜圈闭具备基本的成藏条件;民丰凹陷山前以叠瓦逆冲和三角带构造为主,古近系膏泥岩封盖能力有限,深部逆冲断块及凹陷内部的低幅度背斜等是较现实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5.
塔西南坳陷甫沙构造带褶皱冲断强烈,古近系膏泥岩下层构造变形复杂,具有正反转构造变形特征。侏罗纪—白垩纪区域伸展环境发育大量正断层,后期在喜马拉雅运动中受挤压反转。南部发育高角度基底卷入正反转断层,中部发育叠瓦式逆冲断层,北部边缘变形微弱。相应地将甫沙构造带划分为反转断隆背斜带、楔状叠瓦构造带和逆冲前缘构造带;反转程度南强北弱、西强东弱。对区域构造变形环境的分析表明,西昆仑山隆升引发水平挤压叠加垂直向上的剪切作用,使先存高角度正断层容易被迁就利用进而发生正反转。对正反转相关构造圈闭评价认为:反转断隆背斜带发育的圈闭规模大,幅度低,埋藏浅,落实程度高,但上覆膏泥岩层薄,被断层破坏强烈,油气散失严重;楔状叠瓦构造带发育的圈闭规模小,幅度大,埋藏深,落实程度低,上覆膏泥岩层厚,有利于油气保存;逆冲前缘构造带发育低幅度隆起和地层岩性圈闭。  相似文献   

16.
断层是油气纵向输导的主要通道,其发育特征与断圈的油气成藏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分析恩平凹陷断层特征,将该区断层划分为2个断层系统4类不同活动期次的断层,并系统研究了断层的构造样式、活动性和封闭性对本区新近系油气成藏的影响。结果表明:恩平凹陷新近系发育7种构造样式,控制着新近系各二级构造带圈闭发育类型,翘倾半背斜和背斜是该区最有利的成藏类型;长期型断层和晚期型断层是本区主要的控运断层,在油气运聚与成藏中断层具有通道和封堵的双重作用,其封堵性制约了油气烃柱高度,而活动性主导了新近系油气富集程度,且断层生长指数为1.09是该区控运期断层纵向输导成藏的临界值,随着控运断层活动性增大,断层纵向输导能力增强,新近系圈闭成藏的概率越高。  相似文献   

17.
刘亚明 《地质与勘探》2012,48(3):637-644
[摘 要] 本文以油气成藏理论为指导,通过分析区块的构造、生储盖、圈闭和油气分布特征,总结出 区块的成藏主控因素,明确区块下一步的勘探方向。研究发现区块的油气成藏具有构造复杂、烃源岩优 越、储集层丰富、盖层良好和圈闭多样的特征。油气分布具有西油东气,西部下部地层( LTAF 和UTAF 组)为主,东部上部地层(Gumai 组)为主,下油上气的规律。分析认为区块的油气成藏主要受烃源岩、储 集层和断裂的控制。对于区块下一步的勘探,西部地区应以寻找剩余的断层相关圈闭为主;东部地区应 以寻找远离断层的背斜圈闭为主,同时岩性地层圈闭是重要的勘探对象。  相似文献   

18.
针对松辽盆地南部大情字井向斜区葡萄花油层石油成藏及富集规律研究程度低的问题,从有效烃源岩、优质储层、油源断层及断裂密集带4个方面入手,深入开展石油富集规律及成藏模式研究。根据断裂发育特征及构造高程,将向斜区进一步划分为3个次级构造单元,并对不同构造单元油藏类型和石油分布特征进行剖析:向斜断裂深洼区以断层-岩性油藏为主;向斜过渡缓坡区以岩性油藏、断层-岩性油藏和构造-岩性油藏为主;向斜过渡陡坡区发育少量岩性油藏。平面上,受断裂密集带发育位置的影响,石油主要呈条带状富集于向斜断裂深洼区和过渡缓坡区;垂向上,受储层发育位置的影响,石油集中分布于葡萄花油层Ⅱ砂组。以此为基础分析向斜区石油富集规律,得出石油富集的4个主控因素:①有效烃源岩厚度控制石油富集;②油源断层组成垂向优势输导通道;③分流河道岔道口是石油富集的有利部位;④断裂密集带控制石油富集。最终建立了向斜区4种成藏模式:①向斜断裂深洼区黑157井以南,嫩一段烃源岩供烃,超压倒灌,油源断层沟通,反向构造控藏;②向斜断裂深洼区黑157井以北,青一段烃源岩供烃,油选择性充注分流河道成藏及断裂密集带内断层组合形成的局部构造控藏;③向斜过渡缓坡区,构造-岩性和岩性圈闭控藏模式;④向斜过渡陡坡区岩性圈闭控藏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