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目的]比较单边外固定架与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64例胫骨螺旋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32例采用单边外固定架固定(外固定组),32例采用髓内钉内固定(髓内钉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6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均无严重并发症。外固定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下地行走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髓内钉组(P<0.05),两组的术中透视次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6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12个月以上,外固定组的恢复患肢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髓内钉组(P<0.05)。随术后时间推移,两组VAS评分显著下降(P<0.05),而AOFAS评分和踝跖屈-背伸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AOFAS评分和RO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外固定组VAS评分显著高于髓内钉组(P<0.05),但末次随访两组差异已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方面,两组骨折复...  相似文献   

2.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4):2228-2232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本院2018年收治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方法划分为联合固定组(30例)与外固定组(30例),其中联合固定组施以外固定支架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而外固定组则施以外固定支架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资料、临床和影像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手术,两组均无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虽然联合固定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切口长度显著大于外固定组(P0.05),但两组在透视次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固定组的术后去除外固定架的时间显著早于外固定组(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各向活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联合固定组的VAS评分和Gartland-Werley评分显著低于外固定组(P0.05)。影像评估方面,联合固定组的术后桡骨远端尺偏角、掌倾角和桡骨茎突高度均显著大于外固定组(P0.05),联合固定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早于外固定组(P0.05)。[结论]外固定支架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外固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掌侧锁定钢板(volar locking plate, VLP)与外固定架联合经皮克氏针固定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unstable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UDR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手术收治的73例UDRF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41例采用VLP内固定(内固定组),32例采用外固定架联合经皮克氏针固定(外固定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期及影像学资料。[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虽然内固定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外固定组,但术中透视次数、早期VAS评分均显著优于外固定组(P<0.05)。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内固定组为7.3%,外固定组为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15.3±2.1)个月,内固定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外固定组(P<0.05)。术后内固定组Cooney评分、腕掌屈-背伸ROM、腕尺偏-桡偏ROM、前臂旋前-旋后ROM均优于外固定组(P<0.05)。影像方面,术后即刻和末次随访时,内固定组的PT、RI、RL和关节面对合分级均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下肢闭合穿钉辅助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干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136例胫骨干骨折患者分为穿钉组和经皮组,每组68例。穿钉组采用下肢闭合穿钉辅助外固定支架治疗,经皮组采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骨折愈合时间穿钉组均短(少)于经皮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穿钉组低于经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术后9个月,根据Johner-Wruhs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穿钉组优良率为97.1%,经皮组为83.8%,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干骨折患者应用下肢闭合穿钉辅助外固定支架治疗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治疗优良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镜下与开放复位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1年12月在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治疗的肱骨外髁骨折101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70例采取镜下复位内固定,另外31例采取开放复位内固定。比较两组围术期、随访及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儿均顺利手术。镜下组手术时间[(45.6±8.6) min vs(53.7±10.6) min, P<0.001]、切口总长度[(1.5±0.3) cm vs (4.7±0.6) cm, P<0.001]、住院时间[(5.1±0.8) d vs (6.8±1.0) d, P<0.001]均优于开放组,但前者术中透视次数显著多于后者[(12.0±2.0)次vs (10.5±2.5)次, P=0.002],两组切口愈合等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镜下组取钉时间显著早于开放组[(67.3±8.2) d vs (80.5±12.5) d, P<0.001]。与取钉术后3个月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患儿MEPS均无显著变化(P<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是否重建外侧壁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6月手术治疗外侧壁骨折型股骨转子间骨折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31例采用重建锁定钢板外侧壁重建+PFNA固定(重建组),另外29例单纯PFNA固定(未重建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总长度、术中透视次数、一次置钉成功率、螺旋刀片长度、切口愈合等级、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重建组下地时间显著早于未重建组[(14.1±1.8) d vs (18.5±2.9) d, P<0.05]。患者平均随访(19.0±4.3)个月。重建组完全负重时间显著早于未重建组[(13.6±3.4)周vs (18.5±2.9)周, P<0.05]。随术后时间推移,两组Harris评分、髋伸屈ROM、内收外展ROM均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间点,重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与钢板在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及其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11年1月从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选取58例,男38例,女20例;年龄19~ 54岁,平均(42.7±8.9)岁,按Schatzker分型:Ⅳ型17例,Ⅴ型31例,Ⅵ10例,其中外支架组31例,钢板内固定组27例,术后随访6~17个月,平均14.1个月.[结果]有限内固定结合外支架固定组平均手术时间(57.4±12.1)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61.3±17.0) ml,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2.4±1.5)周,切口感染率为6%,针道感染率为9%,Lysholm评分:优21例,占67%,良8例,占25%,差2例.钢板内固定治疗组平均手术时间(105.4±23.8)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52.4±28.9)ml,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5.5±2.5)周,切口感染率为4%,Lyshol评分:优16例,占60%,良10例,占37%,差1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评分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切口感染率、Lysholm评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两种方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功能恢复佳,疗效满意,外固定架是目前治疗胫骨平台开放性骨折较为理想的治疗方式,尤其适用于胫骨平台骨折合并有严重的软组织损伤与缺损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proximal femur bionic nail, PFBN)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固定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 2020年10月—2021年6月,4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0例采用PFBN固定,20例采用PFNA固定。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两组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等级、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FBN组下地时间显著早于PFNA组(P<0.05),但手术时间和术中透视次数显著大于PFNA组(P<0.05)。两组患者随访时间6~9个月,平均(7.3±1.1)个月,PFBN组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PFNA组(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而Harris评分及髋关节屈伸ROM和内-外旋ROM显著增加(P<0.05)。在术后1个月时,PFBN组的Harris评分显著优于PFNA组(P<...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股骨颈系统(femoral neck system, FNS)与传统3枚空心加压螺钉(cannulate compression screw, CCS)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2020年6月内固定治疗94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46例采用FNS,48例采用CCS。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FNS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和住院时间显著优于CCS组。两组患者随访(15.5±1.6)个月。FNS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CCS组(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Harris评分、髋伸-屈ROM、髋内-外旋ROM均显著增加(P<0.05),VAS评分显著减少(P<0.05);术后1个月FNS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CCS组,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Garden对线指数均显著改善(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Garden对...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应用单臂铰链式外固定支架辅助有限内固定、周围软组织修复和重建与常规手术治疗创伤性肘关节不稳定的疗效对比。[方法]将2002年1月~2005年6月收治的117例肘关节骨折脱位患者,分别使用铰链式外固定支架辅助治疗和常规手术,术后石膏外固定治疗。采用肘关节功能评价法(JOA)评分标准对肘关节在疼痛、功能、活动度、关节动摇性和畸形5个方面在术前和术后随访时进行评分。[结果]其中86例随访完整,随访时间8~30个月,平均18.6个月。常规组和支架组术后随访在功能和活动度两方面组间评分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疼痛、关节动摇性和畸形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总评分组问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铰链式外固定支架辅助手术治疗肘关节不稳定性,可提高术后肘关节侧方稳定性,保证肘关节早期安全的功能锻炼,有利于骨折愈合和周围韧带的修复,是一种较好的手术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2):2058-2061
[目的]比较外固定支架与Intertan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5年9月就诊于武警总医院的7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外固定支架组(外固定组)35例,Intertan髓内钉组(内固定组)37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有3例患者在手术半年后死亡,其余均获得2年的随访。外固定组手术时间较内固定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内固定组少(P0.05);两组在骨折愈合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内固定组患者的髋关节Harris评分(87.357±6.901)分,优于外固定组(83.745±1.967)分(P0.05);内固定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小于外固定组(P0.05)。[结论]对于一般情况较好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应首选Intertan髓内钉;而外固定支架适合手术风险较大的老年患者,在基层医院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机器人辅助经皮空心钉固定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2019年5月经皮空心钉固定股骨颈骨折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32例采用机器人辅助置钉,36例徒手置钉。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机器人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导针定位次数、下地行走时间显著优于徒手组(P<0.05)。随访(31.4±6.8)个月,机器人组骨不连1例,股骨头坏死3例;徒手组骨不连2例,股骨头坏死5例。机器人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徒手组(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的Harris评分、髋伸-屈、内-外旋ROM均显著增加(P<0.05);术后1、3个月机器人组的Harris评分、ROMs均显著优于徒手组(P<0.05),但末次随访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两组术后Garden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空心钉平行度、分散度均显著优于徒手组(P<0.05)。相应时点两组间在颈干角、Tonnis髋退变分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混合植骨与颗粒植骨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胫骨中下段无菌性骨不连病例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前医患沟通结果,28例采用混合植骨治疗,20例采用颗粒植骨治疗。比较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等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均未发生重要血管、神经损伤。混合组手术时间和手术切口总长度显著长于颗粒植骨组(P<0.05),但混合组下地行走时间显著早于颗粒组(P<0.05)。两组术中失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引流量、切口愈合程度及总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15.9±2.6)个月,混合组术后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颗粒组(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的AOFAS评分和踝关节背伸-跖屈ROM显著增加(P<0.05)。术前两组间AOFAS评分、踝关节背伸-跖屈ROM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混合组的AOFAS评分及踝关节背伸-跖屈ROM显著优于颗粒组(P<0.05)。末次随访时,混合组的AOFAS评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3D打印模拟结合骨伤复原汤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9年7月—2021年7月采用开放复位内固定(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ORIF)治疗复杂髋臼骨折86例患者。依据医患沟通结果,43例术前3D打印实体模型手术模拟后ORIF,43例采用常规ORIF,两组均于术后口服骨伤复原汤。比较两组围术期、随访及影像学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手术,无严重并发症。3D组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恢复下地行走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3D组切口愈合等级亦优于常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12个月以上,3D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显著早于常规组(P<0.05)。随术后时间推移,两组Mere D’Aubigne评分、髋伸屈ROM及髋内-外旋ROM均显著增加,而疼痛VAS评分显著下降(P<0.05)。相应时间点,3D组的上述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影像方面,依据Matta标准3D组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显著优于常规组(P<0...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两种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1月—2020年10月本科开放复位内定的80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38例采用跗骨窦入路,42例采用L形入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跗骨窦组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切口愈合等级、下地行走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L形组(P<0.05)。两组随访(22.7±7.6)个月,跗骨窦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L形组(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VAS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而AOFAS评分、足内翻、外翻活动度均显著增加(P<0.05)。术后1、6个月及末次随访,跗骨窦组VAS及AOFAS评分均显著优于L形组(P<0.05)。影像方面,术后两组B?hler角与Gissane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B?hler角与Gissane角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L”形入路相比,跗骨窦入路开放复位内固定S...  相似文献   

1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2):2022-2026
[目的]探讨非超踝Taylor空间支架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2017.2手术治疗胫骨Pilon骨折患者共30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联合固定组与内固定组。联合固定组采用闭合复位Taylor空间支架联合有限内固定进行治疗,内固定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骨折愈合拆除外固定支架随访2个月后使用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AOFAS ankle hindfoot scale)评估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愈合时间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固定组优于内固定组,并发症发生率内固定组高于联合固定组。全部患者均得到完整随访,骨折愈合拆除外固定支架随访2个月后根据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AOFAS ankle hindfoot scale)评估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其中联合固定组优良率86.67%,内固定组优良率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非超踝Taylor空间支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可以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骨折愈合时间。是一种易于掌握的、具有较低并发症和临床疗效满意的技术,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术前牵引式外固定支架对胫腓骨远端骨折伴筋膜间隔综合征(CS)患者内固定手术时间及复位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70例胫腓骨远端骨折伴C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固定方式不同分观察组(n=38,牵引式外固定支架)和对照组(n=32,石膏外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及生化指标[丙谷转氨酶(ALT)、尿素氮(BUN)、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统计复位优良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51.98±4.28) min、(251.79±29.38) m L、(12.98±2.91)周低于对照组(63.92±5.19) min、(298.34±30.23) mL、(12.67±3.01)周,P<0.05;观察组的CK水平(128.81±17.23) U/L明显低于对照组(276.91±18.24 U/L,P<0.05);观察组复位优良率为89.74%,高于对照组(68.75%,P<0.05),而发生率为2.63%,低于对照组(18.85%,P<0.05)。结论 术前牵引式外固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显微镜辅助与直视下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1月74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患者纳入本研究,40例采用显微镜下减压融合固定(显微组),34例采用常规减压融合固定(常规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显微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中透视次数、下地行走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但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常规组(P<0.05)。显微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所有患者均获随访(3.1±0.5)年。两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VAS和JOA评分,以及Frankel指数均显著改善(P<0.05);但是相应时间点,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两组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伤椎前缘高度比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局部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减少(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上述影像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9.
目的胫骨远端骨折为高能量骨折,其治疗极为棘手,尤其对于开放性胫骨远端的治疗尤为困难。我们采用混合环形外固定支架治疗老年人胫骨下端未移位开放性骨折,评价其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本组共11例,骨折类型为局限于胫骨下端干骺端骨折或累及踝关节但关节面平整者,均采用混合环形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如患者存在腓骨骨折,则采用常规手术方法1/3管型钢板固定腓骨,之后作环形混合外固定支架进行固定。术后抬高患肢,鼓励做脚趾的活动和踝关节的活动。术后1个月随访复查,术后2两个月进行负重训练。结果11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14.6个月)。开始负重时间为术后6周~12个月(平均3.9个月)。住院时间为14~60d(平均20.5d)。骨折愈合时间为术后4~10个月(平均7.3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深部感染,没有骨外露。2例患者出现原伤口感染,经过换药治疗后感染控制,自行愈合。所有患者的踝关节主、被动活动均未受限。拆除外支架时间为术后8~14个月(平均10.5个月)。拆除外支架后没有病例出现再次骨折。结论环形混合外固定支架是治疗胫骨下端未移位开放性骨折的一种较为理想和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桥接内固定系统结合Nice结与钢板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6月本科收治的62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28例采用桥接内固定系统结合Nice结治疗(桥接组),34例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钢板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均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桥接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恢复主动活动时间均显著优于钢板组(P<0.05),两组切口长度、切口愈合等级、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术后早期VAS评分显著减少(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VA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12个月以上,桥接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钢板组(P<0.05)。随术后时间推移,两组患者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Constant-Murley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桥接组骨折复位质量优于钢板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