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0):1836-1840
[目的]探讨髂坐钢板经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涉及方形区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1月~2017年12月手术治疗涉及方形区的髋臼骨折患者21例,其中,男16例,女5例;年龄21~75岁,平均(43.19±13.19)岁。髋臼骨折按Letournel-Judet分型:前方伴后半横形骨折7例,双柱骨折9例,横行骨折2例,T型骨折3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前方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进行显露,根据骨折线具体位置选择前柱、前壁钢板+髂坐钢板对骨折进行固定。采用改良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评价临床结果,应用Matta放射学标准评估骨折复位质量。[结果] 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50个月,随术后时间推移,21例患者的VAS评分显著减少(P0.05),而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显著增加(P0.05)。末次随访时,21例患者中,19例患者完全无痛,2例行走时疼痛,VAS评分3~4分,其中1例患者偶尔需口服药物止痛。影像评估方面,按照Matta影像学复位评估标准:解剖复位17例,良好复位3例,不满意复位1例,优良率为95.24%(20/21)。骨折愈合时间(12.36±1.35)周,无骨折不愈合发生,未见内固定物松动、移位或断裂,20例患者伤髋间隙正常,1例伤髋间隙狭窄。[结论]前柱/前壁钢板+髂坐钢板可为涉及髋臼方形区的骨折提供良好的固定,经腹直肌外侧入路可充分显露其放置区域,故而经腹直肌外侧入路联合髂坐钢板治疗涉及方形区的髋臼骨折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腹直肌旁入路手术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经腹直肌旁入路手术治疗43例髋臼骨折患者。记录术后骨折复位和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Aubigne-Postel评分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20个月。术后骨盆X线片显示髋臼骨折复位良好、关节面平整、髂坐线和髂耻线连续性良好。术后3个月骨折均基本愈合。术后未出现感染、神经损伤、腹股沟疝、肺栓塞、内固定失效、螺钉穿入关节腔、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采用Aubigne-Postel评分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优29例,良11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93.0%。末次随访时,患者均弃拐完全负重行走,步态正常,手术侧髋关节均达屈曲120°、外展40°、内收30°。结论 经腹直肌旁入路手术治疗髋臼骨折,具有切口小、显露满意、损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腹直肌旁入路结合3D打印技术个性化手术治疗复杂骨盆、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6—2016-01经腹直肌旁入路结合3D打印技术治疗的13例复杂骨盆、髋臼骨折。术前采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1∶1的骨折模型,在模型上模拟骨折复位、固定并预弯钢板,术中采用腹直肌旁入路进行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手术时间(115.30±25.42)min,术中出血量(117.36±21.16)ml,住院时间(14.3±3.6)d。术后骨盆正位X线片显示复位和固定效果满意。本组1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10.5个月。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79.2±11.8)分。结论与传统入路相比,经腹直肌旁入路结合3D打印技术个性化手术治疗复杂骨盆、髋臼骨折更加微创、精确,缩短了手术时间并减少了术中出血量,可以获得较好的关节功能与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腹直肌外侧入路与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自2017-12—2018-12诊治36例的骨盆髋臼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18例采用腹直肌外侧入路(腹直肌外侧入路组),18例采用髂腹股沟入路(髂腹股沟入路组)。结果 3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7~32)个月。腹直肌外侧入路组术中出现1例髂外静脉损伤,1例腹膜损伤,1例闭孔神经损伤。髂腹股沟入路组出现2例股外侧皮神经损伤,2例血管栓塞,2例腹股沟疝。与髂腹股沟入路组比,腹直肌外侧入路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骨折复位质量、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髂腹股沟入路相比,腹直肌外侧入路手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可充分显露四边体骨折,便于骨折复位及钢板置入,进而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单一腹直肌旁入路结合螺钉固定技术治疗累及髋臼前、后柱的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采用经单一腹直肌旁入路结合螺钉固定技术治疗的16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资料。男10例,女6例;年龄31-79岁,平均(58±12)岁。髋臼骨折Letournel-Judet分型,前方伴后方半横行骨折4例,双柱骨折10例,"T"形骨折2例。手术采用全身麻醉下平卧位操作,经腹直肌旁切口入路,直视下对髋臼前壁、前柱、四方体骨折进行复位、钢板固定,术中采取拉力螺钉、前后柱螺钉及髋臼下螺钉等辅助固定技术。记录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复位按Matta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按改良Merle D’Aubigne和Postel评分系统评分。结果 16例患者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0.5±2.0)个月。手术切口长度为6-8cm,平均(7.0±0.8)cm。手术时间为85-165min,平均(128±21)min。术中出血量为150-550mL,平均为(418.9±73.2)mL。骨折愈合时间为6-10周,平均8周。按照Matta影像学复位标准评估,优9例,良4例,差3例,优良率81.25%。根据改良的Merle D’Aubigne和Postel评分系统评定髋关节功能,优9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87.5%。术后1例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损伤,1例患者发生切口并发症。无一例患者发生腹股沟疝、切口疝等并发症,无一例患者发生骨折再次移位。结论经单一腹直肌旁入路结合螺钉固定技术治疗累及髋臼前、后柱的复杂髋臼骨折,术后骨折复位优良率高,并发症出现少,可取得良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腹直肌旁斜切口手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应用。方法本院自2010-05—2012-11采用改良腹直肌旁斜切口入路治疗21例骨盆髋臼骨折。其中13例患者按Tile分型:B2型5例,B3型3例,C1型3例,C2型2例;单独使用改良腹直肌旁斜切口入路7例,联合髂窝入路5例,联合经皮骶髂螺钉1例。8例Letournel分型:前柱骨折3例,横行骨折1例,T形骨折2例,双柱骨折和前加后半横行骨折各1例,其中2例用联合Kocher-Langenbeck入路,6例单独使用改良腹直肌旁斜切口入路。结果 19例获得了平均15.6(6~30)个月随访,骨折平均在2.9个月后全部获得骨性愈合。根据Matta复位标准,术后解剖复位13例,复位良好7例,复位较差1例。1例患者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经换药后愈合,无感染、股神经或股血管损伤、静脉血栓、异位骨化及骨关节炎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腹直肌旁斜切口具有切口小、解剖清晰、固定操作简便等优点,作为髂腹股沟入路之外的选择,在治疗骨盆髋臼骨折时具有较好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盆前壁锁定钢板治疗累及方形区的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1月—2020年12月应用骨盆前壁锁定钢板治疗累及方形区髋臼骨折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前壁伴后半横型骨折6例,横型骨折7例,双柱骨折12例,T型骨折7例.通过腹直肌外侧入路显露髋臼,选择骨盆前壁锁定钢板结合重建钢板固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腹直肌旁入路和髂腹股沟入路两种方法治疗复杂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和廉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5例复杂骨盆髋臼骨折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直肌旁入路组12例、髂腹股沟入路组13例,分别记录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临床资料,根据X线片、CT检查等影像学资料评估术后骨折复位情况,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估术后6个月患者髋关节功能,并对两组的临床疗效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患者获随访12~1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2.5个月。腹直肌旁入路组和经髂腹股沟入路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5.0±1.2)cm、(224±40)min、(136±22)m L、(17.3±0.7)d和(13.5±2.7)cm、(272±39)min、(396±42)m L、(19.4±0.7)d,骨折复位满意度、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12、12/12、1/12和9/13、8/13、5/13。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及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骨折复位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直肌旁入路手术能够良好显露四方体、死亡冠等骨盆髋臼解剖结构,利于骨折复位和固定,同时还可缩短切口长度,减少术中出血量,明显改善髋关节功能,是治疗复杂骨盆髋臼骨折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腹直肌旁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经腹直肌旁入路手术治疗35例髋臼骨折患者。末次随访时,按Matta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采用改良Merle d'Aubigne和Postel评分标准评价临床功能。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49个月。末次随访时,按Matta标准评价髋臼复位质量:解剖复位25例,满意复位9例,复位差1例;采用改良Merle d'Aubigne和Postel评分标准评价临床功能:优23例,良10例,中2例。无切口感染、异位骨化及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腹直肌旁入路治疗髋臼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视野广、骨折复位和固定好、并发症少、术后功能恢复好的优点,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介绍单一腹直肌外侧切口治疗双柱髋臼骨折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 2016年9月-2019年7月,采用腹直肌外侧切口治疗双柱髋臼骨折32例,其中男14例,女18例;年龄21~72岁,平均(36.42±4.73)岁.腹直肌外侧切口显露髋臼,以髂外动静脉为分割显露第一、二窗,以髂腰肌外侧为第三窗.术中一窗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应用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联合翼形跟骨钢板治疗累及四边体的髋臼骨折和骨盆后柱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累及四边体的髋臼骨折和骨盆后柱骨折患者21例,其中男12例,女9例;年龄21~73(43.23±6.45)岁。所有患者采用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联合翼形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其中12例骨盆合并前后柱骨折,7例髋臼骨折并累及四边体,2例髋臼骨折伴中心性脱位。结果: 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18.60±6.45)个月,骨折均愈合。术后根据Matta影像学复位评价:11例骨盆前后柱骨折为解剖复位,1例为满意复位,7例累及四边体的髋臼骨折为解剖复位,1例伴中心型脱位为解剖复位,1例为满意复位。改良Merle D''Aubigne-Postel 髋关节评分13~17分。结论: 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辅以联合翼形钢板治疗累及四边体的复杂髋臼、骨盆骨折可以获得良好的放射学及临床结果,对复杂骨盆骨折及髋臼四边体骨折的治疗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3D打印技术结合腹直肌外侧入路和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骨盆和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50例骨盆和髋臼骨折患者资料,其中3D打印技术结合腹直肌外侧入路组23例,髂腹股沟入路组27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临床疗效评估包括切口长度、出血量、术中X线曝光次数、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骨折复位优良率、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患者获得18~41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4.62±6.21)个月。腹直肌外侧入路组和髂腹股沟入路组的切口长度、出血量、X线曝光次数、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骨折复位优良率、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10.52±3.19)cm和(20.85±4.61)cm、(527.74±130.68)mL和(655.89±110.4)mL、(4.83±1.59)次和(6.96±1.97)次、(220.04±30.73)min和(254.04±26.98)min、8.6%和33.3%、91.3%和62.9%、95.7%和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直肌外侧入路组明显优于髂腹股沟入路组。结论经腹直肌外侧入路手术治疗骨盆及髋臼骨折,术野显露清晰,结合3D打印技术复位和固定骨折方便,创伤少、安全性高、手术效果良好,学习曲线短,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髂腹股沟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手术技巧。[方法]经髂腹股沟入路以重建钢板固定前柱、逆行拉力螺丝钉固定后柱治疗复杂髋臼骨折16例,其中双柱骨折10例,前柱伴后半横行骨折5例,“T”形骨折1例。[结果]解剖复位(移位〈1mm)11例,复位欠佳(移位3mm)4例,复位不满意(移位〉3mm)1例。随访11~37个月,根据改良的Merle d Aubigne及Postel髋关节得分进行功能评价,优9例、良4例、可3例。[结论]前柱钢板固定结合后柱逆行拉力螺丝钉固定,使经髂腹股沟入路治疗大部分髋臼双柱骨折、前柱伴后半横行骨折、T形骨折成为可能,避免了联合应用后方切口,减少了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14.
髋臼由于特殊的解剖位置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当其发生骨折时,合适的手术入路不仅能降低患者的损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更有利于骨折的复位与固定。对于累及髋臼前方的骨折,目前报道较多的是髂腹股沟入路及改良的Stoppa入路,随着对髋臼骨折认识的深入,当其发生骨折移位时,以上两种入路常常因显露问题使得髋臼骨折处理较为棘手。经腹直肌旁手术入路可直视下对髋臼的前方和四方体的骨折进行复位与固定,方便于骨盆内放置钢板。本文就腹直肌旁手术入路在髋臼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累及前柱的髋臼骨折手术多采用前方髂腹股沟入路[1,2]。为改变髂腹股沟入路对髋臼前方暴露的局限性,2010-05-2012-03,我科采用改良髂腹股沟下入路或联合Kocher-Langenbeck(K-L)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累及髋臼前方、内侧壁或合并髋关节前方损伤的髋臼骨折47例,其中34例获随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旁腹直肌切口改良Stoppa入路治疗单侧髋臼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1例单侧髋臼骨折采用旁腹直肌切口改良Stoppa入路,复位后用重建钛板固定。结果本组随访3~21个月。根据Matta影像学评分,髋臼骨折解剖复位9例,满意复位2例。结论旁腹直肌切口改良Stoppa入路治疗单侧髋臼骨折,具有操作便捷、显露充分、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髋臼骨折患者21例,根据Letournel-Judet分型[1]:后壁骨折11例,后柱骨折5例,后壁伴后柱骨折3例,前柱骨折2例。均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其中2例前柱骨折患者取平卧位,采用髂腹股沟入路,余19例取侧卧位,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平均24(12~48)个月。按Matta标准评定疗效:优10例,良8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5.7%。结论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固定牢固,骨折愈合好,术后并发症少,恢复行走快,是治疗髋臼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经腹直肌外侧直切口入路与Stoppa入路治疗同侧髋臼前部并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01月~2019年06月,髋臼前部骨折合并同侧骨盆骨折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其中,20例采用腹直肌外侧直切口入路行开放复位内固定,20例采用Stoppa入路行手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大血管、神经和内脏损伤。腹直肌外侧组在手术时间[(120.28±23.35) min vs (148.32±25.48)min, P0.05]、术中出血量[(480.32±130.45) ml vs (585.46±139.58) ml,P0.05]、切口长度[(11.25±2.23) cm vs(14.38±2.36) cm,P0.05]、引流量[(70.65±15.56) ml vs (92.26±16.28) ml,P0.05]方面均显著优于Stoppa组。随访12个月以上,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评分显著减少(P0.05),而Merle-D'Aubigné评分显著增加(P0.05)。末次随访时,腹直肌外侧组的Merle-D'Aubigné评分显著高于Stoppa组(P0.05)。影像方面,根据Matta髋臼骨折复位标准,两组间骨折复位质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未次随访时,两组患者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两组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Stoppa入路相比,腹直肌外侧直切口入路能直视下复位并固定髋臼前部并同侧骨盆骨折,有利于手术操作,减少医源性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小钢板(掌骨钢板)治疗尺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9年3月—2021年3月对16例尺桡骨干骨折患者采用双掌骨钢板固定,评价临床与影像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无严重并发症。随访时间平均(19.4±3.2)个月。与术后3个月相比,术后6个月前臂旋前ROM、前臂旋后ROM显著增加(P<0.05),DASH评分及G-E评级结果显著改善(P<0.05),G-E评级术后6个月优良率100%。至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无固定物松动和断裂情况发生。[结论]双掌骨钢板固定具有体积小、血运破坏小等优势,可有效治疗尺桡骨干骨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联合腘绳肌延长治疗痉挛型脑瘫重度屈膝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20年4月采用腘绳肌延长和Ilizarov技术矫正痉挛型脑瘫重度屈膝畸形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7例患者同时行髋部及足部畸形矫正术,包括髋内收肌松解、闭孔神经缩窄术、跟腱延长术、腓肠肌腱膜切断术等。所有患者屈膝畸形在术后28 d内调整完毕,继续佩戴Ilizarov外固定架维持矫正。佩戴外固定架时间为36~50 d,平均(41.1±3.5)d。15例患者随访时间平均为(1.6±0.3)年。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膝关节静态屈曲角度均比术前显著减少(P<0.05),被动ROM、主动ROM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GMFCS分级由术前Ⅳ级提高为末次随访时Ⅲ级,根据Herzenberg标准,临床结果优9膝、良21膝,优良率100.0%。[结论]应用Ilizarov技术联合膝后内侧腘绳肌延长治疗痉挛型脑瘫重度屈膝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